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才得试试。”
苏晓玥转过身,眼神坚定。
“南方市场我们摸清了,现在要突破瓶颈,就得看北方能不能接得住。要是这种兼顾轻便与保暖的设计连哈市都能用,那我们冬装就不再困在南方了,全国都能铺开。”
没想到,北方的回音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哈市那边刚收到货,对方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你们这衣服太适合我们这了!屋里暖气烧得热,穿棉袄进去一身汗,脱了又冷得打哆嗦。这夹克中间可拆,进屋把内胆一拆,外面一层刚好挡风,既体面又实用!再来三百套,年前要!”
“他们建议加厚内胆,直接当羽绒服的平替。”
林美瑶挂了电话,激动得直拍大腿。
“还说,先订五百套!北市那边一个经销商看完样品立马打的款,连合同都没签就急着要货!”
苏晓玥摇摇头。
“太贵了,成本压不下来。加工还麻烦,普通厂根本吃不下这笔账。”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桌上的新结构图上。
“我倒觉得,北边天冷,风硬,不如试试双层的蜂窝棉,外头再加层防风膜。这样既轻便,又保暖,关键是成本可控,还能批量做。”
她连夜改图纸,眼睛熬得发红。
第二天清晨五点,终于做出一套新工装。
外面是防水尼龙布料,耐磨耐刮。
中间夹着两层棉,能锁住空气形成隔热层。
还压了一层特制塑料膜,完全隔绝冷风渗透。
样品刚发走第二天,深市突降寒潮。
气温一下子从十五度骤降到了五度。
可飞裳女工们照样干得热火朝天。
其他人听说了这事,好奇之下结伴前来参观。
结果一眼就被吸引了。
“你们穿的是什么?哪儿买的?多少钱?”
一个个围着车间主管问个不停。
“晓玥姐!又来人了!”
小卫一头撞进办公室,脸涨得通红。
“隔壁电子厂的厂长带着三个主管亲自来了!说愿意每件加十块,只求明天就能提货!他们工人受不了了,厂房没暖气,手脚都冻麻了!”
苏晓玥望向窗外。
灰蒙蒙的天空下,一群人站在厂门口的小空地上。
搓着手,跺着脚,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凝成一团团雾。
但他们的眼神充满期待,紧紧盯着大门。
她忽然心头一震。
这衣服本是为自家员工做的。
可现在,它却成了无数人在寒冬中的一线希望。
林美瑶唰唰记着笔记。
她突然抬起头,语气急促。
“要不……申请个专利?这种三层夹层结构市面上根本没见过,很容易被人抄去。咱们得保护起来,不然辛苦设计出来的东西,转眼就成了别人的爆款。”
“来不及。”
苏晓玥苦笑,指了指墙上的日历。
“这波寒潮顶多撑十天。天气预报说了,下周中期回暖,雨带北移。等专利下来,少说得两个月,春天都到了。咱们现在拼的,不是法律保障,而是时间,是速度,是一口气不能松。”
“有时候,好的设计不是为了让人惊艳,只是想让身边的人别那么冷。”
寒潮连着刮了十四天。
可飞裳制衣厂的车间里,缝纫机的嗡鸣声始终没停过。
“晓玥姐!北市百货大楼又下单五百套!”
小卫冲进来,手里捏着刚收到的电报。
“说五天内必须发走!他们准备上柜预售,已经印好宣传单了,标题就叫‘南国暖冬神器’!”
苏晓玥揉着发涨的太阳穴,目光落在订单本上。
保暖工装的销量远远超出预期。
原本预估三个月的库存,不到一个月就几乎见底。
而最棘手的问题是,原材料库存告急,眼看着就要断货了。
林美瑶推门进来的时候,脚步比平时沉重许多。
“布料撑不过三天了。”
她低声开口,带着一丝无奈。
“我已经联系了所有供应商,可他们都表示最近原材料紧缺,最快也得下周才可以补货。要不,先停了北边的单?优先保证深市这边?”
“再这么下去,咱们可能连自己人都没得发。”
苏晓玥摇了摇头,语气坚定。
“不行。”
“北市百货那单子,是我们打进北方市场关键。一旦毁约,信誉全失,以后谁还敢跟咱们合作?我们在北方的布局,可能就彻底断了。”
她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
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照亮了空气中漂浮的细小纤维。
她的思绪不知不觉间飞回了童年,
记忆中,父亲蹲在河边,手里捏着一块旧帆布,缝补破了的渔网。
网破了不可怕。
关键是能找到合适的补丁,把它重新连接起来。
那一刻,她忽然觉得,自己可能一直在用错误的方式解决问题。
“美瑶。”
她转身,声音清亮。
“我们可能想岔了。”
说完快步走向墙角的样品架。
“为什么非得用尼龙当外层?它防水,但它厚重、不透气,还贵。我们真的非它不可吗?”
林美瑶愣了一下,皱眉道。
“不防水怎么办?外面湿气那么重,顾客穿上会冷透的。”
“可深市冬天怕的不是下雨。”
苏晓玥抽出几块不同质地的布料,逐一捏在手中感受。
“是那种钻进骨头里的湿冷。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完全防水,而是防潮、防风、还不能闷汗。”
她举起一块布对着光看纹理。
“要是外层用涤纶,里头加一层防潮膜呢?这样既能控湿,又能保证穿着舒适,成本还低。”
“可涤纶不挡风啊……”
林美瑶迟疑地开口。
“那就再加一层薄薄的防风层。”
苏晓玥目光坚定。
“不一定非要一整块尼龙,我们可以做复合结构。关键是要找到既轻便又能隔湿的材料。”
第二天一早,两人便匆匆赶往东门布市。
布市里人声鼎沸,摊位挨着摊位。
她们在过道里穿行,手指轻扫过一排排悬挂的布样。
“晓玥,这个怎么样?”
林美瑶从一排布卷中拽出一匹深蓝色的混纺布。
“我问过了,比纯涤纶厚,还便宜。关键是现货充足。”
苏晓玥接过布料,轻轻揉了揉。
她又把它举到光下,细看纹理的排列和编织的紧密程度。
片刻后,她摇了摇头。
“太松了,经纬之间间隙大,风一吹就透。我们要是用这种料子,湿冷气还是会钻进去。”
摊主是个瘦小的中年汉子,眼神却机灵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