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有座险山,山腹藏着个无底洞,当地人唤作“打鸡洞”。说是早年间有个猎户追野鸡,一箭射进洞深处,循着血迹摸进去,却再也没出来——只留那支箭杆,三日后从百里外的乌江里漂了上来。打那以后,再没人敢靠近洞口半步,只在逢年过节时,往洞口摆些米糕酒肉,怕洞里的“东西”出来作祟。
康熙年间,织金县来了个姓陈的秀才,名唤陈景初。这人不贪功名,倒爱寻些山精水怪的趣闻,听说了打鸡洞的怪事,反倒来了兴致。一日清晨,他揣着个火折子,背了袋干粮,竟独自往山里去了。
走到洞口时,日头刚过晌午,可洞里却黑得像泼了墨,风从洞里灌出来,带着股子千年不散的寒气,吹得人骨头缝都发疼。陈景初摸出火折子吹亮,火光却只照得见身前三尺地,再往里看,全是浓得化不开的黑。他咬咬牙,把火折子往腰间一别,借着这点微光,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洞里挪。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脚下的路渐渐平坦,耳边竟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他正想歇口气,忽然瞥见前方有团微弱的红光,像远处人家的灯笼,忽明忽暗。陈景初心里一紧,又有些好奇,顺着红光往前走,越走那红光越亮,到最后竟能照得见洞顶的钟乳石,那些石头有的像玉柱,有的像莲花,在红光里泛着温润的光,好看得紧。
等他走到近前,才惊得倒吸一口凉气——那哪是什么灯笼,竟是一条巨龙!那龙卧在地上,身子比家里的屋梁还粗,鳞片是暗红的,像烧红的铁块淬了水,泛着暗纹。最奇的是它的眼睛,不是寻常龙的圆眼,而是两盏明晃晃的灯,红光就是从眼睛里透出来的,照得整个洞厅亮如白昼。
陈景初吓得腿都软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大气都不敢喘。可那龙却没动,只是缓缓睁开眼睛,声音像山洞里的回声,闷闷的:“你是谁?为何闯进我的地盘?”
陈景初颤着嗓子回话:“晚生陈景初,是织金县的秀才,听闻这打鸡洞洞中有奇,一时好奇,误闯进来,还望神龙恕罪。”
那龙沉默了片刻,又道:“这洞叫‘织金洞’,不是你们说的‘打鸡洞’。我在此守了三百年,还是头回见活人进来。”
陈景初听它语气和善,胆子大了些,抬头问道:“神龙在此守护什么?”
龙叹了口气,眼睛里的红光暗了暗:“守护这山里的水脉。三百年前,这里有个黑蛟,想把山里的水引去乌江,让织金县变成旱地。我与它斗了三天三夜,才把它打跑,可它临走时发了毒誓,说数百年后要回来毁了水脉。我便在此守着,怕它真的回来。”
陈景初这才明白,难怪织金县常年风调雨顺,原来有这条龙在守护。他又问:“神龙可有名字?”
“世人都叫我烛龙。”龙说,“我眼睛亮时,洞里便亮;我眼睛闭了,洞里才会黑。”
陈景初点点头,想起县里老人说的,打鸡洞有时会突然亮起来,想必是烛龙睁眼的缘故。他正想再问些什么,忽然听见洞外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响声,烛龙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身子也绷紧了:“黑蛟来了!”
陈景初忙站起身,往洞口望去,只见一股黑水从洞口涌进来,水里裹着个黑影,张着血盆大口,头上还长着两只尖角——正是烛龙说的黑蛟!
黑蛟一进洞,就朝着烛龙扑过来,嘴里喊着:“老东西,三百年了,我看你还有多少力气!”
烛龙也不含糊,身子一摆,尾巴像鞭子似的抽过去,正抽在黑蛟背上。黑蛟疼得嗷嗷叫,转身又扑上来,用角去顶烛龙的肚子。两条神兽在洞里斗了起来,一时间,洞顶的钟乳石纷纷往下掉,地上的石头也滚得四处都是,陈景初躲在一块大石板后面,吓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斗了约莫半个时辰,烛龙渐渐有些体力不支,毕竟守了三百年,没怎么动过手。黑蛟看出了破绽,猛地一口咬住烛龙的脖子,烛龙疼得浑身发抖,眼睛里的红光也暗了下去。
陈景初看在眼里,急得不行。他忽然想起怀里揣着的雄黄——来之前听老人说,雄黄能驱蛇虫,说不定也能对付黑蛟。他摸出雄黄,朝着黑蛟扔过去,雄黄粉撒了黑蛟一脸,黑蛟顿时惨叫起来,松开了嘴,在地上打滚。
烛龙趁机喘了口气,尾巴一甩,把黑蛟卷了起来,往洞口扔去:“你再敢来,我定不饶你!”
黑蛟爬起来,恶狠狠地瞪了烛龙一眼,又看了看陈景初,说:“今日算你们运气好,来日我还会回来的!”说完,就顺着黑水退了出去。
黑蛟走后,烛龙瘫在地上,脖子上还流着血。陈景初赶紧跑过去,从怀里掏出布条,想给烛龙包扎。烛龙摇摇头:“多谢你,小秀才。若不是你,我今日怕是要栽在这里。”
“神龙客气了,”陈景初说,“您守护织金县,晚生理应帮忙。只是那黑蛟还会回来,您怎么办?”
烛龙叹了口气:“我老了,怕是守不了多久了。这山里的水脉,还得靠你们凡人来护。”
陈景初想了想,说:“晚生有个主意。我回去后,告诉县里的人,让大家在洞口修座庙,日日供奉您,再组织些青壮,在洞口守着,若是黑蛟再来,大家一起对付它。”
烛龙点点头:“也好。只是你们凡人力量小,得想个长久的法子。”它顿了顿,又说:“我这眼睛,是千年的火种所化,能镇住水脉。我把一只眼睛取下来,嵌在洞口的石头上,这样一来,黑蛟就不敢轻易靠近了。”
陈景初忙说:“神龙,取眼睛会疼的,您还是别……”
“无妨,”烛龙打断他,“只要能护着织金县,这点疼算什么。”说完,它闭上眼睛,过了一会儿,再睁开时,左眼已经不见了,只剩下一个空洞。而地上,多了一颗拳头大的珠子,珠子里泛着红光,像个小太阳。
烛龙把珠子递给陈景初:“把它嵌在洞口最高的石头上,以后,这颗珠子就叫‘定海神珠’。”
陈景初接过珠子,心里又感动又难过,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他小心翼翼地把珠子揣好,对烛龙说:“神龙放心,晚生一定办好。日后,织金县的人都会记得您的恩情。”
烛龙笑了笑,眼睛里的红光又亮了些:“去吧,小秀才。记得常来看看我。”
陈景初点点头,朝着烛龙磕了三个头,然后顺着原路往洞外走。出了洞,他立刻去县衙,把洞里的事告诉了县官。县官也是个爱民的好官,当即下令,组织百姓在洞口修庙,又让人把“定海神珠”嵌在洞口的石头上。
百姓们听说有烛龙守护县城,都很感激,纷纷来帮忙修庙。没几个月,一座青砖黛瓦的庙就修好了,庙里还塑了烛龙的像,日日有人来烧香供奉。而那颗“定海神珠”,在夜里会发出红光,照得洞口亮堂堂的,黑蛟再也没来过。
陈景初也时常去洞里看烛龙,给它带些吃的,陪它说话。烛龙的身体渐渐恢复,只是左眼再也长不回来了。
后来,陈景初考取了功名,去了外地做官。临走前,他特意去洞里跟烛龙告别,烛龙说:“你是个好官,要多为百姓做事。织金县有我,你放心。”
陈景初点点头,又磕了三个头,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再后来,织金县的人代代相传着烛龙的故事,“打鸡洞”也改名叫了“织金洞”。有人说,在月圆之夜,还能看见烛龙在洞里盘旋,眼睛里的红光映着洞顶的钟乳石,好看得像仙境。而那颗“定海神珠”,至今还嵌在洞口的石头上,守护着织金县的水脉,也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织金百姓。
直到今天,如果你去织金洞游玩,还能看到洞口那块嵌着红光的石头,老人们会指着石头告诉你:“那是烛龙的眼睛,是它在守护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