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快步来到宗庙前,向嬴正躬身行礼:“臣夏无且,谢大王恩典。”
“岳父大人。”
“当初寡人承诺阿房之事,已完成。”
“寡人已封她为王后,让她母仪天下。”
“岳父,寡人未让您失望,也未辜负阿房吧?”
嬴正的声音依旧威严,但此刻带着一丝悲伤。”大王为阿房所做的一切她都看在眼里。”
“老臣代阿房向大王致谢。”
夏无且老泪纵横地一拜。
这一刻,他多想让自己的女儿亲眼见到。
这是她最爱的正哥哥对她的承诺。
夏无且甚至亲眼目睹了嬴正对女儿许诺的情景:“冬儿,你放心,等正哥哥真的成了王,一定封你为王后,我们永远在一起,永不分离。”
“正哥哥,我不要当王后,我只愿与正哥哥永远相伴。”
冬儿依偎在嬴正怀里说道。”阿房,你这孩子太害羞了,阿爹还在呢。”
夏无且笑着斥责。
当年那温馨一幕,在夏无且心中清晰浮现。”夏无且,难道夏御医是大王深爱女子的父亲?”
“夏玉房?”
“夏御医的女儿?”
“难怪……难怪啊。”
多年来,大王对夏御医格外优待,恩情深厚,原来是因爱屋及乌。
看到夏无且替女儿受封,那些不知其真实身份的大臣们震惊不已。
过去,夏无且在朝堂时,即使不上朝也安然无事,受王恩庇护,无人敢轻易冒犯,那时没人料到嬴正会如此厚待一个御医。
如今,众人都明白了。”王后之位已定。”
“现在。”
“轮到太子之位了。”
在百官惊讶之际,嬴正威严的声音再度响起。
……
嬴正此言一出,宗庙前所有人目光齐聚。
浮苏、胡害此刻紧握双拳,内心忐忑,决定他们命运的关键时刻即将到来。
成为太子,意味着未来的王权,能成就帝王,掌控天下。
他们怎能不期待?
“昔日。”
“阿房被逆臣所逼。”
“为了寡人,她离开寡人,离开咸阳。”
“寡人隐居深山,只为不再现于世人面前。”
“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
“那些逆臣阻隔了寡人与阿房相聚,甚至让她离世时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嬴正再度发声,语调中满是对当年逼迫者的怨愤。
此言一出,宗庙之前,诸多经历者、参与者皆面无人色。
显然,这是嬴正在施加震慑。”然而。”
“苍天有眼,保佑嬴正,保佑大秦。”
“阿房虽逝,却为寡人留下一子,亦为大秦留下一位继承者。”
嬴正再次威严宣告。
此话一出,除了知情的蒙武等人,其余朝臣尽皆震惊。”什么?”
“夏玉房竟为大王诞下子嗣?”
“这怎么可能?”
“听大王之意,是要立夏玉房之子为太子。”
“难道浮苏公子和胡害公子都被舍弃了?”
“大王到底意欲何为?”
“大王追封夏玉房为后,她所出便是嫡子,无人可比。”
“大王竟想立民间私生子为太子?”
“绝不可行!”
“如此一来,岂非大乱?”
“大王此举将宗室、礼法置于何处?”
支持浮苏、胡害的大臣纷纷变色,内心惊恐。”父王。”
“您根本未打算立我为太子。”
浮苏、胡害心头一沉,期望瞬间破灭。
此时二人同样心绪难平,极度不甘。
眼看太子之位近在咫尺,却被一个嫡子横空出世。”大王。”
“您此言何解?”
“夏玉房所生之子乃私生子,即便今封为后,其子也仅是嫡子,从未入宫,未习宗室礼法,怎能为储君?”
“一介民间私生子,于大秦无功无绩,怎堪为储君?”
\"如何让百官信服,又如何让百姓信服?\"
嬴傒再也坐不住了,直接出列,语气中透着宗室特有的质疑。
他早已押注浮苏,若浮苏能成为太子,宗室便可重返朝廷。
但如今,突然冒出个嫡子,这让他怎能接受?
\"恳请大王三思!\"宗室群臣随之附和,齐声而出。
朝堂之上,浮苏与胡害的拥护者也纷纷站起,高呼:\"恳请大王三思!\"
这一切,嬴正心中早有准备。
今日宗庙之前,他已决意以血明志。
过去未能护冬儿母子周全,今握大权,若仍无力庇佑,则愧为人夫、为人父。”呵。”
嬴正冷笑着,转向李奇,目光却满含温情。”寡人的民间私生子,难道未受宗室教化?\"
\"你称其为私生子,便无资格为储君?\"
\"你言其于国无功,百官、百姓皆不服?\"
嬴正声音冰冷,震彻宗庙。”莫非——\"
\"大王所指的夏玉房之子是?\"
朝臣中不乏聪慧之士,见嬴正视线直指李奇,顿时心生惊惧。”正是。”
嬴傒毫不避讳,直言:\"身为宗室之首,我自当担起责任。”
\"很好。”
嬴正冷笑一声,厉声道:\"宗室除擅权夺势外,还有何作用?李姬之乱、嫪毐之乱时,宗室何在?\"
\"让寡人子女受你们教导,结果如何?对大秦有何贡献?\"
\"再说,私生子便无身份?\"
\"现在,寡人告诉你——\"
“寡人已非昔人,如今阿房为大秦王后,后宫之首,母仪天下。
她所出之子,便是大秦嫡子,亦是嫡长子。”
“至于你说的功业?”
“寡人再告诉你。”
“灭六国、定天下的功绩算不算?”
嬴正冷声说道。
声音在宗庙回荡,震撼人心,传遍群臣耳中。
至此。
嬴正提及的夏玉房之子已然显现,清晰呈现在众人面前。”他……他竟然是……”
嬴傒脸色骤变,目光呆滞地望向李奇。
浮苏、胡害,以及那些不知李奇身份的朝臣,都将视线投向了李奇。”他……李奇。”
“他怎会是公子?”
“他怎能是大王之子?”
“这怎么可能?”
满朝文武震惊不已,不敢相信。”不,这绝无可能。”
“李奇怎会是父王之子,怎会是我的兄长?”
“这根本不可能。”
“他该是外臣,怎成公子?”
“既是公子,天下还有谁能与他争?谁能胜他?”
浮苏、胡害及诸位公子皆大吃一惊。”哈哈!”
“武安君的身份终于揭晓。”
‘从此不必遮掩。
’
蒙武、王简、桓漪齐声大笑。
蒙逸、韩非亦开怀而笑。”这是何意?”
“难道你们早已知晓?”
“武安君竟是长公子?”
冯去疾、李牧和几位与李奇有旧交的官员疑惑地望着蒙逸等人。”正是如此。”
“此事我们早有耳闻。”
“只是大王下令,待天下一统,由大王亲自认亲。”
“就连李奇或许也是昨日才得知。”
知情者纷纷笑道。”武安君为嫡长公子。”
“此乃大秦盛事。”
冯去疾、李牧等人内心震撼。
李牧听到了李奇当年劝降时的话语:“我追求的是民族统一,永息战乱,共同抵御外敌,异族才是我们的宿敌。”
“如果当今君主无法惠及天下,公平待人,总有一天,我会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同样得到公正对待。”
想到这里,李牧激动地说道:“好,真是太好了!将来由武安君治理国家,定能实现平等施正,他值得我李牧以死相随。”
然而,在众臣震惊之时,也有人因支持李奇而感到兴奋。
唯独一人,内心复杂,满是绝望。”这怎么可能……”
李斯脸色惨白,难以置信。
他从未将出身寒微的李奇放在眼里,却没想到短短数年,此人从一名普通士兵崛起为权倾朝野的大臣,如今更是被立为太子。
这种转变令李斯深感懊悔,自己竟亲手将这个强有力的对手推向巅峰,并且与其结下不可调和的矛盾。
即便后悔药存在,他也无力改变。
嬴正冷笑地看着嬴傒,想知道这位皇族首领,昔日反对册立自己正妻之人,面对如今的局面有何说辞。
嬴傒沉默片刻,最终苦涩地承认:“臣无言以对。”
若是其他庶出皇子,即便今日获封嫡长子,嬴傒或可通过军功不足等理由反驳。
但对于李奇而言,其赫赫战功无人能质疑。
他平定六国、统一四海、诛杀列国君侯、覆灭敌军将领的伟业举世皆知。
这些辉煌成就奠定了李奇无可撼动的地位。
千古功业,世人皆晓。
宗室首领又有何德何能,妄图否定李奇?他岂配如此?
“诸卿,还有什么话要说?”
嬴正冷哼一声,目光扫过满朝官员。
他此刻多么期盼有人站出来,哪怕一个,让他借此立威,杀鸡儆猴。
然而。
嬴正低估了自己儿子的威望。”臣等无言以对。”
先前支持浮苏、胡害的群臣个个面露惧色,噤若寒蝉,因他们毫无反驳的理由。
在大秦,在天下,
武安君李奇的威名仅次于嬴正。
身为嫡长子,凭借其声望、军中威信及赫赫战功,谁能阻挠他登基太子之位?
此时若有人站出反对,无异于自寻死路。
所有人都被嬴正父子的强大气场震慑。”看来我错估了奇儿的影响力。”
“灭六国、定天下的功绩足以令天下臣服,更别说这些官员。”
看着群臣的惊恐沉默,嬴正心中略感宽慰。
原计划是以鲜血清洗宗庙,以反对者之血巩固李奇的太子地位。
但现在看来,
嬴正误解了李奇的实际影响力。”武安君恢复王族身份,荣归故里,可喜可贺。”
“李奇继任太子,臣等同意。”
蒙武率先站出高声说道。”臣附议。”
王简、桓漪、李牧、屠睢等一众大将齐声响应。
随后,
尉缭、蒙逸、冯去疾、韩非以及与李奇交好的大臣们也相继站出附和。
与仅靠公子势力支持的浮苏等人相比,此刻支持李奇的皆是掌握实权的重臣。
远非前者可比。
目睹这般局势,
王绾、李斯乃至浮苏的脸色极为难堪。
相较李奇,他们毫无优势,连支持者数量也不如对方。
再次提及大王的恩宠,宫中诸位公子何时能得父王如此厚待?或许只有李奇是大王亲生子吧。
自古以来,若有多子,必偏爱最出色者,万般宠爱集于一人,李奇便是那位被选中的人。
众权臣发言之后,蒙骜缓步走入宗庙外,精神矍铄,高声说道:“武安君为太子,老臣亦赞同。”
百官目光齐聚,有人低声议论:“他竟也来了,大王为武安君继位做了周全准备,连蒙骜这般德高望重的老臣都到场。”
吕不韦随后出列,声音苍老却中气十足:“臣吕不韦支持大王的决定,武安君乃大秦栋梁,有他为储君,日后继承大统,必能让大秦永续辉煌。”
此言一出,满朝震惊,众人皆知吕不韦曾为朝中巨擘,他的现身无疑给这场讨论增添了分量。”两位老臣。”
嬴正缓缓开口,对二人投以赞赏的目光。”今日劳烦两位见证奇儿归宗认祖的盛典。”
嬴正含笑望着二人走近,随后吩咐道:“领旨吧。”
蒙骜与吕不韦迈步登阶,抵达宗庙前。
而作为宗室首领的嬴傒,则被嬴正有意冷落。”今日寡人于此确立奇儿为储君。”
“其一,追尊奇儿生母为后;其二,令奇儿一家复归宗族,重归嬴姓;其三,册立奇儿为太子,辅理国事。”
嬴正言辞庄重,步伐徐缓,目光落在李奇身上,语气渐显温和。”奇儿,上前一步。”
嬴正注视着李奇,眼神愈发慈祥。
李奇未作迟疑,在满朝官员敬仰的目光下稳步走上台阶,站至嬴正身旁。”今日之事,乃父王对你母子的交代。
这是寡人欠你们的。”
“奇儿,你可愿承袭祖制,复姓嬴氏?”
嬴正目露期待,凝视着李奇。
李奇俯身行礼,轻声道:“儿臣愿从。”
二字出口,表明李奇已彻底认同嬴正。”好!好!好!”
嬴正开怀大笑,连呼三声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