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大人,孩儿无能……”公孙全满心惆怅,正欲上前擦拭墓碑,却突然察觉到墓前的异常。
墓碑前的落叶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墓碑也被细心擦拭过,还摆放了酒水和水果,旁边有一团烧过的纸钱灰烬,尚存余温。
公孙全疑惑地用手指探了探灰烬,心中猜测这人应该刚离开不久。
这是谁来祭拜过父亲呢?
公孙全虽觉困惑,但也并不意外,毕竟父亲公孙龙是名家的重要人物,受到他人祭拜本属平常。
然而,当他抬头之际,却发现墓碑底座上压着一个信封,上面赫然写着“公孙全启”。
公孙全的心猛地一紧。
墓碑前放置信件,难道是父亲特意为他留下的消息?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随即被公孙全否定。世间哪有如此多奇诡之事?他拿起信封拆开阅读。
【公孙兄:
久别重逢。
尊父公孙子去世之时,我事务繁忙,未能前来吊唁,深感遗憾。今日特来祭拜。
忆及往昔共饮高歌,实为畅快。
听闻你与名家在邯郸处境不佳,若公孙兄有意,不妨来咸阳小住。此处天地广阔,公孙兄与名家或许能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岐山老友】
“岐山老友?”公孙全眉头微皱。
他这一生只去过岐山一次,那是在吴巨就任医家魁首的时候。
当时在场的都有谁?
韩非?他当时还在楚国。
青卢子前辈?他身份尊贵,绝不会以这般语气说话。
湘夫人?她也不会这样措辞。
再结合信中提到的“咸阳”,写信之人仿佛已经跃然纸上!
“吴巨???!!!”
公孙全的眼珠几乎要瞪出来。
“是他亲自来到赵国了吗?或者只是托人送信?不过信中说‘特来祭拜’,应该不是虚言,这么说来,他真的来到了赵国?”
公孙全心中震惊:“他怎敢如此?”
他随即想到最近邯郸发生的重大事件——秦质子赵政逃亡。
此事背后是否与吴巨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公孙全不敢多想,这太过震撼。
这位“岐山老友”胆识实在惊人!
身为秦国客卿,竟敢闯入赵国,还留下书信暗示身份。
他就不怕被人揭发?
公孙全思索片刻,觉得自己不会举报吴巨。
难道向*丹告发此事能为名家带来利益?
上迁镒金子*定不会小气,但公孙全不缺钱,困扰他的仍是名家。
他也不是那种背信弃义之人。
况且,就算他现在告知*,*就能捉住吴巨?
未必。
吴巨此刻的位置难以确认,仅凭残存的线索无法判断他离开时间和方向,他敢来赵国自然有所依仗。
公孙全不再纠结于吴巨,目光转向信末的“咸阳”二字。
他立刻明白吴巨是在邀请他加入。
稍作沉思后,他面向墓碑问道:“父亲,您认为秦国会是更好的选择吗?”
想想看,若名家要离开赵国,目标无非是楚国、齐国或秦国。
齐国有稷下学宫,百家争鸣,是个好地方,但邹衍出身于此,稷下学宫未必欢迎名家。
楚国……似乎缺乏名家生存的空间。
仔细考量下来,秦国确实是最佳选择。
公孙全点燃随身携带的纸钱,一片片烧尽,也将信投入火堆销毁。
火光照亮他的脸庞,他的眼神愈发坚定。
第600章 邯郸事毕
邯郸事毕。
事成之后隐姓埋名,功成身退。
就如同幽灵般潜入这座城市一般,吴巨同样悄然离去。
他脱下羽扇纶巾,换上一身紧身衣。
邯郸城外。
“雁门关虽已松懈,但你们不必冒险入关,反而可能暴露行踪。这样吧,你们从恒山方向离开赵国,直接返回秦国,加入章邯的部队!董翳跟我走。”吴巨部署道。
“知道了。”
其余魁首率领近卫掉头向东疾驰,吴巨和董翳则往西北方向行进。
一天后……
此时,郭家商队与嬴政一行人已接近距离雁门关两百余里的阳泉,在驿站休息。
驿站一角,嬴政、赵姬、司马欣、王翦、赵高正在这里喝水休憩。
嬴政低声说道:“不知先生此刻身在何处。”
众人沉默不语。
这两 ** 们都心神不定,虽已离开邯郸那危机重重之地,但少了吴巨这个支柱,心中总觉不安。
“我去外面走走。”嬴政说。
他走出驿站,深深吸气平复情绪,许久后才稍显安心。
正欲离去时,忽见林中隐约有人影晃动。
嬴政顿时警觉,目光紧紧锁定那个位置。
风吹过,树林摇摆间,一名黑衣男子显现身形。
吴巨朝嬴政挥了挥手。
嬴政大喜,快步上前:“先生!”
吴巨问道:“这阵子怎么样?”
“我一直避开郭家的人,事情都由司马欣出面处理,再加上您手下的人帮忙掩饰,应该没露出破绽。”嬴政答道。
吴巨点点头:“我不能再进入商队内部,担心被郭家人认出身份,暴露行踪,所以我会跟在队伍后面,下次见面就在雁门关内。”
嬴政点头表示明白。
“回去吧,一切小心。”吴巨叮嘱道。
二人交谈结束。
虽然言辞简短,但得知吴巨平安且已到达的消息让嬴政安心不少,回营后将此事告知赵姬等人,令众人同样感到鼓舞。
半个时辰后,队伍继续北行,半天后抵达阳泉城整顿,又过半天,终于望见雁门关的轮廓。
广袤草原之上,群山连绵,雄关巍然矗立。
论规模或许不及函谷关,但因其连接赵长城,蜿蜒而过的斑驳城墙所展现的气势丝毫不逊色于函谷关。
长城历史悠久,依边疆地势而建,以城墙连接各处险要之处,旨在抵御外敌侵扰。
1927年
如今七国均有修筑长城之举,其中韩、魏、齐、楚的长城旨在抵御邻国,而秦、赵、燕三国的长城则用于防范羌、胡、匈奴等外族侵扰。
后世所称的秦长城,实则是将秦、赵、燕三国的长城加以修缮并连为一体而成。
眼前的赵长城,其南段由赵国第五位君主赵肃侯修建,而北段则是在五十年前,由前前任赵武灵王击败林胡与楼烦、设立云中、雁门、代三郡时所建。
这座雄伟的关隘历经数十年风雨,抵御着外族入侵,城墙上浸染着胡人、匈奴以及守关将士的鲜血,令人望而生畏!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这便是最好的写照!
“果然壮观!”吴巨感叹道。
此刻他已乔装改扮,混入商队之中,随着商队一同进入雁门关。
关内刚刚经历了一场胜利,关外一片平静,加之南边秦赵之间的战局与此地无甚关联,驻守的士兵放松了警惕,商队通行毫无阻碍。
他们顺利通过关口,士兵为他们安排了休息的军帐,并叮嘱不可随意走动,饮食供应自会有人送至。
吴巨等人被分配了五座军帐,每座军帐可容纳七人。
他安排嬴政四人住在 ** 的军帐,以方便保护隐私。
“军帐内哨兵需轮换值守,确保至少三人保持清醒,其余人才能休息,一旦察觉异样,须立刻示警!”
交代完毕后,吴巨返回自己的帐篷,与嬴政四人闲聊:
“近十年间,能进入此处的秦国人,大概只有我们几个了。”
四人闻言皆笑,心中那份身处敌境的紧张情绪有所缓解。
“条件虽简陋,但公子、夫人还需委屈几日,我们不过在雁门关停留三五天便要离开。”
“好。”
众人纷纷点头同意。
商队入关第一天,李牧并未现身。
他向来不喜欢与这些商人周旋,而且即便见面,也该由商队负责人前来拜见才合规矩。
几位商队负责人确实也如此行事,带着礼品前往拜访李牧。
李牧并未拒人于千里之外,收下了礼物并设宴款待,之后便消失在众人视线中,数日不见踪影。
吴巨对参与刺探李牧和调查雁门关内部情况充满兴趣,但他并未采取实际行动,因这两件事都过于危险,他最终选择留在军帐附近。
在雁门关内停留一天后,第二天从南方传来消息:
战争开始了!
公子政离开邯郸后,子楚和蒙骜得知消息,不再有所顾虑,开始训练军队,调动大军,从上党一路南下,冲击赵国的防线!
一夜之间,祁城和马陵两座重要城池沦陷。
这消息令雁门关内的局势变得混乱。
听到这一消息,嬴政等人十分兴奋,聚集在一起商讨对策。其中,嬴政、吴巨、王
近卫前来通报:“先生,邯郸有人到访,但来人并非郭开。”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