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大梁城的一处地下密殿内,烛火的暖光飘飘忽忽的照亮周围。
青铜长案上摊着一张精细的天下舆图,秦国疆域已用朱红颜料涂得半满,四国军政首脑围坐案旁,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沿,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这是他们对抗秦国前的最后一次结盟商议,容不得半分差错。
“……如今韩国秦国都已经被那秦国攻下,他们已经占据中原核心,”楚国军方主帅项燕率先开口,他手按腰间佩剑,多年战场征战凝聚出的气势如同山岳般厚重。
一双锐利的眸子逼视其余三方,十年前那场合纵抗秦的惨败还历历在目。
诸国临阵退缩、各保私利的模样他至今难忘,语气里带着几分掩不住的愤懑与恨其不争。
“他们东控函谷关天险,北据代郡抵御匈奴,南握南阳粮仓,已然形成‘西守关中、东扼中原、南北辐射’的绝优态势!
更有那血屠赵诚带着血衣军屯兵边境,虎视燕、魏两国,随时可能东出,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二国!”
他扫过众人,目光沉沉,“我等四国若是想要取胜破局,必须避免之前合纵松散、各自为战的弊端。
不然还是重蹈覆辙,不如各据一方!”
项燕话音刚落,魏国使者魏白便起身拱手,“项将军放心,此事晚辈早有谋划。”
这年轻人是信陵君魏无忌的后代,虽年纪轻轻,却已是魏国为数不多能拿得出手的后起之秀。
此刻脸上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我等合纵攻秦之前,必先夯实联盟根基。
此前各国合纵屡败,根源在于三点,利益冲突难解、指挥混乱无章、易被秦国反间计钻空子!”
他俯身指着舆图上的秦国,语气清晰而快速,“秦国最擅长抓住诸国的破绽,毕竟各国皆是为自身存亡而战。
一旦触及核心利益,联盟便形同虚设。
所以晚辈认为,此次需先达成三个共识,方能凝聚合力!”
“其一,必须统一指挥权与战后利益分配!”
魏白抬眼扫过众人,“我们应推选一位合纵盟主,统筹全局战事。
再设一位副盟主辅佐,协调各国行动。
同时,需提前明确战后秦国疆域的分割方案。
唯有利益清晰,各国才不会临阵动摇!”
这话一出,殿内众人皆下意识点头,无人提出异议。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问道,“那你觉得,谁来做这个盟主最为合适呢?“
这老者乃是齐国稷下学宫鲁仲连,明明是个学者,但一身江湖侠气。
盖因为他对于齐国失望,已经多年游历诸国,不参与世俗之事。
如今听说齐国竟然有合纵之心,他不愿被那奸相后胜搅和了,于是亲自回归,要主导这事情。
“晚辈认为,盟主之位当属楚国!”
魏白毫不犹豫地回答,“如今四国之中,唯有楚国国力强盛,兵力雄厚,是能与秦国正面抗衡的主要力量。
且楚国地处抗秦前线,常年与秦军周旋,经验最为丰富,由楚国执掌最高指挥权,最为妥当!”
众人闻言互相递了个眼色,片刻后纷纷颔首,“若为楚国,我等无异议!”
“项老将军久经沙场,由他统筹全军,我等放心!”
“楚国当盟主,合情合理!”
“既然盟主已定,那副盟主该由谁来当?”
一旁的燕太子丹放下手中的小型蒸汽机模型,语气带着几分探寻。
他此次为燕国存亡而来,对联盟的每一个细节都格外上心。
魏白脸上露出一丝腼腆的笑意,拱手道,“晚辈斗胆提议,由魏国担任副盟主。
魏国虽国力衰弱,却与秦国直接接壤,此战关乎魏国生死存亡,我等绝无可能退缩,更不会损害诸国利益。
且魏国腹地将是抗秦的主战场之一,需有人居中协调前线事务。
由魏国担任副盟主,便于及时应对战局变化。”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众人皆低头思索,显然心存疑虑。
燕太子丹最先开口,语气带着几分质疑,“魏公子,并非我不信魏国,只是如今魏国名将凋零,连守疆都需仰仗他国援助,若担任副盟主,怕是难以服众吧?”
魏白却不慌不忙,“太子放心,魏国担任副盟主,并非要执掌军权。
前线领兵之将,可由诸国共同选拔名将担任。
晚辈提议魏国做副盟主,是因魏国另有重任。”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几分,“诸位也知,我魏国处于此地,大战一起,将直面血屠赵诚与他的血衣军。
那赵诚修为通天,还修有采生折割的邪术,麾下血衣军也多是邪修,寻常将士根本无法抵挡。
这才有三日克邯郸,十日下赵国之举!
对付这类方士邪修,唯有方士能抗衡。
恰好,我魏国近日迎来了一批隐世方士,据说是那剑庐的传人!”
他从袖中取出一枚蕴藏剑意的木剑,而后轻轻挥动,将手中一块木板轻易斩断。
“诸位可见此物了?便是来自于他们!”
“这些人剑术通玄,杀伐无双,且与赵诚有仇怨。
如今有他们助阵,再从诸国集结能人异士,足以组成对抗血屠的主力。
魏国愿掏空国库,为这些方士提供修行、战斗所需的奇珍异宝,只求守住前线!”
魏白看向众人,语气诚恳,“对付方士,兵法战略用处不大,无需争夺指挥权。
魏国作为抗秦第一线,只需些许主导权,确保能及时调配资源、守护本国疆土。
诸位可有异议?”
众人闻言皆暗暗点头,唯有项燕面色古怪,似有话要说。
他迟疑了片刻,终于开口,脸上带着几分尴尬:“那个……魏公子,你说的剑庐,为首之人可是名叫谢清眠?”
魏白一愣,眼中满是诧异,“项将军竟认识此人?”
项燕摸了摸鼻子,有些尴尬,“这些人之前曾来过楚国,说什么算账之类的事情,我还当他们是江湖骗子,被楚巫赶走了……”
众人都是一愣,“还有这事?”
项燕说道,“此事好像也与那赵诚有关,说是我楚国有人骗了他们剑庐的弟子刺杀秦王,导致那赵诚打上门去,擒杀了那名弟子,他们来责问此事,我楚国无人领认,自然当做了是讹诈……”
燕太子丹眉头紧锁,语气中的疑虑更重,“若他们连赵诚都挡不住,还被人上门擒杀弟子,这般实力,怕是难以对抗血衣军吧?”
“太子误会了!”
魏白急忙解释,“当初剑庐弟子被杀,并非实力不济,而是因剑庐顾忌几百年前立下的规矩,出手时有所顾忌,才让赵诚有机可乘。
如今那些规矩已破,他们再无束缚,这才下山找赵诚报仇!”
“魏公子所言不假。”
鲁仲连突然开口,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老夫曾听闻方士提过,数百年前有‘终南三诫’。
不涉诸侯纷争、不与朝官结怨、不斩凡俗将士。
当年他们不敢全力与赵诚抗衡,恐怕正是受了这规矩限制。
如今终南三诫已破,天下方士纷纷入世,这与剑庐之人所言正好对应。”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齐国便是如此,近日来了几位自称云中子弟子的方士,修为高深,还懂推演之术,被齐王奉为上宾。
奸相后胜曾多次阻拦,都被他们用妙法化解,甚至斩去了后胜麾下大批作乱的门客,如今齐国朝堂倒清净了不少。”
“竟真有此事!”
燕太子丹眼前一亮,脸上的疑虑瞬间消散,语气带着几分欣喜,“我燕国近日也来了几位奇人,自称是广成子的弟子,还露过几手呼风唤雨的本事。
我先前还心存疑虑,怕他们是秦国细作,如今看来,是我狭隘了!”
他又补充道:“除了这些方士,我还派人去请了墨家机关城的援助。
墨家弟子不仅擅长机关之术,修为也个个不凡,他们已答应加入联军,可与剑庐之人一同作为对抗血屠的主力!”
“如此一来,副盟主之事便无异议了!”
鲁仲连抚掌笑道,“既然核心职位已定,不如先敲定利益分配方案。
这是各国最关心的事,早点说清楚,也能让大家更安心。”
魏白松了口气,重新指向舆图,用炭笔在秦国疆域上划出几道分割线,“若能成功灭秦,战后疆域按此分配。
齐国得山东半岛与淮北之地,楚国得南阳、汉中及巴蜀,魏国收复河东、河西故土,燕国则取代郡与上谷。
诸国只需在战场上拼尽全力,不刻意拖延、不私下妥协,便按此方案执行!”
众人俯身细看,见分配方案兼顾了各国的核心诉求,皆露出满意之色,纷纷点头,“此分配公允,我等无异议!”
“如此甚好,既报了国仇,也能有的放矢!”
“魏公子方才说有三个共识,这是第一点,那第二点是什么?”
项燕见大事已定,语气也轻松了几分,主动追问后续计划。
魏白直起身,擦了擦额角的薄汗,“第二点是后勤分工。
此前合纵,常因粮草、军资供应不上导致溃退,此次绝不能重蹈覆辙!
需按各国所长明确分工,避免推诿。”
他指着舆图上各国的富庶之地,逐一解释,“齐国坐拥海盐之利,商业繁茂,可牵头筹集军资,再调遣沿海商船队负责粮食运输,确保粮草能跨地域调配。
楚国江汉平原沃野千里,粮草储备最丰,当为主力粮草供给方,需按时将粮食运往前线中转站。
魏国河东粮仓靠近主战场,可就近承担前线将士的日常补给,减少运输损耗。
燕国辽东之地民风彪悍,兵源充足,可负责训练轻骑兵与步兵,战时及时补充联军兵力。
如此分工,能让各国压力均等,无人能以‘负担过重’为由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