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水从大老宋那里显摆一圈之后,把大老宋气够呛。
问题,宋秋水还不走……
她站在那,和那群老头老太太开始吹了起来。
“咳咳……各位,我宋秋水宣布一件事情:我,三家村最美村花,从今以后,就开始告别过去,从一个不怎么富有的村花,变成咱们村的款爷了。款爷懂不懂?”
这群老头老太太,清一色都七老八十了,很多都耳聋眼花的,根本就没怎么听清楚宋秋水说啥,于是问道。
“啥爷?管爷?啥都管的管爷?你以为你是司马南啊,整天吹牛逼……”
“哎呀,我说的款爷。你们别捣乱……反正就是以后我要开始走上人生巅峰,开始做生意了。”宋秋水笑着说道:“我今天和柴米我俩去集上赶集,卖饺子来着。那生意嗷嗷好,嗷嗷火。咋形容呢……反正很好。你们就羡慕嫉妒恨吧。”
老头老太太这才明白,原来宋秋水和柴米去赶集做买卖了:“那你俩可出息了,有本事。”
“我就说秋水这丫头行,比大老宋你闺女强百倍……”
“那可不咋滴……那秋水她堂姐找的婆家啥玩意,一个月赚二百,连过八月节都舍不得给大老宋买二斤月饼女婿,要他何用……”
大老宋气的满脸铁青,他打岔道:“不是,你们夸我大侄女就夸呗,为啥非得夸一踩一?”
“大老宋,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说,你女婿过八月节给你买多少月饼?有二斤没?”众人问道。
大老宋低头不语。
这些年柴有福和宋秋萍两口子,那就是哗啦自己,根本没给家里买过啥啊。
(哗啦:指的就是搜刮的意思。)
别说买月饼了,就是过年也看不着柴有福给送来二斤面啊。
大老宋一想到这生气,心想一会儿去找柴有福,骂他一顿。
自己生气,还不是因为柴有福没本事?
那自己这口气,得找他撒去。
“不和你们说了,我还有事,我出去一趟……”大老宋脸色难堪的就进了院子。
几个老头老太太依旧不依不饶:“你不是有事吗?咋还回屋了?一说你女婿不像样,你就这个出……”
大老宋索性关了门,进屋不出来了。
几个老头老太太磨叽了几句,这才消停。
村口这里,就是三家村,最大的消息集散中心。
那消息都是长了腿的,他们一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形成的舆论风向,可以说就算是来条狗,都得有污点。
这大老宋指定扛不住这群人给他摸黑。
不过好处也有。
就是这群小广播,特别会添油加醋。
等柴米和宋秋水都走了。
这群老头老太太听的一知半解的,但是马上就进行了消息的汇总和重新整理。
“刚刚听宋秋水说没,她和柴米去做买卖了……”
“听说了,是赶集卖啥来来着……”
“脑子……”
“啊,对。我就说宋秋水最近缺脑子,感情都卖了啊……不过这脑子可真贵啊,半个点六十块钱……不行,我也要去卖脑子……”
“拉倒吧,就你那老模咔撒的脑瓜子,谁要啊……”
………
已经自己爽完了,并且气了一顿二叔的宋秋水,此刻得意忘形的和柴米一起回了家。
进了院子,柴米把东西摆放好,这才进屋子。
今天甭管怎么说,宋秋水是帮了很大的忙的,而且做生意这种事,特别是卖吃的,还真就不是一个人能忙活过来了的。
宋秋水能帮忙,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况且,宋秋水也不要工钱……
柴有庆和苏婉赶紧应该还没有回来呢。
柴秀自己个抱着小妹子正在玩呢……
柴米看了眼柴秀,随后撇撇嘴:“秀儿,那小不点不用一直抱着,不累的慌啊。你把她放屋里就行。”
“姐,她哭啊。”柴秀愁眉苦脸的说道:“放下了就哭,把我都累死了。”
“你不会捂着耳朵呀?家里就你自己,她爱哭就哭呗,反正咱妈也不在家,她听不着,也不会训你。而且这小东西还不会说话呢,不会告状的。”
柴秀想了想,终究还是没有听柴米的,而是继续抱着老三。
她还是挺喜欢老三的,白白嫩嫩的,除了哭的时候不好,其他的时候也不错。
起码,老三不会像大姐那么总是训自己……最关键的是,只要柴秀哄孩子去了,其他人就不会安排柴秀干活了。
相比于干活,柴秀觉得还是哄孩子轻快……
所以,柴秀就假装听不到柴米的“关心”,专心致志的哄孩子。
看到柴秀没有动,柴米一眼就看出来柴秀的小心思了,不过柴米也懒得训柴秀了,转而把买的衣服拿出来,招呼柴秀:“姐给你买了身衣服,你自己换了。”
“啊……”柴秀愣了愣,看着柴米给买的粉色的小衣服,立刻就心动的,随后脸红了起来,最后低着头抱着柴欣进了屋子,把柴欣小心翼翼的放到炕头之后,这才跑到柴米身边。
柴秀有点不可思议的问柴米:“大姐,给我买的啊……那个……嘿嘿嘿……大姐真好。”
“是吗?”
“真真的。”
“你少在咱妈跟前说我坏话就行了,就你那点小心眼,全用在我身上了。不是今天打小报告就是明天打小报告的。”柴米揉了揉柴秀的脑袋:“去换了吧,姐挣了点钱,给你买的。下次赚了,再给咱妈买。”
柴秀嘿嘿嘿一笑,拿着衣服和鞋子,就去换了。
换完之后,柴秀还特意让柴米看看,直到柴米说柴秀挺好看之后,柴秀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过了一会儿,柴有庆和苏婉赶集回来了。
柴有庆便询问今天柴米第一次去做生意感觉如何。
柴米懒得听柴有庆废话,没有搭理他。
这种没有意义的话,柴米真心不爱搭理。柴米一直觉得柴有庆说话特别没有重点,有事情也是专门挑没有劲的话说。
“爸,你要闲的没事,你就去干点正经的。我以后可能就要经常出摊去了,我妈还得哄孩子,秀儿也小。家里的地,你多照看点就行了。别什么都指望别人说,浇完了地,那地里的草,也薅一下。”
柴有庆于是听话的去薅草去了。
“柴米,你看你,你爸爸一回来你就训他。”苏婉有些不太满意的说道:“那他……”
“他给我爷爷奶奶干活的时候,都不用告诉的。给自己家干活,他凭啥不去?这些年咱家过不好,他不是负有责任的吗?”柴米皱眉:“我爸若是把给我爷爷奶奶干活的那个时间拿出来一半,出去打工。咱们家也早就盖上新房子了。我都二十岁的人了,他努力了半辈子了,还不是住着旧的房子?我对他已经够客气的了。好了,不提他了。”
柴米拉着苏婉进屋,把给柴欣买的衣服递给苏婉:“我给老三买的,妈你去给她换一下。”
“柴米,你这是今天挣钱了?对了,我去赶集都没看着你,你回来的太早了。是卖的不好还是……”
“哎呀呀。”宋秋水从一旁出来了,那声音都跟着傲娇:“婶啊,你也不看看去卖饺子的是谁?我和柴米就这么说吧,那就是两朵金花。我俩别说卖饺子,就我俩往集上一站,都有人给钱……”
柴米白了宋秋水一眼:“你啊,狗嘴吐不出象牙来。”
“妈,是赚了点钱。我俩卖的快,半个点就卖光了。”
“啊……那么快……”苏婉也有点吃惊自己闺女的第一单生意这么火爆。
要说这饺子,其实没啥稀奇的。
家家户户都吃,也都会包,咋就生意那么好呢?苏婉是有点想不明白的。不过柴米生意好,苏婉也开心。
“那是不是你卖的便宜?”苏婉还是有点不太信的。
苏婉以自己过来人的想法猜测,那东西卖的快,一定就是价格便宜。
当地购买力有限,老百姓都图便宜。
虽然说便宜没好货,但是只要便宜,那东西就不愁卖。
“没有,还是在家定的那个价格。估摸是附近没有卖饺子的,就我这一份,就卖的快了。”
柴米说的倒是实话。
当地的集市虽然很大,卖吃的人也很多,但是多数都是油条烧饼这种在家做不了的主食的。整个集市上,卖油条的就有十多家,这东西有点技术含量,但是不高。但是在家你还做不了。
炸油条需要很多油的,庄户人家不能因为想吃一顿油条,就要浪费一大锅油自己炸油条吧。所以想吃油条,就基本上只能买了。
至于烧饼,那个真需要技术含量了,一般人做不了。
北方的市场,基本上就这俩主食,它不像南方会有卖包子卖早点的。
当地的集市虽然大,但是其实特别原始。主要还是因为当地的购买力实际非常差导致的。
柴米这么一说,苏婉也就信了。
随后苏婉便去给老三换衣服,随后喂牛去了。
柴米则盘算着,应该买个冰箱。
这个时代冰箱还是稀罕物,整个村里,就大老宋的小卖部有一台冰箱,花了一千多块钱买的呢,那可是个值钱的玩意。
要知道后世虽然冰柜冰箱普通的也就一千多块钱,但是在这个时代,物价特别便宜,购买力很强大的时候,一千多块钱的东西,简直就是天价了。
毕竟,这个时代,娶媳妇可能很多时候,都用不了一千块钱呢。
也就是说,一个冰箱,比娶媳妇还要贵很多。这个时代的三大件,也没有包含冰箱。一般老三样是缝纫机、自行车和手表,新三样一般是摩托车、电视机和电话。
当然了,三家村还没普及到新三样呢。
所以,这个冰箱就会显得特别贵。
其实冰柜更划算,也更实在一些。柴米于是把这个想法,先简单的和宋秋水沟通了一下。
宋秋水满心欢喜,自然是觉得如果买个冰柜,那感情好了,以后吃雪糕,终于可以实现自由了。
而且可以夏天的时候,卖个雪糕啥的,简直爽歪歪。
所谓物以稀为贵,宋秋水是知道,光是卖雪糕这一个进项,大老宋的小卖部每年就盈利很多很多。要知道几分钱进价的冰棍卖两三毛,一两毛钱进价的老雪糕,还卖五毛钱呢。这里边利润要好几倍。
而且三家村,别的都缺,就是不缺小孩子。
五千多口子人,就这么一个小卖部,光小孩子也有四五百个。就算一天卖出去几十根雪糕,也够赚好几十块钱的了。
这也是为啥大老宋看起来很有钱的原因之一。
宋秋水是支持的,但是她只是精神上的支持……
“柴米,你买个冰柜,到时候我进一箱雪糕放里边,我想啥时候吃,就啥时候吃。而且以后夏天吃西瓜,那冰镇一下,简直不要太舒服。但是,钱我是没有的,我精神上绝对支持你……”
“啊……”苏婉喂了牛回来,听到要买冰柜的事,立刻就问柴米:“柴米啊,你要买冰柜?那玩意很贵的。你这也没赚多少钱呢,还是以后赚了钱买吧。咱们不能赚一点点钱,就啥都买啊。”
“知道的妈,我就是有那么个想法。自然还是以后买,现在不会买的。我就是琢磨,以后万一有需要的时候,买个冰柜。可以多放点肉馅啥的,也方便。不过眼瞅着就秋天了,不是特别需要了。”
柴米说道。
而且,还是赶集什么的为主,并不是特别需要冰柜呢。
不过总体来说,柴米今天还是对做生意的第一单很满意,起码开了一个好头。
都说万事开头难,现在总算有个好的开头,以后也就会更好做一些了。
昨天的柴米呢,还是有特别多的顾虑的,毕竟没做过生意,脸皮也不够厚。现在,柴米有些坦然了。
这种生意也不太需要动脑子,只需要东西做的好吃,就可以。这一点还挺适合柴米的。
柴米是个本分的人,那种一夜暴富的骗人的她指定做不来,这种实实在在的生意,倒是最适合她了。
“妈,以后你要不太忙,也帮我包饺子。到时候多卖点钱。我自己有时候包不了太多,你要帮忙的话,包的多卖的多,赚的也就多点。”
苏婉没有犹豫就答应了,闺女都赚钱了,她没有不答应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