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县的空前丰收与苏康的卓着政绩,如同在死水微澜的朝堂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
最先得到消息的,自然是邻近的州府官员。
他们起初对大兴县的“水车”、“土豆”之说嗤之以鼻,认为是苏康这个年轻县令为了政绩吹出的牛皮。
但当各府的探子、商旅带回实实在在的消息,甚至有人亲眼看到了那仍在转动引水的巨大水车,尝到了那高产顶饿的“土豆”时,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羡慕、嫉妒、难以置信……种种情绪交织。
很快,这些消息便通过各自的渠道,传入了京城。
这一日,大乾王朝的金銮殿上,气氛有些微妙。
老皇帝赵旭端坐龙椅,虽显老态,但眼神依旧锐利。
他听着户部官员例行公事般地汇报着各地税赋、粮储情况,多是些老生常谈,或是这里歉收请求减免,那里需要拨款赈济的陈词滥调,让他有些昏昏欲睡。
就在这时,左都御史,一位以刚正不阿着称的老臣,手持玉笏,出班奏道:“陛下,臣有本奏。”
“讲。”
老皇帝抬了抬眼皮。
“臣近日听闻,京畿大兴县,在新任县令苏康治理下,政绩斐然,堪称奇迹!”
左都御史声音洪亮,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哦?奇迹?”
皇帝来了点兴趣,“一个县令,能有何奇迹?”
“陛下容禀!”
左都御史显然做足了功课,“据闻,大兴县今岁遭遇数十年不遇之大旱,赤地千里,饥民遍野,府库空空。然县令苏康到任后,不畏艰难,先是自掏腰包购粮赈济,稳定民心;继而明察暗访,一举铲除了盘踞县衙、贪墨府库钱粮的胥吏集团,追回赃款赃粮无数!”
听到“贪墨府库”,几位皇子和一些大臣的眼神微微闪烁,尤其是二皇子赵天睿,虽然面色不变,但握着玉笏的手指却不自觉地收紧了。
左都御史继续道:“此其一。其二,苏康并未止步于此。他亲自主持,招募能工巧匠,于河道之上,建造名为‘水车’之巨型器械,以水流之力,引水灌溉高地旱田!更自外域引入名为‘土豆’之高产作物,免费发放百姓,并亲自教导种植之法!”
“今岁秋收,大兴县非但未因大旱绝收,反而获得空前丰收!据报,那土豆亩产竟达八九百斤乃至千斤!改良旱稻亦增产近倍!如今大兴县官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甚至有余粮外售!此非奇迹,何为奇迹?”
左都御史的话音落下,整个金銮殿一片寂静。
亩产千斤?
这简直是颠覆了他们所有人的认知!
大乾立国百年,何曾听说过有庄稼能亩产千斤?
“荒谬!”
一声冷哼打破寂静,出声的是户部侍郎李国珍,他素与二皇子亲近,“左都御史大人,此言未免过于夸大其词了吧?亩产千斤?闻所未闻!怕是下面的人为了政绩,虚报数字,欺瞒上官!”
“李大人所言极是。”
立刻有官员附和起来,“那苏康年纪轻轻,赴任还不到半年,岂能做出如此多之事?又是除贪,又是造什么‘水车’,还能找到亩产千斤的粮种?未免太过巧合!”
“臣亦觉得此事蹊跷。”
另一位官员质疑道,“或许其中另有隐情,还需详查。”
质疑之声四起。
这也难怪,苏康的所作所为,确实超出了这些浸淫官场多年的老油条的想象极限。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左相刘文雄,缓缓出列。
他德高望重,虽近年势力有所衰减,但余威犹存。
“陛下明鉴。”
刘文雄声音平和,却自带一股力量,“老臣以为,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大兴县之政绩,邻近州府皆有耳闻,并非孤证。至于亩产千斤之土豆,老臣亦有所闻,此物确系海外传来,已在武陵等地推广种植,产量确远高于寻常作物,只是未曾想能在京畿之地亦有如此表现。”
他顿了顿,看向先前质疑的几位官员,淡淡道:“苏康此人,老臣曾与之有过数面之缘,观其言行,确有实干之才,并非浮夸之辈。他在威宁、武陵任上,亦多有建树。如今在大兴县之作为,虽看似惊人,细想之下,却环环相扣,合乎情理。先肃清吏治,获得钱粮;再兴修水利,解决根本;继而推广良种,获得丰收。此乃治本之策,并非一味赈济所能比拟。”
刘文雄一番话,有理有据,顿时让质疑的声音小了下去。
龙椅上的皇帝赵旭,手指轻轻敲着扶手,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老了,但并不糊涂。
下面皇子们和大臣们的勾心斗角,他心知肚明。
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苏康,倒是有意思。
能在短短时间内,将一个大旱濒死的县治理得风生水起,无论是能力、手段还是运气,都绝非寻常。
“刘爱卿所言,不无道理。”
皇帝缓缓开口,“若大兴县果真如此,那苏康倒是个难得的人才。”
他看向吏部尚书,“吏部,将大兴县及苏康的考绩,详细呈报上来。”
“臣遵旨。”
吏部尚书连忙躬身应道。
皇帝又看向众臣:“至于那亩产千斤的‘土豆’……着令大兴县进献一批,朕要亲眼瞧瞧。若果真如此,当在全国适宜之地推广之。”
“陛下圣明!”
朝会散去,但苏康这个名字,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京城权贵圈子里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有人欣赏,有人好奇,也有人,如二皇子赵天睿之流,心中充满了忌惮和杀意。
赵天睿回到晋王府,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没想到,自己随手布下的一颗棋子(将苏康打发到大兴县),非但没能困死他,反而成了他扬名立万的踏脚石!梁欢那几个废物!还有那该死的水车和土豆!
“苏康……看来,本王还是小瞧你了。”
赵天睿眼中寒光闪烁,“既然你非要跟本王作对,那就别怪本王心狠手辣了!这京城,可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而此刻,远在大兴县的苏康,尚不知自己已经成为了朝堂瞩目的焦点,更不知一场针对他的更大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他正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同时也开始思考着大兴县未来的长远发展,以及……自己下一步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