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管亥以雷霆之势横扫广汉郡的同时,北平王吴恒亲率的三万大军,也如同一柄锐利的尖刀,自西北方向狠狠楔入了蜀郡腹地。
蜀郡的守备,比之广汉更为堪忧。郡守李戡,乃是蜀汉重臣李严的次子。其家族与诸葛亮素有积怨:兄长李丰曾因督办北伐粮草延误,被诸葛亮以军法严苛,斩首示众;其父李严更是在成都散布流言,试图蛊惑后主刘禅下诏迫使诸葛亮退兵,事情败露后,同样被诸葛亮以动摇国本之罪处决。家族连遭大变,虽然后主刘禅为示安抚,仍任命李戡为蜀郡太守,但这份“知遇之恩”在李戡心中,早已被家破人亡的仇恨与恐惧冲淡了许多。
起初,面对北汉大军压境,李戡尚存一丝对刘禅任命之恩的顾虑,以及作为地方守土的职责,他下令蜀郡管辖的十数个县城全力抵抗,试图阻滞北汉军的推进。
然而,残酷的现实告诉人们,单凭坚强的意志力并不能完全填补实力上的巨大鸿沟。吴恒率领着那支来自凉州、人数多达三万之众的北汉军,犹如钢铁洪流般汹涌澎湃。这些士兵们都是从凉州调遣而来的精锐力量,他们士气如虹,斗志昂扬;身上配备的武器和铠甲更是精良无比,闪烁着令人胆寒的寒光。
相比之下,驻守在蜀郡的军队则显得有些黯然失色。这些人大多属于当地招募的郡县兵士,长期缺乏实战锻炼,早已生疏了战斗技巧。而且由于兵力分布过于零散,无法形成有效的防御体系。面对来势汹汹、锐不可当的北汉军,他们根本无力抵挡对方凶猛的攻击。
一时间,战场上杀声震天,血流成河。北汉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展开猛攻,不断地攻陷一座座城池堡垒,其进军速度快得惊人,仿佛一阵狂风席卷而过。报——!麓泉县沦陷敌手!报——!彰明县守军望风而降!报——!北汉大军先锋部队已经成功冲破涪水防线,距离蚕陵城仅有一步之遥! 一连串噩耗接踵而至,让人心惊胆战。短短几天时间内,蜀郡北部地区的好几个县城相继落入敌人手中,北汉军的矛头毫不留情地指向了蜀郡的首府——蚕陵。
站在蚕陵那并不算特别高大的城墙上,李戡能清晰地看到城外如同乌云般压境的北汉军营寨,旌旗招展,刀枪如林,肃杀之气扑面而来。城内守军数量有限,且人心惶惶,他知道,凭借这点力量,根本不可能守住蚕陵。
家仇的怨恨(他将父兄之死归咎于诸葛亮的专权)、对北汉军力的恐惧、以及内心深处对刘禅那点早已淡薄的“恩情”的权衡,此刻在他心中激烈交战。继续抵抗,城破之后,自己必死无疑,城中百姓亦将遭殃;投降……或许还能保全性命,甚至……
最终,求生的本能和对诸葛亮的怨恨占据了上风。他环视身边同样面带惧色的郡中文武官员,长叹一声:“蜀汉气数已尽,诸葛亮专权跋扈,屠戮忠良。今北汉天兵至此,我等又何苦为那昏聩之后主与权相殉葬?不如……不如归顺北汉,以保全城百姓性命。”
此言一出,那些本就心惊胆战的官员大多如释重负,纷纷附和。
于是,李戡不再犹豫,命人竖起白旗,亲自率领郡中主要文武官员,打开城门,向北平王吴恒投降。
吴恒骑在战马上,看着出城跪迎的蜀郡太守及其僚属,心中颇为满意。他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蜀郡治所,乃是巨大功勋。他深知安抚降臣的重要性,当即在阵前宣布,仍任命李戡为蜀郡太守,协助北汉管理地方,并留下千余兵力帮助守城,实则也带有监视之意。
李戡感激涕零,叩首谢恩,心中那块大石终于落地。
吴恒在蚕陵稍作休整,并未停留,立刻率领主力南下,前往广汉郡的绵竹与管亥部成功会师。两军合兵一处,兵力超过五万,声势更加浩大。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毫不犹豫地指向了蜀国在成都以南的重要屏障,也是成都平原最后的门户——犍为郡!
汉中,蜀军大营内一片肃穆。中军帐外,旌旗飘扬;营帐之中,众将齐聚一堂。然而,此时此刻,气氛却异常紧张压抑,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就在这时,一名快马加鞭而来的信使闯入了大帐,单膝跪地,气喘吁吁地向诸葛亮禀报:“启禀丞相大人,广汉郡全境沦陷,我军主将马谡将军壮烈殉国……”话音未落,另一名信使又匆匆赶来,紧接着报告道:“报!蜀郡太守李戡背主叛国,献城投降敌军,如今北汉大军已经逼近犍为……”
这一连串噩耗犹如一道道晴天霹雳,震得众人目瞪口呆。而一向以沉着冷静着称的诸葛亮,此刻脸上也不禁浮现出前所未有的凝重之色。他深知这些消息所带来的后果有多么严重——后院失火,腹心之地遭受重创!广汉和蜀郡的相继失陷,不仅仅意味着蜀汉失去了广袤的土地和重要的税收来源,更为致命的是,如果北汉军成功攻破犍为防线,那么作为首都的成都便会毫无遮拦地暴露在敌方强大的军事压力面前!到那时,别说继续推进北伐大业,恐怕就连整个国家的根基都会受到巨大冲击,甚至可能面临亡国之危!
大帐内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诸葛亮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扫过帐下众将,迅速做出了决断。
“马岱听令!”
“末将在!”马岱慨然出列。
“北汉吴恒、管亥部已深入我境,威胁犍为,成都危殆!现命你率所部五万兵马,即刻拔营,火速回师犍为郡!你的任务,便是在灵关和樊道两处险要之地,不惜一切代价,阻住北汉军继续南下!绝不能让其踏入成都平原一步!”
“丞相放心!”马岱抱拳,神色坚毅,“末将必据险死守,人在关在!”
“速去!”诸葛亮羽扇一挥,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急迫。
马岱领命,立刻转身出帐,点齐兵马。很快,五万蜀军精锐如同一条长龙,迅速脱离汉中前线,沿着崎岖的蜀道,怀着保家卫国的决绝,向着南方的犍为郡紧急驰援而去。
汉中战场的局势,因诸葛亮这次被迫的分兵,骤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北伐的攻势不得不暂停,战略重心瞬间南移。整个蜀汉的命运,似乎都压在了马岱能否在灵关和樊道挡住北汉凉州军团的南下铁蹄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