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的秋雨终于停歇,天空洗过一般,呈现出一种清冷的湛蓝。但汴京城内的气氛却并未随之明朗,反而因三司自查、各部协查的风声而显得愈发紧张。官员们行色匆匆,交谈时也压低了声音,生怕卷入那看不见的漩涡。
陈砚秋将整理好的礼部账目核查报告呈交上去后,便暂时从繁杂的公务中抽身。然而,他内心的焦灼并未减少分毫。三司的巨大漏洞已然窥见,河北转运使之争迫在眉睫,黄河凌汛期日益临近……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即将爆发的巨大危机,而他手中,却依然缺少那最关键、最能一锤定音的证据。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那些看似零散、却可能隐藏着核心秘密的线索。“墨池祭”的诡异仪式,那些特制的、带有异香的墨锭,薛冰蟾曾提及这些墨锭可能与某种加密信息有关。之前因漕粮、军械、三司等更为紧迫的线索,对此事的追查暂时搁置。但现在,当其他线索似乎都遇到瓶颈时,这看似荒诞不经的“墨池祭”,或许正是解开谜团的关键钥匙。
他需要薛冰蟾的帮助。然而,自从上次军械异动之事后,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已减少了直接联系。陈砚秋不确定薛冰蟾是否还在继续研究那些墨锭,或者是否有新的发现。
正当他思索如何在不引起注意的情况下联系薛冰蟾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送上门来。
这日散值回府,老林递给他一个扁平的木匣,说道:“姑爷,方才门房收到一个包裹,指名是给您的,送东西的人丢下便走了,未曾留下名帖。”
陈砚秋心中疑惑,接过木匣。木匣做工粗糙,并无任何标识。他回到书房,小心地打开,里面并无信函,只有一块用油纸包裹着的、巴掌大小的深色墨锭。
墨锭形制古朴,颜色黝黑,表面光滑,隐隐透着一股极淡的、难以形容的冷香。这香气……陈砚秋心中一凛,与他记忆中“墨池祭”时闻到的气味极为相似!
他拿起墨锭,仔细端详,发现在墨锭底部,刻着一个极细微的、几乎与墨色融为一体的图案——那是一只简笔的蟾蜍。
冰蟾!这是薛冰蟾的标记!她竟然用这种方式,将一块可能与“墨池祭”相关的墨锭送到了他手中!她是在告诉他,她有了重要的发现,并且因为某种原因,无法亲自前来,只能用这种隐秘的方式传递信息!
陈砚秋立刻明白了薛冰蟾的意图。她送来的不仅仅是一块墨锭,更是一个需要他参与破解的谜题。她相信以他的智慧和观察力,能够从中看出端倪。
他关紧书房门窗,将墨锭放在书案上,就着明亮的烛光,再次仔细审视。墨锭除了底部的蟾蜍标记和那特殊的冷香外,表面并无其他明显刻字或纹路。他尝试用手指轻轻刮下一点墨粉,指尖传来细腻滑润的触感。
他取来一张宣纸,用清水研开些许墨粉,以笔蘸取,在纸上写下几个字。墨色沉静,黑中隐隐透着一丝紫光,确非凡品。书写时,那股冷香似乎更浓郁了一些。
但除此之外,并无异常。
薛冰蟾想让他看什么?难道秘密隐藏在墨锭的内部?他犹豫着是否要毁掉这块墨锭。但若秘密不在内部,贸然破坏反而可能毁掉线索。
他沉思片刻,想起“墨池祭”中,那些墨锭是被投入水中化开使用的。难道需要用水?
他取来一个白瓷水盂,注入清水,然后小心地将墨锭的一端浸入水中。墨锭遇水,并未立刻融化,而是极其缓慢地释放出丝丝缕缕的墨迹,如同黑色的烟雾在水中弥漫开来。同时,那股冷香也随着水汽蒸腾而起,变得更加清晰可辨。
陈砚秋紧盯着水盂中的变化。墨迹在水中逐渐晕开,形成不规则的团块,并无特定形状。他耐心等待,直到整块墨锭在水中化开大半,清水变成了浓黑的墨汁。
似乎……还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难道他理解错了?
他不甘心,用一支干净的竹签在墨汁中轻轻搅动。就在竹签划过墨汁中央时,他忽然注意到,在烛光的特定角度下,墨汁表面似乎浮现出一些极其细微的、与周围墨色浓度略有差异的絮状痕迹。这些痕迹并非随机分布,而是隐隐构成了某种……扭曲的线条?
他心中一动,立刻将烛台挪近,调整角度,屏息凝神地观察。果然,那些细微的痕迹并非偶然!它们是由墨汁中某种未能完全溶解的、颗粒更细腻的物质构成,在搅动后短暂地悬浮在特定层面,形成了若隐若现的图案和……数字?
为了看得更清楚,他取来一个放大镜(宋代已有类似工具,称为“叆叇”或“单照”),对着墨汁表面仔细观察。
这一次,他看得分明了!那些悬浮的细微颗粒,确实组成了一些扭曲的符号和数字!符号看起来像是某种简化或变体的算筹符号,而数字则是常见的汉字数字,如“柒”、“伍”、“叁”、“仟”、“佰”等,但它们排列的方式十分古怪,并非连贯的数额记录。
而且,他注意到,随着墨汁逐渐沉淀,那些符号和数字也在慢慢消失。
必须立刻记录下来!陈砚秋迅速铺开一张纸,用毛笔凭借记忆和放大镜的辅助,将那些转瞬即逝的符号和数字尽可能准确地临摹下来。
做完这一切,他看着纸上那些杂乱无章、意义不明的符号和数字,眉头紧锁。这显然是一种加密的信息,但密钥是什么?薛冰蟾只送来了墨锭,并未提供解密的方法。
他回想起薛冰蟾之前对“墨池祭”的观察。她曾提到,仪式中使用的不同墨锭,其香气略有差异,而主持仪式的“祭酒”在吟诵时,似乎对应着不同的香料添加顺序……
香气!难道密钥与墨锭的香气有关?
他再次凑近那碗墨汁,仔细分辨那股冷香。这香气很独特,并非单一的檀香或麝香,而是由多种香料混合而成。他努力分辨着其中的成分:似乎有龙脑的清凉,有沉香的醇厚,还有一丝……苏合香的甜润,以及另一种他无法确定的、略带辛辣的气息。
不同的香料比例,对应不同的符号或数字?他看着纸上临摹下来的内容,尝试着将不同的香气成分与那些扭曲的符号联系起来,但毫无头绪。这需要极其专业的香料知识和大量的比对试验,非他所长。
这必然是薛冰蟾想要告诉他,却又无法在墨锭中直接言明的关键——她可能已经破译了这套以香料比例为密钥的密码系统!而她送来这块墨锭,一是为了示警,表明“墨池祭”确实隐藏着核心秘密;二来,或许也是希望他能凭借这块实物,去印证或继续她的发现。
就在这时,他临摹下来的那些符号中,有几个反复出现的、类似“鸮”字变体的图案,引起了他的注意。“鸮”,猫头鹰,常与夜晚、秘密、不祥联系在一起。在最近一次与三司漏洞相关的密报中,赵明烛似乎提到过,有一笔相当于十万贯的财物,被标记为“鸮羽”,即将通过特殊渠道运往辽国南京!
“鸮羽”!难道就是指代通过这种加密方式记录、与“墨池祭”相关的特定款项?
这个联想让陈砚秋豁然开朗!这些墨锭书写的内容,根本不是什么祭文或咒语,而是经过伪装的账目!那些扭曲的符号和数字,记录的是他们非法所得的流向和用途!而“墨池祭”仪式本身,恐怕就是他们内部对账、确认资金转移的一种隐秘集会!那些看似荒诞的吟诵,实则是诵读加密账目的暗语!
难怪“墨池祭”如此神秘,参与者皆是核心成员!这根本就是他们操控庞大黑金帝国的中枢神经!
想通了这一点,陈砚秋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这个组织的谨慎和狡猾,远超想象。他们竟然将如此关键的财务信息,隐藏在这种看似迷信荒诞的仪式之中!
薛冰蟾送来的这块墨锭,其加密的内容,极有可能就包含着那笔标记为“鸮羽”、即将运往辽国的十万贯财物的具体信息!或许是接收方,或许是运输路线,或许是交接暗号!
他必须立刻将这一发现告知赵明烛!同时,他也需要薛冰蟾破译的密码本,才能真正读懂这些墨锭中隐藏的信息!
他看了一眼窗外,夜色已深。他小心地将那碗墨汁处理掉,将临摹着符号的纸张藏好,然后将那块仅剩小半的墨锭重新用油纸包好,贴身收藏。
冰蟾破译,迷雾渐开。
“墨池祭”的真相被揭开了一角,露出了其下隐藏的、冰冷而残酷的财务本质。这不仅仅是操控仕途,更是操控着足以动摇国本的巨大黑金流动。
而那块即将北上的“鸮羽”,或许就是切断这条黑色资金链,甚至抓住他们里通外国实证的关键!
时间,更加紧迫了。他需要尽快与薛冰蟾取得联系,拿到密码本,破译这块墨锭中的秘密,阻止那十万贯资敌之财流出国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