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七年,三月十五,上海浦。
当最后一抹晚霞被墨蓝色的夜幕吞噬,一轮硕大皎洁的银盘跃上黄浦江的尽头,将清辉毫无保留地洒向这片新生的土地。今夜,注定无眠。
江畔,一座依水而建的巨大木质舞台披红挂彩,四周环绕着数以千计的灯笼与特制的琉璃灯,将方圆数里映照得亮如白昼。
舞台对面,观众区泾渭分明。
近水处,是数十个精心搭建、高低错落的观礼高台,以屏风、纱幔相隔,内设锦墩案几,瓜果香茗一应俱全,更有专门的仆役侍立伺候。
这些位置,自然非等闲之辈可得。
按照陈恪授意,市舶司早已将高台“明码标价”,依据视野、面积、私密性分为三等,价高者得。
消息放出,江南乃至更远地方的豪商巨贾、勋贵代表趋之若鹜,几乎一夜之间便被抢购一空。
其中最大、位置最佳的一座,更是被一神秘买家以令人咋舌的天价包下,且要求一切布置务极尊贵奢华,银钱方面却极为爽快。
陈恪虽对买家身份有所猜测,但看在真金白银的份上,也只作不知,吩咐尽力满足。
而更外围,则是用木栅栏简单区隔出的平民区域,虽简陋,却也挤满了前来瞧热闹的市民、小贩、工匠,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纯粹的、属于市井的欢腾与期待。
江面上,数艘装饰得如同琼楼玉宇般的画舫静静泊着,那是各家青楼行首的“后台”,隐约可见倩影移动,笙箫试音,为即将开始的竞艳做着最后准备。
总督衙署内,陈恪刚听完户房书吏的禀报,嘴角是抑制不住的笑意。
仅是这高台席位费和画舫停泊,便又是一笔惊人的进项,足以支撑船厂一期的物料采购。
常乐在一旁帮他整理着稍后要穿的官服,瞧见他这副财迷模样,忍不住伸出纤指戳了戳他的额头,嗔道:“瞧你这点出息!都快钻钱眼里去了!别忘了,你可是今晚的主角之一,待会儿上台,可得端着你那靖海伯的架子!”
陈恪捉住她的手腕,顺势揽入怀中,低笑道:“夫人教训的是。不过,这银子赚得踏实,都是为咱们这港口的未来添砖加瓦嘛。再说,有夫人这位贤内助在旁盯着,为夫岂敢失仪?”
连日来,常乐不仅在生活中给了他极大滋润,更以其精明干练,将盛典诸多琐碎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他能专注于大局,着实省了他不少心力。
常乐白了他一眼,手下却温柔地替他抚平官袍上最后一丝褶皱,语气软了下来:“快去吧,时辰差不多了。我就在台下看着你。”
戌时正刻,锣声三响,全场渐渐安静下来。
陈恪身着靖海伯朝服,缓步登台。
灯火辉煌下,他身姿挺拔,面容沉静,久居上位的威仪与年轻俊朗的气质奇异地融合在一起,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环视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以及高台上那些影影绰绰的贵宾身影,运足中气,声音清越悠远:
“诸位嘉宾,四方父老!今夜良辰,月满浦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本官,靖海伯、钦命总督开海事宜陈恪,谨代表上海港全体同仁,欢迎诸位莅临此次‘浦江月明’盛会!”
开场简洁,随即话锋一转,将所有的荣耀与根源,毫不迟疑地引向北方那座宫阙:
“上海新港,能有今日之雏形,江畔盛会,能有今夜之盛况,皆赖当今天子圣明烛照,高瞻远瞩!陛下以天纵之姿,行开海之旷古德政,布恩泽于四海,惠万民于未萌!此港之一砖一瓦,一会一典,皆为彰陛下千秋圣德,庆我大明国运昌隆,江山永固!”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气势磅礴,将个人功绩完全隐于皇恩之下。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雷鸣般的附和声与“万岁”的欢呼。
无论真心假意,此刻无人敢说一个“不”字。
在绝对的皇权与既成事实的繁荣面前,任何异议都显得苍白无力。
陈恪并未多言,象征性地说了几句“愿诸位尽兴,共赏风月,同沐皇恩”的套话后,便拱手退下。
他的任务已完成,剩下的舞台,应交还给风雅与佳丽。
盛会正式拉开帷幕。
丝竹管弦奏响,或悠扬婉转,或激昂慷慨。
各家行首依次登台,清歌曼舞,争奇斗艳。吴侬软语唱不尽江南春色,水袖翩跹舞不断盛世华章。
间或有士子登台即兴赋诗,或雄浑,或清丽,引来阵阵喝彩。
台上台下,雅者品评诗词歌赋,俗者追逐声色之美,竟和谐地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陈恪早已退至那座最大观礼台侧后方一处不起眼的阴影里,这里视野极佳,却能避开大部分视线。
阿大侍立一旁,低声道:“伯爷,苏州军与咱们的人手都已安排到位,各处要道皆有布控,目前秩序井然,仅有几起小偷小摸和醉汉争执,都已及时处置。”
陈恪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那些高台,可以看到各家带来的护卫皆神情警惕,立于主人身后。
有这些私人武装在,寻常宵小根本不敢造次。
他这个东道主,反倒乐得清闲。
他的注意力,其实并不在台上的表演。
眼角余光,不时瞥向身旁——常乐不知何时已悄然来到他身边,与他并肩而立。她
并未看他,目光似乎落在舞台上,但陈恪能感觉到,她那看似平静的侧颜下,一丝若有若无的警惕萦绕不散。
每当台上出现特别惊艳的表演,尤其是那些容貌身段极为出众的行首时,陈恪都能感觉到身旁的气息会微微一凝。
他心中暗笑,却也不敢造次,只得做出一副全心关注大局的模样,偶尔对阿大低声吩咐几句治安或流程上的安排,以示自己心无旁骛。
盛典在持续的热烈气氛中推进,高潮迭起。
欢呼声、掌声、叫好声如同潮水,一波接着一波,回荡在黄浦江的夜空之下。
无数人沉浸在这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中,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满足。
可以想见,无论今夜花魁谁属,这场“浦江月明”盛会本身,必将成为未来数月、甚至数年内,人们交口传颂的传奇佳话,随着南来北往的客商,传遍大江南北。
陈恪站在暗处,望着眼前这片由他一手缔造的热闹景象,听着耳边隐约传来的金银流动的悦耳声响,心中充满了掌控一切的满足感。
帝国的边陲,正按照他的蓝图,焕发出惊人的活力。
月色正明,江水长流,盛典,还未到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