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实验室的金属材料分析区,x 射线衍射仪的光束如同一道无形的探针,穿透青铜齿轮的锈迹,在屏幕上投射出密密麻麻的晶格图谱。姜绾团队围在仪器旁,目光死死锁定着图谱中异常的波动 —— 这是殉葬坑编号 73 齿轮的深度扫描数据,此前虽已证实齿轮含镍钛记忆合金,但这次他们将扫描精度提升至原子级别,试图揭开合金 “记录生物信息” 的核心机制。
“放大镍钛合金的晶格区域,分辨率调到 0.01 纳米。” 姜绾的声音透过防护罩传来,指尖在触控屏上轻轻滑动。随着镜头推进,屏幕上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原本规则排列的合金晶格,竟在特定区域呈现出 “蜂窝状” 的多孔结构,每个孔洞的直径约 2.3 纳米,恰好能容纳一个 dNA 双螺旋分子,孔洞内壁还附着一层极薄的碳膜,这种结构能最大限度减少生物信息的降解,与现代生物芯片的 “纳米存储阵列” 原理如出一辙。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结构,是人工锻造的!” 林教授的声音带着震撼,他调出普通镍钛合金的标准晶格图谱对比,“工业生产的记忆合金晶格密度均匀,而这齿轮中的合金,刻意保留了多孔结构,就是为了储存生物信息 —— 夏朝人不仅掌握了记忆合金的‘形态记忆’特性,还开发出了‘生物信息记忆’功能,这比现代技术早了三千年!”
为了验证合金的信息记录能力,助手小陈用无菌镊子夹取萧决的血液样本,缓缓靠近齿轮表面。当血液滴落在齿轮的齿牙间隙时,实验室的仪器突然集体发出 “滴滴” 的提示音。屏幕上的晶格图谱瞬间紊乱,那些蜂窝状孔洞突然开始收缩,像是感应到熟悉的生命信号,原本松散的镍钛原子围绕孔洞重新排列,在电子显微镜下,竟缓缓显现出螺旋状的纹路 —— 那是萧决完整的基因图谱,从染色体的数量到基因标记的位置,都与实验室存档的萧决基因数据完全一致,连第 17 号染色体上蛊虫寄生的细微突变位点,都清晰得如同用高精度打印机绘制。
“它在主动读取并重构生物信息!” 姜绾的指尖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她让小陈更换普通 A 型血样本重复实验 —— 当普通血液接触齿轮时,晶格虽有轻微波动,却始终无法形成完整的基因图谱,只能显现出模糊的血型抗原结构,像缺少关键代码的程序,无法完成指令。“只有携带萧决基因标记的血液,才能触发合金的完整记录功能,” 姜绾恍然大悟,“这齿轮不仅能记录生物信息,还能‘识别’信息的优先级,萧决的基因就是它认定的‘核心信息’。”
更惊人的景象还在后面。当姜绾团队用激光刺激齿轮的记忆合金区域时,那些记录萧决基因的晶格突然释放出微弱的电磁波,电磁波的频率与萧决的心率完全同步 ——72 次 \/ 分钟,这个恒定的数值,此前在陨铁小球激活时也曾出现,此刻再次印证,萧决的生命特征已被深度 “编码” 进齿轮的合金结构中,形成跨越时空的 “生命印记”。
“这根本不是普通的齿轮,是‘跨时空生命信息记录仪’。” 林教授盯着屏幕上跳动的电磁波曲线,语气中满是敬畏,“它能像磁条一样存储接触过的生物信息,还能通过晶格重组将信息可视化,比现代的基因测序仪更精准,比生物芯片的存储时间更长久 —— 夏朝人用最原始的材料,制造出了连我们都无法复刻的高科技产物。”
就在团队沉浸在震撼中时,负责基因比对的助手突然发出惊呼:“姜博士,您看这个!” 她将齿轮记录的基因图谱与实验室保存的蛊虫 RNA 序列,在同一个屏幕上重叠 —— 两者的碱基对排列竟完全匹配,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连最细微的突变位点都分毫不差,像一份基因序列被分别刻在了人体与蛊虫体内。
屏幕上,萧决基因的第 4 号染色体片段,与蛊虫 RNA 的核心区域形成完美的螺旋嵌套,仿佛蛊虫的 RNA 就是从萧决的基因中 “复制” 出来的。姜绾的瞳孔骤然收缩,她立刻让团队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基因同源性高达 99.99%,这种程度的匹配,绝不可能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只能是人为设计的 “基因共生” 体系。
“就像蛊虫是按这组基因编码培育的。” 姜绾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她指着图谱中重叠的区域,“萧决的基因是‘主代码’,蛊虫的 RNA 是‘辅助代码’,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对青铜器物的超强激活 —— 之前发现的特殊酶,就是两者共同作用的产物,缺少任何一方,都无法达到 3 倍的能量转换效率。”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猜想,团队将萧决的血液与蛊虫 RNA 提取物混合,滴入齿轮的多孔结构中。合金晶格瞬间爆发出刺眼的蓝光,基因图谱与 RNA 序列在屏幕上快速旋转,最终融合成一个完整的 “能量共振模型”—— 模型显示,当两者结合时,能产生一种特殊的 “生物磁场”,这种磁场能与青铜中的镝元素产生强烈共鸣,共鸣强度是单独使用血液的 2.7 倍,恰好能解释萧决激活青铜鼎时的超强效果。
“齿轮记录的不仅是萧决的基因,还有寄生者的密码。” 姜绾盯着融合后的模型,突然明白了一个被忽略的细节,“之前从齿轮中提取的夏朝贵族基因,也都伴随着类似的‘寄生 RNA 片段’,只是当时我们以为是污染,现在才明白,这是夏朝‘基因共生计划’的证据 —— 他们刻意培育出与人类基因匹配的寄生生物,通过两者的共生,强化人类与器物的共鸣能力。”
林教授突然想起第 517 章破解的九鼎生物文件,文件中提到 “需在实验体体内植入‘昆仑共生体’,方可提升与陨铁的共振效率”,当时团队无法确定 “昆仑共生体” 是什么,现在看来,就是与萧决体内蛊虫类似的寄生生物,九鼎生物的研究,正是对夏朝 “基因共生计划” 的现代延续。
“这还能解释萧决的‘守陵人’身份。” 姜绾的目光变得深邃,“他体内的蛊虫,不是随机寄生的,而是夏朝人按‘守陵人’基因定制的‘共生伙伴’,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满足昆仑墟的激活条件 —— 蛊虫既是‘能量放大器’,也是‘身份验证器’,确保只有真正的守陵人,才能启动最终的能源核心。”
团队还发现,齿轮中记忆合金的 “信息存储寿命” 远超预期。通过模拟时间流逝的氧化实验,显示即使经过五千年的岁月侵蚀,合金中的多孔结构仍能保留 70% 以上的生物信息,只要有匹配的血液激活,就能重新读取 —— 这也解释了为何三千年后的今天,他们仍能从齿轮中提取到完整的夏朝基因,甚至能清晰看到蛊虫的 RNA 序列。
“这种记忆合金的稳定性,是现代材料科学的难题。” 林教授拿着齿轮的氧化实验报告,语气中满是赞叹,“夏朝人在合金中加入了陨铁中的镝、铈元素,这些元素能形成‘抗氧化保护层’,阻止晶格的氧化降解,这种配方比我们现在使用的防锈合金,效果强出至少 5 倍。”
当实验接近尾声时,姜绾突然让助手将齿轮放入低温环境中。随着温度逐渐降低至 - 20c,屏幕上的基因图谱竟开始缓慢 “褪色”,而当温度回升至 37c(人体体温)时,图谱又重新显现 —— 这个现象印证了记忆合金的 “温度敏感性”,与第 501 章发现的 “青铜护腕随体温变形” 特性遥相呼应,证实夏朝人设计的记忆合金,从一开始就与 “人体生命特征” 深度绑定,温度、血液、基因,都是激活合金功能的关键 “钥匙”。
实验室的灯光下,青铜齿轮静静躺在检测台上,表面的晶格仍在微微闪烁,仿佛在诉说着三千年的秘密。姜绾团队看着屏幕上完美重叠的基因与 RNA 图谱,心中都明白:这场实验不仅证实了记忆合金的生物信息记录能力,更揭开了夏朝 “基因共生计划” 的冰山一角 —— 萧决与蛊虫的共生,不是偶然的寄生,而是跨越三千年的 “文明设计”;齿轮与器物的共鸣,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人为构建的 “生命能量循环”。
“九鼎生物肯定也发现了这个秘密。” 林教授的目光落在屏幕角落的 “共生模型” 上,“他们研究蛊虫、复制基因,就是想破解这个共生体系,制造出人工的‘守陵人’,从而独占昆仑墟的文明宝藏。”
姜绾点点头,将齿轮小心放入特制的防氧化容器中。容器壁上刻着与齿轮晶格相同的多孔结构,能模拟人体环境,确保齿轮中的生物信息不被破坏。“我们必须比九鼎生物更快找到昆仑墟,” 她的声音带着坚定,“萧决是唯一的天然‘共生体’,是解开终极奥秘的关键,我们不能让他落入九鼎生物手中,更不能让夏朝的文明遗产被滥用。”
实验室外的夜色渐浓,参宿四在天空中闪烁,其频率与齿轮释放的电磁波完全同步。姜绾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星空,突然想起古代线竹简中 “星月同辉则功成” 的记载 —— 或许,当参宿四与月球运行到特定位置时,就是开启昆仑墟的最佳时机,而萧决与蛊虫的共生体系,就是启动这场 “文明仪式” 的终极密钥。
这场关于记忆合金的实验,不仅为之前的所有发现提供了科学佐证,更将探索的方向指向了更深层的 “文明设计”—— 夏朝人用基因、合金、寄生生物构建的复杂体系,跨越三千年,仍在影响着现代的探索者,而姜绾团队,正站在这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中心,准备揭开最后的终极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