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从纸张、墨色、装裱来看,确实是明代的东西。但笔法有问题。文徵明的画风温润典雅,讲究笔墨韵味。这幅画虽然形似,但缺少那种文人气息,反而带着几分匠气。
最关键的是款识。“嘉靖二十年”应该是公元1541年,那时文徵明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晚年的字更加老辣苍劲,但这幅画上的款识却显得过于工整,像是刻意模仿。
“这画有点意思。”韩云逸斟酌着说,“应该是明代的,但不一定是文徵明本人画的。”
“什么意思?”林先生皱起眉。
“明代有很多画工专门仿制名家作品,技术很高。这幅画可能就是当时的高仿品。”韩云逸指着款识说,“你看这个字,笔画虽然相似,但少了些韵味。”
林先生脸色变了变:“你的意思是,这画是假的?”
“不能说是假的。”韩云逸解释,“这确实是明代的画,也有一定价值。只是不是文徵明的真迹,而是当时的仿品。”
老板在旁边松了口气。如果真是文徵明的画,五万根本不够当的。但如果只是明代仿品,价值就差远了。
“那你觉得能值多少?”林先生问。
“明代仿品,保存又这么好,怎么也值个三五万。”韩云逸说,“不过当铺的规矩,只能给市价的六七成。”
林先生沉默了一会儿:“能当两万吗?我急需用钱。”
老板看了韩云逸一眼,见他点头,便说:“行,两万就两万。”
办完当票,林先生拿着钱走了。
等人走远,老板才说:“多亏你来了。要是我自己拿主意,肯定又要吃亏。”
“这画其实挺不错的。”韩云逸说,“就算不是真迹,也值得收藏。”
“你要是喜欢,过了当期可以便宜卖给你。”老板笑道,“对了,今天麻烦你跑一趟,得给点辛苦费。”
“不用客气。”
“那可不行。咱们说好了合作,该给的得给。”老板从抽屉里拿出五百块,“这是今天的鉴定费。以后每次都按这个标准。”
韩云逸也没推辞,收下了钱。
“对了,我这儿最近又收了些东西,你要不要看看?”老板说着,从保险柜里拿出几样物件。
韩云逸一件件检查。有个青铜香炉不错,是明代的。还有一串蜜蜡手串,虽然个头不大,但成色很好。
“这个香炉和手串我都要了。”他说,“多少钱?”
“香炉当价八千,手串当价三千。你要的话,一共一万整。”
韩云逸痛快地付了钱。这个香炉至少值两万,手串也值五六千,买下来稳赚不赔。
回到家,他把今天的收获清点了一遍。那块汉代玉璧、明代香炉、蜜蜡手串,加起来市值至少十万。如果再等几年,价格还会翻倍。
不过眼下他不打算出手这些东西。90年代古董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价格偏低。再过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和收藏热兴起,这些东西的价值会暴涨。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收东西,囤起来等升值。
接下来的日子,韩云逸白天管理台球厅,晚上就去德兴当帮忙鉴定。老板那边的生意越来越好,经常有人拿着古董来当。韩云逸也借这个机会,淘到了不少好东西。
一个月后,台球厅的分店也开业了。两家店一天能赚一千多块,扣除成本和分成,韩云逸每个月能拿到一万多。
这个收入在90年代已经很可观了。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才三四百块,他一个月顶别人小半年。
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韩云逸开始考虑下一步计划。
他记得90年代中后期,房地产开始起飞。现在买房的话,几年后能翻好几倍。但他手头的钱还不够,得再攒一段时间。
另外,他还想着在古董生意上多投入些精力。现在古董市场刚刚兴起,很多好东西都能用很低的价格收到。等过几年市场成熟了,这些东西的价值会成倍增长。
正想着这些,电话响了。
“小韩,我这儿有个大单。”是德兴当老板的声音,“你能不能过来一趟?”
“什么大单?”
“说不清楚,你来了就知道了。”
韩云逸挂了电话,骑车赶往德兴当。
到了当铺,他发现门关着。敲了敲门,老板从里面把门打开。
“来了?快进来。”老板四下看了看,确认没人注意,才把门关上。
“怎么搞得这么神秘?”韩云逸问。
“今天来了个大客户,带了一批好东西。”老板压低声音说,“我初步看了看,都是真品。但数量太多,我吃不下,想跟你商量商量。”
“什么东西?”
“你上楼看看就知道了。”
两人上了楼。雅间里摆着十几个箱子,箱子都打开着,里面装满了各种古董。
韩云逸走过去查看。有瓷器、玉器、字画、铜器,种类很全。他随手拿起一个青花瓷盘,仔细观察。
“明代永乐年间的。”他说。
又看了几件,都是真品,而且成色不错。
“这批货哪儿来的?”他问。
“客人说是家里老宅拆迁,从地窖里挖出来的。”老板说,“东西太多,他想一次性处理掉,开价五万。”
韩云逸心里盘算了一下。这批货如果都是真的,市值至少二十万。五万块收下来,利润空间很大。
但问题是,他手头的现金不够。台球厅虽然赚钱,但投入也大,这个月刚交了房租和货款,现在账上只有两万多。
“你准备怎么办?”他问老板。
“我想跟你合伙。”老板说,“我出三万,你出两万。东西收下来慢慢卖,赚了钱咱们五五分。”
韩云逸想了想:“可以。不过我得再仔细看看这批货,确保都是真品。”
“当然,你随便看。”
韩云逸花了两个小时,把每一件东西都检查了一遍。除了几件小件成色稍差,其他的都是真品。
“这批货可以收。”他说,“不过五万太高了,我觉得四万比较合适。”
“那你去跟客人谈。”老板说,“他在楼下等着。”
韩云逸下楼,见到了卖货的人。那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穿着朴素,看起来像是农村来的。
“老板说这批货你开价五万?”韩云逸开门见山。
“对。”男人点点头,“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能太便宜卖了。”
“东西确实不错。”韩云逸说,“但有些成色不太好,需要修复。四万块,现金交易,你要是同意咱们现在就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