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我之前提到过的双向押注。”
“只要你为秦国效力,秦国绝不会忘记你的功劳。我保证,一旦赵国战败,你随时可以成为秦国的臣子,官职至少是亚卿级别,保证不会比在赵国差。”吴巨继续说道,“无论哪一方胜利,你都能获利丰厚,这不是很好吗?”
郭开低头沉默,但吴巨察觉到他的内心动摇了。
“郭公可以再考虑一下,就在这只羊腿分完之前做出决定吧。”吴巨拿起一把刀,仔细擦拭干净后,切下一块块肉放在两人盘中。
郭开显得心神恍惚,经历了如此剧变,他哪里还有心情吃东西?
片刻后,郭开的表情变幻莫测。但他显然已经做出了选择。毕竟他别无选择,吴巨说得清楚,拒绝的后果要么是被灭口,要么是被公开揭露。而接受的话,至少还能活一天,更何况吴巨提供的条件也确实诱人。
“好。”郭开终于开口。
吴巨刚吃完第七片肉,便听到了郭开的回答。他哈哈一笑:“郭公果然干脆利落,来,把这些肉吃了吧,我们的合作就此达成!”
郭开拿起筷子,将肉一片片快速塞入口中,急促地吞咽下去。
吴巨微笑道:“我们过去合作得很愉快,未来也会更好。”
于是,郭开在半推半就间成为了秦国的一枚棋子,一颗亚卿级别的棋子。
啧啧啧……吴巨感叹,郭开或许是除了苏秦之外,地位最高的棋子之一了,若日后有人愿意在《刺客列传》之外增加一本《**列传》,郭开必定榜上有名。
吴巨对威胁郭开毫无愧疚,这本就是一枚棋子,即便没有他,郭开也会为了个人利益陷害廉颇和李牧。
在邯郸待了近两个月,郭开的种种行为尽收眼底,*受贿*、欺压良善之事层出不穷,无恶不作。昨日吴巨在书房外听见郭开欲强行收购他人产业,这只是冰山一角,也是他惯用的手段。
再者,吴巨并非真想取郭开性命。活的郭开显然比死的更有利用价值。至于郭开的妻妾子女,吴巨并无杀害之意,他有自己的底线,不会对他们下手,毕竟他们是无辜者。从目前来看,自己不过是被利用的一方,却因此获得了巨大利益——包括珍贵的宝物、赵国亚卿之职及附属的宅邸、侍妾与钱财,甚至秦国亚卿之位的承诺,这笔交易相当丰厚。
做出决定后,郭开如释重负,但对吴巨的态度却不如从前亲热,直接问:“你之后要离开赵国吗?”
吴巨点头:“是的,我要回秦国。不过你不必担心,我们在邯郸有足够的人手,会有可靠的人接手我们的联系。”
郭开明白,这不仅是交代任务,更是对他的警告:四周始终有人监视!
吴巨留下暗号,说道:“接下来只需做好本职工作,当好亚卿即可。我会偶尔写信帮你稳固地位,甚至协助你立功。日后会有人凭此暗号联系你。”
“我该走了。”吴巨告辞。
郭开沉默不语。
“不用送了。对了,之前的报酬承诺是真的,第一笔很快会送到府上。还有,借你的马我已换成了牛和骡子,进城的事你不必操心。”
说完,吴巨挥手离去,身影消失于山林间。
郭开许久才站起身,浑身已被冷汗浸湿。
走到树荫外,任由阳光洒在脸上,劫后余生的感觉大概如此。
郭开的妻子正陪孩子玩耍时,忽然发现“诸葛亮”不知去向,只见郭开独自站在亭中发呆,便问:“诸葛先生呢?”
郭开沉默不语。
山谷外,吴巨完成所有安排后,松了一口气。策反对他来说是头一遭,紧张在所难免。好在进展顺利。
董翳背着弓箭,带领几十人从树林走出:\"先生!\"
吴巨点头:\"挖个坑,把弓箭埋了吧。\"
董翳应声,就近挖了个坑,将弓箭丢入其中。
吴巨瞥了一眼自己的羽扇,稍作犹豫也放入坑中。
弓箭与羽扇掩埋妥当后,吴巨又问道:\"换郭开的马车为牛和骡子的事,你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马匹就在那边的林子里。\"董翳回答。
吴巨以牛和骡子代替马匹,是因为它们速度较慢,即便郭开想要返回邯郸报信也相当困难,这给了吴巨足够的时间脱身。
吴巨虽自认计划周密,但还是给自己加了一道保障。说到谨慎,他向来不输于人。
\"把马牵出来吧,我们该收尾了。\"吴巨说道。
\"是!\"董翳带人牵出马匹,众人跨上马背,朝邯郸方向疾驰而去。
吴巨安排董翳等人暂居邯郸城外的客栈,自己则处理遗留事务。
邯郸城门口,姚贾满心迷茫。
他出身魏国,父亲只是魏国的一个看门士兵,地位低微。他曾因生计所迫做过盗贼,后来偶然机会进入朝廷,靠自身努力成为赵国大夫,也曾风光一时。
可如今,他又回到了原点。
他被赵国驱逐了!
此刻,他是\"梁国大盗,赵国逐臣\",名声败坏至极。
还有谁会接纳他?又有谁愿以他为臣?
赵国容不下他,魏国也无法归去,家乡至今流传着他\"盗贼大臣\"的故事。衣锦还乡尚且难堪,更别说如此狼狈而归。
姚贾神情哀伤。他仅剩一辆破旧的马拉车,穿着粗布衣衫,处境窘迫至极。
“虚度半生,终究一无所成!”姚贾叹息。
“看你似乎颇为失意?”突然,旁边传来一个声音。
姚贾转身,看到一位头戴纶巾的男子。
他苦笑着摇头:“岂止是失意,如今赵国、魏国都不容我,这天下之广,我又能何处安身?”
“为何不去秦国看看?”纶巾男子问道。
“秦国?”姚贾低声重复。
“没错,那是最强盛的国家,有吞并六国的雄心,从不嫌弃人才过多。
那里的君主赏罚分明,明辨是非,只要你真有才能,必能找到好职位。”纶巾男子说道。
听闻此言,姚贾眼中渐露光彩。
纶巾男子接着道:“你的马太老弱,我愿借你一匹好马,若有壮志,就用它驾车去秦国吧!”
姚贾愣住,回头一看,却发现男子已不见踪影,只剩一匹强壮的骏马立于身旁。
他甚至未来得及询问对方姓名。
姚贾觉得此人怪异,却又说不出具体缘由,索性不再深究,毕竟自己孤身一人,连小偷见到都会嘲笑,何必在意?
原本落魄的姚贾,在听罢纶巾男子一番话后,精神焕发。
他望向西南方向:
“秦国,我来了!”
……
拜会过姚贾,又资助他一匹马后,吴巨来到城外的一片墓地。
走近看清墓碑上刻的字,他点头确认未走错:
【公孙龙之墓】
吴巨鞠躬道:“公孙前辈,医家后辈吴巨前来拜谒!”
话音未落,脑海里响起系统提示音:
【正在打卡中……】
【打卡任务:名家】
【打卡地点:公孙龙之墓】
【获得奖励:能言善辩】
“这打卡地点果然就在公孙龙墓啊!”吴巨颇感意外。
他不曾料到,竟会在这种地方触发任务。
毋庸置疑,名家的重要地标仅此一处。
吴巨此次入赵之行收获颇丰,不仅因打卡名家获益,还将前往雁门关与大散关。
值得称赞!
吴巨查阅了奖励内容:
【能言善辩:说话时,听众会专注聆听,你的言语更具说服力】
他点头称许:“这项能力相当实用,若早些激活便好,那样我对付郭开就更有把握了。”
他欣然接受这份奖励,暂时搁置一旁,在眼前的先贤墓前摆上果品,斟满酒水。
此人地位非凡!
公孙龙,名家领袖。
名家以辩论见长,常被视为诡辩之术,实则其核心在于严密的逻辑思维。
名家分两派:合同异与离坚白。
前者以惠施为首,他曾与庄子同游濠梁,探讨“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后者以公孙龙为首。
合同异派主张“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离坚白派则以“坚白论”为宗旨。
然而,惠施虽有政坛身份,却非诸子百家出身,仅是后世传承者将其奉为鼻祖。
加之惠施活跃于五十年前,而公孙龙去世不过两年。
因此,公孙龙无疑是名家公认的领袖,在业内享有极高声誉!
……
公孙龙擅长雄辩,曾为平原君赵胜门客,亦是名家代表人物,以“白马非马”之说闻名天下。
然而后来,齐国派阴阳家邹衍至稷下学宫赴赵。
邹衍对公孙龙的理论展开激烈批评,“白马非马”也受到质疑,平原君随即不再重用公孙龙。
邹衍与公孙龙互看不顺眼,却巧合地同年辞世,命运弄人。
吴巨得知此事后感到困惑。
平原君一生任用公孙龙,为何邹衍一到,便弃用公孙龙?
邹衍究竟在平原君面前说了什么?
吴巨百思不得其解,查阅了许多传闻,询问了很多人后,终于还原出部分 ** 。
据说,在邹衍到达赵国之前,公孙龙与平原君的关系就已经出现了裂痕。邹衍的到来,不过是这场裂痕中的一个小插曲罢了。
吴巨后来联想起来,觉得公孙龙或许只是想借此机会脱离平原君的控制。
公孙龙早年作为平原君的门客,依靠他的势力让名家声名鹊起,但随着时间推移,平原君反倒成了名家发展的阻碍。
哪个学派会甘愿长久依附于一家公卿之下?即使是地位较低的小说家也没有这样的情况。
因此,公孙龙晚年决定离 ** 原君,希望通过此举推动名家更进一步的发展。
可惜他还没来得及有所成就,便已离世。
这只是吴巨的个人猜测。
“即便如此,公孙前辈确实用心良苦。”吴巨感慨道,“甚至可以大胆推测,公孙前辈和邹衍前辈是否是好友,邹衍前辈是否受你所托,在平原君面前刻意诋毁你?”
这想法过于大胆,也缺乏证据。
吴巨不再多想。
无论如何,名家如今确实摆脱了平原君的影响。
如今名家由公孙龙的儿子公孙全接手,吴巨当年担任医家魁首时,他曾来祝贺。
此外,还有几位公孙龙的旧部共同执掌名家。
然而,形势不容乐观,平原君对名家并不看好,赵国上下自然也不待见名家,导致名家在赵国失去了发展空间。
吴巨为公孙龙烧了些纸钱,与他聊了聊天,并感谢了他的打卡奖励。
不久后,一直在外围警戒的董翳来到吴巨身旁,说道:“先生,公孙全来了!”
吴巨点头,将酒洒在墓前,说道:“晚辈先行告退,以后有机会再前来祭拜!”
他鞠躬,随后将一封信放在墓碑前,用酒杯压住,与董翳一起离开,身影渐渐消失。
不多时,一位年轻人出现在墓前。
“父亲,我来看您了。”年轻人正是公孙全。
他最近心情十分焦虑。
父亲公孙龙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与平原君划清界限后便离世了,名家的重任落在了他和几位师兄弟肩上,可他们始终难以开创名家的新局面。
名家如今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