12月23日,下午两点,吉省某军用机场。
北方的冬日,天空湛蓝却透着刺骨的寒意,跑道旁的积雪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露出深灰色的混凝土路面。
一支由黑色轿车和军用吉普组成的车队静候在跑道尽头,车旁,一位身穿深色中山装、肩披军大衣、面容儒雅中带着威严的中年男子,正不时抬手看着腕表,眉头微蹙,时不时的望向西南方的天空。
他正是张德明,此刻肩负着处理哈尔巴岭危机的重担,内心焦急如焚。
远处天际,忽然传来一阵低沉且持续的轰鸣声,不同于普通运输机的尖锐,更像是一种撼动空气的、沉稳有力的咆哮。
没一会,两个黑点迅速放大,最终显现出它们庞大得令人瞠目结舌的轮廓。
那是两架“鲲鹏”战略运输机!其体型远超当今世界上任何一款现役运输机,翼展接近百米,粗壮的机身如同史前巨鲸,在阳光下反射着冷灰色的金属光泽。
它们以一种与其庞大身躯不相符的优雅姿态,缓缓降低高度,对准跑道,最终伴随着沉闷的轮胎接地声,平稳地降落在漫长的跑道上,开始减速滑行。
当这两头钢铁巨兽完全停稳,放下巨大的舱门时,等候的人群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阵低低的惊叹声。
虽然花家也有,可这大玩意,看多少次都会惊讶。
舱门内,并非预想中的散乱货物,而是一辆辆排列整齐、涂装着复兴军徽记的军用重型卡车和特种工程车辆。
它们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静静地停放在宽阔的机腹内。
首先从舷梯上走下来的,正是胡力。
他今天穿着一身轻便的复兴军冬季作训服,没戴帽子,微眯着眼适应了一下地面的光线,随即脸上露出了笑容,快步向着张德明走来。
“姑父!”
胡力喊了一声,走到近前。
“小力!可算把你们等来了!”
张德明紧走两步,用力握住胡力的手,感受到对方手上传来的力量和温度,他心中的焦虑稍微缓解了一些。
但目光还是忍不住瞟向那两架“鲲鹏”和里面密密麻麻的车辆。
“这…这些都是处理那事的设备?怎么这么多车?”
虽然早就通过电话沟通过,胡力会携带专门的设备过来,可张德明毕竟没亲眼看过。
胡力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笑了笑,解释道。
“姑父,这次带来的,可不是普通设备和人员。”
“看到那些卡车后面拖挂的,还有直接开下来的那些‘大箱子’和‘工程机械’了吗?”
他指着正缓缓从运输机腹中驶出的车辆。
其中有一些车辆拖挂着看起来像是标准集装箱,但表面没有任何标识,通体密封,泛着特殊合金光泽的货柜。
而更多的,则是一些外形奇特的“工程机械”——有履带式底盘,上部却安装着多种传感器阵列和灵活机械臂的“排爆机器人”。
有类似微型挖掘机,但驾驶舱被封闭壳体取代,遍布摄像头和探测头的“智能挖掘机器人”。
还有几辆平板车上固定着类似大型龙门吊结构,但明显更加精密和自动化的“封装辅助平台”。
“姑父...”
胡力的语气带着一丝自豪,开始详细介绍道。
“这次,我们不打算让任何战士和专家靠近核心污染区冒险。”
“所有搜寻、挖掘、初步封装的工作,全部由它们来完成。”
说到这,他指了指那些机器人。
“这是第一批赶制出来的,总共五十台排爆机器人,三十台智能挖掘机,还有配套的二十个大型密封箱和五台远程操控平台车。”
张德明听着胡力的介绍,整个人云里雾里的,这些词分开听他都懂,但是组合在一块...
他看着那些造型科幻、远超这个时代产物的设备,眼睛越瞪越大,嘴巴微微张开,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但他知道自家这个侄子手段通天,复兴军和缅国背后有深不可测的技术实力,花家如今的卫星、导弹、蘑菇乃至航空技术都得益于其支持。
但…眼前这些,完全是另一个层面的东西了!
“小…小力...”
张德明的声音有些干涩,他指着那些正在自主驶下运输机、动作流畅平稳的机器人。
“你…你没跟姑父开玩笑吧?这些铁疙瘩…它们自己能去找、去挖那些毒弹?”
“还能自己封装?这…这怎么可能?这得需要多聪明的‘脑子’和多灵巧的‘手’啊?”
他感觉自己的认知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简直像是在听科幻故事。
胡力看着张德明震惊到几乎失态的样子,正准备再详细解释一下远程操控和传感器的原理,一个声音带着几分戏谑从后面传了过来。
“哎呦喂,我的张主任,这您可就少见多怪了吧?”
只见关键穿着一身厚厚的羽绒服,围着围巾,把自己裹得像个球似的,从后面一辆车的副驾驶跳了下来,一边搓着手哈着白气,一边笑嘻嘻地走了过来。
他这次跟着过来,美其名曰“现场报道九州日报关注的重要民生事件”,实则是为了躲开艾薇儿那些让他头皮发麻的、富有创造力的“报复”手段。
天知道那个女人怎么会想到用那些他闻所未闻的招式“对付”他,还试图在他早餐牛奶里加“爱情魔药”,虽然被他识破了。
“老关?你怎么也来了?”
张德明看到关键,有些意外。
“这么大的事,我们九州传媒能不关注吗?”
关键一本正经地胡扯,九州传媒确实有新闻部,可这和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他随即走到一台排爆机器人旁边,用力拍了拍那冰冷的合金外壳,发出“砰砰”的响声,对着张德明挤眉弄眼。
“张主任,您可别小看这些铁疙瘩,它们可不是一般的聪明!您瞧好了!”
他说着,对旁边一名跟随而来的复兴军技术员打了个手势。
技术员会意,立刻打开随身携带的一个金属箱,露出里面带有屏幕和操纵杆的便携式控制终端。
关键拿起终端,虽然他不太会操作,但架势摆的很足,对着屏幕指指点点,同时对张德明解说道。
“您看,这屏幕上显示的就是机器人‘眼睛’看到的画面,热成像、金属探测、化学成分分析…”
“各种信息一清二楚!操作员坐在几公里外的安全车里,动动手指,就能让这大家伙去任何指定的地方!”
为了增强说服力,他示意技术员演示一下。
技术员熟练地操作起来,只见那台静止的排爆机器人突然“活”了过来,履带无声地转动,调整方向。
顶部的传感器云台灵活地旋转扫描,一条多关节的机械臂如同人的手臂般抬起,末端的多功能抓手张开又合拢,动作精准而稳定。
“看见没?看见没?”
关键在一旁兴奋地大叫,仿佛这机器人是他发明的。
“让它走它就走,让它停它就停,让它拿东西它绝不松手!”
“比训练有素的军犬还听话!用它去找那些埋在地下的铁疙瘩,一找一个准!还能避开危险区域!”
说着,他又指向一台智能挖掘机。
“还有那个!挖土的!设定好程序,想挖多深挖多深,想挖多大坑挖多大坑。”
“绝对不会多挖一铲子,也不会碰到不该碰的东西!力气大,效率高,还不知疲倦!”
最后,他指着那些密封箱。
“还有这些箱子,密封性能杠杠的!别说毒气了,就是水分子都别想跑出来!”
“挖出来的毒弹和污染的泥土,往这里面一装,封条一打,万无一失!”
张德明看着眼前这如同魔法般的演示,看着那些机器人流畅而精准的动作,听着关键虽然夸张但核心信息明确的解说。
他脸上的震惊逐渐被一种混合着狂喜、欣慰和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所取代。
他用力拍了拍胡力的肩膀,又看了看关键,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好!好啊!小力,老关,我…我信了!我真的信了!”
“有了这些东西,我们的战士和专家就不用去冒生命危险了!好!太好了!”
他眼眶甚至有些湿润,连日来的压力和担忧,在此刻终于看到了解决的曙光。
他终于不得不相信,眼前这一切超越他想象的技术,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即将投入到拯救人民于危难的任务中。
胡力看着张德明释然的表情,也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姑父,放心吧,有我们在,绝不会再让任何一个同胞因此受伤。”
庞大的车队开始集结,在两架“鲲鹏”巨影的注视下,向着哈尔巴岭的方向,浩浩荡荡地出发。
车队在覆雪的公路上行驶了约两个多小时,下午四点多,终于抵达了哈尔巴岭外围的戒严区域。
越靠近目的地,气氛越发凝重。
沿途设立了多道关卡,由当地驻军和干警联合执勤,所有车辆人员均需严格核查。
空气中仿佛也弥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令人不安的异样气味。
远处的山岭在冬日夕阳下显得轮廓分明,但熟知内情的人都知道,在那片看似宁静的林地沼泽之下,隐藏着数十年的死亡威胁。
张德明提前协调好了通行手续,车队得以顺利通过最后一道警戒线,进入了一片相对开阔、已经被临时平整出来作为前进基地的空地。
这里距离已知的泄露点和主要埋藏区还有数公里,是安全距离的极限。
早已等候在此的当地负责人、防化部队指挥官、环保专家等人立刻迎了上来。
当他们看到从卡车上卸下来的,不是预想中的防化服、挖掘工具和封装材料。
而是一台台造型奇特、充满未来感的机器人设备和那些巨大的密封箱时。
所有人都愣住了,脸上写满了困惑和不可思议。
“张主任,这…这些是?”
一位头发花白的防化专家指着正在被技术员们进行最后调试的排爆机器人,疑惑地问道。
他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脸上带着疲惫和忧虑。
张德明此时已经恢复了镇定,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自豪和严肃的表情,向在场的负责人和专家们简要解释道。
“同志们,这些都是复兴军方面提供的最新智能处理设备。”
“它们将承担此次核心污染区的搜寻、挖掘和初步封装任务。”
“我们的任务,是在外围提供警戒、支持和后勤保障,确保机器人作业顺利进行,并接收和处理封装好的污染源。”
“机器人?什么玩意?它们…能行吗?”
一位当地领导忍不住质疑,看着那些冰冷的钢铁造物,实在难以相信它们能替代经验丰富的防化兵和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