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朱元璋要从辽东大规模抽调人手补充工部的消息,没几日便在朝堂上传开。

早朝刚议事,吏部尚书便出列奏道:“陛下,臣闻拟从辽东选调数十人入工部,此事恐有不妥。”

朱元璋抬眼:“有何不妥?”

“自古选才,讲究四方均衡。”吏部尚书躬身道,“若单从辽东一地招人,且数额如此之多,久而久之,工部上下难免尽是辽东口音,议事决策时,恐会抱团相护,形成一地之言,罔顾全局。届时工部成了辽东人的天下,其他地方的官员匠人难以立足,岂非要乱了规矩?”

他话音刚落,立刻有几位江浙、湖广籍的大臣附和。

户部侍郎紧接着道:“尚书所言极是。前朝有例,西晋时重用南阳士族,致使朝堂皆南阳人,终成党争之祸。陛下素来以史为鉴,此事还需三思。”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不少大臣点头称是。

更有几位翰林学士出列,引经据典起来。

“《论语》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位白发翰林朗声道,“治国之道,在于兼容并蓄。若部门官员皆出自一地,便是‘同而不和’,易生偏私。唯有广纳四方之士,方能‘和而不同’,集思广益。”

另一位翰林接口道:“《礼记·王制》言:‘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各地有各地的长技,若单取辽东,便是弃天下之材而不用,不合古制。”

他们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无非是担心辽东籍官员在工部势力过大,挤压其他地域官员的空间。

更有人隐晦提及,常孤雏本就在辽东根基深厚,如今再让他举荐的人入主工部,怕是要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朱元璋端坐龙椅,听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脸上看不出喜怒。

待议论稍歇,他才缓缓开口,目光扫过群臣:“诸位说的,都是古理。可古理也得合今时今日的事。”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你们说怕一地之言,可眼下工部缺的是什么?是懂蒸汽机、通物理化学的人手!天下之大,哪里还有比辽东新学更出这类人才的地方?江南?刚被朕清出去一批勾连士绅的蛀虫!中原?匠人还在学古法锻造!西北?连蒸汽机见都没见过!”

“朕招人,看的是本事,不是籍贯!”朱元璋一拍龙案,“辽东学子懂新学、会造器,正好补工部的缺,这有何不妥?若江浙有这般人才,朕照样调;若湖广有,朕也照用!可现在没有,难道要让工部空着,等你们慢悠悠去寻那些只会念四书五经、连铁水都不会看的酸儒?”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得那些引经据典的翰林面红耳赤。

朱元璋又道:“至于说党争?朕还没死呢!谁敢在工部结党营私,搞一地之言,朕便摘了他的脑袋!常孤雏若敢借此插手工部,朕连他一起办!你们与其担心这个,不如好好想想,如何让自己属地也出些能造器、能强国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捧着几本儒家经典,非议实干的人!”

群臣被训得哑口无言,再无人敢出声反对。

吏部尚书张了张嘴,终究没敢再说一个字。

那些翰林学士更是把头埋得低低的,方才引经据典的得意劲儿,早已烟消云散。

朱元璋扫视朝堂,冷冷道:“辽东调人的事,就这么定了。谁再敢以地域为由阻挠,休怪朕不讲情面!退朝!”

龙椅上的身影起身离去,留下满朝大臣面面相觑。

他们这才明白,陛下要的不是四平八稳的“均衡”,而是能立刻派上用场的实干之才。

在这蒸汽机轰鸣的新时代,光靠儒家经典,已拦不住帝王求新求变的脚步了。

暮色渐浓,刘伯温的书房里点起了一盏油灯,昏黄的光晕落在摊开的《大明律》上,映着他鬓边的白发。

刘琏端着一碗刚沏好的热茶进来,见父亲仍在伏案细读,便将茶盏轻轻放在案边,犹豫片刻,终是开了口。

“父亲,”刘琏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几分忧色,“今日朝散后,几位同年聚在一处,都在说辽国公常孤雏的势头。您看,自打科举添了新学内容,辽东那边的学子中榜的一年比一年多,如今六部里,已有不少主事、员外郎是辽东新学出身,连工部新补的那些匠人,也多是他举荐的人。这般下去,会不会……”

他顿了顿,终究把那句“会不会形成党争”说了出来。

这些日子,朝中私下议论此事的人不少,有人说常孤雏在辽东经营多年,如今又借着新学和蒸汽机之事往朝中输送人手,怕是要成气候;也有人说,自古边疆重臣与朝官勾连,最易生祸端,不得不防。

刘伯温抬起头,放下手中的书卷,目光在儿子脸上停了停。

他拿起茶盏,吹了吹浮沫,呷了一口,才缓缓道:“你这话,是自己想的,还是听旁人说的?”

刘琏老实答道:“既有旁人议论,儿子也确实有些担心。您想,辽东学子同出一门,又多受常孤雏恩惠,日后在朝中议事,难免互相帮衬。若人数多了,再与其他地域的官员起了争执,可不就是党争的苗头?”

刘伯温放下茶盏,指腹摩挲着杯沿,淡淡道:“你只看见他们同出辽东,却没看见他们学的是什么。”

“儿子不太明白。”刘琏蹙眉。

“辽东新学教的是什么?物理、化学、算学,还有营造、军器之术。”

刘伯温道,“这些学问,讲究的是实证,是逻辑,是‘一加一等于二’的实在。你见过哪个钻研算学的人,会为了‘同乡’二字,硬说‘一加一等于三’?”

他笑了笑,又道:“再者,常孤雏是什么人?当年在关外,他手下的将官有山东的、山西的、陕西的,却从没听说过谁因为地域分帮结派。此人治军极严,最恨的就是‘抱团营私’四个字。他举荐的人,若敢在朝中搞小圈子,第一个容不下他们的,就是常孤雏自己。”

刘琏仍有些不解:“可自古官场,同乡之谊最是亲近……”

“同乡之谊是情分,却不能越过规矩。”刘伯温打断他,“陛下是什么性子?最忌的就是结党。新学能入科举,是陛下拍板的;辽东学子能入朝,也是陛下点头的。若真有党争的苗头,不等旁人说话,陛下手里的鞭子早就挥下来了。”

他拿起书卷,重新翻开:“你呀,还是太年轻,把官场看得太简单,又把人心看得太复杂。那些辽东学子,多是苦寒出身,能有今日,靠的是新学,是陛下的恩准,不是哪个人的私恩。他们要做的,是把学到的本事用在实处,不是拉帮结派。真要是忘了本,别说党争,能不能保住乌纱帽都是两说。”

刘琏沉默片刻,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父亲这么一说,儿子倒宽心些了。”

“宽心就好。”刘伯温低下头,目光重回书卷,“眼下要紧的,不是琢磨谁会结党,是看好你自己的差事。明日还要去户部核账,早些歇息吧。”

刘琏应了声,轻手轻脚地退出书房。

油灯下,刘伯温望着书页上“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八个字,轻轻叹了口气。

党争与否,不在地域,在人心。

只要陛下明察,只要新学的实在风气能压过官场的虚浮,些许波澜,终究成不了气候。

他放下书卷,吹熄油灯,窗外的月光便漫了进来,照得一室清明。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谋天录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三国:美女收集者财倾山海缔王志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侯府杂役秒变大佬山河劫之青云志扶苏已死,秦匠当立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书虫眼中的历史工科大明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大唐:家父程咬金帝王串串烧玉佩求生之路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撰鼎记打猎:我射箭百发百中,咔咔炫肉金瓶梅那些事这爹科举太废,只好我先成阁老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大明金算盘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翰土惊尘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大宋茶事案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四合院:重生傻柱的正确打开方式拜师九叔降妖除魔儒心弈世双生龙影穿越到古代当农民?猎秦李恪:开局骂太子傻波一反手偷桃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穿成阿斗,开局弄丢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