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引起了铁礁镇居民们的共鸣。
是的,无论起源如何,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奋斗是真实不虚的。
“现在,我们就是‘后来者’。”
凌疏影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那些浩瀚的数据上。
“这份‘普罗米修斯之火’,不应被埋没,也不应被滥用。”
“它是一份责任,一个机会。”
她看向萨米特国王和拉朱王子:“梵明拥有强大的工业与科研基础。”
她看向墨磐和院长:“澄光岛拥有与环境共生的生物科技理念。”
她最后看向哈斯克镇长和所有铁礁镇的居民:
“而你们,承载着这份火种,并用自己的坚韧证明了人类适应环境的无限潜力。”
“我们应该携手。”凌疏影的声音斩钉截铁。
“不是重复‘观察与引导’的旧路,而是开创一条‘融合与升华’的新途。”
“利用‘普罗米修斯’的知识,结合澄光岛的生态科技与梵明的工业力量,以完全公开、自愿、共赢的方式。”
“帮助铁礁镇真正重生,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浪墟核心。”
“揭开沉降的终极秘密,为所有人类幸存者,找到一个光明的未来!”
这一刻,隔阂与猜疑在真相与共同的目标面前冰消瓦解。
一种基于自愿合作与共同理想的、更加牢固的联盟,在“开拓者号”这座苏醒的丰碑前,正式确立。
联合团队没有沉浸在伦理的思辨中过久,强烈的使命感促使他们立刻投入到对数据库更深入的挖掘中。
哈斯克镇长作为权限持有者,坚定地站在操作台前。
与莉娜工程师以及双方的技术专家一起,成为了信息洪流的闸门管理者。
他们首先系统性地梳理了“环境适应性协议”的具体内容。
正如所料,协议详细阐述了理论上的基因诱导路径和潜意识引导模型,但大量关键的执行细节、触发条件监控模块。
以及最重要的数据反馈机制的目的地地址。
均因数据库部分损毁或本身就属于更高权限而无法访问。
“看来,马库斯舰长在最后时刻,可能主动限制或删除了部分最具争议性的主动干预模块。”
院长官慧敏分析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对那位未曾谋面的舰长的敬意。
“他将选择权,留给了时间和后来者。”
这一发现让铁礁镇的居民们心中最后一丝芥蒂也消散了。
他们不是被操控的提线木偶,他们是火种的守护者,他们的坚韧源于自身。
紧接着,技术团队将重点转向了“普罗米修斯”知识核心的科技蓝图部分。
梵明的科学家们如获至宝,那些关于高效能量转化、新材料合成、特别是利用渊涡及浪墟核心特殊环境能量的前沿理论,让他们兴奋不已。
许多困扰梵明多年的技术瓶颈,在这里找到了理论突破口。
“看这个!‘生物-机械神经网络接口优化方案’!”
拉朱王子指着一份文件,激动地对墨磐说。
“这能极大提升潮汐之心与梵明工业设备之间的协同效率!”
“如果实现,我们的建设速度能再提升一个量级!”
墨磐同样目光灼灼:
“还有这个‘环境毒素生物靶向分解技术’。”
“可以对我们现有的‘净源菌’进行定向强化,未来净化更大范围污染区的效率会更高!”
这些切实可行的技术蓝图,迅速被转化为具体的研发项目,由奥义号、“启明星”以及“先行者”平台的实验室共同承接。
知识的火花开始在两大文明的碰撞中,迸发出创新的烈焰。
然而,凌疏影最关心的,依旧是那段未竟的航程,以及可能与“彼岸”和信标相关的线索。
她指示莉娜重点检索与航行日志、星图以及任何异常信号记录相关的文件。
大量的常规航行数据被筛选出去,直到一份特殊的文件夹被打开,标签是“异常接触记录(加密)”。
里面只有寥寥数条记录,但每一条都至关重要。
第一条,时间戳为大沉降后第17年:
“接收到来源不明的强定向信号,频率7.83hz,伴有复杂信息包。”
“信号源指向浪墟核心未知区域。尝试破译信息包失败,仅解析出重复性图案——【星环环绕巨塔】。”
“信号持续三小时后消失。记录存档。”
星环环绕巨塔!
这与澄光岛在静默区惊鸿一瞥的“彼岸”景象高度吻合!
证明那个文明至少在“开拓者号”迫降后十七年,依旧在活动,并主动向外发送过信号。
第二条,时间戳为大沉降后第29年:
“舰载深空望远镜捕捉到短暂的能量闪光,坐标(经过转换,与潮汐之心记录的‘寂静尖塔’区域高度重合)。”
“闪光模式分析,非自然现象,疑似某种大规模能量操控或空间跳跃迹象。”
“后续观测无果。”
“寂静尖塔”区域在二十九年前有过异常活动!
第三条,也是最后一条,时间戳为大沉降后第41年:
“被动声呐阵列接收到持续的低频嗡鸣,源自海底深处,伴随轻微但全域的地质震动。”
“震动源分析与已知地质活动不符,疑似巨构物体运行。”
“嗡鸣频率基底为7.81hz,与早期接收信号存在微小偏移。”
“现象持续约四十八小时后逐渐减弱至无法探测。”
“记录备注:怀疑与‘摇篮’海域未知属性有关。”
海底巨构物体!7.81hz的相近频率!
这直接将线索指向了浪墟核心的海床之下,与澄光岛监测到的、正在缓慢上浮的信标,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设施联系了起来!
这些记录拼凑起来,描绘出一幅动态的图景:
浪墟核心的深处,隐藏着一个(或多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实体(“彼岸”)。
它们会间歇性地活动,发送信号,甚至可能进行空间操作。
而它们的痕迹,也深深烙印在这片海域的海床之上。
“所以,‘开拓者号’原定的目的地‘摇篮’海域,可能并非随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