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幸童盘坐后,边上的布三叔接着起身道:“领域,简单来说,就是将自身所修行的一切具象化,是将肉身、神魂、灵力与道的感悟熔铸为一的独立空间。它不单是力量的延伸,更是修行者对天地规则的理解与重构。你站在此间,便是此界的主宰,一草一木皆由心生,一呼一吸俱合节律。如今的你们只需完善自身所修,勤加参悟,不必急于求成。当你对所修之道的感悟臻至圆融,领域自会如影随形。我的领域和他们又有所不同,我则是以力之道为基,土之道为辅构建的领域,一力破万法,厚重如山,敌人入我领域,便如蝼蚁撼岳,举步维艰。力之极,可崩星辰;土之固,能镇八荒。二者交融,非是简单叠加,而是将‘承载’与‘摧毁’的意志熔于一炉,形成攻守一体的绝对领域。在我的领域内我徒手可裂山岳,拳出可断江河;防御更不可侵,如大地般厚重无垠,万法不侵。一念起,山河镇压;一念灭,万物归墟。这不仅是力量的彰显,更是我对‘力’与‘土’之道的当下诠释,亦是我心境的具现。”
布三叔话落后,东方位的墨云武起身淡然道:“我的领域以剑道与雷电为核心,在这里我要先说一下,曾经我们墨家虽以《九天玄雷功》为镇族功法,实则我们真正参悟最深的是先祖所创的《墨家剑法》。世间皆知《九天玄雷功》却不知剑才是我们墨家立族之本。如今墨家已散,举族加入了武宗,但我们墨家的剑法却未断,我也是加入武宗,在欧阳护法、朝星阁主和我弟墨云雷的帮助下,才领悟出了属于自己的雷剑领域。只是如今还未大成,尚在不断完善之中。我的剑域和其他的领域大同小异,只是由于修炼两部顶级功法,对两种道的理解比较深厚,故而才试图将自己最为熟悉的功法融入领域之中,使剑出有雷鸣,一斩而下,天地色变,领域内万雷齐发,剑气纵横三千丈。每一柄剑皆由雷霆凝成,随心而动,攻伐无匹。这是我的目标,如今尚未完全达成,但已初具威能。我之所以细说修行功法,则是和我领悟的领域息息相关。正如布三叔护法所说,领域就是将自身所修行的一切具象化,而我同样如此,我将剑与雷的意境融于领域之中,心念一动,万雷化剑,亦万剑化雷,剑随雷走,雷引剑势,彼此相生而不相害。而这其中关键在于,找出两部功法的契合点,然后再加以融会贯通,如今的我正在进行这一步。后续我们共同进步!”
朝星紧随其后道:“我的领域和墨云武护法差不多,也是由两种道融合而成,但我以剑道为主,水之道为辅。而在水属性的攻击上其实我并不擅长,反倒如布三叔这般,以剑道斩敌,以水之道守护。水之柔可化万般刚劲,剑之利则断一切执念。我以水为盾,流转不息,遇力则分,过隙而合,攻非所长,守却无缺;剑出,则如江河决堤,势不可挡,借水意绵延之韵,使剑招连绵不绝,一式未尽,一式已生。水与剑在我领域中交融,形成特有的攻守之势。水幕如渊,藏剑意于无形;剑光乍起,似惊涛裂岸,一击必中。我借水之韧御敌,以剑之决破局,二者循环相生,宛如潮汐不止。此境初成,尚有瑕疵,然道路已明,不惧漫长。未来当与诸位并肩砥砺,共参领域真谛。”
在朝星说完后,下方所有人都看向了位于北方位的欧阳擎天,欧阳擎天顺势起身,然后缓缓道:“剑域,是我曾在修行时所领悟的境界,当时我并不知道它叫剑域,只是觉察心念所致,剑意如潮,周身三丈之内,一草一木皆可为剑。随着修行时间越长,积累越深,对剑的感知愈发通透,渐渐衍生出领域雏形。而我则是纯以剑道立域,不借五行之势,不依阴阳之变,唯求一念通明,剑心无瑕。我将毕生所悟之剑意凝聚于方寸之间,使领域内处处皆剑,无形无质,却锋芒毕露。草木低语是剑鸣,风起流转是剑势,天地呼吸皆化剑机。在这里我想向一些修行者坦言,曾经的修真界以单属性为核的修行体系,其实并无缺陷,只是我们修行的地方传承断过,导致我们失去了完整的进阶路径。许多功法残缺不全,领域构建的根基也因此动摇。不过综合副宗主、剑阁主和三位护法长老的理解,确实是多属性融合成为当今主旋律,多属性所构建的领域,不仅更契合天地本源的运行法则,且能在变幻中寻得破局之机。我观宗内有不少人在进入武宗后依旧坚持单一属性修炼,我想说,你们没错,集中精力专攻一项方向是对的,当某一种属性或者武器修行到极致时,自会触及领域门槛,但若你们想更进一步,不妨尝试以本命之器为引,融通他元而不失主脉,借外境反哺内蕴。单一之道可登堂,多元之合方入室。我之剑域虽纯,却非闭门造车,而是历经千次破而后立,才知无属性之限,方见剑道本真。剑非金,亦非木火水土,不拘于形,不限于意,唯念之所向,便是锋芒所指。我以无属为基,并非摒弃本源,而是超越其形骸束缚,让剑意回归最初纯粹——那便是斩断迷障、直指本心的力量。此路艰险,需一次次在崩溃边缘重塑信念,于寂灭之中重燃剑魂。剑折心不折,魂灭意不灭。如今我站在此境之上,回望来路,方知所谓多属性融合,实则是为了破除执念,而我的剑域,则是将这一破除推向极致。剑出无碍,心至即达,这便是我所求之道。当然这也是因为我受欧阳家《天下剑诀》的影响至深,一生的修行皆是剑!好在我天生便对剑有着近乎本能的感应,自幼握剑不须教导,出招无式却自合剑理。《天下剑诀》被我多次拆解,又多次重构,最终悟得剑本无形,法亦无相,唯以心驭之。每一招皆非传承原貌,却是我心之所发;每一步都不是旧路,却步步踏回本源。我将《天下剑诀》化为己道,不拘一格,不守成规,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剑处见锋芒。此即我之剑域真意——不在诀中,而在心间。今日我立于此境,亦知前路未尽,唯有不断破界方能接近大道真意。剑心不灭,便无惧重归虚无;信念未熄,纵万劫亦可再起。修行本非固守,而是不断超越自我局限的过程。多属性融合也好,单一极致也罢,皆为通向本心的途径,而我们要走的路,唯有忠于内心召唤的那一条。不必盲从,亦不必妄自菲薄,当以己身证道,于万千法门中立定脚跟。我之所至,非终点,而是新始。剑不出鞘,意已破云,下一境,自当由心而开。剑无古今,唯适于势;道无常形,唯应于心。每一寸进境皆非终结,而是对旧我更彻底地扬弃。我辈执剑,不在摹形,而在契神,不求外象圆满,但求一念通明。纵使前路杳然无迹,亦当以心火照幽暗,凭一意贯虹霓。大道至简,不过呼吸之间,得失荣辱,终归尘土。唯有那最初握剑时的炽热不灭,方能在万法归寂后听见真正的剑鸣。此身可陨,此志不堕,剑之所向,即归途。当剑锋不再为胜负而动,心便与天地同流。至此,无招非我招,无剑非我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