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铁山的话虽糙,却道出了核心。
赵国强早就在员工持股计划里埋下了伏笔,核心技术人员的股份随公司业绩增长而增值,如今神农房开的业务蒸蒸日上,股份价值翻了几番,没人愿意放弃眼前的长期利益。
回到香港的赵国强并未掉以轻心,他特意叮嘱沈敬亭:“人才是企业的根本,不能让跟着咱们干的人寒心。
给技术总监和核心技术团队再加薪百分之十,进一步稳住人心。”
同时,他下令加快炼钢厂的技术升级,引入他从海外零元购来的先进设备,进一步提升钢材质量,让对手无机可乘。
同时他还让以前空间里的科学家,现在搬迁到黑礁岛上的科学家们,对炼钢厂 的技术进行研究 升级。
目前,江文轩的设计和技术验证,成为破局的关键。
针对谣言中重点质疑的“连接节点强度”问题,他特意在生产基地组织了一场公开试验。
试验现场,数十位客户、媒体记者和行业专家受邀见证:用起重机吊着十吨重的集装箱,反复撞击装配式别墅的连接节点,三个小时不间断测试后,节点不仅纹丝不动,连表面漆皮都没脱落一块。
“我们的装配式构件采用榫卯式连接,配合高强度螺栓加固,抗拉力和稳定性比传统现浇结构更强。”
江文轩现场讲解,同时展示了第三方机构的检测报告,“所有钢材的抗压强度比国标标准高两成,抗台风等级达到百年一遇标准,完全符合香港及东南亚地区的建筑规范。”
东南亚客户在现场看得直咂舌,回去后不仅立刻撤回了违约通知,还追加了三十套订单,负责人在邮件中写道:“连台风都吹不倒的房子,在我们这儿一定能卖疯。”
《湘江快报》也顺势推出系列专题报道,不仅全文刊登了质量检测报告,还详细介绍了神农房开的产业链优势、技术创新和社会责任,有效扭转了舆论风向。
沈敬亭抓住时机,让江文轩针对九龙旧区的地形特点,设计出更贴合实际需求、性价比更高的居民楼方案;
同时优化装配式别墅的构件设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图纸送达后,沈敬亭联合周启元立刻组织团队推进,九龙旧区的城市更新项目与观塘移动式别墅项目同步启动,形成了双线作战、相互呼应的格局。
两个项目的推进速度让整个行业震惊。
观塘项目采用全预制构件装配,现场仅需进行拼接和固定,三个月就完成了主体结构封顶,比传统建筑工期缩短了一半以上。
淡蓝色的轻型钢结构在阳光下泛着金属的光泽,社区中心的玻璃幕墙用的是鼎固特供的防弹玻璃,预制板铺就的广场平整开阔,配套的幼儿园、便利店也同步完工。
开盘当天,售楼处被客户挤得水泄不通,仅半天时间就卖出了七成房源,均价比周边项目高出两成,客户们纷纷表示:“就冲这三个月就能入住的速度,多花点钱也值!”
九龙旧区的城市更新项目则凭借合理的规划、过硬的质量和亲民的价格,赢得了刚需客户的青睐。
江文轩设计的居民楼充分考虑了旧区的空间布局,采用错层设计增加采光和通风,户型小巧实用,装配式构件的环保优势也吸引了大量注重生活品质的年轻客户。
不少之前因谣言观望的客户,看到两个项目的实景后,都主动找上门来签约。
与此同时,那些高价拿下地块的老牌地产商却陷入了困境。
恒基置业在新界元朗的地块因成本过高,只能通过提高售价回收资金,结果导致房源滞销;
新鸿基在九龙塘的项目则因传统施工周期过长,错过了最佳销售窗口期,资金回笼缓慢。
反观神农房开,不仅凭借两个项目的热销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还通过之前的“抬价策略”,成功消耗了对手的资金实力,让他们无力再组织大规模的打压行动。
经过半年的博弈,神农房开不仅成功化解了危机,更实现了逆势崛起。
沈敬亭站在观塘项目的顶楼眺望,周启元递过来一份报表:“沈总,观塘和九龙旧区两个项目的销售额已突破三亿,市场份额提升了八个百分点,现在业内都在说,神农房开是香港地产界的一哥,而且是其他几家联合起来都比不过的地产巨无霸。”
沈敬亭刚看完报表,赵国强的电报就送到了,只有一句话:“让江文轩准备欧洲标准的设计方案,下个月去趟德国。”
沈敬亭望着远处维多利亚港的货轮,忽然明白,这场看似被动的博弈,从始至终都在赵国强的掌控之中——用存量土地托底,无惧短期无新地块的压力;
用竞价抬升对手成本,打乱其发展节奏;用技术实力粉碎谣言,巩固市场信任;最后再以海外市场打开新局,实现跨越式发展。
办公室的电话响起,是林秀莲的声音:“沈总,马主管说鼎固的特种钢产量又提了一成,问是不是给欧洲项目备货?”
沈敬亭拿起笔,在报表上圈出“海外事业部”三个字,轻声道:“告诉马主管,按赵生的意思,备足。”
窗外的阳光穿过百叶窗,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像极了神农房开正在铺开的商业版图。
赵国强的野心远不止于香港和东南亚,他早已规划好下一步:将装配式别墅推向欧洲、澳洲市场,同时扩大服装厂和电器厂的海外产能,形成更庞大的商业帝国。
而这场发生在1977年香港的地产博弈,不过是他商业蓝图中的一个小小注脚,未来的香江乃至全球市场,必将见证更多神农房开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