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郡治所汉昌城,一座宏伟的城池,城内街道宽阔,建筑林立。而在城中心,一座庄严的府邸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便是蜀军丞相行营。
行营内,诸葛亮端坐在案前,他身着一袭白色长袍,羽扇纶巾,风度翩翩。案上摆放着各种文卷和地图,显示出他的繁忙与重要。
此时,一名军情探子匆匆走进行营,跪地禀报定军山之战的详细军情。诸葛亮微微抬手,示意探子起身,然后专注地听着他的讲述。
探子详细地描述了战斗的经过,包括张嶷初时的失措,杨仪预设弩兵的果断决策,以及关索及时赶到并成功击退敌军的情况。
当听到这些细节时,诸葛亮的羽扇轻轻摇动,他的脸上并没有太多的波澜,似乎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他的眼神冷静而深邃,仿佛能够洞悉战场上的每一个变化。
“北汉此番可谓是损失惨重啊!不仅损兵折将,就连太史亨都不幸阵亡,张武也身负重伤……如此一来,司马懿和白善必定会痛心疾首,怒不可遏。而且,他们肯定对我定军山的粮草依旧念念不忘。”诸葛亮面色凝重地缓缓说道,他的声音虽然平和,但却蕴含着一种能够洞悉人心的力量。
说罢,他慢慢地站起身来,步履稳健地走到那张巨大的舆图前。舆图上详细地标注着定军山、竹溪口、西城以及它们之间蜿蜒曲折的道路。诸葛亮的目光在这些地方来回游移,仿佛在审视着一场即将展开的激烈战局。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了一处形似葫芦的山谷地带——葫芦口。这个地方地势险要,两侧山峰高耸入云,中间的道路狭窄而曲折,宛如一个天然的口袋。诸葛亮凝视着葫芦口,若有所思,似乎在心中谋划着什么重要的战略。
“其一,传令下去,”诸葛亮开始部署,语气不容置疑,“‘故意’加固定军山至竹溪口的运粮通道,增派民夫,大张旗鼓运输,但要做出护卫松懈之态。令细作、降卒,将消息‘不经意’透露给北汉斥候:因护粮不力,张嶷将军已被我责以二十军棍,贬至后方,专职督运粮草,戴罪立功。如今定军山守将,仅余长史杨仪,虽有智谋,却不善武备。关索将军率军往来上庸与定军山之间运粮,护粮兵卒,不过五千余人。”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司马懿多疑,白善求胜心切。此等信息,半真半假,由不得他们不信。此乃‘示弱诱敌’。”
命令迅速被执行。很快,北汉散布在外的探马斥候,便陆续捕捉到了这些“宝贵”的情报,并飞速报往西城。
汉中西城,北汉军大营。
营帐内,司马懿和白善相对而坐,两人面前的案几上摆放着几份斥候送来的情报。这些情报内容几乎完全一致,都详细描述了定军山目前的守军情况:张嶷被贬,杨仪一介书生却掌管兵权,关索则忙于奔波运粮,而定军山的守军竟然仅有区区五千人!
白善看着这些情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激动地对司马懿说道:“军师,这可是天赐良机啊!定军山在上次遭受我军袭扰之后,守备竟然如此空虚。如果我们此时再次出兵,趁虚而入,一举烧毁他们的粮草,那么诸葛亮必定会被迫退兵!”
然而,司马懿的眉头却微微皱起,他并没有像白善那样兴奋。他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面,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过了一会儿,司马懿缓缓地说道:“诸葛亮用兵一向谨慎,他怎么可能会在如此要害之地如此疏忽大意呢?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呢?”
白善听了司马懿的话,稍稍冷静了一些。他想了想,回答道:“军师,我觉得不太可能有诈。毕竟我们的斥候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他们所提供的情报应该是准确可靠的。而且,定军山的守军如此之少,这是明摆着的事实,诸葛亮再怎么谨慎,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还故意示弱吧?”
司马懿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话虽如此,但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这样吧,你再派几队斥候前去打探,务必查清楚定军山的真实情况。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放弃这个机会,可以先做好出兵的准备,但要等到确定没有埋伏之后再行动。”
白善急切道:“军师,那张嶷被责罚,合乎情理。杨仪一介文官,不通战阵,诸葛亮无人可用,倚仗关索运粮也是无奈之举。况且,情报来自多方,互相印证,当非虚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若待诸葛亮调整部署,就再无此等良机了!”
司马懿沉吟良久,想到太史亨之死与张武之伤,心中也是一股郁结之气难平。最终,对摧毁蜀军粮草的渴望压倒了他的疑虑。“也罢!就依将军之言。此次,我二人亲自领兵前往,务求一击成功!留张武率四千步卒在此养伤驻守西城,你我率一万五千精锐,再袭定军山!”
就在司马懿与白善点齐兵马,悄然离开西城,扑向定军山的同时,汉昌的诸葛亮几乎在同一时间接到了他们出动的确切消息。
诸葛亮嘴角终于露出一丝运筹帷幄的笑意:“鱼儿上钩了。”
他立刻下达了一连串精准的命令:
“马忠、高翔听令!”
“末将在!”两员将领应声出列。
“命你二人率领八千精锐骑兵,多备干草、火油,以及……那些仿制的火药陶罐,即刻出发,绕道疾行,目标——西城!趁其守备空虚,张武伤重,给我全力破城!若能拿下西城,则断司马懿、白善归路,功莫大焉!”
“遵命!”马忠、高翔领命,迅速点齐骑兵,如同离弦之箭,带着引火之物与那些神秘的陶罐,悄无声息地向着西城方向迂回而去。
紧接着,诸葛亮目光炯炯:“鄂焕将军,点齐中军两万精锐,随我前往定军山葫芦口设伏!另外通知关索将军……”
“遵命!”蜀军斥候应声而答。
“命关索率五千蛮兵,继续佯装从上庸运粮至定军山,队伍要松散,旌旗要杂乱,做出疲惫松懈之态。务必将司马懿、白善的大军,引入葫芦口!”
“得令!”斥候领命而去。
一场精心策划的反击与埋伏就此展开。诸葛亮亲率主力前往预设战场,要以自身为饵,钓北汉西线统帅这条大鱼;同时,派出一支奇兵,直捣对方看似稳固的后方巢穴。整个战局的主动权,在无声无息间,已悄然转移到了这位蜀汉丞相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