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大步走了。
袁绍对审配说道:“正南,你也率军出发吧!带上颜良、文丑,统军三万,此役务必击败赵剑,夺回青州!
我会再统一万兵马为后援。”
审配施礼而去。
望着袁绍决绝的侧脸,郭嘉终究是叹了口气,缓缓退到了后面。
他知道,袁绍的心中,早已被“速夺天下”的急切填满,是听不进“深根固本”的逆耳忠言了。
兖州治所的议事厅内,曹操手拿袁绍催兵的信函,看着曹洪送来的驰援平原遇伏的损兵情报,手指叩着案沿:“袁绍要我从东平陵出兵支援,沿济水而行,可子廉刚在平原城南吃了亏,再走老路,诸位以为如何?”
戏志才微微一笑:“主公,不必走东平陵。我军从曲阜北境的防山古道进兵。”
此言一出,曹操先皱了眉:“志才,据说此道年久失修,车马难行,且要绕出二百多里,何以要走此道?”
戏志才却笑了笑:“主公,正因难行,才是妙计。
其一,借‘道远难行’掩我军虚实。
可令信使先回袁绍,就说‘曹洪新败,需重整兵马,且防山古道崎岖,只能分批次轻装进发’。
既可解释出兵慢的缘由,又可让袁绍觉得我军‘力弱难援’,不会把主攻之责压过来。
其二,古道虽险,却能直插龙凑城后侧。
赵剑控制平原郡后,粮道必走龙凑一线,我军不与赵剑硬碰,去断他粮道,既显‘配合袁绍牵制敌军’的姿态,又不用损耗精锐。”
接着,他语速陡然变快,每一句都透着反常的缜密:“我军分三路,却只让一路‘显形’。
令曹洪将军率军两千,大张旗鼓,依旧走东平陵的大路,每日只行三十里,营中多立空帐,故意让赵剑的斥候看到我军主力缓慢推进。
这是‘示形之兵’,既回应袁绍的‘驰援’要求,又让赵剑误以为我军仍要从南路来攻,继续把防御布在城南。
令夏侯惇将军率五百轻骑,携带火种、短刀,从防山古道潜行,沿途只取村落杂粮为食,不与任何守军纠缠,五日内在龙凑城西侧的芦苇荡埋伏。
这是‘破局之兵’,等袁军与赵剑主力接战,便纵火焚其粮道,赵剑必分兵回救,袁绍见我军‘断敌后路’,只会赞主公给力,不会深究我军为何出现在龙凑。
主公自率五千精锐兵马,坐镇曲阜东南的凫山之上,只竖我军大旗,每日擂鼓呐喊,却不进兵。
这是‘牵制之兵’,一来可防赵剑从北海,陶谦从琅琊出兵。二来让袁绍能看到‘我军仍有后备’,断了他再要兵的念头。
在此驻军,观事态发展,若赵剑兵马失手平原郡,成败退之势,主公可立即率军杀入北海。
青州不能让一方占据!
为此,主公再调集一万兵马以做后备,由曹仁将军统领。
一旦进军北海,需有后援跟进,如此才能与袁绍分割青州。”
曹操盯着地图上的防山古道,突然抚掌:“别人都想着怎么快出兵、出精兵,志才却偏选最慢之路,以断其粮道为主,暗藏分割青州之略。
这谋略,果常人不及!”
戏志才躬身道:“赵剑恃勇,袁绍恃强,我军便借袁绍的‘势’,让他消耗赵剑的‘勇’。
走险路、藏精锐,看似反常,实则是用最小的代价,既全了袁绍之谊,又可保我军根本,最后还可取青州之地。”
程昱竖指笑道:“由夏侯将军毁赵剑粮道,曹洪将军在大路造势,一明一暗,妙计!”
荀彧点头:“正是。世人只知‘兵贵神速’,却忘了‘兵贵藏形’。
我军从防山古道出兵,藏的是精锐之形;让子廉走大路慢行,露的是虚弱之形。
一藏一露,才是应对此局的万全之策!”
曹操当即叫来袁绍信使,言明他即刻出兵,请袁绍放心。
吕布率一千八百骑兵出北门的扬尘还未散尽,潜伏在邺城的雁门军外卫也已上路,两名外卫分东南两路疾驰,沿途换马不换人,两夜两日后将情报送抵了平原郡治所平原城。
平原城内衙议事厅内,赵剑、田丰、赵云、张辽正在议事。
赵剑看了看田丰,笑着说:“先生,袁绍启用吕布为先锋,看来是想借吕布的虎威之勇,要与我军大战了?”
田丰一笑:“主公,吕布虽勇,也是主公手下败将!
他率不足两千骑兵,说明不得袁绍重视。
袁绍既然不重视吕布,此战我军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