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如此惨烈的局面,马贯一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痛苦。
他深深地叹息一声,感慨道:“想当年我们这个师出征抗战时,从福建出发,那可是齐装满员,足足有一万两千人啊!
然而,经过淞沪会战的洗礼,我们就已经损失了一半的兵力。
接着,在南京保卫战中,又有一千名英勇的战士壮烈牺牲。
到了如今的武汉会战,就只剩下眼前这三千兄弟了。
而我呢,当初不过是个小小的营长,也许是老天眷顾吧,历经数场惨烈大战,我竟然奇迹般地幸存下来,还一路升迁,做到了代师长的位置。”
说到这里,马贯一的眼圈微微发红,声音也有些哽咽:“这样的升官速度,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反而让我心如刀绞啊!
因为我知道,我这每一次的晋升,都是踩着我的一个个老上司的尸体爬上来的。每升一级,我的内心都在滴血不止啊!”
一旁的张志忠看着马贯一如此难过,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解他,只能默默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陪着他一起叹气。
过了一会儿,张志忠还是强打起精神,安慰道:“不过,这次会战中,我们还有徐剑飞的部队参战呢。
他的部队装备精良,火力极其恐怖。尤其是那威力巨大的大炮,肯定能给小鬼子造成重创。
希望这次我们能够顺利实现我们的计划,再歼灭小鬼子的一个师团!
小鬼子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他们的兵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可谓是捉襟见肘啊!
照这样下去,如果再消灭鬼子的一个师团,恐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第5战区,都能够拥有足够的时间,来从容地进行休整和补充。
如此一来,我们的军队必将变得更加强大,兵强马壮。
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对鬼子展开大规模的反攻了。最终,我们一定会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实现徐剑飞所说的“马踏樱花,扬威东京扇八嘎”的宏伟目标!”
张志忠将军说得没错,如果不是因为徐剑飞的掺和,第5战区在经历了武汉会战之后,紧接着又遭遇了随枣会战,尤其是这次惨烈的枣宜会战,情况恐怕会更加糟糕。
历史上,这两次会战虽然都成功地抵挡住了鬼子的猛烈进攻,迫使他们不得不退回战前的状态。
但实际上,第五战区并没有给鬼子造成巨大的杀伤。
相反,在这两次会战中,第5战区一共损失了多达6万多名英勇的将士,这可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啊!
要知道,在历史上,第5战区的阵亡将军数量,是其他8个战区中最多的,这无疑让第5战区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元气大伤。
直到战略大反攻的时候也没有恢复过来。成为付出最多,结果获得抗战胜利的荣耀却最少的战区。
在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中,张志忠独自一人静静地站在地堡的窗口前,他的目光穿越了层层硝烟,遥遥望向西方的大红山。
他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徐剑飞,是否真的成功穿插到了第16师团的屁股后面,实现了对敌人的包围。
与此同时,徐剑飞正心急如焚地,亲自带领着他的预备队第二纵队,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疾驰。
他们风风火火地穿行在枪林弹雨中,与时间赛跑一般,拼命地向南瓜店奔来。
就在奔跑的途中,远处山顶上传来了几声清脆的枪响,这突如其来的枪声,让战士们的神经瞬间紧绷起来。
紧接着,防空的军号声骤然响起,如同一道紧急的命令,战士们毫不犹豫地迅速钻入道路两边的丛林。
一进入丛林,战士们立刻像被抽走了全身力气一样,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
他们的胸膛剧烈起伏着,仿佛要把肺里的空气都吐出来似的。
只有在敌机降临的短暂时刻,他们才能得到片刻的休息和喘息,否则就只能不停地奔跑,脚步一刻也不能停歇。
即便是那些为女兵们配备的毛驴,此时也已经疲惫不堪,跑不动了。
它们喘着粗气,脚步踉跄,仿佛随时都可能倒下。
徐剑飞隐藏在茂密的树林中,紧张地注视着天空中,那一群群肆虐的鬼子轰炸机和战斗机。心急如焚,心中暗暗咒骂道:“我真是该死啊!当初怎么就没想到从德国订购几门高射炮呢?要是有了高射炮,小鬼子肯定不敢如此嚣张!”
其实,当初徐剑飞并没有预料到自己的队伍,会发展得如此迅速。
他最初的建军目标,只是想训练出一支特种作战大队,与鬼子展开特种战斗。
因此,他在采购武器时,主要考虑的是适合特种作战的轻型武器。而对于重武器,尤其是高射炮这种防空武器,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此外,自古以来就有“防空防空,十防九空”的说法,而且高射炮的弹药消耗极其巨大,这使得它在实际作战中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被一些人视为“鸡肋”。
基于这些原因,徐剑飞在采购武器时,并没有将高射炮列入优先考虑的范围。
然而,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徐剑飞逐渐意识到,缺乏高射炮对防空能力的影响。
可是,此时真正的高射炮精品——德国货,已经难以购买到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转向美国,购买了 10 万支大八粒,以及勃朗宁机关枪,但仍然没有购买高射炮。
此时此刻,他心中充满了懊悔和自责。这懊悔的根源,便是那些如苍蝇般恼人的鬼子轰炸机和战斗机。它们像幽灵一样,死死地咬住自己的队伍不放,使得队伍无法顺利前行,只能不停地奔跑、停歇,无法迅速抵达南瓜店。
尽管如今张志忠将军身旁的兵力,相比历史记载已经多出了一倍,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宽慰。因为他深知,历史上的那场战役,他是以区区 1500 人的兵力,去对抗日军那多达 5000 人的强敌。而如今,尽管他手下的兵力接近 5000 人,可他所面临的敌人,却是整个 39 师团!两万多人。
如此更加悬殊的兵力对比,让他意识到这场战斗的危险程度,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那次。
如果自己不能尽快增援上去,那么历史的悲剧恐怕将会再度上演。
届时,中国将会失去一位杰出的名将,而第五战区也将痛失一根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