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街的清晨,总是被早点摊的香气叫醒。张老板的绸缎铺刚开门,就把一匹浅粉色的绸缎挂在门口,上面绣着鸳鸯和桃花,格外惹眼;刘老板的茶叶铺里,他正仔细包着一罐陈年普洱,罐口系着红绳;李三则扛着一个竹筐,里面装着刚做好的竹碗、竹筷,快步往桃记走 —— 他们都听说了萧璟渊提亲的事,要去给苏软桃贺喜。
“软桃姑娘,开门喽!” 李三的声音刚落在桃记门口,苏软桃就笑着打开门,看到张老板、刘老板和一群街坊站在门外,手里都提着贺礼,心里一下子暖起来。
“张老板、刘老板,你们怎么来了?快进来坐!” 苏软桃赶紧让大家进屋,春杏也端来刚煮好的桂花茶,一一分给众人。
张老板把那匹浅粉绸缎递过来,笑着说:“软桃姑娘,这是我特意给你织的喜帕,江南样式的鸳鸯桃花纹,你大婚的时候用,喜庆!” 他还特意展开绸缎,上面的鸳鸯栩栩如生,桃花瓣上还绣了细巧的金线,“我织了半个月,就盼着你能风风光光的。”
苏软桃摸着绸缎的质地,柔软顺滑,眼眶有点红:“张老板,谢谢您,太用心了。”
“谢什么!” 刘老板接过话,把那罐普洱放在桌上,“这是我藏了五年的普洱,寓意‘日子像茶一样,越陈越香’,以后你和王爷闲下来,泡上一壶,配你的桂花酥,多舒服。”
李三也把竹筐递过来,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姑娘,我没什么好送的,就做了套竹制餐具,都是我亲手劈的竹,打磨得光滑,你和王爷婚后用,想着你喜欢江南的竹器,就做了这个。”
竹碗和竹筷上都刻着小小的桃花纹,是李三照着桃记门口的木牌刻的,虽然不如工匠做得精致,却满是心意。苏软桃拿起一个竹碗,指尖拂过上面的桃花,轻声说:“李大哥,我很喜欢,谢谢你。”
街坊们也纷纷拿出贺礼:卖豆腐的王婶送了块新做的豆腐,说 “大婚那天做豆腐羹,寓意‘福气满满’”;卖水果的赵叔送了一筐冬枣,说 “早生贵子,甜甜蜜蜜”;连隔壁杂货店的老板娘,都送了两盒江南的胭脂,说 “姑娘大婚要漂漂亮亮的”。
桃记的前厅很快挤满了人,大家围着苏软桃,七嘴八舌地说着祝福的话:“软桃姑娘,你和王爷是天生一对,以后肯定幸福!”“咱们朱雀街出了个王妃,以后我们也跟着沾光!”“大婚那天一定要请我们喝喜酒啊!”
苏软桃看着大家热情的笑脸,心里满是感动。她想起刚到京城时,举目无亲,是这些街坊帮她找铺面、送食材、挡麻烦,现在她要订婚了,大家又这么用心地准备贺礼,这里早就不是陌生的京城,而是她的家。
“谢谢大家,” 苏软桃站起来,对着众人深深鞠了一躬,“我刚到京城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是你们帮我,让我在这儿站稳脚跟,现在我能有今天,能和阿渊走到一起,离不开你们的支持。等订婚宴和大婚的时候,一定请大家来,咱们热热闹闹的!”
“好!” 大家齐声应下,前厅里满是欢声笑语。萧璟渊赶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 —— 苏软桃被街坊围着,手里拿着张老板送的喜帕,笑得眉眼弯弯。
他走过去,从身后轻轻揽住她的腰,对着街坊们笑着说:“谢谢大家对软桃的照顾,以后朱雀街有什么事,尽管找我,我一定帮衬。”
张老板笑着说:“王爷放心,我们会继续帮软桃看着桃记,等她大婚回来,保证店铺好好的!”
夕阳西下时,街坊们才陆续离开。苏软桃靠在萧璟渊怀里,看着桌上堆满的贺礼,轻声说:“阿渊,你看,我在京城也有家了。”
萧璟渊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声音温柔:“嗯,这里就是你的家,有我,有街坊,有桃记,以后会更热闹。”
窗外的朱雀街,灯笼渐渐亮起来,暖黄的光映着青石板,像一条温暖的路,通向他们满是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