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左良玉的临终托孤,袁继咸内心五味杂陈,他起身伸手扶起左良玉,开口答应道:“若是回到武昌城内,你的家眷还在,我自会照顾她们,你放心就是!”
“如此,我此生,已没有什么遗憾了!”
左良玉重重的吐出一口气,释怀的说道。
这一口气一泄,左良玉再也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他轰然倒在床榻之上,伸出瘦弱的胳膊,双手颤抖的努力伸向金声桓临走之际,留下的那柄匕首。
袁继咸站在一旁,没有做任何动作,只是静静的看着左良玉吃力的将那柄匕首握在了手中。
缓缓拔刀出鞘,看着雪亮的匕首映照着自己憔悴的面庞,左良玉突然咧嘴一笑,自嘲的说道:“想我左良玉戎马一生,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个下场。我以此兴,终以此亡!此乃天意啊!”
说罢,他哆哆嗦嗦的解开身上穿着的中衣,露出同样被病痛折磨的瘦骨嶙峋的胸膛,左良玉最后看向袁继咸说道:“季通兄,你一定记着在下的请求啊!”
说罢,左良玉翻过身来,咬牙用尽全身力气,将寒光四射的匕首尖头,对准了自己的胸膛,猛的将身体压了上去。
“噗!”
这柄锋利的匕首轻易地刺进了左良玉的胸膛,他口吐鲜血,死死地咬着牙,不让自己惨叫出声。
他用尽全身力气,将头颅微微抬起,望向袁继咸方向,祈盼的眼神中似乎蕴含的千言万语。
最终,左良玉眼神涣散,眼中的神采迅速消失,扬起的头颅也无力地垂在胸前,气绝身亡。
大明崇祯时期的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
在舱门外站着的金声桓,马进忠等人,只听舱门响动,江西总督袁继咸顶着通红的双眼走了出来。
“袁大人,呃……大帅呢?”金声桓立马迎了上来,语气急切的开口询问道。
“他死了,自杀身亡!”袁继咸语气中透露着一抹淡淡的悲伤,沉声说道。
金声桓等人脸上流露出一抹兴奋的神情,他们迫不及待的涌进门内,果然看到左良玉将匕首插入自己胸口,鲜血浸湿了他身下的床榻,此时已经气绝身亡。
看到这一幕的金声桓等人。没有一丝哀伤的心情,他们几人终于彻底放下心来。
左良玉已死,现在他们可以向岸上的黄得功投降了!
金声桓和马进忠等人转身立马对着袁继咸跪倒在地,齐声说道:“袁大人,如今首恶已经自裁,恳请袁大人即刻上岸,靖南伯黄得功此刻就在岸上大营内,请大人向靖南伯复述我等舰船上的情形,如今强令我等东下的宁南伯左良玉已死,我等身为大明官兵,自然也不敢和我大明朝廷的天兵对抗,我等情愿返回湖广,抗击张献忠流贼,为我大明驻守湖广,剿灭流贼,以安社稷!”
说了这么一大堆,金声桓等人也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愿,那就是想让黄得功放他们回湖广武昌,继续抗击张献忠等部,他们似乎想要继续当第二个“左良玉”们。
江西总督面对金声桓的请求,他轻抚着胡须,虽然觉得金声桓等人有点痴心妄想了。
但是自己如今身在龙潭虎穴之中,还是要与这些人虚以委蛇,先答应下来,逃离了此处再说。
于是袁继咸轻轻点头,开口说道:“诸位总兵说的也在理,既然首恶已死……”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那尔等都是我大明的官兵,自然不能再进行内战了,既如此,那本官就将诸位总兵将军的意愿,上岸说与靖南伯得知,相信他也会同意的。”
“哈哈,好好好,就有劳袁大人了!”马进忠,王允成,惠登相和李成四人喜笑颜开,连忙开口说道。
随后众人就要安排船只,送袁继咸上岸。
谁料,背后突然传出一声:“慢着!”
众人愕然转头,只见金声桓目光闪烁的走出来开口说道:“袁大人,您身为江西总督,位高权重,应该不会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吧,若是你上岸以后,只字不提我等的请求,并让靖南伯继续攻打我们,到那时……”
金声桓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是马进忠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如今这些人陷入了一种囚徒困境中,他们现在更倾向于保存自己的性命和手中的权力,害怕袁继咸上岸后就翻脸不认人了!
这根救命稻草他们一定要牢牢的握在手里。
面对金声桓的言语,袁继咸冷下脸来,语气生硬的问道:“哦,金总兵是想要本官如何做呢?”
“请袁大人就就在舰船上,给靖南伯写一封书信沟通响应事宜。”金声桓目光闪烁,不敢看袁继咸望向他,目光炯炯的眼神。
“哼,那你金大总兵自己写吧!本官就坐在这里,哪都不去了!”袁继咸闻言,直接拉下脸来,一屁股坐在船舱内,开口说道:“反正本官当初没有守住九江城,就准备杀身成仁了,刚好,我大明天兵打过来,本官就在这艘船上,为我大明社稷殉葬就是!”
众人一看这名犟老头又犯了犟驴脾气,一时之间没有了办法,纷纷开始指责其金声桓来。
终于,在马进忠,王允成等人的指责下,金声桓不得不向着袁继咸跪地致歉,承认了自己刚才的错误。
随即,众人一致决定,由他们派亲兵送袁继咸上岸,只求袁继咸能将他们的请求传达给那个杀神一般的黄得功听,并劝说他放弃进攻。
袁继咸脸色这才好一点了。
他冷哼一声,站起身来,拍了拍长袍上的土,目光转向了左良玉的尸体处,沉默片刻,冲着金声桓等人说道:“本官去和黄得功交涉,尔等将你们左大帅的尸首收殓了吧,他要如何处置,朝廷日后自有安排,但是现在不能让他就这样死在床榻之上,这于情于理都不和。”
“是,大人!”金声桓等人纷纷低头答应下来。
随即,袁继咸走上甲板,在数名左军士卒的护送下,乘着舢板,向着岸上黄得功所在之处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