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此时已经显得有些萧索的院景,心中已经开始规划下一步的行动。
明天去找陆思源去趟轻工局。
等正式接手,首先要干的,就是盘清所有设备。
下一步才是调整生产线的问题。
此时,全国绝大多数的纺织厂使用的主力设备,是国产定型设备。
这些设备并非原创,而是对国外成熟机型的成功仿制和改良,并已实现标准化、系列化生产。
其技术源头主要来自苏联、东德、日本等五六十年代援助或引进的机型。
其实说白了,就是仿制的人家五六十年代的机器。
而且大多都使用了十几年甚至上二十年,陈旧且效率低下。
陈默准备引进日本设备,不过先不着急淘汰旧设备……
“小默!小默!”
李向东的呼唤将陈默从思绪中拉回。
他转头,见对方已收拾妥当,正站在门口。
“要是没啥别的事儿了,我就先回学校了。”
看了看窗外的天色,陈默开口道:“今天有点晚了,要不你就别赶回学校了,留下吃晚饭,还住你上次那间屋。”
李向东咧嘴一笑,露出标志性的大白牙:“行,那就再打扰一宿。”
李向东早已不是第一次在这四合院留宿。
院里空房多,每当商讨事情到深夜,陈默总会留他。
起初李向东还不好意思,如今已习以为常。
晚饭时,温亦雪、白飞、李向东和陈默四人围坐一桌。
温亦雪最近在附近又找了一个做饭的阿姨,毕竟照顾孩子的阿姨很难有时间照顾陈默跟她。
温亦雪自己还好,她基本上每天都可以在学校的食堂里解决,但是陈默就不一样了,总是忙到忘记吃饭。
饭菜虽简单,气氛却融洽,算是为红卫厂承包取得关键进展小小庆贺。
期间,白飞提到今天找来帮忙维持秩序的战友,多是退役或因伤离开队伍的兄弟,感慨道:“都是讲义气的,我一开口,没人推辞。”
陈默心中一动。
接手红卫厂后,安保可是件要紧事,尤其是在他计划引进的昂贵进口设备以后,必须得有可靠的人手看护。
这些退伍兵素质过硬,知根底,正是最佳人选。
不过陈默并未在饭桌上深谈,毕竟厂子还没到手呢。
饭后,陈默洗漱完毕回到卧室,见温亦雪正半倚在床头,并未像平日那样先睡。
夫妻多年,默契十足,陈默一眼看出她是有话要说,忙走近床边轻声问:“老婆,怎么了?有事?”
温亦雪轻叹一声,柔和的眉宇间带着些许思虑:“知道你最近忙得脚不沾地,家里些琐碎事就没急着跟你说。眼下几件事堆在一起,我有点拿不定主意了。”
她稍顿了下,条理清晰地说道:“一是佳浩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京城里好的学校都要提前一年定,我拿不准主意选哪好。二是前段时间收到家里来信,爸信里说南果梨的树苗都已按你说的买好种下了,让我们放心。三是小雨马上就放寒假了,如今我们都在这边,留她一个人在老家陪着爸妈,我总放心不下。最后就是,这眼看着再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今年咱们是怎么个打算?是回老家过,还是把爸妈小妹他们都接过来?”
这一连串充满生活气息的问题,都是陈默近期未曾想过的。
陈默有些惊讶:“家里来信了?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温亦雪没好气地睨了他一眼,语气里带着些许嗔怪:“信都来了快一个月了。上次坐车去百货大楼时,我跟你提过一嘴,你当时‘嗯’了一声就没下文了,果然忘得一干二净。”
陈默顿时心生愧疚,伸手握住温亦雪的手:“对不起,老婆。这阵子脑子里全是承包厂子的事,家里和你……都疏忽了。”
温亦雪反手轻轻握住他宽厚的手掌,目光温柔:“别说对不起。我知道你辛苦奔波,都是为了这个家能更好。你做的每一件事,我都看在眼里。”
她说着,顺势靠进丈夫怀里,声音愈发轻柔:“老公,说真的,咱们家现在这样,我已经很知足了。倒退两年,这样的日子我连做梦都不敢想!能住上这么宽敞的四合院,出门有小汽车坐,我们还一起考上了大学。真的,就像梦一样。”
温亦雪抬起头,凝视着陈默的眼睛,语气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恳切:“所以……你也别太逼自己,更别去做什么冒险的事,好吗?咱们稳当着来,比什么都强。我和孩子,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你平平安安的。”
今天李向东说他们差点被围在厂子里出不来了,让温亦雪有点担心。
陈默心头暖流涌动,低头在她光洁的额头上轻轻一吻,郑重承诺道:“放心。我有你,有跳跳安安,有佳浩,我是个有老婆有孩子有家的人,比谁都惜命。绝不会拿咱们这个家去冒险的。”
听丈夫这般保证,温亦雪悬着的心才算落回了实处,脸上重新漾开温婉的笑意。
她将佳浩上幼儿园的事儿细细道来:“附近能选的,主要有三家。一家是街道办的托儿所,离家近,价格也便宜,但听说孩子多,老师管不过来。另一家是区文化馆办的幼儿园,条件好些,教点唱歌跳舞,就是名额紧,得排队。还有一家,是师范大学的附属幼儿园,教学口碑最好,还能直接上师范大学的学前班,可距离远些,接送不方便,费用也最高,而且还不好进呢。”
陈默认真听着,略一思索便有了决断:“上师大的附属幼儿园。距离不是问题,以后我或者白飞开车接送。孩子的启蒙教育是顶重要的事,不能凑合。这事儿你别操心了,明天我让白飞跑一趟,先去问问报名需要什么手续,务必给佳浩争取个名额。”
“那行,听你的。”解决了头一桩事,温亦雪神情明显轻松不少。
接着又说起南果梨树苗的事:“爸信里说,按你画的示意图和写的要点,买了三年生的好苗子,都种在后山了,爸还夸你眼光独到,说那品种看起来确实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