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浙江沿海有个叫石塘的渔村,村里有个叫海柱的年轻后生。海柱爹娘死得早,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他水性极好,能在海里潜半炷香的功夫,村里老人都说他是海龙王转世。
这年秋天,倭寇大举进犯东南沿海,石塘村也未能幸免。
那日清晨,天色未明,几十艘倭船突然出现在海平面上。村民们还在睡梦中,海柱却因早起修补渔网,第一个发现了敌情。他拼命敲响村口的老铜钟,嘶哑着嗓子大喊:“倭寇来了!快跑啊!”
村民们惊慌失措,扶老携幼往山里逃。海柱本可轻松逃命,却选择留下来帮助行动不便的村民。当他背着村里最年长的九公最后一个撤离时,倭寇已经冲进了村子。
带队的倭寇头目名叫小野次郎,是个脸上有刀疤的悍匪。他见海柱身手敏捷,竟起了戏弄之心,像追捕猎物般带着手下追赶海柱和九公。
海柱背着九公拼命往山上跑,眼看就要被追上时,九公喘着气道:“海柱,放下我吧,我活够本了。你记得村后山洞里那面旗吗?”
海柱一愣:“什么旗?”
九公急促地说:“那是咱们村祖传的‘无字旗’,据说是位百夫长留下的。旗上无字,却藏着天大的秘密。你快去取来,或许能救全村人性命!”
说罢,九公用力从海柱背上挣脱,滚下山坡。倭寇们立刻围了上去。海柱眼含热泪,咬牙继续向前跑,凭着对地形的熟悉,终于甩开了追兵。
他在村后隐蔽的山洞里,果然找到了一个用油布包裹的长条物件。打开一看,是一面褪色的军旗,旗上空空如也,半个字也没有。
“这就是无字旗?”海柱疑惑地翻看这面看似普通的旗帜,失望之余,还是小心地将它收在怀中。
三天后,倭寇撤走了。村民们回到村里,只见房屋被焚,粮畜被抢,满地狼藉。更让人悲痛的是,九公和十几个没来得及逃跑的村民惨遭杀害。
海柱跪在九公坟前,拳头攥得发白:“九公,您放心,我一定查出无字旗的秘密,为您和乡亲们报仇!”
此后数月,海柱一边帮助村民重建家园,一边研究那面无字旗。他用海水洗、用阳光晒,甚至对着火光查看,旗上空空如也,怎么也看不出端倪。
村里有个落魄书生叫李文,原是县城秀才,因倭寇之乱流落至此。海柱找他帮忙参详,李文仔细察看后说:“这旗质地特殊,应是军中令旗。旗上无字,或许是故意为之。”
“为何要故意不写字?”海柱不解。
李文沉吟道:“《孙子兵法》云:‘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字之旗,或许正是最高明的用兵之道。”
海柱似懂非懂,将旗小心收好。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倭寇又来了。
这次村民们早有准备,迅速躲进深山。海柱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在村周设下陷阱,用竹签、绊索伤了几个倭寇。
小野次郎大怒,下令搜山。眼看藏身之处即将暴露,海柱心急如焚,突然想起怀中的无字旗。他咬咬牙,将那面旗绑在一根长竹竿上,插在山坡最高处。
这时怪事发生了,倭寇探子看到这面迎风飘扬的无字旗后,竟脸色大变,慌忙回去报告。不久,倭寇队伍匆匆撤退,连已经抢到手的财物都丢弃了不少。
村民们又惊又喜,纷纷围住海柱询问缘由。
海柱自己也摸不着头脑:“我就插了那面无字旗...”
李文若有所思:“莫非这旗有什么来历,让倭寇畏惧?”
事后,海柱带着几个村民悄悄跟踪倭寇,发现他们在二十里外的海岸扎营。夜深人静时,海柱潜水靠近,偷听到倭寇的谈话。
原来,小野次郎见到无字旗后,怀疑附近有明朝精锐部队埋伏。他年轻时曾在戚继光将军手下吃过败仗,而戚家军有时会用无字旗作为特殊信号。
海柱回来后与李文商议,李文拍腿道:“我明白了!这无字旗本身并无特别,特别的是它给人的想象!倭寇生性多疑,见到无字旗,反而会疑神疑鬼!”
海柱眼睛一亮:“那我们何不将计就计?”
几天后,倭寇再次来犯。这次他们看到村口插着三面无字旗,排列成三角阵型。小野次郎疑心大起,不敢贸然进村,派小队人马试探。
埋伏在暗处的村民按照海柱事先教导,用锣鼓、爆竹制造出声势,仿佛有千军万马。倭寇小队仓皇逃回,报告说中了埋伏。
小野次郎望着那几面在风中猎猎作响的无字旗,越想越怕,最终下令撤退。
石塘村再次躲过一劫,村民们把海柱当成了英雄。但海柱却愁眉不展——倭寇不除,永无宁日。
李文建议:“单靠我们一村之力,难抗倭寇。不如联合周边村落,共同抗敌。”
海柱豁然开朗:“说得对!我们有无字旗,何不借此号召乡民?”
第二天,海柱带着无字旗走访附近村庄。起初,大家对这个毛头小子和那面空旗不以为然。但当海柱讲述石塘村两次凭此旗吓退倭寇的经历后,许多人动心了。
更巧的是,有个老兵认出这旗:“这、这莫非是当年百夫长周通的‘无字旗’?”
在众人追问下,老兵讲出了一段往事:
嘉靖三十五年,倭寇围攻台州。百夫长周通奉命断后,掩护百姓撤离。他带着百名士兵死守关隘,最后全部战死。周通临终前,将军旗上的字全部撕去,笑着说:“旗无字,魂永存。后人见旗如见我,必当奋勇杀敌!”
老兵叹道:“那战后,无字旗就失踪了,没想到流落至此。”
众人听后,肃然起敬。无字旗不再是一面普通的旗,而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
十八个村庄联合起来,组成了一支乡勇队,推举海柱为首领。他们用无字旗作为标志,日夜操练。
海柱发挥自己的长处,训练了一支水性极好的“水鬼队”,专门偷袭倭船。李文则负责出谋划策,设下各种机关陷阱。
这年中秋,倭寇大举来袭。小野次郎这次铁了心要踏平石塘村,洗刷前耻。
海柱早有准备,在倭寇必经之路上挖陷坑、设绊马索,用土制火炮轰击。乡勇们虽然装备简陋,但凭借地利人和,与倭寇打得难分难解。
激战正酣时,海柱突然率水鬼队从海中潜出,直扑倭寇后方。他们点燃了倭寇的粮草物资,顿时火光冲天。
小野次郎大惊,急忙分兵救援。前方乡勇乘势反攻,倭寇阵脚大乱。
混战中,海柱直取小野次郎。两人在沙滩上展开殊死搏斗。小野次郎刀法狠辣,海柱渐渐不支,身上多处负伤。
眼看就要丧命刀下,海柱突然瞥见不远处在风中飘扬的无字旗,想起百夫长周通和九公,不知哪来的力气,一个翻滚躲过致命一击,反手将鱼叉刺入小野次郎胸口。
倭寇见头目毙命,顿时溃不成军,纷纷逃窜。
乡勇们欢呼胜利,海柱却跪倒在地,泪流满面。他面向大海,喃喃道:“九公,乡亲们,我们赢了...”
战后,戚继光将军听闻无字旗重现,特意派人前来查看。得知海柱和乡勇们的事迹后,戚将军大为赞赏,将无字旗正式编入戚家军旗序列,赋予它新的含义。
海柱被任命为当地乡勇总教头,继续守护沿海安宁。那面无字旗则被送回石塘村,高高悬挂在村中央的旗杆上。
每逢倭寇来犯,村民们就会升起这面无字旗。渐渐地,沿海倭寇中流传起一句话:“宁遇戚家军,莫见无字旗。”
许多年后,石塘村的老槐树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
“海柱爷爷,无字旗上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啊?”一个小孩好奇地问。
老人——当年的海柱——微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无字旗的秘密就是:当外敌入侵时,只要咱们普通百姓团结一心,人人都可以是百夫长。这旗上原本无字,如今却写满了咱们老百姓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
夕阳西下,那面历经沧桑的无字旗在晚风中轻轻飘扬,旗影拉得很长很长,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永远不会被遗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