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人的刺杀并没有被余朝阳放在心上。
因为这一路走来,类似的刺杀层出不穷。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在余朝阳无可匹敌的力量面前。
他们可不就只有刺杀这一条路可以走了嘛。
只要他继续追查下去,刺杀就一定不会停。
至于李崇,不过是个倒霉蛋罢了。
就算他真的手脚不干净,也绝不会在他刚刚抵达槐里就动手。
此地无银三百银,以李崇展现出来的政治头脑手段,断不可能行这等鲁莽之举。
无非是栽赃陷害,让他与李崇离心离德,逼迫两人走到对立面罢了。
所以余朝阳才会给李崇三天时间。
甭管这事和李崇有没有关系,但一定和他麾下的一众官员有关系。
抵达衙门后,余朝阳马不停蹄就开始了整治工作。
翻看档案、排查拷打、民意调查一气呵成。
不过这套流程有个缺点,一旦有人刻意隐藏或修改,他很难通过这些彻底铲除虫豸。
除非像余县一样,当地县令主动投诚,从内部瓦解。
不过对于余朝阳来说,这种程度已经足够了。
水至清则无鱼。
没有李氏王氏,也会有何氏黄氏。
杀是杀不完的。
他能做的,就是用亲身行动告诫这群人,不要做得太过分。
否则…铁拳必定落下!
夜幕降临。
余朝阳端坐高堂,目不转睛的盯着当地记载。
在他下方,则是一众被五花大绑的男女老少。
显然,他们就是今天刺杀的幕后真凶。
不过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没一会儿功夫,李崇就又拎来数位垂头丧气的真凶。
李崇那咬牙切齿的声音随之响起:
“禀相国,这些人就是今日行刺真凶!”
“此事与小人无关,还请大人明鉴!”
李崇躬身作揖,恨不得把这群人抽筋剥皮。
自己找死就算了,还偏偏要把他拉着一起。
所幸相国没个三长两短,不然他就是有十条命也不够杀啊!
听到李崇的报告,余朝阳缓缓抬头:“嗯,比我想象中的要快不少。”
“刺杀当朝相国,罪不可赦,明日斩首示众吧。”
“喏!”
当地官吏立马上前,像拖死狗一样将这群高高在上的老爷拖出去。
见死到临头,老爷们心中的侥幸瞬间破碎,被浓厚的怨恨取代。
怒骂诅咒声响彻整个房间。
“余朝阳,你不得好死…你不得好死哈哈哈哈!”
“有本事你就把整个秦国杀光啊,废物!”
“余朝阳,老夫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大人…小人真的知道错了,你饶我一命好不好,我一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死亡面前,千人千面。
比起老甘龙赴死时的坦然和从容,这群人差远了。
至于那些谩骂,余朝阳更是丝毫没放心上。
说句不好听的,想要他命的多了去了,这群人算个蛋。
当然,余朝阳能忍不见得其他人就能忍。
一名黑着脸的东征军箭步冲出,只听一声铿锵脆响,凄惨的哀嚎声瞬间响起。
而从始至终,余朝阳都没抬头看过这群人一眼。
一旁的李崇则是咽了咽唾沫,试探道:“大人…要不要留两个活口?”
“或许能从他们身上挖掘出更多线索。”
李崇的想法很简单。
短短一天时间,抓捕过程中肯定有漏网之鱼。
留下一两个活口,更方便排查追寻。
听到这话,余朝阳眼皮轻抬,漠然道:“念你治下相对清廉,本相给你上一课。”
“贪污虫豸是杀不完的,总会有人迷失其中。”
“要想保证一个地方乃至国家的正常运转,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一批、打压一批、拉拢一批。”
“他们固然十恶不赦,可也是秦国耗费海量金银培养出来的,全杀了…谁来负责治安?”
“你李崇能军政大小事一把抓?”
“水至清则无鱼啊!”
余朝阳的语气十分感慨。
其实这个道理也是他最近才悟出来的。
余县一别后,当地的贪官污吏被他杀戮一空。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当地官方机构停摆。
在咸阳派人重新接管这段时间,酝酿出了更大的罪恶。
同时还有一个更致命的问题:人才储备不足。
一个余县,杀了就杀了,秦国地大物博九牛一毛。
可若是把这个范围扩大至整个秦国,结局可想而知。
以秦国现在的国力,万万做不到从上到下来波大换血,还需仰仗这些虫豸。
最好的结果就是拉拢一批,打压一批,杀一批。
在这些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治下,百姓的生活一定苦不堪言,但没有办法…
同整个秦国的社稷比起来,只能苦一苦百姓了。
历史就是一个巨大的闭环。
此时此刻,余朝才渐渐领悟到那句——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所以有些时候并不是上头视而不见,而是真的无能为力。
牵一发而动全身。
听着余朝阳的回答,李崇忽然沉默起来,低着头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足足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他这才抬头,语气极为复杂道:
“既然大人知道这是一件注定没有结果的事。”
“您又何必将自己置身险地?”
“一但您失势…”
李崇话没说完,不过余朝阳却是领悟到了对方意思。
他盯着对方那双纠结而矛盾瞳孔,展颜一笑:“可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不是?”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在其位谋其职,问心无愧即可。”
余朝阳点到为止,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深究,只是轻轻拍了拍对方肩膀:
“我家夫人今日煮了猪蹄,不和你唠了。”
李崇望着对方单手负背离开背影,内心顿时升起高山仰止的敬佩之情。
同样都是做官护一方平安,可和对方比起来,就好似繁星与烈日。
在内政方面,他就是再磨炼数十年也达不到对方境界。
文武兼备,众望一身,国之良医,位极人臣而众不嫉。
实乃…秦国之幸也!
对着对方离开方位,李崇恭敬的拜了三拜,发自内心的感叹道:“今观余子,方知天高地广!”
“与之相比,老夫惭愧!”
“既做不了忧国忧民的圣贤,那就做开疆辟土的帅将。”
“学文,救不了秦国!”
李崇下定决心,弃笔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