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十一年(西元 615年)六月四日。
弘化郡,知关右诸军事府。李承宗要与三叔分别了。
从弘化郡宦游到河东郡,路途不近,年景不好,路霸山匪出没。李渊要把一大家子都带上,一起开拔。
出发前,弘化郡李府里就多出不少彪悍的黑甲武士。
这些黑甲武士是老李家的私军,也叫部曲,都是李渊供养的死士、供奉,比亲人还亲的存在。他们只效忠于李渊。
“这世道,大小门阀好像那山峰林立,凡是门阀者,必有私军!”李承宗他三叔教导他。
所谓门阀,就是门第与阀阅的合称。
“‘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这意思就是说,依靠仁德安定国家的称‘勋’,依靠出谋划策的称‘劳’,借助武力的称‘功’,明确功劳等级的称‘伐’,凭借资历长短的称‘阅’。”
门阀这些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因此门阀都是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及世家贵族。
门阀起于东汉,是豪强地主势力的升华所成。他们帮助刘秀拿下了天下,在朝堂官府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在金钱资源上兼并土地,经营庄园,渐成割据,成为名门大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要维护他们的势力,更倍加拥护,至大隋朝成立前门阀达到了极盛。
“所谓与天子共治天下,是除皇帝之外的所有有权力者的统一目标。自人有了朝堂那一刻起,这些食肉者就是这么想的。门阀尤其如此,毕竟皇帝轮流坐,明天不知道到谁家啊。天子也只不过是一个门阀。这天下是有权力者的天下,谁权力大谁拿下啊。”
李承宗他三叔点评说,现如今世人说能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其荣盛莫与为比。
这八柱国是魏、周最早一批柱国大将军,关陇军事集团的核心。柱国就是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位极人臣,是武官的最高职位,非权臣不能担任。
这八柱国就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
八柱国之一宇文泰,按照李承宗他三叔说法,李承宗该叫宇文泰为外高祖父。他分裂北魏,掌控西魏,他儿子宇文觉,李承宗的外曾祖父受西魏禅让建立周朝,周篡了魏。周末代皇帝后来又被指导着将皇帝位禅让给了杨坚,建立了现在的大隋朝,隋篡了周。但是宇文家也没倒掉,宇文化及兄弟依然在大隋朝身居高官,宇文这一门阀还是很厉害。
“反正从汉朝末年开始,曹魏篡了汉开始,军阀头子们就把禅让这个物件儿的真谛给玩透彻了,大家禅来禅去的不亦乐乎,直追唐尧虞舜夏禹时代啊。魏这个字不能用为国名啊,八千女鬼,曹魏元魏都是被禅的命啊。”这是李承宗听他三叔赞叹道的。
八柱国之一元欣,原来的胡族姓是拓跋,是北魏皇族,当时是宇文泰的忠实拥护者,元家后来又成了杨坚的忠实伙伴。
“小忠啊,你要记住,能一只牛逼的人主打的就是一个忠字啊,那个厉害就对哪个忠。” 李承宗听他三叔赞叹着点评。
八柱国之一李虎,李承宗的大父的大父,可以说是老李家的开山怪。
“从李虎老祖往上推,老李家属于现在五姓七望里的陇西李氏。陇西李氏,也叫秦国李氏。祖龙嬴政还没当上始皇帝时,手底下有个名将叫李信,击败了燕国,杀了策划实施荆轲刺秦王的燕太子丹。李信他大父李崇的阿耶叫李昙。李昙是赵国人,他有四个儿子,李崇是老大。李崇当年是跟他阿耶李昙一起出使秦国,留在了秦国当官,才有了陇西李氏,李崇是陇西李氏开山老祖。”
“陇西李氏的名人有汉朝的李广、李敢、李陵祖孙三个,都很牛啊但也都挺悲催。李广打匈奴,匈奴就是现在野蛮人突厥那地方原先的野蛮人,被打跑了,突厥才占了那块地儿。李广号称龙城飞将,那箭法,从他开始往前面推有历史记载的神箭手,他能排前十;从他往后到现在,他能排第一。可惜最后因带兵迷路失期就自杀了。李广有三个儿子,其中老小叫李敢,因为不服气大将军卫青,被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用箭射死。这些人物都很牛很拽,你自己以后看看《史记》就知道了。李广的一个孙子叫李陵,随主帅去打匈奴,以五千步兵力敌匈奴主力十万骑兵,杀死匈奴上万人,死伤惨重。而汉军主力不去救援他,最后他率武士十余人突围,被匈奴数千骑兵追击,就降了匈奴。最后李陵所率军队还剩四百余人回到了汉境。对汉天子来说,李陵投降了就是犯了大罪,一年后汉武帝听人说李陵为匈奴练兵,一怒之下夷其三族,母弟妻子皆被诛杀。陇西的士大夫都以李氏为愧。李氏的名声由此败落了。其后,汉遣使者出使匈奴,李陵问使者说:‘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说:‘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李陵说:‘乃李绪,非我也。’李绪为汉塞外都尉,居奚侯城,后降匈奴。李陵痛其家因李绪而被诛,便叫人刺杀了李绪。匈奴的大阏氏,就是皇后,要杀李陵。匈奴的酋长,他们叫单于不同意,将其藏于北方,大阏氏死才回来。单于把一个女儿嫁给李陵,封他做了匈奴的一个什么王。”
“李陵有个好朋友叫司马迁,官任太史令,就是靠给皇帝写实录、起居注这些东西和汉朝以前史书的,因为他给李陵说了好话,被汉武帝关押,挨了腐刑。腐刑就是割小鸡鸡或是只割蛋蛋,具体割多少那要看刘彘,奥,刘彘就是汉武帝的小名,他还叫刘彻。具体割多少就要看他和他暗示的掌刑官儿的心情。刚才说的《史记》就是这个司马迁写的,还是他受了腐刑后坚持写完的,这位也是一牛人,在他眼里,汉武帝就是个屁。”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东晋向南渡过大江,江北被五胡十六国搞的乱糟糟的,陇西李氏,李广的十六世孙李暠,在陇西建立西凉王国。”
“然后就是李虎,你大父的大父。他是西凉开国君主李暠五世孙。李暠生李歆,在他手里西凉灭国。李歆生李重耳,李重耳出仕北魏,官至弘农太守。李重耳生李熙,做金门镇将。李熙生李天锡,李天锡即李虎的阿耶。”
“李虎老祖随宇文泰入关中,西魏时为左仆射,封陇西郡公,赐姓大野氏,杨坚担任相国时,才还复李虎本姓李氏,要不然你现在就叫大野忠,大野承宗。李虎在周篡魏之前就去世了,周皇帝追封他为唐国公。你曾祖李昞,为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不过也早逝。你大父七岁就袭爵了唐国公。”
“你大父的阿耶有五七个兄弟,所以你大父的叔伯兄弟也多。你大父还有三个兄长,到你三叔我这一代,同辈的已经几十号人了。这就是大老李家家族。这样的好多个大老李家组成了陇西李氏,怕不得有个几千人?”
“按道理讲,现在应该是你阿耶、二叔、四叔他们开始开枝散叶传宗接代了。但是看来这两年没了你大母管教,你五十岁的大父更好色了,看他身体依然不错,一晚上还能召三个侍妾伺候,保不住你还能再增加几个叔叔。”
李承宗被三叔上了一堂老李家谱书课和老年人欢娱生育课。
“再说说赵郡李氏。李昙不是有四个儿子吗?老四叫李玑,他这一系形成了赵郡李氏。李玑的儿子李牧,这个人更牛,武力放现在能排前十名。”
“八柱国之一李弼,就是现在的蒲山公李密的大父的阿耶。他家就属于赵郡李氏。”
“听说这个李密现在正东跑西颠着找地方造反呢,这家伙阴着呢。”
“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共同祖宗李昙,他祖宗就是李耳,写《道德经》那位老子!”
“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属于现在的五大姓之一的李氏。”
“八柱国之一独孤信,他是你大父的外祖父。你大父能承爵唐国公,独孤氏出了大力。独孤信还是天子的外祖父,对,你大父与当今天子是姨表兄弟,关系挺近的。但是你记住喽,亲兄弟都不行啊,一表八千里,都互相防着呢。你记住喽,无论哪个亲戚,都得防着昂。”
“其他三家八柱国,赵贵,于谨,侯莫陈崇,目前也是虎死不倒架,内里功夫还是不可小觑。”
“除了关陇集团这八大家之外,还有山东士族集团,主要是李、崔、卢、郑、王五姓。其中李氏,就是我们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两望,然后是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称为五姓七望。这里山东说的是崤山以东,不是太行山以东。”
“范阳卢氏,其先祖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的经学家以及军事家卢植。太原王氏,其先祖要追溯到战国时期名将王翦。荥阳郑氏起于东汉,就是你新阿母她家。清河崔氏起于曹魏,有个叫崔琰的,就是陪衬曹操牛逼的那位,留下床头捉刀人故事。博陵崔氏起于东汉,以治学名震全国。三国时‘汉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是以袁绍、崔钧之徒,虽为将帅,皆着缣巾’,这崔钧很牛,年轻时为衙内,引领京都穿衣时尚,其后浪迹江湖,与诸葛亮曾经为友,传说武力很牛逼。这几家明面上是文化方面的大拿,暗地里的手段也很厉害。”
“除了这些露在外面的门阀,还有琅琊王氏、天子之外的弘农杨氏等半隐世门阀。有诸子百家、佛道巫蛊等这些显密势力,就像儒门的孔家、颜家,道门的张家等等,是更厉害的存在。”
“总之,一定时间内,朝廷的力量肯定最大,但是朝廷的底蕴不一定赶上门阀家族。所以一国才能被禅来禅去,这种乱世,你可能看到哪一天又禅上一回啊。”
私军引发了李老三的兴致,蹲在地上给李承宗这小娃儿讲解点评了一下当今世上的各大势力,算是给李承宗上了分别前的最后一课。
准备了几天,万事妥当,开拔。
李家出行的队伍绵延了三里地。
五十辆载人马车,负责李渊父子妻妾丫鬟仆妇及家财细软。李承宗有自己的马车,两个乳娘陪着。五十辆装货马车转载粮草。
一辆马车配一车夫,配弩。马车左右,各有豪奴两名护持,都骑马匹配刀盾。
出弘化郡城五里,二百黑盔黑甲双黑马的部曲出现会和。人人装备一致,手提八尺短枪,腰佩横刀和西式叶锤。脸上戴黑铁面罩,只露出双眼,背负大弓,负箭两筒合三十六支。脚穿牛皮马靴,马靴都插有解手尖刀。
几名哨探一人双马抢先冲出,李老四领一百黑甲前驱,然后车队开始开拔,李老大领一百黑甲押后。
李渊、李老大、老四都全身披挂,各负大弓巨箭,李渊的箭袋很大,里面足有百支箭矢。
“你大父最拿手的本领就是射箭,这方面他这个层次、年龄的人物都不如他。但是其他兵刃就一般了。”
“好了,先各行其路吧。我已经告诫你身边的乳娘奴仆好生待你,也跟你大父、阿耶、新阿母和你三四叔都交代好了,你自己保重。”李老三跟李承宗道别,他要跟闻老道转向去崆峒山,他自己就有三辆马车,把他的书籍啥的都拉走了。
“三叔,记得来接我啊。”李承宗眼泪汪汪的跟李老三挥手,作别这位待他最好的叔叔。
李老三转身朝自己马车而去,还是一贯的扎着单马尾,身上披着玄色大氅,他不怕热,怕冷。
东行的路上,天地山河依然壮丽苍凉,李承宗除了睡觉,偶尔看一看马车窗外的情景,然后就安静呆着。他是在识海里翻腾这两年来获取的东西,这些东西里面有很多他不能理解,但不妨碍他囫囵记住。无论他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尝到的,摸到的,他似乎都可以在识海里重现出来。
那本黄帝阴符经,他交给他三叔了,李承宗觉得如果没有他三叔在跟前罩着他,他在人家眼里就一个已经死了的侍妾生的婴幼儿庶子,应该是不配拥有自己的东西的。就像三叔说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小儿抱金行与市,难免被人抢走。不如将其返还给崆峒山闻老道,让他三叔在言语间留下余地,以后也好让他在崆峒山再见。
果然那天三叔刚走,观世音家里的管事婆子就到他的马车这里来了,吩咐乳娘阿方将李承宗抱下马车,李承宗就示意阿方将他放在地上。
“小郎君,夫人说给你布置一下马车,坐着舒坦。”
管事婆子笑嘻嘻的对他说,然后指挥着乳娘阿方和两个婢女从他这里拾掇东西。
“小郎君,阿郎和少夫人说了,这些零八碎的小玩意路上容易掉了,就收起来先替你收着,等到河东郡府里了再退还给你。”管事婆子笑嘻嘻把那些三叔三姑送他的小东西从他身上摘走,包括他三叔走时开玩笑给他留下的两粒金豆子,都拾掇走了。
李承宗站在马车边,体会着婆子和婢女的恶意,阿方倒是没有啥恶意,似乎只是无奈。
他东西不多,片刻人家就完事走了。
李承宗看着她们的背影,抬头瞅瞅比他还高的车轮,看看远处苍凉的山峦。
也是,他一个小孩子,人家管吃管穿管住的,还要什么东西啊。
那本黄帝经的文字他一眼就记住了,都可以在识海里以云雾的方式体现出来。那七个符图更是早就印刻在识海里了,他也把符图的变化描述给三叔听后,他三叔琢磨后对他讲应该是某种行气的功法,十分复杂,他三叔无法操练,需要李承宗自己琢磨。
在这识海里,所有他听三叔讲的,他也可以用云雾文字体现出来,在识海里‘看’着这些文字,甚至能听到他三叔的话语。
不明白不理解就多琢磨,比对着他三叔给他每次讲解的东西,这次话里哪个问题不懂,那次三叔对这问题时是这么说的,嗯,李承宗就能整明白了。
现在,两岁的李承宗文字已经认识很多了,他三叔的书册很多,他翻看了很多,他三叔给他读了很多。一一对照,他就会读了,很多字的意思他也懂了。
窦氏、宇文氏的传承也都在识海里,他三叔的感悟也在识海里,经脉、穴道的情形他干脆用云雾立体的体现出来,比照着三叔所讲解的东西,看着就明白多了。
现在,在乳娘们眼里,李承宗这小孩儿是最乖巧的小孩儿了,不尿裤子,不拉车上,不挑吃的,不发脾气,自己知道冷热,按时睡觉,按时活动。想什么了可以清楚表达,比如想听个唱,就说:“阿方,唱。”
其实,这只是李承宗研究某个符图弄出来的一个作用,就是能影响他周围的人对他的感觉和做法,可以尽量忽略他,不求对他有多善意,只求别对他有恶意。同样也可以按照满足他的一些小需求。现在他实施的手段只有通过身体姿态、手势、表情和语言,如果等他开始完整的精气神修炼,能用的手段就更多更快更隐蔽更狠了。
越近河东,路上的行人看着就越不从容,都有些心慌意乱的感觉。
终于,李承宗见识了什么叫打仗。
龙门,黄河津渡。李家车队响起号音和哨音,号音悠长苍凉,哨音尖利短促,一声长号三声短哨。李承宗听三叔讲解过,这是李家遇敌要马上防御的信号。果然车夫和豪奴都紧张起来,几息后,后队变前队,车队迅速倒退三里,攀上道旁一处土丘,此处周围尽是平地。
车队在土丘顶上围成两圈,货车在前圈,拉人的在内圈。
豪奴车前持盾遮护,后面车夫持弩准备。
两百黑甲部曲在土丘前面列成两队,安静的等候着敌人到来。
两刻后,呜呜泱泱的人群出现在土丘前方一里地外,这些人衣不蔽体,面黄肌瘦,手里多是锄镰锨镢棍棒连枷。前头两面黄旗,旗上黑字,一面上书“黄沙王”三字,一面就一个斗大的“毋”字。
一骑突前,冲出百步,大声呼喝:“吾乃黄沙王毋端儿,十万大军在此,前面人等速速投降免死!”
土丘顶上,李承宗从车窗透过缝隙观看,人真多啊。
人上一万,无边无际,这几万人马更是绵延几里地,好似兽群,腥膻味道横亘一里地,向他扑面而来,里面充斥着麻木、恐惧、愤恨、凶暴等等混乱气息。
李渊早已经披挂上马,在土丘上看着这一群乌合之众,暴喝一声:“大郎监阵!擂鼓!吹号!甲队出击!擒贼!”
鼓声大作,三声长号,土丘下一队黑甲吆喝一声跃马冲出。对面毋端儿都转马头转了一圈,然后狂喝一声,也挥枪冲来,人群在他身后吆喝着跟上,漫天黄尘。
转瞬之间,一百黑甲好似一把大号长槊捅进贼众队伍。
“四郎随我杀敌!”李渊呼喝一声从土丘冲下。身边十余黑骑拥护,李老四大吼一声,夹着长槊随在李渊身后。驰到土丘之下,另外的一百黑甲跃马跟着一起冲阵。
战马冲出百步,李渊就开始引弓射箭,一一支接着一支,转瞬射出八十箭,例不虚发,皆应弦而倒,那黄沙王中了两箭跌落马下,两杆黄旗也倒下尘埃。
“贼头已亡,降者免死!”李渊一众大声呼喝,贼众大溃。漫山遍野的逃跑,跑不动的就跪趴在地上。李渊
两个时辰之后,喧嚣才停下来。
此战,贼众被杀或践踏而死三四千人,李渊收敛尸体在道旁筑成京观,竖大木于旁边。
去除老弱,李渊受降一万多人。
此后路途再无波折。
大业十一年(西元 615年)六月二十四日,李家抵达河东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