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鸿蒙之初,无天无地,无阴无阳,唯有一缕混沌紫气流转,是为道之根源。此气聚则为形,散则为虚,衍化万物而不自知,承载万道而不显其形。《九转鸿蒙道体诀》源出鸿蒙紫气本源,非天资卓绝、道心磐石者不可修。修此诀者,需以肉身为鼎炉,以神魂为薪火,以天地万道为药引,历经九转淬炼,自混沌中开道体,于鸿蒙中证永恒。
九转之路,步步惊心,每一转皆是脱胎换骨,每一层俱是生死考验。初转炼皮膜,如雏鸟破壳,需耐撕心裂肺之痛;再转合阴阳,似冰火交煎,要守灵台清明之念;三转贯三才,若江河溃堤,需控奔腾不息之力;四转炼五脏,如猛兽噬心,得扛神魂欲散之劫;五转化五行,类万法相攻,要悟相生相克之理;六转御六合,若逆水行舟,需掌天地四方之气;七转炼神念,似星坠识海,得守神魂不灭之基;八转定八卦,如界域崩塌,要凝乾坤秩序之则;九转归鸿蒙,若万道归元,需忘前尘过往之相。
此诀修成,道体与鸿蒙同源,神魂与天地同寿,举手可碎星河,覆手可定轮回,纵是天道规则,亦难束缚其踪。然天道有常,逆天而行者,必遭天妒,九转之中,劫数重重,非大毅力、大机缘、大智勇者,终难成正果。
第一转·混沌初开诀
总纲
混沌未判,气藏玄微,凿开玄关,引气归真。炼皮膜如琉璃,筑道基若磐石,是为混沌初开,皮相始成。
初阶·玄关开窍
修此诀第一步,需凿开玄关一窍。此窍非眉心、非丹田,乃藏于百会与会阴连线正中,隐于血肉筋骨之间,如混沌中一粒微尘,无形无质,却连通天地初气。
寻窍之法:需于子时三刻(夜十一时至凌晨一时),择万籁俱寂之地,地面铺三尺厚梧桐叶,身覆玄蚕丝被,取北斗第七星摇光星辉所淬之“启明丹”,温水送服。丹药入腹,化作一缕清凉气,顺任脉下行,至会阴而止。此时需舌抵上腭,闭口藏舌,鼻息如游丝,神念内守,观想自身为一团混沌之气,不辨上下,不分内外。
约一炷香后,腹中清凉气渐生暖意,如烛火跳动,此时需以神念为引,引导暖意缓缓上行,过脐中、穿膻中、抵玉枕,再折转而下,于百会与会阴连线中点处停留。此处便是玄关窍所在,暖意触之,如火星落枯草,会激起一阵刺痛,似有薄膜阻隔。
此时需凝神静气,以神念反复冲击刺痛处,每次冲击,需配合鼻息:吸气时神念聚于暖意,呼气时神念携暖意猛撞薄膜。初时如蚍蜉撼树,薄膜纹丝不动,且刺痛会渐增,如针扎、似蚁噬,蔓延至四肢百骸。
此过程需持续七日,每日子时行功,直至第七日,神念冲击之时,薄膜会“啵”一声碎裂,玄关窍洞开。窍开瞬间,天地初气如决堤之水涌入体内,初气无形无质,却带着极寒极热两种气息,入体时如坠冰窟,又似入火炉,五脏六腑如被揉碎,痛不欲生。
此时万不可中断,需咬紧牙关,以神念引导初气入丹田。丹田位于脐下三寸,形如鸡卵,初气入内,会在丹田中剧烈翻腾,冲击丹田壁垒,每一次冲击,丹田都会胀痛欲裂。需以神念将初气团成一团,如抱薪救火,紧紧裹住,任其冲撞,直至初气力竭,沉淀于丹田底部,化作一滴淡金色液珠,此为“混沌源液”。
玄关开窍,需七七四十九日稳固。每日晨昏各引一次初气入丹田,每次引气,初气都会与丹田中混沌源液相融,源液渐增,丹田壁垒也会随之增厚。四十九日后,丹田中混沌源液凝如弹珠,玄关窍稳定开合,方算初阶功成。
中阶·洗髓伐脉
玄关窍开,混沌源液生成,便需以源液洗髓伐脉。人身之髓,藏于骨中,如河泥淤积,需源液冲刷;人身之脉,如溪涧曲折,常有淤塞,需源液疏通。
洗髓之法:每日寅时(凌晨三时至五时),晨光未露,阴气未散,于院中置一青石台,盘坐其上,双目微闭,神念沉入丹田,引混沌源液沿脊椎上行,入后脑玉枕骨,再分流入四肢百骨。
源液入骨,如硫酸泼石,会腐蚀骨中杂质,骨髓受刺激,会剧烈蠕动,骨骼会发出“咯吱”声响,痛如钻骨。此时需忍耐剧痛,引导源液在骨中循环往复,将杂质裹携而出,自毛孔排出。排出的杂质呈黑褐色,腥臭难闻,沾附于体表,需以温水洗净。
如此每日行功一次,每次一个时辰,持续百日。百日之后,骨骼会由白转青,再由青转金,骨中杂质尽去,骨髓清澈如琉璃,轻叩骨骼,会发出金石之音,此为“洗髓功成”。
伐脉之法:洗髓功成后,改在申时(下午三时至五时)行功。此时阳气渐衰,阴气渐长,最宜疏通经脉。引丹田中混沌源液入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依次流转。
源液入脉,如利刃切割,会将经脉中淤塞的浊气、痰湿尽数剥离,经脉壁受刺激,会红肿刺痛,甚至渗出血珠。需以神念控制源液流速,太快则经脉易裂,太慢则难以除尽淤塞。每经一脉,需源液流转三十周,待经脉壁由暗转明,触之温润,方换下一脉。
十二正经全部疏通,需一百二十日。之后再引源液入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经八脉为经脉之海,伐脉难度更甚,源液入内,如惊涛拍岸,脉中会生撕心裂肺之痛,需以更大毅力坚持。
待奇经八脉亦疏通,周身经脉如琉璃管道,源液流转畅通无阻,触之有流光闪烁,伐脉功成。
高阶·皮膜成琉璃
洗髓伐脉之后,需以混沌源液淬炼皮膜。皮为身之表,主防御;膜为筋之裹,主柔韧,二者相济,方能御外敌、承巨力。
炼皮之法:每日午时(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烈日当空,阳气最盛,于烈日下裸露上身,引丹田混沌源液至体表,均匀覆盖皮肤。源液遇阳光,会化作金色火焰,灼烧皮肤,初时如烈火焚身,皮肤会红肿起泡,需以神念强忍,令火焰持续灼烧。
火焰每灼烧一刻,皮肤中的死皮、杂质便会被烧成灰烬,随汗水排出,新皮会在火焰中重生,比旧皮更坚韧。每日炼一个时辰,炼满一月,皮肤会由黄转白,再由白转玉色,触之温润如玉,寻常刀剑划之,仅留白痕。
再炼三月,玉色皮肤会渐生金纹,如蜘蛛网般密布,金纹乃源液精华所凝,可增强皮肤防御力。此时以精铁剑劈砍,剑身会崩口,皮肤无损,炼皮功成。
炼膜之法:炼皮功成后,改在亥时(晚上九时至十一时)行功。亥时阴气盛,主收敛,宜炼柔韧。引混沌源液入筋膜,筋膜遍布全身,包裹筋骨、肌肉,源液入内,会如冰水浸泡,筋膜会收缩、抽搐,痛如抽筋,且连绵不绝。
需以神念引导源液在筋膜中流转,每流转一周,筋膜便会坚韧一分,柔韧度也会增加一分。初时筋膜只能承受源液流转十周,炼至百日,可承受百周,此时筋膜如橡皮筋般,可拉伸数尺而不断。
再炼百日,筋膜会由白转银,表面生光,包裹筋骨时,如银鞘护剑,能缓冲外力冲击。此时以巨力击打身体,力会被筋膜卸去大半,筋骨无伤,炼膜功成。
当皮生玉色、膜现金纹,皮膜相合,如琉璃罩体,水火不侵、刀剑难伤,寻常修士的初阶法术(如火球术、冰锥术)击中身体,会被皮膜弹开,无法伤及内里,第一转“混沌皮相”功成。
第二转·阴阳和合诀
总纲
混沌开则阴阳分,清阳为天,浊阴为地,二气交泰,化生万物。炼阴阳于体内,合二气于丹田,是为阴阳内蕴,道体初成。
初阶·采阴阳二气
第一转功成,丹田中混沌源液已化为气海,需引天地间阴阳二气入体,与气海相融,生阴阳之力。
采阳气之法:每日卯时(凌晨五时至七时),旭日初升,于东方高台之上,面朝阳而坐,双手叠放于丹田,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心相对。神念外放,观想朝阳为一团赤金色火球,火球中蕴含的至阳之气如瀑布般倾泻而下,需以神念牵引至身前,再张口吸入,沿督脉(起于长强,止于龈交)下行,入丹田气海。
阳气入体,如烈火入空屋,会在督脉中奔腾,灼烧经脉,周身会燥热难耐,甚至汗出如浆,需以神念控制阳气流速,使其缓缓入丹田,与气海中混沌源气相融。每日采阳气一个时辰,持续三月,丹田中会凝聚出一缕赤红色阳气,如小火苗跳动。
采阴气之法:每日酉时(下午五时至七时),月上中天,于西方湖畔,面明月而坐,双手叠放于丹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掌心相对。神念外放,观想明月为一轮银白色冰盘,冰盘中蕴含的至阴之气如清泉般流淌,以神念牵引至身前,再张口吸入,沿任脉(起于会阴,止于承浆)上行,入丹田气海。
阴气入体,如寒冰入热汤,会在任脉中游走,冻结气血,周身会寒冷刺骨,甚至牙关打颤,需以神念控制阴气流速,使其缓缓入丹田,与气海中混沌源气相融。每日采阴气一个时辰,持续三月,丹田中会凝聚出一缕银白色阴气,如小冰晶闪烁。
待丹田中阳气如赤练、阴气似银蛇,且二者数量相当,采阴阳二气功成。
中阶·阴阳流转
阴阳二气入丹田后,需令其在经脉中流转,互济互用,方能避免阳气过盛而灼伤经脉,或阴气过旺而冻结气血。
阳脉流转:以神念引丹田中阳气入督脉,自尾闾(督脉起始处)起,沿脊椎上行,经命门、至阳、大椎、风府、百会,再下行至龈交(督脉终点),此为一周。阳气在督脉中流转,如火龙翻涌,所过之处,经脉会发热、膨胀,需控制流转速度,每流转一周,需一炷香时间。
每次流转,需让阳气在百会处停留片刻,百会为诸阳之会,阳气在此可吸收天地阳气精华,壮大自身。每日流转三十周,持续一月,阳气会由赤红转金黄,威力更盛。
阴脉流转:引丹田中阴气入任脉,自会阴(任脉起始处)起,沿腹中线上行,经关元、气海、膻中、天突、承浆(任脉终点),此为一周。阴气在任脉中流转,如玄蛇游走,所过之处,经脉会发凉、收缩,需控制流转速度,每流转一周,亦需一炷香时间。
每次流转,需让阴气在会阴处停留片刻,会阴为诸阴之会,阴气在此可吸收天地阴气精华,壮大自身。每日流转三十周,持续一月,阴气会由银白转淡蓝,寒气更甚。
阴阳交济:阳脉、阴脉流转功成后,需令二气交济。引阳气自督脉百会流出,转入任脉承浆,与任脉中阴气相遇;同时引阴气自任脉会阴流出,转入督脉尾闾,与督脉中阳气相遇。
二气相遇之处,会生剧烈反应:阳气遇阴气,如滚油遇冷水,会爆发出灼热气浪;阴气遇阳气,似寒冰遇烈火,会凝结出冰霜。需以神念调和,令阳气中含一丝阴气,阴气中带一缕阳气,使二者在冲撞中交融,而非相斥。
交济之初,二气难以相融,常令经脉剧痛,需反复尝试,直至二气相遇时,不再生爆烈、凝结之象,而是如太极图般相互缠绕,缓缓流转。此过程需百日,待二气可在任督二脉中循环交济,流转不息,阴阳流转功成。
高阶·太极气旋生
阴阳二气交济流转后,需在丹田中凝成太极气旋,使阴阳之力生生不息,互为根源。
凝气旋之法:于每月十五月圆之夜,子时行功,引任督二脉中流转的阴阳二气入丹田气海,令阳气居左,阴气居右,以神念推动二气绕丹田中心旋转。
初时二气旋转缓慢,且极易分离,需以神念时刻约束,使其保持旋转之势。旋转过程中,阳气会释放热量,阴气会释放寒气,丹田内会冷热交替,需以神念平衡二气比例,令阳气占五成,阴气占五成,不多不少。
每旋转一百周,二气便会靠近一分,旋转速度也会加快一分。旋转至千周时,二气会开始相互渗透,阳气中生出阴丝,阴气中长出阳絮,如两棵纠缠的古树,难分彼此。
持续旋转至万周,二气会彻底融合,在丹田中心形成一个黑白相间的太极气旋,阳鱼含阴眼,阴鱼含阳眼,缓缓转动,旋转时会自动吸收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壮大自身。
太极气旋一成,行功时体表会生出黑白二色毫光,毫光交织成太极图案,触之则刚柔并济:遇刚则柔,可卸去猛力;遇柔则刚,能击穿坚盾。此时可御修士初阶法术(如御剑术、土墙术),法术击中毫光,会被太极气旋引动阴阳二气化解,第二转“阴阳内蕴”功成。
第三转·三才贯脉诀
总纲
天地人三才,气为天,形为地,神为人,三气贯脉,通天地之灵,接人之神,是为三才通脉,灵力始盛。
初阶·纳三才之气
第二转功成,太极气旋稳固,需引天地人三才之气入体,贯通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使经脉可承载更强灵力。
纳天气之法:天气者,苍天清气也,藏于九霄之上,主轻盈、灵动。需于巳时(上午九时至十一时),登千仞高山之巅,此时云雾缭绕,清气最浓。盘坐于山巅巨石上,神念上探九霄,观想清气如白云朵朵,自九天而降,张口吸入,入肺经(手太阴肺经)。
清气入肺,会令肺部清爽,呼吸畅快,继而沿肺经流转,所过之处,经脉如被清泉洗涤,变得通透。需每日纳天气一个时辰,持续四十日,直至肺经中充满清气,行功时肺经会发出淡青色光,此为“天气贯肺经”。
纳地气之法:地气者,厚土浊气也,藏于大地深处,主厚重、沉稳。需于未时(下午一时至三时),入深谷幽洞之中,此时地气郁结,浊气最盛。盘坐于洞底黄土上,神念下探地脉,观想浊气如黄流滚滚,自地心涌出,闭目以皮肤吸纳,入脾经(足太阴脾经)。
浊气入脾,会令脾脏沉重,气血下沉,继而沿脾经流转,所过之处,经脉如被黄土夯实,变得坚固。需每日纳地气一个时辰,持续四十日,直至脾经中充满浊气,行功时脾经会发出土黄色光,此为“地气贯脾经”。
纳人气之法:人气者,自身神念也,藏于识海之中,主灵动、统御。需于亥时(晚上九时至十一时),居静室之内,万念俱寂,神念内守识海(位于眉心之后),观想神念如明灯一盏,自识海而出,沿心经(手少阴心经)流转。
神念入心经,会令心神清明,思绪敏捷,所过之处,经脉如被灵光照耀,变得灵动。需需每日纳人气一个时辰,持续四十日,直至心经中神念充盈,行功时心经会发出淡金色光,此为“人气贯心经”。
待天气、地气、人气分别贯通肺经、脾经、心经,三气在体内各安其位,互不侵扰,纳三才之气功成。
中阶·三气调和
三才之气入脉后,性各不同:天气轻扬易散,地气沉浊难行,人气燥动不安,需以神念调和,令三者相生相济,而非相斥相扰。
调天气:引肺经中天气入肝经(足厥阴肝经),肝主疏泄,可助天气流通而不郁结。天气入肝时,如清风拂柳,肝经会泛起青芒,需以神念引导天气在肝经流转三十周,每流转一周,天气便沉稳一分,不致飘溢。持续三十日,天气可与肝气相融,虽轻扬却有根,此为“天气得肝助”。
调地气:引脾经中地气入肾经(足少阴肾经),肾主收藏,可助地气凝聚而不涣散。地气入肾时,如黄土沉渊,肾经会泛起黄芒,需以神念引导地气在肾经流转三十周,每流转一周,地气便灵动一分,不致凝滞。持续三十日,地气可与肾气相融,虽厚重却能行,此为“地气得肾助”。
调人气:引心经中人气入肺经(手太阴肺经),肺主气司呼吸,可助人气平和而不躁乱。人气入肺时,如明灯照雾,肺经会泛起金芒,需以神念引导人气在肺经流转三十周,每流转一周,人气便温润一分,不致刚烈。持续三十日,人气可与肺气相融,虽灵动却沉稳,此为“人气得肺助”。
三气调和之后,天气得肝之疏泄而不散,地气得肾之收藏而不滞,人气得肺之平和而不躁,三者在经脉中流转时,如溪流汇江,虽各有特性,却能同行不悖。
高阶·贯脉通海
三气调和后,需引其贯通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使周身经脉如江河湖海,三气奔腾不息,可引天地之力为己用。
贯十二正经:以神念为引,先引天气入肺经,再由肺经入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主传导,可载天气下行;继而入胃经(足阳明胃经),胃经主受纳,可承天气之轻;再入脾经,脾经已纳地气,天气与地气相遇,轻沉相济;随后入心经,心经已纳人气,三气交汇,如三星聚首;再入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肾经、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胆经(足少阳胆经)、肝经,最后回归肺经,形成闭环。
每贯一经,需三气同时流转,天气在上,地气在下,人气在中,如三才并立。每经流转百日,待十二正经皆被三气充盈,行功时经脉会泛起青、黄、金三色流光,相互交织,此为“十二正经贯通”。
贯奇经八脉:十二正经贯通后,再引三气入奇经八脉。先以人气入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人气可统御阳气,令督脉如金龙腾空;再以地气入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地气可承载阴气,令任脉如玄龟沉渊;随后以天气入冲脉,冲脉为血海,天气可活气血,令冲脉如江河奔涌;再以人气入带脉,带脉环绕腰腹,人气可束诸脉,令带脉如玉带缠腰;继而以地气入阴跷脉、阳跷脉,二脉主下肢运动,地气可固根基,令步履如磐石;最后以天气入阴维脉、阳维脉,二脉主维系诸阴诸阳,天气可通表里,令阴阳相贯。
奇经八脉贯通难度远胜十二正经,每脉需三气流转一百五十日,待八脉皆被三气充盈,行功时八脉会发出三色光环,笼罩周身,此为“奇经八脉贯通”。
当十二正经如江河奔涌,奇经八脉似星斗连环,举手投足间,三气可引天地之力加持己身,中阶法术(如雷暴术、冰封术)御使如臂使指,威力倍增,第三转“三才通脉”功成。
第四转·四象炼脏诀
总纲
四象应四时,青龙主春生,白虎主秋杀,朱雀主夏长,玄武主冬藏,炼四象之气入五脏,固神魂之舍,强气血之源,是为四象固脏,肉身始坚。
初阶·寻四象灵地
第三转功成,经脉贯通,需寻四象灵地,采四象本源之气,以炼五脏。
青龙灵地:东方青木之墟,位于东海之滨的“万木渊”,渊中巨木参天,千年古藤如虬龙盘绕,木气浓郁得化为此方天地的主色调。此地春气常驻,草木破土而出的生机能引动青龙真意,是采青龙木气的绝佳之地。入渊需穿防火蚁蛀的“青木甲”,防被灵木藤蔓缠绕吞噬。
白虎灵地:西方白金之山,位于西极荒漠的“昆吾峰”,峰体由玄铁白金构成,寸草不生,山风掠过便发出金铁交鸣之声,金气凛冽如刀,能断金石。此地秋气肃杀,矿石崩裂的锐势能引动白虎真意,是采白虎金气的绝佳之地。登山需携“镇金符”,防被金气割裂皮肉。
朱雀灵地:南方赤火之原,位于南荒火山群的“祝融窟”,窟内岩浆翻滚,烈焰冲天,火气蒸腾如红云蔽日,灼热之气可熔铜化铁。此地夏气炽烈,火焰燎原的威势能引动朱雀真意,是采朱雀火气的绝佳之地。入窟需佩“避火珠”,防被烈焰焚烧肌体。
玄武灵地:北方黑水之泽,位于北冥冰原的“幽水泽”,泽中冰泉暗涌,水色漆黑如墨,寒气刺骨似万年玄冰,水气阴柔却能穿石。此地冬气凛冽,冰泉暗涌的沉潜能引动玄武真意,是采玄武水气的绝佳之地。入泽需着“暖玉袍”,防被寒气冻结血脉。
寻得四象灵地,需在各灵地边缘适应三日,待身体习惯灵地气息,方可入内采气。
中阶·引四象入脏
适应灵地气息后,便可引四象之气入五脏,以炼肝、肺、心、肾,兼固脾土。
炼肝·青龙木气:于万木渊中心的“青龙古木”下盘坐,此木高千丈,树干生青色鳞纹,状如青龙。子时,古木会释放青龙木气,如青色流光环绕树干。需以神念牵引木气入肝经,再由肝经导入肝脏。
木气入肝,初时如万千细针扎刺肝叶,继而肝部会肿胀欲裂,眼前浮现万千草木生长之景,心神易被生机牵引而涣散。需守神念清明,观想肝脏如青柏般坚韧,引导木气滋养肝叶,剔除肝中浊气。每日炼一个时辰,持续百日,肝叶会由红转青,表面生青龙鳞纹,目力大增,可透视百丈外蚊虫翅膀纹路,此为“青龙炼肝成”。
炼肺·白虎金气:于昆吾峰之巅的“白虎石”上盘坐,此石形似白虎,通体雪白,石缝中渗出白金之气。午时,石体会释放白虎金气,如白色锐芒直射天际。需以神念牵引金气入肺经,再由肺经导入肺脏。
金气入肺,初时如利刃切割肺叶,继而肺部会干涩刺痛,呼吸时如拉风箱,喉间涌上血腥味。需稳住呼吸,观想肺脏如坚金般稳固,引导金气强化肺泡,增强肺气收纳之力。每日炼一个时辰,持续百日,肺叶会由粉转白,表面生白虎斑纹,呼吸之间可吸纳十里内灵气,吐气时可吹断三寸厚铁板,此为“白虎炼肺成”。
炼心·朱雀火气:于祝融窟深处的“朱雀火池”边盘坐,池中生三昧真火,火色赤红,池底有朱雀虚影沉浮。未时,火池会释放朱雀火气,如红色火焰腾跃升空。需以神念牵引火气入心经,再由心经导入心脏。
火气入心,初时如岩浆浇心,继而心脏狂跳不止,胸腔如被烈火焚烧,浑身皮肤烫如烙铁。需凝神静气,观想心脏如丹炉般可控,引导火气淬炼心脉,增强神念贮藏之力。每日炼一个时辰,持续百日,心脏会由红转赤,表面燃朱雀火焰虚影,神念清明如镜,可辨百里内生灵善恶念头,此为“朱雀炼心成”。
炼肾·玄武水气:于幽水泽中央的“玄武冰泉”旁盘坐,泉眼喷出黑色寒气,泉底有玄龟蛇交缠虚影。亥时,冰泉会释放玄武水气,如黑色寒流弥漫四周。需以神念牵引水气入肾经,再由肾经导入肾脏。
水气入肾,初时如寒冰凿肾,继而肾脏如坠冰窟,四肢百骸僵硬发冷,血液似要凝固。需运转阳气暖身,观想肾脏如幽潭般深邃,引导水气滋养肾精,增强抗毒自愈之力。每日炼一个时辰,持续百日,肾脏会由紫转黑,表面覆玄武甲纹,精力沛然不竭,可抗百种奇毒,伤口愈合速度倍增,此为“玄武炼肾成”。
四脏炼成就,需以四象之气余韵滋养脾脏。脾为土脏,居中央,统摄四脏,引青龙木气之生机、白虎金气之坚固、朱雀火气之温煦、玄武水气之润养入脾,令脾土如大地般厚重,可化五谷为精微,生气血养周身。百日之后,脾脏表面生黄土地纹,纳食再多亦能消化,气血生成速度翻倍,此为“四象固脾成”。
高阶·脏器显真形
五脏淬炼之后,需引四象真意入脏,使脏器外显四象虚影,真正与四象之气相融。
青龙肝显形:于青龙古木下,待春分之日(春气最盛),引木气灌肝,同时观想青龙真意——一条青色巨龙自古木中腾飞,盘旋于头顶,龙吟震彻渊谷。以神念请龙首探入眉心,龙气入肝,肝脏会剧烈搏动,如巨龙苏醒,体表会浮现青龙虚影,鳞爪分明,与肝脏共鸣。待虚影与肝脏合一,闭目可见肝中青龙游弋,此为“青龙肝显真形”。
白虎肺显形:于白虎石上,待秋分之日(秋气最盛),引金气灌肺,同时观想白虎真意——一头白色猛虎自石中跃出,咆哮于峰顶,虎啸裂石穿云。以神念请虎首探入咽喉,虎气入肺,肺叶会大幅张合,如猛虎喘息,体表会浮现白虎虚影,齿牙锋利,与肺脏共鸣。待虚影与肺脏合一,呼吸间可闻虎啸之声,此为“白虎肺显真形”。
朱雀心显形:于朱雀火池边,待夏至之日(夏气最盛),引火气灌心,同时观想朱雀真意——一只红色神鸟自火中涅盘,展翅于窟顶,翅扇烈焰漫天。以神念请鸟首探入胸口,鸟气入心,心脏会迸发强光,如朱雀啼鸣,体表会浮现朱雀虚影,羽翼如火,与心脏共鸣。待虚影与心脏合一,神念动时可见心上火鸟盘旋,此为“朱雀心显真形”。
玄武肾显形:于玄武冰泉旁,待冬至之日(冬气最盛),引水气灌肾,同时观想玄武真意——一只玄龟缠青蛇自泉中升起,静卧于泽面,龟甲覆寒霜,蛇鳞闪幽光。以神念请龟首探入腰间,龟蛇气入肾,肾脏会释放寒气,如玄武蛰伏,体表会浮现玄武虚影,龟甲厚重,蛇尾灵动,与肾脏共鸣。待虚影与肾脏合一,运功时可见肾旁玄龟青蛇交缠,此为“玄武肾显真形”。
当五脏外显四象虚影,肝现青龙可御木劫,肺生白虎能挡金灾,心燃朱雀可抗火厄,肾覆玄武能防水难,脾脏承四象之力,肉身强度堪比中阶法器,高阶法术(如化神雷、裂地术)击中身体,仅能留下浅痕,第四转“四象固脏”功成。
第五转·五行化灵诀
总纲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相生而成万物,相克以定平衡。采五行本源,化灵珠于丹田,可御五行之力,是为五行化灵,神通初显。
初阶·探五行秘境
第四转功成,肉身坚固,可入五行秘境,采五行本源之气。
金行秘境·昆吾剑冢:位于昆吾峰深处,埋葬上古神兵残骸,剑身锈蚀处渗出金色本源,气锐不可当,触之则皮开肉绽。需以玄武水气护体,缓步深入,于剑冢中央的“断金台”上,可采纯金本源。
木行秘境·不死林心:位于万木渊地下,有不死神树根系盘结,根须分泌青色本源,气柔却能穿石,触之则草木攀身。需以朱雀火气护体,凿开树根,于树心“生木池”中,可采纯木本源。
水行秘境·幽冥海底:位于幽水泽之下,连接幽冥血海,海水漆黑如墨,蕴含黑色本源,气寒能冻灵魂,触之则血脉冰封。需以白虎金气护体,潜入万丈海底,于“玄水眼”旁,可采纯水本源。
火行秘境·祝融焰心:位于祝融窟地底,有地心火龙盘踞,龙息化为赤色本源,气烈能焚神魂,触之则神念溃散。需以青龙木气护体,接近火龙巢穴,于“焚天焰”核心,可采纯火本源。
土行秘境·昆仑墟底:位于昆仑山脉深处,为大地龙脉之根,岩层中渗出黄色本源,气沉能压万物,触之则骨骼欲碎。需以人气神念护体,凿穿千层岩,于“厚土核”旁,可采纯土本源。
入五行秘境需步步为营,每日仅能深入百丈,待适应秘境威压,方可抵达本源之地。
中阶·凝五行灵珠
抵达五行本源之地后,需引本源之气入丹田,以阴阳二气为引,三才之气为框,四象之气为护,凝成五行灵珠。
凝金灵珠:于断金台,取纯金本源,以神念裹之,沿督脉入丹田。金气锐烈,入丹田则欲破体而出,需以任脉阴气柔化其锋,以地气沉其势,以玄武水气润其性。神念引导金气旋转,每转千周,金气便凝实一分,百日之后,凝成金色灵珠,如小剑悬于丹田左侧,触之冰凉锋利,此为“金灵珠”。
凝木灵珠:于生木池,取纯木本源,以神念裹之,沿肝经入丹田。木气滋长,入丹田则欲蔓延经脉,需以督脉阳气控其势,以天气扬其性,以青龙木气助其生。神念引导木气旋转,每转千周,木气便凝实一分,百日之后,凝成青色灵珠,如幼苗立于丹田左前,触之温润有生机,此为“木灵珠”。
凝水灵珠:于玄水眼,取纯水本源,以神念裹之,沿肾经入丹田。水气寒冽,入丹田则欲冻结气血,需以任脉阳气温其寒,以人气活其性,以白虎金气固其形。神念引导水气旋转,每转千周,水气便凝实一分,百日之后,凝成黑色灵珠,如水滴悬于丹田右侧,触之冰凉柔滑,此为“水灵珠”。
凝火灵珠:于焚天焰,取纯火本源,以神念裹之,沿心经入丹田。火气暴烈,入丹田则欲焚烧气海,需以任脉阴气敛其焰,以天气散其热,以朱雀火气引其序。神念引导火气旋转,每转千周,火气便凝实一分,百日之后,凝成赤色灵珠,如火焰跃于丹田右前,触之灼热跳动,此为“火灵珠”。
凝土灵珠:于厚土核,取纯土本源,以神念裹之,沿脾经入丹田。土气沉滞,入丹田则欲压塌气海,需以督脉阳气升其力,以地气助其沉,以玄武水气和其质。神念引导土气旋转,每转千周,土气便凝实一分,百日之后,凝成黄色灵珠,如土块稳于丹田中央,触之厚重沉稳,此为“土灵珠”。
五行灵珠初成,需以神念时刻观照,防其相冲:金灵珠锐则防克木,木灵珠蔓则防克土,土灵珠沉则防克水,水灵珠寒则防克火,火灵珠烈则防克金。需令五珠间距相等,环绕太极气旋,保持微妙平衡,方保丹田安稳。
高阶·五行相生克
五行灵珠凝成后,需悟相生相克之理,使五珠之力轮转不息,互为所用,而非相互倾轧。
悟相生之道:于静室中观想五行流转——木灵珠生赤色毫光,注入火灵珠,火灵珠便炽烈一分;火灵珠生黄色毫光,注入土灵珠,土灵珠便厚重一分;土灵珠生金色毫光,注入金灵珠,金灵珠便锋利一分;金灵珠生黑色毫光,注入水灵珠,水灵珠便寒冽一分;水灵珠生青色毫光,注入木灵珠,木灵珠便生机一分。
如此循环往复,每日观想一个时辰,百日之后,可引动五珠真实相生:以神念动木灵珠,火灵珠便自动增幅,挥手可召燎原之火;动火灵珠,土灵珠便自行厚重,踏地可裂千丈山峦;动土灵珠,金灵珠便锐不可当,指剑可断万古玄铁;动金灵珠,水灵珠便寒彻骨髓,呼气可凝万里寒冰;动水灵珠,木灵珠便疯长不息,撒种可成遮天森林。
悟相克之道:继而观想五行制衡——金灵珠射金色锐芒,刺向木灵珠,木灵珠便收敛生机;木灵珠展青色藤蔓,缠绕土灵珠,土灵珠便难以沉坠;土灵珠化黄色壁垒,阻挡水灵珠,水灵珠便无法漫延;水灵珠喷黑色寒流,浇向火灵珠,火灵珠便减弱焰势;火灵珠腾赤色烈焰,灼烧金灵珠,金灵珠便锋芒受挫。
这般相互克制,每日观想一个时辰,百日之后,可引动五珠真实相克:遇木系强敌,动金灵珠可破其万木;逢土系法术,动木灵珠可穿其厚壁;遭水系攻击,动土灵珠可阻其洪流;遇火系神通,动水灵珠可灭其烈焰;逢金系法器,动火灵珠可熔其锋芒。
待五行灵珠既能相生相济,又能相克制衡,行功时五珠齐辉,金木水火土随心意化形:可化金剑斩虚空,木盾御万法,水龙搅四海,火球焚九天,土城镇八荒。此时中阶法术已难伤分毫,举手投足间可引五行之力毁天灭地,第五转“五行化灵”功成。
第六转·六合御空诀
总纲
六合者,上下四方也,包罗宇内,无有穷尽。悟六合之理,引六气为翼,可挣脱地缚,御空而行,是为六合御空,逍遥天地。
初阶·悟六合之性
第五转功成,五行灵珠稳固,需先悟上下四方六合之气的特性,方能引气为用。
悟“上”之气:于泰山之巅,观云海之上的苍穹,湛蓝如洗,高不可攀。上之气主轻扬,能托物升空,却易随风散。需凝神感受云气升腾之态,悟“上”之高远、飘渺,百日之后,神念触之可辨空中气流强弱,此为“悟上成”。
悟“下”之气:于深渊之底,察大地之下的幽暗,深不见底,沉不可测。下之气主厚重,能镇物落地,却易凝滞。需静心体会土石沉降之姿,悟“下”之深邃、沉稳,百日之后,神念触之可感地面吸力大小,此为“悟下成”。
悟“东”之气:于东海之滨,看旭日从东方升起,金光万丈,生机盎然。东之气主生发,能助速前行,却易躁动。需凝眸观察潮汐向东之势,悟“东”之灵动、蓬勃,百日之后,神念触之可引东风助跑,此为“悟东成”。
悟“西”之气:于西漠之边,望夕阳向西方沉落,残红如血,肃杀凛冽。西之气主收敛,能滞物缓行,却易萧索。需静气感受黄沙西去之态,悟“西”之沉郁、凝重,百日之后,神念触之可阻西风推物,此为“悟西成”。
悟“南”之气:于南荒之野,感烈日在南方炽烤,热浪滚滚,霸道灼热。南之气主炎上,能燃气护体,却易燎原。需静心体会火焰向南蔓延之姿,悟“南”之炽烈、张扬,百日之后,神念触之可聚热气成罩,此为“悟南成”。
悟“北”之气:于北冥之原,觉寒风从北方呼啸,冰天雪地,阴寒彻骨。北之气主寒凝,能凝气成冰,却易冰封。需凝念感受冰雪向北堆积之态,悟“北”之凛冽、收缩,百日之后,神念触之可引寒气成霜,此为“悟北成”。
六合之气的特性各异,需一一悟透,方能在御空时精准掌控,不致失衡坠落。
中阶·凝六合光轮
悟透六合之气特性后,需引六气入丹田,在五行灵珠外凝成六合光轮,作为御空的根基。
凝“上”光轮:于子时,引空中轻扬之气入丹田,以神念将其凝聚于五行灵珠上方,化做一轮白色光轮,如云朵环绕。上轮转动时,会产生向上的托力,初时微弱,需每日引气滋养,百日之后,光轮可托起重达千斤之物,此为“上轮成”。
凝“下”光轮:于午时,引地面厚重之气入丹田,以神念将其凝聚于五行灵珠下方,化做一轮黄色光轮,如大地铺展。下轮转动时,会产生向下的镇力,初时微弱,需每日引气滋养,百日之后,光轮可镇住飘起的万斤之石,此为“下轮成”。
凝“东”光轮:于卯时,引东方生发之气入丹田,以神念将其凝聚于五行灵珠东方,化做一轮青色光轮,如旭日初升。东轮转动时,会产生向东的推力,初时微弱,需每日引气滋养,百日之后,光轮可推物日行千里,此为“东轮成”。
凝“西”光轮:于酉时,引西方收敛之气入丹田,以神念将其凝聚于五行灵珠西方,化做一轮白色光轮,如残阳西沉。西轮转动时,会产生向西的拉力,初时微弱,需每日引气滋养,百日之后,光轮可拉物逆行百里,此为“西轮成”。
凝“南”光轮:于未时,引南方炎上之气入丹田,以神念将其凝聚于五行灵珠南方,化做一轮赤色光轮,如烈火燃烧。南轮转动时,会产生向外的热力,初时微弱,需每日引气滋养,百日之后,光轮可燃气成墙,抵御刀剑,此为“南轮成”。
凝“北”光轮:于亥时,引北方寒凝之气入丹田,以神念将其凝聚于五行灵珠北方,化做一轮黑色光轮,如寒冰覆盖。北轮转动时,会产生向内的寒气,初时微弱,需每日引气滋养,百日之后,光轮可凝气成冰,冻结水流,此为“北轮成”。
六合光轮初成时,六轮大小不一,转速各异,需以神念调和,令其转速同步,大小均等,环绕五行灵珠平稳转动,方算功成。
高阶·御空纵横
六合光轮稳固后,便可学习御空之术,从踏气而行到空中作战,逐步掌握纵横天地之能。
踏气而行:先以神念驱动上轮,产生向上托力,同时压制下轮,减弱向下镇力,使身体脱离地面,悬浮于三尺空中。初时如踩棉花,身体左右摇晃,需以东西南北四轮微调:左倾则动东轮推右,右倾则动西轮拉左,前倾则动南轮抬后,后仰则动北轮压前。
每日练习一个时辰,三月之后,可平稳悬浮;再三月,可驱动东西南北四轮,使身体向前移动,初时如步行,渐快如奔马;一年之后,可驱动六轮全速前行,千里之遥,半个时辰可达,踏气而行功成。
空中作战:御空熟练后,需练空中作战之能。以南北轮护体:南轮燃热气成火罩,可挡寒冰、暗器;北轮凝寒气成冰甲,可御烈火、拳掌。以东西轮攻防:东轮推气成风刃,可斩敌于百丈外;西轮拉气成漩涡,可困敌于原地。以上下轮腾挪:上轮急转可瞬间升空千丈,避敌攻击;下轮猛沉可骤然坠地百丈,出其不意。
空中作战需应对气流、重力变化,比地面作战更难,需与修士切磋实战,百日可初窥门径,千日可运用自如。此时可于云端立,引六合之力攻敌,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第六转“六合御空”功成。
第七转·七星炼神诀
总纲
七星者,北斗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为天之枢纽,主指引方向,亦主神魂清明。引星辉炼神念,壮识海,是为七星炼神,灵识通玄。
初阶·步七星阵
第六转功成,六合光轮运转自如,需先学步七星阵,以应北斗之位,方能引星辉入体。
布七星阵:于夜朗星稀之地,寻七块青石,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天枢位距阵中心三丈六尺,天璇位距三丈,天玑位距二丈四尺,天权位距一丈八尺,玉衡位距一丈二尺,开阳位距六尺,摇光位与中心重合。青石需以朱砂画星纹,引地脉之气激活。
步阵之法:亥时,北斗七星最亮,入阵站摇光位(中心),神念观想北斗七星悬于头顶。先迈左脚至天枢位,吸气时观想天枢星光辉洒落,呼气时神念随星辉入识海;再迈右脚至天璇位,同上法引天璇星辉;依次踏遍七星位,最后回归摇光位,此为一圈。
每日步阵百圈,百日之后,身体与北斗七星产生共鸣,踏某星位时,对应星辰便会增亮一分,步七星阵功成。
中阶·引星辉炼神
步阵功成,可引七星星辉入识海,淬炼神念。
炼天枢星辉:天枢星主“稳”,星辉厚重如磐石。步至天枢位,引星辉入识海,星辉入内,如巨石压海,识海会剧烈翻涌,神念易被压散。需观想识海如大地般稳固,引导星辉沉淀识海底部,加固识海壁垒。每日炼一个时辰,持续百日,识海壁垒会坚如玄铁,心魔难侵,此为“天枢炼神成”。
炼天璇星辉:天璇星主“活”,星辉灵动如流水。步至天璇位,引星辉入识海,星辉入内,如乱流搅海,神念易被冲散。需观想识海如江河般有序,引导星辉在识海流转,活化神念之性。每日炼一个时辰,持续百日,神念会灵动异常,思绪转得比电光还快,此为“天璇炼神成”。
炼天玑星辉:天玑星主“锐”,星辉锐利如金剑。步至天玑位,引星辉入识海,星辉入内,如利剑劈海,识海会撕裂作痛,神念易被斩断。需观想识海如琉璃般坚韧,引导星辉磨砺神念锋芒。每日炼一个时辰,持续百日,神念可如剑般穿透虚妄,看破幻象,此为“天玑炼神成”。
炼天权星辉:天权星主“威”,星辉威严如帝王。步至天权位,引星辉入识海,星辉入内,如威压临海,识海会凝滞沉重,神念易被震慑。需观想识海如天宫般庄严,引导星辉凝聚神念威严。每日炼一个时辰,持续百日,神念外放可令低阶修士匍匐颤抖,此为“天权炼神成”。
炼玉衡星辉:玉衡星主“衡”,星辉中正如天平。步至玉衡位,引星辉入识海,星辉入内,如秤杆量海,识海会虚实交替,神念易失偏颇。需观想识海如明镜般公正,引导星辉调和神念偏私。每日炼一个时辰,持续百日,神念可明辨是非曲直,不被情感左右,此为“玉衡炼神成”。
炼开阳星辉:开阳星主“温”,星辉温暖如阳光。步至开阳位,引星辉入识海,星辉入内,如暖流融海,识海会柔和舒缓,神念易生倦怠。需观想识海如春田般生机,引导星辉滋养神念消耗。每日炼一个时辰,持续百日,神念可久用不疲,精神永远饱满,此为“开阳炼神成”。
炼摇光星辉:摇光星主“耀”,星辉璀璨如日月。步至摇光位,引星辉入识海,星辉入内,如光海映天,识海会亮如白昼,神念易被光耀散。需观想识海如宇宙般广阔,引导星辉绽放神念光辉。每日炼一个时辰,持续百日,神念可辐射千里,洞察万物动静,此为“摇光炼神成”。
七星辉淬炼神念后,识海会变得浩瀚如星空,神念如繁星点点,运转有序,威力无穷。
高阶·识海悬北斗
七星炼神功成,需在识海凝聚北斗虚影,使神念如北斗般轮转不息,生生不灭。
凝北斗虚影:于每年北斗最亮的“七星会”之夜,步七星阵,引七星星辉同时入识海,以神念将星辉按北斗方位排列,天枢为首,摇光为尾,相互连接,形成北斗七星虚影。
虚影初成时,星光黯淡,易被识海气流冲散,需以神念日夜温养,令七星星辉相互滋养:天枢之稳护天璇之活,天璇之活助天玑之锐,天玑之锐辅天权之威,天权之威衬玉衡之衡,玉衡之衡养开阳之温,开阳之温润摇光之耀,摇光之耀照天枢之稳。
如此循环往复,三年之后,识海北斗虚影会亮如实质,每颗星对应一种神念特性,轮转时神念可随意切换特性:需稳则如天枢,需活则如天璇,需锐则如天玑……
此时神念可探知千里内草木枯荣、生灵心跳,甚至能以神念御使百件法器同时作战,低阶修士的神魂攻击触之即溃,强如化神期修士的识海冲击,亦能以北斗虚影挡下。第七转“七星炼神”功成。
第八转·八卦定界诀
总纲
八卦者,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法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藏宇宙秩序之秘。引八卦气融身,可定乾坤,划界域,是为八卦定界,自成天地。
初阶·寻八卦本源
第七转功成,识海北斗稳固,需寻八卦本源之气,此气藏于对应法象之地。
乾之气:藏于九天之上的“罡风层”,法象天,气主刚健,能定天则。需御空至罡风层,于风眼处采乾之浩然气,此气如金鞭抽体,需以七星神念护体,方不被吹散神形。
坤之气:藏于大地深处的“地脉核心”,法象地,气主承载,能定地基。需凿穿万丈岩层,于地核处采坤之厚重气,此气如泰山压顶,需以四象脏气支撑,方不被压碎肉身。
震之气:藏于雷泽之中的“雷眼”,法象雷,气主生发,能定雷威。需潜入雷泽深处,于雷暴中心采震之惊雷气,此气如电蛇噬身,需以五行灵珠导泄,方不被劈碎经脉。
巽之气:藏于飓风之源的“风眼”,法象风,气主灵动,能定风速。需闯入飓风中心,于风眼最静处采巽之飘风气,此气如利刃割体,需以六合光轮阻挡,方不被撕裂皮肉。
坎之气:藏于幽冥寒潭的“冰核”,法象水,气主润下,能定水势。需破冰潜入寒潭底,于冰核中心采坎之玄寒气,此气如冰锥刺体,需以朱雀火气暖身,方不被冻结气血。
离之气:藏于地心火海的“焰心”,法象火,气主炎上,能定火势。需穿地入火海,于焰心最烈处采离之烈火气,此气如岩浆浇身,需以玄武水气降温,方不被焚为灰烬。
艮之气:藏于不周山断壁的“岩心”,法象山,气主静止,能定山基。需攀至断壁之巅,于岩心最硬处采艮之沉稳气,此气如铁石锢身,需以青龙木气柔化,方不被僵成顽石。
兑之气:藏于天堑深谷的“泽眼”,法象泽,气主悦顺,能定泽界。需下探深谷底部,于泽眼最柔处采兑之温润气,此气如软泥裹身,需以白虎金气支撑,方不被陷成肉泥。
八卦本源之气各具霸道,采气时需以己身诸般力量护持,每日仅能采一缕,待八气集齐,需以神念分别封存于识海北斗各星位,免其相互冲撞。
中阶·八卦融身
八卦本源之气集齐后,需将其融入血肉、灵力、神念之中,使自身与八卦之气相融相生。
乾气融神:取乾之浩然气,自百会穴引入,直入识海天枢星位。乾气如天威降临,神念会震颤臣服,需观想自身如苍天般浩瀚,引乾气滋养神念,令神念生刚健之威。百日之后,神念可御万法,言出法随,此为“乾气融神成”。
坤气融体:取坤之厚重气,自涌泉穴引入,遍走四肢百骸。坤气如大地沉凝,肉身会沉重如铅,需观想自身如大地般承载,引坤气淬炼筋骨,令肉身生承载之力。百日之后,肉身可负山岳,踏地则地动山摇,此为“坤气融体成”。
震气融脉:取震之惊雷气,自劳宫穴引入,贯通十二正经。震气如雷霆炸裂,经脉会剧痛欲裂,需观想自身如雷劫般生发,引震气激荡气血,令经脉生惊雷之威。百日之后,气血奔涌如雷,举手可召紫电,此为“震气融脉成”。
巽气融息:取巽之飘风气,自鼻息引入,入肺经与呼吸相融。巽气如狂风乱舞,呼吸会急促紊乱,需观想自身如风般灵动,引巽气调和呼吸,令气息生飘举之能。百日之后,呼吸可化风刃,御风则瞬息千里,此为“巽气融息成”。
坎气融血:取坎之玄寒气,自心口引入,入心经与血液相融。坎气如寒冰刺骨,血液会凝滞欲冻,需观想自身如水般润下,引坎气滋养血液,令血液生寒凝之性。百日之后,血液可化玄冰,触之则万物冻结,此为“坎气融血成”。
离气融精:取离之烈火气,自丹田引入,入肾经与肾精相融。离气如烈火燎原,肾精会躁动欲焚,需观想自身如火般炎上,引离气淬炼肾精,令肾精生烈焰之威。百日之后,肾精可化真火,焚之则万物成灰,此为“离气融精成”。
艮气融骨:取艮之沉稳气,自尾闾引入,入脊椎与骨骼相融。艮气如顽石沉滞,骨骼会僵硬欲裂,需观想自身如山般静止,引艮气加固骨骼,令骨骼生静止之能。百日之后,骨骼可化山岳,立之则稳如磐石,此为“艮气融骨成”。
兑气融津:取兑之温润气,自承浆引入,入脾经与津液相融。兑气如沼泽柔滑,津液会黏稠欲滞,需观想自身如泽般悦顺,引兑气调和津液,令津液生温润之性。百日之后,津液可化灵泉,触之则万物复苏,此为“兑气融津成”。
八卦之气融身,行功时体表会浮现淡金色八卦图纹,与体内各部位共鸣,举手投足间皆含八卦之理。
高阶·界域自定
八卦之气融身后,可布八卦界域,以自身为中心,划定一方天地,控时间、掌空间,自成秩序。
布八卦阵:以自身为阵眼,引乾气定上方为天,坤气定下方为地,震气定东方为雷,巽气定西方为风,坎气定北方为水,离气定南方为火,艮气定东北为山,兑气定西南为泽。八气同时外放,在身周百丈内形成八卦界域,域内天地规则由己掌控。
控时间流速:于界域内运转艮、兑二气,艮主静可缓时间,兑主顺可快时间。想延缓则聚艮气于域内,令敌行动如龟爬;想加速则聚兑气于域内,令己动作如闪电。初时可改变十倍流速,炼至精深,可令域内一日如外界百年。
掌空间方位:于界域内运转震、巽二气,震主生发可扩空间,巽主灵动可缩空间。想困敌则扩空间,令敌在域内行走万里却原地打转;想攻敌则缩空间,令己与敌近在咫尺,一拳可及。初时可扩缩千丈空间,炼至精深,可令域内空间折叠,藏日月于芥子。
引八象攻伐:于界域内引八卦之气化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象攻敌。乾气化天碑镇压,坤气化地刺穿刺,震气化惊雷劈斩,巽气化狂风撕扯,坎气化寒水淹没,离气化烈火焚烧,艮气化山峰砸落,兑气化沼泽吞噬。八象齐出,可毁天灭地,纵是化神期修士入域,亦难全身而退。
守界域不败:以乾、坤二气为界域壁垒,乾气如天不可破,坤气如地不可撼,再以坎、离二气为护罩,坎气冰罩阻物理攻击,离气火罩御能量冲击。寻常修士的全力一击,触之如石沉大海,难损界域分毫。
当自身可随意布收八卦界域,域内规则随心意而变,举手投足间影响方圆千里天地秩序,第八转“八卦定界”功成。
第九转·九转鸿蒙诀
总纲
九转功成,返璞归真,破而后立,重归鸿蒙。碎前八转诸般异象,凝鸿蒙道体,与道同存,是为九转鸿蒙,超脱永恒。
初阶·碎异象,归本源
第八转功成,需将前八转所成混沌皮相、阴阳气旋、三才经脉、四象脏器、五行灵珠、六合光轮、七星识海、八卦界域尽数打碎,化为最本源的鸿蒙紫气。
碎皮相:以神念引体内所有能量冲击皮膜,混沌皮相虽坚如琉璃,却难抗自内而外的鸿蒙之力。破碎时如琉璃炸裂,痛彻骨髓,需强忍剧痛,令皮膜碎片化作紫气回归丹田。
碎气旋:以神念引爆丹田阴阳太极气旋,阴阳相逆,会产生灭世之力,丹田如被撕裂。需以七星神念护住灵台,令气旋碎片化作紫气融入识海。
碎经脉:以八卦之气冲击周身经脉,三才贯通的经脉会寸寸断裂,如江河决堤。需以四象脏器之力稳住生机,令经脉碎片化作紫气渗入血肉。
碎脏器:以五行灵珠之力反噬四象脏器,青龙肝、白虎肺、朱雀心、玄武肾会同时崩碎,如脏器离体。需以六合光轮之力维系气血,令脏器碎片化作紫气流转全身。
碎灵珠:以六合光轮碾压五行灵珠,金、木、水、火、土灵珠会崩裂成粉,灵力暴走。需以阴阳气旋余韵引导,令灵珠粉末化作紫气沉于骨髓。
碎光轮:以七星神念绞碎六合光轮,上下四方光轮会消散如烟,六气紊乱。需以三才之气调和,令光轮余气化作紫气藏于津液。
碎识海:以八卦界域之力挤压七星识海,北斗虚影会崩解,识海如宇宙坍塌。需以混沌源液护住真灵,令识海碎片化作紫气聚于眉心。
碎界域:以自身真灵引爆八卦界域,界域崩塌会产生时空乱流,神魂如被撕扯。需守住一点道心,令界域碎片化作紫气包裹神魂。
此过程需九九八十一天,每日破碎一象,八十一天后,前八转异象尽碎,全身唯余鸿蒙紫气流转,如回归混沌未开之态,此为“归本源”。
中阶·重开道体,凝鸿蒙
本源归一则需重开道体,以鸿蒙紫气为基,重塑筋骨、经脉、五脏、识海、道基,此过程如盘古开天,痛苦万倍于破碎之时。
塑筋骨:引紫气入骨骼,以神念为斧,劈紫气为骨,凿紫气为筋。骨骼需如鸿蒙晶石,坚硬无匹;筋腱需如混沌锁链,柔韧无比。塑成时,骨骼生万道符文,筋腱缠鸿蒙之气,此为“骨筋重塑”。
塑经脉:引紫气入血肉,以神念为尺,划紫气为经,量紫气为脉。经脉需如宇宙星河,可纳万道;穴位需如诸天星辰,能聚灵气。塑成时,经脉流转鸿蒙光,穴位闪烁道之辉,此为“经脉重开”。
塑五脏:引紫气入胸腹,以神念为模,铸紫气为脏,炼紫气为腑。五脏需如五行本源,相生相克;六腑需如六合枢纽,通达天地。塑成时,五脏藏鸿蒙真意,六腑蕴宇宙法则,此为“脏腑重凝”。
塑识海:引紫气入眉心,以神念为界,拓紫气为海,立紫气为星。识海需如鸿蒙宇宙,无边无际;神念需如混沌星辰,无穷无尽。塑成时,识海悬鸿蒙道胎,神念化万道符文,此为“识海重拓”。
塑道基:引紫气入丹田,以神念为种,埋紫气为根,育紫气为干。道基需如不死神树,与道同存;道果需如鸿蒙至宝,蕴含己道。塑成时,道基连天地,道果映乾坤,此为“道基重立”。
重开道体需三百六十日,每日塑一部位,三百六十日后,鸿蒙道体初成,体表呈混沌色,隐有万道符文流转,举手投足间,鸿蒙紫气随行。
高阶·证道永恒,与鸿蒙同存
鸿蒙道体塑成后,需引天地万道入体,证自身大道,方能成就永恒。
引万道:于九天之巅,大地之核,同时引天道、地道、人道、魔道、妖道、仙道、鬼道……三千大道、八万四千旁门入体,与鸿蒙道体相融。万道入体如万蚁噬心,需以道心一一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令万道皆为己用。
凝道果:将万道精华融入丹田道基,以神念温养,令道基结出鸿蒙道果。道果形如混沌,内蕴自身一生所学、所悟、所行,是为“真我道果”。道果成熟时,会散发鸿蒙清香,引天地同贺,万道臣服。
证永恒:道果成熟后,破碎虚空,进入鸿蒙本源之地,以道果沟通鸿蒙,令自身与鸿蒙本源相连,生死与共,存亡一体。自此,肉身不朽,神魂不灭,纵是天地毁灭、宇宙轮回,亦能于鸿蒙中重开天地,再造乾坤。
当鸿蒙道果与鸿蒙本源相融,道体外显混沌色,内藏万道,行则鸿蒙随行,静则宇宙共鸣,第九转“九转鸿蒙道体”功成,自此超脱凡俗,成就无上大道,与道同存,永恒不灭。
末注
《九转鸿蒙道体诀》实乃逆天改命之法,从古至今,修成者寥寥无几。盖因每一转皆需莫大机缘:寻灵地、采本源、抗劫数,缺一不可;亦需无上毅力:忍碎体之痛、抗心魔之扰、守道心之坚,毫不动摇。
然大道无情,亦有情,若真有机缘、毅力、智勇者修成此诀,当知:永恒非终点,鸿蒙有始终,唯有不断超脱,方是大道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