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为发生在同一时间线的其他故事,是对世界观的补充以及填坑,为不影响主线剧情连贯性,不想影响阅读体验的读者老爷可以暂时跳过这一段,等主线更新后直接看主线,再回来看番外。)
好的,这是润色后的段落:“呼叫地面,呼叫地面……我们已抵达预定轨道坐标……哇哦……目标就在前方,开始执行对‘天宫’的初步观测任务。”
深邃的宇宙背景下,一艘小型航天器正沿着近地轨道平稳运行。
姿态控制推进器间歇性地喷出细微的羽流,精准地调整着它的方位,使其缓缓靠近前方那座庞然大物——一座静默悬浮在虚空中的巨大空间站。
这座被命名为“天宫”的空间站,并非新近发射升空。
以秦国当前的技术和资源,尚不具备突破严密“飞弹防御网”封锁、发射大型空间站的能力。眼前的天宫,是秦国先祖在千年前辉煌太空时代的遗迹。
新秦“钦天监”的目标,便是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逐步修复并重建这座象征人类星辰梦想的丰碑。
透过舷窗望去,空间站的主体结构似乎保存尚可,但岁月和未知的灾难依然留下了明显的创伤。
几处关键舱段外壳扭曲破裂,暴露出的内部结构如同狰狞的伤口。初步目视评估,这些严重损毁的区域很可能需要彻底放弃。
“地面收到,‘巡天者’号。祝贺你们成功抵达!确认,授权执行对‘天宫’的观测任务。”
地面指挥中心的声音传来,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与欣慰。这是自“大反抗军时代”以来,秦国——也是全球——首次成功将载人航天器送出大气层,突破了禁锢人类长达千年的枷锁!
此次发射是绝密级行动。
秦国新成立的“钦天监”耗费了难以想象的精力进行轨道计算,终于找到了一个极其短暂且隐蔽的时间窗口。
在这个窗口期内,地球轨道上由艾达和花旗部署的严密监控网络恰好处于“盲区”,而那道致命的“飞弹防御网”也因预设的周期性维护以及秦军科研人员的骇入下短暂下线。
他们的火箭,几乎是与重新上线倒计时的防御网擦肩而过。
回忆起飞越临界点的那一刻,三名宇航员仍心有余悸。
哪怕推进器的点火时间偏差一秒,或者轨道倾角出现毫厘误差,重新激活的防御网会瞬间将这艘承载着人类希望的脆弱飞行器连同里面的三人,化为宇宙尘埃。
巨大的心理压力在那一刻释放,三人不约而同地长舒一口气。
他们甚至能从舷窗清晰地看到,那些刚刚下线、却仍维持着追踪姿态的防御网单元。
那些冰冷的球形机器,仿佛拥有意识,用它们那标志性的、散发着诡异红光的传感器阵列,死死“盯”着这艘胆敢逃离囚笼的航天器。
那红光,如同猎手眼睁睁看着猎物从利爪下逃脱时充满怨毒的目光。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视野所及之处,所有被强制下线却仍在运作的防御单元,都齐刷刷地将那令人心悸的“红眼”转向了他们,仿佛在举行一场无声而充满威胁的“注目礼”,目送着他们飞向深空。
就在航天器彻底飞离防御网识别区边缘的刹那,身后那片虚空骤然被无数刺目的红光点亮!
整个防御网瞬间恢复在线状态,猩红的光芒甚至透过舷窗,将舱内映照得一片血红!
那一刻,死亡的恐惧扼住了所有人的心脏,三人几乎是本能地失声惊呼!
尽管在出发前已无数次演练,早已抱定牺牲的决心,但当那象征毁灭的红光骤然亮起时,人类面对死亡的本能恐惧依然无法抑制。
然而,他们脱口而出的,并非恐惧的尖叫,而是一声凝聚了所有勇气与决绝的呐喊:
“再见了!祖国!!!!!!!”
……
短暂的通讯中断后,信号恢复。
地面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清晰地传来了航天器内那震撼人心的一幕。死寂被打破,整个大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所有人激动地起立,掌声经久不息,足足持续了近五分钟,许多人眼中含着热泪,才依依不舍地缓缓坐下。
太不容易了。真的。
被封锁、禁锢在地球摇篮中长达一千多年后,人类终于再次以血肉之躯,挣脱了无形的枷锁,重新拥抱了星辰大海!
当前首要任务:收集天宫空间站详细的损伤评估数据,精确锁定必须废弃的损毁区段。下一步,便是筹划如何重建这座通往星空的桥梁——天宫空间站!
在轨任务持续了将近五天,“巡天者”号航天器已圆满完成了对“天宫”空间站的主体损伤评估,收集了海量珍贵数据。
遗憾的是,他们此次携带的设备和任务规划,并不支持进行空间站对接或舱外维修作业。
未来若要重建天宫,必然需要更大规模的航天器升空,这意味着必须争取更长的“飞弹防御网”安全下线窗口。
但这已是后话,首次载人突破的成功,本身就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开端。
航天器上剩余的能源储备相当充裕。
任务目标已完成,三名宇航员正商议是继续在轨进行一些附加科学观测,还是利用宝贵的机会收集其他地外数据。
正值此时,地面指挥中心发来了新的指令建议。
“巡天者号,这里是地面。基于你们剩余的能量和轨道参数,首席科学家团队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是否有可能提升轨道高度,尝试接近并伴飞一颗艾达的军用侦查或通讯卫星?相关轨道力学计算已上传,可行性分析显示存在操作窗口。”
这个提议极具诱惑力,也极其冒险。
指挥中心迅速组织专家评估,并上报至三公府进行最终决策。
新秦高层经过反复激烈的辩论,权衡了巨大的情报收益与宇航员面临的未知风险后,最终拍板:批准执行!
令人敬佩的是,三名宇航员得知计划后,并未被风险吓倒。
经过周密准备,“巡天者”号点燃推进器,优雅地抬升轨道,在缓慢的飞行中,逐渐靠近一颗距离相对较近的艾达“哥白尼-11”型军用卫星,并成功实现了近距离伴飞。
舱内,三人经过简短的内部沟通和地面确认,其中一位经验最丰富的宇航员开始进行出舱准备。
他深吸一口气,检查完所有系统,缓缓打开气闸舱门。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沉稳的声音通过通讯链路传回地面和舱内。
在战友的精准操控下,“巡天者”号以毫米级的精度缓缓挪移,进一步贴近那颗冰冷、布满传感器的敌方卫星。
距离已近到令人窒息的程度。
出舱宇航员将安全绳放到最长极限,一手紧紧抓住航天器外壁的扶手,整个身体竭力向外探出,试图触碰那颗近在咫尺却又危机四伏的“铁疙瘩”。
这一刻,他仰首,月球巨大的轮廓清晰悬浮在墨黑的宇宙幕布上,炽热的太阳散发着永恒的光芒。
俯首,脚下那颗孕育了人类的蔚蓝星球缓缓转动,晨昏线在大气层上划出壮丽的弧光,大陆与海洋的轮廓清晰可见。
身处距地表五百公里的寂静虚空,一种难以言喻的渺小感与征服感同时涌上心头——宇宙广袤无垠,人类何其渺小,但正是这渺小的生命,却怀揣着探索无垠星海的磅礴勇气。
他定了定神,摒弃杂念。
按照地面科学家团队的实时指引,他首先对“哥白尼-11”卫星的关键部位进行了多角度高清拍摄,获取了宝贵的一手情报。
接着,他小心翼翼地撬开卫星外壳的一块检修面板,露出了内部精密的电路。找到预设的关键传感器线路后,他果断地用特制工具将其剪断。
完成这一步,他猛地用脚在卫星外壳上用力一蹬,借助反作用力迅速荡回航天器!
这一蹬,力量恰到好处。根据地面科学家团队的精密计算,这看似随意的一脚产生的微小推力,结合被破坏的传感器导致的姿态控制失效,足以使这颗昂贵的卫星开始缓慢但不可逆转地偏离原有轨道。
它的最终归宿,将是坠入大西洋的某处深水区,或者被防御网识别为大型太空垃圾而予以清除。
无论如何,艾达耗费巨资打造的这颗“天眼”,就这样在悄无声息中被废掉了,而对方对此还一无所知。
初战告捷让宇航员们信心大增。在获得地面的进一步许可后,他们如法炮制,轮流出舱,又对另外两颗在射程和轨道窗口内的艾达卫星实施了同样的“手术”。
一次任务,不仅获取了重建“天宫”的关键数据,还顺手报废了敌军三颗价值连城的顶级军事卫星!
这份战果,堪称辉煌!
最终,“巡天者”号按计划脱离轨道,成功返回大气层,降落在秦国境内一片广袤而人迹罕至的草原上,整个过程严格保密。
对外,秦国官方仅轻描淡写地发布了一条消息:
一次火箭试验因遭遇“飞弹防御网”拦截而失败。
艾达方面终于察觉到卫星信号异常、轨道失控,但等他们真的发现原因,恐怕已是数月之后。
那时,他们才会惊恐地发现,自己价值数百亿的太空资产,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化为了乌有。
这份迟来的“账单”,想必会让某些人暴跳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