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消息,也送到了倭国各地大名的案头。
四国岛,冈丰城。
被称为“土佐之能人”的长宗我部元亲,正把玩着手中的一把折扇。
听完手下的汇报,他“啪”的一声合上扇子,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色。
“织田信长死了?被汉人皇帝逼死的?”他反复确认道。
“是的,主公。据说汉人皇帝的军队,装备了一种可以连发的火铳,还有威力巨大的火炮,织田殿下的军队在大阪城外一触即溃,连京都都没守住。”
长宗我部元亲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他的野心不小,一直想找机会,与织田信长争一争天下。
可现在,织田信长死了,来的却是一个比织田信长恐怖百倍的敌人。
“汉人皇帝……陈平川……”他念叨着这个名字,眼神中充满了忌惮。
“立刻派遣使者,前往京都!不,不要去京都,去汉人的港口,去九州!试探一下汉人皇帝的口风,就说我长宗我部元亲,愿意向大夏称臣,永保四国安宁!”
他决定先服软。在不清楚对方的底细和意图之前,硬碰硬是最愚蠢的选择。
而在关东,相模国,小田原城。
“相模之狮”北条氏康,这位成名已久的老牌大名,在得到消息后,召集了所有家族重臣。
“诸位,织田信长已死,天下将再次大乱。但这次的敌人,是来自大海彼岸的大夏帝国。他们的皇帝,已经攻占了京都。我们该怎么办?”北条氏康的声音苍老而沙哑。
大殿内一片沉寂。
北条家的家臣们一个个面面相觑,他们引以为傲的坚城小田原,在那种可以轰塌城墙的火炮面前,还能守得住吗?
“父亲大人,我认为,我们应该坚守小田原!我们的城池是天下第一坚城,易守难攻,粮草充足。汉人远道而来,补给困难,只要我们拖下去,他们必然会退兵!”年轻气盛的北条氏政站出来,高声说道。
“愚蠢!”北条氏康一拍扶手,怒喝道,“你以为汉人是那些流寇吗?他们能跨海而来,灭掉织田信长,会怕小小的补给问题?你这是想让北条家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骂完儿子,北条氏康疲惫地叹了口气,对身边的谋臣说道:“派使者去吧,姿态放低一些。看看那位汉人皇帝,到底想要什么。”
一时间,整个倭国暗流涌动。
有像长宗我部元亲和北条氏康这样选择观望和试探的,也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大名,叫嚣着要为“国”复仇,攘除“夏夷”。
但所有大名中,最为煎熬的,莫过于三河国的德川家康。
滨松城的天守阁内,德川家康跪坐在地图前,已经整整一天一夜没有合眼了。
他的面前,摆放着几份来自不同渠道的情报,但内容都指向同一个事实——织田信长死了,大夏军已经控制了畿内。
他那张总是挂着温和笑容的脸上,此刻布满了阴云。
“主公,您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他的重臣,井伊直政端着饭菜走进来,担忧地说道。
德川家康摆了摆手,示意他将饭菜放下。他指着地图上京都的位置,声音沙哑地问:“直政,我现在什么也吃不下。你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井伊直政沉默了。
他看着自己的主公,这个以“隐忍”着称的男人,此刻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当初,他建议主公“坐山观虎斗”,坐视织田信长与大夏军火并,以图渔翁得利。
可谁能想到,老虎实在太猛,直接把另一只猛虎给咬死了,现在正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这些“墙头草”。
“主公,我们有两条路。”井伊直政沉声分析道,“第一条,联合关东的北条家,以及其他所有不愿臣服的大名,组成联军,与大夏决一死战。我们占据地利,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德川家康摇了摇头,苦笑道:“决一死战?直政,你看看这份战报。”
他将一份描写大阪之战的详细情报推了过去,“一万织田家的精锐骑兵,在一个时辰内,被五千大夏骑兵全歼,主将柴田胜家当场阵斩。他们的火炮,能在两里之外,将我们的军阵炸得粉碎。他们的火铳,打的比我们快,射的比我们远。我们拿什么去战?用武士的血肉之躯去填吗?”
井伊直政看着战报上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额头上渗出了冷汗。
他知道主公说的是事实。
这不是战争,这是屠杀!
“那……就只剩下第二条路了。”井伊直政艰难地开口。
“是啊,只剩下第二条路了。”德川家康长叹一声,眼神中闪过一丝屈辱和不甘,但很快就被一种决断所取代。
“投降。”
“可是主公,就这么投降,那位汉人皇帝未必会相信我们的诚意。我们之前坐山观虎斗的意图,他不可能看不出来。万一……”井伊直政担忧道。
“所以,不能只是派个使者去。”德川家康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地图上的关东六州,那是他德川家几代人奋斗下来的基业。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让井伊直政震惊的决定。
“我要亲自去京都!”
“主公!不可!这太危险了!万一汉人皇帝心存杀意,您此去岂不是自投罗网?”井伊直政大惊失色,连忙劝阻。
“不,恰恰相反,这才是最安全的路。”德川家康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那位汉人皇帝,御驾亲征,所图甚大,绝非一城一地。他需要的是一个稳定,并且能为他所用的倭国。杀光我们,对他没有好处,只会让这片土地陷入无休止的叛乱。他需要一个有分量的人,来替他安抚关东,稳住局面。”
“而我,德川家康,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我亲自前往,献上关东六州,俯首称臣。这份‘诚意’,足够打消他的疑虑。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该怎么选。”
德川家康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那是一种对人心的精准把握。他赌那位年轻的皇帝,是一个理性的统治者,而不是一个嗜杀的暴君。
“传我命令,集结三千精锐旗本,备好礼物。三日后,我将亲自前往京都,拜见大夏皇帝陛下!”
德川家康的决定,让所有家臣都震惊不已,但看着他那不容置疑的眼神,无人敢再反驳。
七天后,京都城外。
一支装备精良,但旗帜收敛的队伍,缓缓靠近了城门。
为首一人,正是德川家康。他穿着朴素的服饰,身边只跟着井伊直政等数名亲信。
他来到城下,对着城楼上严阵以待的大夏士兵,深深地鞠了一躬,朗声说道:“关东德川家康,特来求见大夏皇帝陛下,献上领地与忠诚,恳请陛下恩准!”
他的声音,通过城墙,清晰地传到了正在城楼上视察的陈平川耳中。
陈平川闻言,嘴角微微上扬。
“哦?德川家康?”他看着城下那个其貌不扬,但姿态谦卑到极点的中年人,心中暗道:“这只老狐狸,果然来了。比我想象的,还要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