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 Imo团体赛颁奖现场。
金色的灯光落在领奖台上。
当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念出“中国代表队,团体三连冠”时。
薄栖川和队友们互相拥抱,眼中满是激动。
轮到颁发个人金奖时,薄栖川接过奖牌,转身走到苏晚晚面前,将金牌挂在她的脖子上。
“这枚金牌,有你的一半!没有你的玻璃珠时间管理法,我也撑不过集训的瓶颈期。”
苏晚晚的眼眶瞬间发红。
抬手轻轻抚摸金牌,掌心的玻璃珠吊坠与奖牌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
台下的薄云觉和柳依一看着这一幕,相视而笑。
从当年那个需要被保护的小男孩,到如今懂得分享荣耀的少年。
薄栖川的成长,都藏在与玻璃珠相关的点点滴滴里。
颁奖结束后,薄栖川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Imo组委会将他的“玻璃珠球面模型解题法”收录进《国际奥数解题范式手册》。
手册扉页印着他解题时的照片,旁边写着:
将触觉记忆与数学逻辑结合,开创了动态几何解题的新路径。
薄栖川捧着手册。
三年前,第一次参加奥数比赛时,因为紧张连基础题都解错题的画面还历历在目。
他忍不住感慨:“原来一颗小小的玻璃珠,真的能改变很多事。”
下午,布鲁塞尔的国际教育科技论坛现场。
柳依一穿着白色西装。
站在发布台前,手里拿着《智能教育生态白皮书》。
屏幕上播放着一段视频:
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用3d打印的玻璃珠教具,在简陋的教室里解几何题。
他们的脸上满是专注与好奇。
“这是我们用盘根追缴的1.2亿欧元,开展的玻璃珠数学启蒙计划。”
柳依一的声音清晰有力。
“今天,我们宣布三项举措,构建‘商业 公益 标准’的教育生态闭环。”
她举起第一份文件:
“第一,将追讨资金全额注入奥数奖学金,资助贫困地区有数学天赋的孩子,让他们不用为学费发愁,能像阿川一样,在赛场上追逐梦想。”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不少教育机构代表纷纷举手,想要参与合作。
柳依一又举起第二份文件:“第二,开放AR教具核心算法专利给非盈利机构,我们的‘玻璃珠动态追踪算法’、‘多模态交互技术’,将免费提供给公益组织、乡村学校,让优质的教育技术,不再有门槛。”
这时,屏幕上出现薄栖川手绘的算法草图,旁边标注着: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摸到数学的温度。
现场的掌声持续了5分钟,久久没有停歇。
最后,她举起第三份文件:“第三,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发‘全球数学可视化课程’,用玻璃珠模型、AR技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全世界孩子都能看懂的内容。”
话音刚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走上台,与柳依一握手。
“薄氏的理念,与我们教育公平的目标不谋而合,期待未来能一起,让数学的光芒照到更多角落。”
市公安局技术中心里,民警们正破解赵承宇生前加密的服务器。
当最后一层密码被解开时,屏幕上跳出系统的终极日志:
【变量组合:家庭=100,正义=100,规则=0】。
删除程序执行的瞬间,屏幕突然定格。
画面里是一条玻璃珠平安链。
珠子的排列、纹路,与薄家客厅陈列的实物完全吻合。
老陈看着屏幕。
想起三年前盘根绑架薄栖川时,对方曾说:“要打破薄家的规则。”
可最终,薄家却用“家庭”与“正义”,战胜了所有的黑暗。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老陈轻声说道,将日志截图发给薄云觉。
那些试图破坏规则的人,终究被规则所制裁。
而那些守护正义与家庭的人,终将得到最好的回报。
薄栖川在返回中国的飞机上。
收到了一封匿名邮件。
附件是一段视频:某 AI公司用他的“玻璃珠球面模型”训练的解题系统。
仅用10秒就解出了Imo决赛的压轴题。
解题步骤与他的方法几乎一致。
邮件正文只有一行字:数学的未来不在赛场。
薄栖川反复观看视频,眉头微微皱起。
他想起柳依一在白皮书发布会上说的“技术是工具,不是替代”。
他意识到:
未来的数学领域,或许会面临“人机博弈”的新挑战。
他将邮件转发给薄云觉和苏晚晚,附言: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技术更好地服务数学教育,而不是替代人类的思考。
飞机降落在机场时,薄栖川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
握紧了口袋里的玻璃珠。
从当年的解题工具,到如今的教育载体,再到未来人机博弈的导火索。
这颗小小的珠子,似乎总能串联起新的故事。
他抬头望向天空,阳光洒在脸上,心中充满了期待。
无论未来有多少挑战。
他都相信:只要守住数学的本质是热爱与思考,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薄家别墅的客厅里,夜晚的灯光温暖柔和。
薄云觉和柳依一看着《智能教育生态白皮书》的实施进度表,脸上满是欣慰。
薄栖川和苏晚晚整理着Imo的获奖证书、解题手册,将它们与玻璃珠模型一起,放进展示柜里。
展示柜的最上层,摆着那条与系统日志定格画面一致的玻璃珠平安链。
旁边是盘根追缴资金的捐赠证明、AR教具的专利开放文件。
“明天,我们去贫困地区的学校看看吧。”
柳依一说:“看看孩子们用玻璃珠教具解题的样子,也看看我们的教育生态,是不是真的能帮到他们。”
薄云觉点头:“好啊,顺便把阿川的解题手册带给他们,让他们知道,只要努力,也能像阿川一样,站在Imo的赛场上。”
薄栖川看着展示柜里的玻璃珠。
耳边还回想着颁奖时苏晚晚说的话:“一颗珠子或许微小,但串起来就能变成星星。”
他拿起一颗新的玻璃珠,在上面刻下“未来”两个字。
放进展示柜里。
这颗珠子,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夜色渐深,薄家别墅的灯光依旧明亮。
柳依一在修改“全球数学可视化课程”的方案。
薄云觉在整理奥数奖学金的申请资料。
薄栖川在研究 AI解题系统的视频。
苏晚晚在设计新的玻璃珠模型。
属于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就像玻璃珠折射出的光芒,永远不会熄灭。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