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家别墅的客厅里,夜晚的灯光温暖柔和。
薄云觉关掉所有电子设备。
将一盘不同颜色的玻璃珠放在茶几上。
“今天我们聊个话题,AR技术的边界在哪里?不能因为它能帮阿川解题,就忽略可能的风险。”
柳依一率先开口,拿起一颗 AR玻璃珠:“现在有学校反映,个别孩子沉迷虚拟模型,连真实的几何图形都认不清了。”
“我们是不是该在教具里加使用时长提醒?”
薄栖川突然眼睛一亮,从书包里掏出一张草图。
“我想到了!可以加虚拟模型成瘾预警机制,玻璃珠内置温度传感器,连续使用超过2小时,珠子会自动变温,提醒孩子休息。”
“而且 AR界面会定期弹出真实模型绘制任务,必须完成才能继续使用。”
苏晚晚凑过来看草图,在空白处画了个小小的温度计。
“还可以和家长端App联动,实时显示孩子的使用情况,比如什么时候用 AR解题,什么时候做真实模型,这样家长也能放心。”
薄云觉看着孩子们的讨论,笑了。
“这就是技术的意义,不仅要创新,还要有温度。”
“我们做AR教具,是为了让数学更简单,不是让孩子脱离现实。”
夜谈结束后,薄栖川把草图贴在书桌前,旁边是集训测试的满分试卷。
他拿起一颗带红芯的透明珠,指尖摩挲着光滑的表面。
之前解不出题时的烦躁。
蒙眼训练时的迷茫。
苏晚晚递水时水杯与珠子碰撞的清脆声响,让他突然理清了三维状态的衔接点。
都成了此刻最珍贵的记忆。
他在试卷空白处写了一行字:
解题的不是珠子,是用珠子找到逻辑的自己。
《中小学AR教具安全规范》实施一周后。
薄氏的 AR玻璃珠教具走进了全国200所重点中学。
某市四中的课堂上,数学老师用符合标准的珠子演示“三维背包问题”。
学生们人手一颗磨砂珠,触觉记忆让抽象的算法变得直观。
这正是柳依一在发布会上说的“标准不是壁垒,是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桥梁”。
教育反欺诈基金的第一笔专项拨款,用于查处了12家“虚假奥数培训机构”。
其中一家正是盘根余党暗中操控的。
试图通过伪造薄氏合作资质骗取家长钱财。
当警方查封机构时,墙上还贴着薄栖川的照片。
却连最基础的玻璃珠模型都摆错了。
正义与骗局的差距,从来都在细节里。
薄栖川的Imo卫冕备战进入最后阶段,他把“盲搭模型解题法”整理成训练手册。
分享给国家队的队友。
手册扉页画着三颗玻璃珠:
磨砂的、光滑的、带芯的。
旁边写着:触觉是思维的另一只眼睛。
苏晚晚在手册里夹了一张便签,画着两个挨在一起的笑脸。
下面写着:卫冕赛见,我们的玻璃珠会帮我们赢。
夜色渐深,薄家别墅的灯光依旧明亮。
柳依一在修改AR教具的成瘾预警代码。
薄云觉在整理反欺诈基金的后续计划。
薄栖川在盲搭“复数几何模型”。
那颗小小的玻璃珠,从行业标准的见证者,到解题突破的钥匙,再到技术伦理的载体,早已超越了工具的意义。
成了薄家守护教育、追求正义的象征。
而 Imo卫冕赛的赛场。
正等待着少年用玻璃珠搭建的逻辑,书写新的传奇。
挪威奥斯陆的 Imo决赛考场里。
晨光透过百叶窗,在薄栖川的试卷上投下细长的光影。
当压轴题“球面动态轨迹问题”的德语题干出现在屏幕上时。
全场选手发出一阵低低的骚动。
题目不仅要求用德语书写证明过程,还需结合动态几何模型推导轨迹方程。
光是理解题干里的“kugelf?rmige trajektorie”(球面轨迹)和“dynamische Koordinate”(动态坐标)等术语。
就足以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薄栖川指尖捏着笔,目光却落在桌角的玻璃珠模型盒上。
里面装着苏晚晚特意为他准备的“双语模型底座”。
红珠底座刻着德语“Gewicht”(重量)。
蓝珠底座刻着“Volumen”(体积)。
绿珠底座刻着“wert”(价值)。
正是之前应对多语言训练时,两人一起打磨的“触觉记忆工具”。
他深吸一口气,拿出三颗磨砂珠。
在草稿纸上摆出球面的初始形态:
红珠固定在圆心,蓝珠沿圆周滑动,绿珠模拟轨迹变化。
指尖划过底座的德语刻字时。
术语的含义突然变得清晰。
“球面动态轨迹的核心,是找到半径与角速度的关联。”
薄栖川在草稿纸上写下第一行德语证明。
笔尖的移动速度渐渐加快。
蒙眼训练时,指尖对珠子位置的精准记忆。
此刻,蓝珠每滑动15度,绿珠对应的轨迹坐标就自动在脑海里浮现。
就和之前解三维背包问题时,磨砂珠的粗糙感能唤醒算法逻辑一样。
90分钟的考试时间,他用60分钟完成证明。
剩下的30分钟反复核对:
从德语术语的拼写,到玻璃珠模型与公式的对应关系,确保每一步都无懈可击。
当他举起手示意交卷时,监考老师走过来看了眼草稿纸。
忍不住惊叹。
纸上不仅有完整的德语证明过程,还画着玻璃珠构建的“三维球面坐标系”。
红珠标注的“mittelpunkt”(圆心)。
蓝珠标注的“Umfang”(圆周)。
绿珠标注的“trajektorie”(轨迹)。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了直观的实物模型。
“这是我见过最清晰的解题思路。”
老师用英语说道。
目光里满是赞赏。
考场外,苏晚晚抱着玻璃珠平安链,紧张地来回踱步。
当看到薄栖川笑着走出来,比出“满分”的手势时。
她立刻跑过去,把平安链戴在他脖子上。
“我就知道你能行!你上次说‘触觉能帮你记术语’,果然没骗我。”
薄栖川低头看着平安链上的珠子。
与自己口袋里的模型珠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声。
这声音,像为明天的团体夺冠,提前奏响了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