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历经三十余年的漫长航行,我们所乘坐的使者号已顺利抵达待探查的目标区域。”
“我们对2801小行星来源的探查,也将正式开始。”
当使者号远航飞船,驶过目标区域的边界,
正式进入到直径三光年的,2801小行星可能来源区域。
负责控制飞船整体运行的强人工智能子程序给于了飞船上,本次探查任务核心参与者们反馈,
同时按照既定程序,流程,开始控制飞船在直径三光年的区域内减速。
作为本次探查任务的主要负责人,
社哲所那位负责人谈教授,也向使者号远航飞船上所有人们,公告了这条信息。
飞船上的人们,有人恍惚了下,有人长吐了口气,也有人发出欢呼。
作为远航飞船上的常驻人员,他们能够实时了解到飞船已经行驶到什么地方,
在这儿更早些的时候,人们就已经知道,飞船距离抵达目标区域已经很近很近,
已经在一天天期待,一天天等待着。
不过,当真正确定这一刻到来的时候,许多人们还是愣了下,才转回神。
他们到了?
历经漫长的航行,他们到地方了?
“我们现在到距离地球十光年以外的宇宙深处了?”
有人问旁边的朋友。
三十余年,即便是对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也是一段不短的时间。
许多人们还能够记得,他们三十余年前,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踏上了使者号飞船。
在使者号飞船上,许多时候,他们都如同在人类聚居区其他星际城市内生活一样,
只有确定无法接入人类文明聚居区的网络,以及使者号飞船又再经过或者捕捉到一些宇宙特别的景象时,
才会对于他们正处于一艘进行着前所未有远航的巨型飞船上这件事情,有切实的实感。
而现在,这趟远航到目的地了?
似乎直到此刻,绝大多数人们才对于自己已经身处于距离地球十光年以外的宇宙深处,有更加实际的认知。
使者号上,
以全息投影的方式,在整片生活区上空,再投影了目标区域内,周围宇宙空间的一些景象。
的确,使者号飞船已经身处于另一片宇宙。
从恍惚中回过神,
人们更多激动和振奋起来,发出更多的欢呼声。
不管往后如何,
至少此时此刻,他们确实站在了人类文明此前从未抵达过的宇宙深处。
他们作为人类文明中的先行者,抵达了距离人类文明母星系遥远的深空。
不过,
在欢呼过后,
使者号飞船上的人们也都知道,
接下来使者号飞船上的生活,可能无法再像之前那样平静。
抵达目标区域,意味着使者号将要履行的探查任务正式开始,
此次任务,也进入到了一个更紧张以及更危险的阶段。
即便使者号飞船上的绝大多数人们都不会参与具体的探查任务。
但不可避免,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也会在这件事情投入更多的注意力。
同时,需要做好,迎接危险随时到来的心理准备。
“使者号将在目标区域内降低航行速度,并在目标区域内多位置巡绕,配合探测系统,更细致探查该区域内的具体情况。”
使者号并不会在这片星域内,完全停下来。
一是探查的需要。二是随时警惕和反应变故的发生。
……
人联纪元257年。
使者号飞船的航行速度调整到了百分之十光速,
开始在这待探查区域内穿行以及环绕。
斯托文明提供的信息里,2801小行星可能来源区域直径三光年,
考虑到斯托文明提供的信息也有一定误差可能,
使者号此刻在探查和搜寻时,主要将目标集中在了直径五光年的宇宙空间内。
直径五光年的范围,不说对于宇宙,对于银河系来说,也是一块很小的地方,
但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想要将直径五光年的立体宇宙空间各处逐一搜寻一遍,还是有些难度的。
直径五光年的宇宙空间,足够将广义上的太阳系塞进去许多个。
使者号以目前的速度,完完整整穿过去这片空间,都需要花费不短的时间。
不过,还好的,理论上来说,
使者号需要找寻的目标也不会太小,
使者号更多只需要关注这五光年内的一些大目标,
并不需要真正在这五光年范围内,一天文单位一天文单位的搜寻过去。
而对于这五光年范围内的一些大目标,在使者号驶入这片区域时,就已经确定了下来。
现在,更多的,只是需要针对这些大目标,进行排查。
……
在这儿直径五光年的宇宙空间中,使者号总共发现了四个星系。
以人类文明母星系太阳系为参照,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是一颗褐矮星,孤零零悬浮于宇宙中独自运转,周围有一些小星体环绕,严格来说也很难算是星系。
距离这颗褐矮星3.1光年的位置,存在一颗红矮星,周围环绕有三颗大行星,其中两颗固态行星,一颗气态类木行星。
最开始的时候,这红矮星星系,就是使者号最大的怀疑目标。
不过靠近一些距离,借由观测系统的观察可以确定,这是一个荒芜而死寂的星系。
没有生命存在,也没有发现有生命和文明活动过的迹象以及其他特殊地方。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很早之前,人类文明在天文观测中,就观测到过的行星系。此前也一直未发现过什么异常情况。
而同样,以这个红矮星星系的行星主要环绕轨道面为参照物。
在这个红矮星星系的上方,距离约四光年的位置,就是这片直径五光年区域里,发现的第三个行星系。
第三个星系,是一个情况有些复杂的双星系统。
由一颗K型红巨星,以及一颗黄矮星共同构成。
环绕这两颗恒星,总共有六颗大行星存在。
不过,在搜寻过程中,使者号并没有过多关注这个双星系统的星系,
而是很快,将最终的目标锁定在了距离这个双星系统很近的,这片区域内,最后一个星系上。
使者号上此次探查任务的核心参与者们,暂时将该星系命名为‘孤星星系’。
在较远距离,收集了更多一些‘孤星星系’的信息过后,
包括秦裕在内的本次探查任务核心参与者经过讨论,决定还是将使者号抵近‘孤星星系’做进一步探查。
……
人联纪元261年。
在使者号后,紧随着使者号出发的使者二号到使者五号飞船,也已经抵达了目标区域的边缘,
但区别于使者号,后面出发的远航飞船并没有进入目标区域,
按照计划,在使者号完成探查任务之前,使者二号以后所有远航飞船将在这片目标区域边缘环绕,保持待命状态。
等待着使者号探查结束,做出决策之后,响应使者号做出的决策。
而使者号,则是保持着警惕中,逐渐靠近和进入到了‘孤星星系’的范围。
‘孤星星系’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星系。
以使者号驶来的方向来说,孤星星系几乎是完美躲在了那个双星系统星系的后方,
从距离上,也差不多紧贴着双星星系。
孤星星系的恒星距离双星星系两颗恒星的质点位置,距离不到一光年。
同时,孤星星系的恒星还是一颗m型红矮星,质量,亮度,表面温度都较低,
其似乎很大程度上,已经受到双星系统两颗恒星的引力影响。
按照目前的趋势,在遥远的未来,孤星星系的恒星或许会被双星系统捕获,
在这片区域构成一个情况更加复杂的三恒星系统。
这种特殊的情况,也是人类文明更多怀疑上‘孤星星系’的一个重要原因。
孤星星系就像是有一个天然屏障,躲在了有着双星系统的星系后边。
而此刻,
使者号的核心参与者们之所以以‘孤星’命名这个星系,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在孤星星系内,环绕着红矮星运行的行星,仅有一颗,
距离红矮星仅0.4个天文单位。
该颗行星暂时就命名为孤星A。
在孤星A的运行轨道之内,之外,该星系内都再没有其他大行星的存在。
只是距离孤星A轨道再0.1天文单位的位置,还有一圈小行星带。
孤星星系内,一颗红矮星作为恒星,一颗行星,一圈小行星带,
就是该星系内,狭义上的所有存在。
可以说是,这是一个很贫瘠的星系。
……
使者号远航飞船,最终在孤星星系的小行星带外围停泊了下来。
“……对于孤星星系,我们目前还存在着不少疑问。”
“这些疑问,可能只有等我们对孤星A以及整个孤星星系进行更仔细的探查才能够得到答案。”
此刻,使者号内部,本次探查任务的核心参与者们,再次坐在了一起。
使者号主负责人谈教授,再出声说着。
秦裕也没有在此刻出声说什么,听着其他一众研究员讨论的同时,
也和其他研究员一样,翻看着目前使者号这些年,在这片目标星空区域内搜寻后,掌握的信息。
直径五光年范围内,人们对其他三个星系的怀疑基本已经被排除了,
剩下的,也就是此刻使者号远航飞船停泊的孤星星系,
事实上,在孤星星系内,人类文明依旧未曾发现有文明的存在。
孤星星系内一片死寂,在这片小行星带内,未曾发现有类似星际文明星际城市,‘人造建筑’的存在。
孤星A行星表面,也像是宇宙中绝大多数荒芜星球一样,异常安静。
没有电磁活动,也看不到文明活动迹象和文明造物。
这种情况,要么就是当初斯托文明提供的信息出现了偏差或者故意误导了人类文明,
要么就是,2801小行星的来源可能并不掺杂‘人为因素’,而是某种偶然。
要么,就是在过去这几百年时间里,
这片星域内,发生了造成目前人类文明看到的现状的一些事情。
而虽然在宏观上,整个孤星星系一片死寂,
但这个时候,使者号显然也不可能就此放弃对于孤星星系的进一步探查。
只能够看,是否能够在孤星星系,以及孤星A上找寻到一些端倪,来解答人们现在的一些疑惑。
“对孤星星系,小行星带和孤星A进行近距离勘查吧。”
秦裕停下翻看相关资料,出声说了句。
谈教授点了点头,其他与会的这次探查任务核心参与者也都点头表示了认同。
……
时隔许多年,
使者号远航飞船上的星际港口重新发挥了作用。
不过,对于孤星星系的近距离探查,也用不着真得派遣使者号上的研究员们继续靠近。
确定将对孤星星系进行更仔细勘查过后。
从使者号上,人们放出了一些无人智能飞船,以及大量智能机械,
分别前往了孤星A表面,以及孤星星系的小行星带各处。
收集样本,信息,同时,使者号上相关研究员,也能够远距离参与一些分析研究工作。
不知道沉寂多久的孤星星系,此刻,因为人类文明的到来,再次变得有些热闹起来。
而花费了一些时间,
随着人类文明的智能机械,无人智能飞船着陆于孤星A表面更多地方,抵达小行星带更多采样点,
人类文明对于孤星星系内的探查,勘查深入。
关于孤星星系内,更多详细信息也随之汇聚到了使者号上一众人们,包括秦裕手中。
……
人联纪元262年。
使者号对于孤星星系的近距离勘测探查,有了一个初步的结果,
首先,斯托文明提供的信息出现偏差,或者有意误导的可能性可以排除了。
2801小行星来源于偶然的可能性也可以排除了。
人们在孤星星系的小行星带,基本锁定了2801小行星的来源。
在此前,人类文明就对2801小行星撞击之后的残余,进行过长时间的分析,
此刻,再收集了孤星星系小行星带各个位置的大量样本,进行同样分析过后,
不说百分之百,但使者号上相关研究员的确基本可以确定,
2801小行星的确就是来自于孤星星系的小行星带。
而孤星星系这小行星带运行和存在的状态来说,也基本还算稳定。
即便是其中一些小行星脱离原本的运行轨道,也应该优先落入孤星星系的恒星,
或者被孤星星系旁边就近的引力源,双星星系的两颗恒星吸引。
怎么也不太该径直朝着太阳系飞去。
从这一点上来看,基本就可以确定,人类文明从前遭遇到过的末日危机,2801小行星撞击危机应该就是‘人为造成’的。
人们基本都可以畅想出一幅画面。
一个未知的文明,
以某种方式,缓慢推动了原本存在于这个小行星带内的2801小行星,
然后给这颗小行星不断加速,让它达到了远超正常小行星在宇宙中移动的速度,然后,
径直朝着人类文明所在的太阳系笔直冲撞了过去。
此外就是,
在小行星带范围内,虽然的确是没有看到任何文明造物的存在,
但近距离探查时,可以发现在一些资源和物质集中区域内,有一些较为明显的,资源和物质曾经被开采过的痕迹。
这些至少说明一件事情,在孤星星系内,曾经至少的确是存在过一个未知文明。
结合其他信息来看,这个未知文明,大概率就是人类文明想要找到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