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宗门史册,吴纯兴致不减,又拿出一卷书册。
‘立宗元年至立宗一千年风流列传’
相对于编年史记载的历史进程,‘风流列传’则侧重单个人物描述。
列传中第一个人物记载,毋庸置疑是弥天宗开派祖师,弥天仙尊。
只不过,上面只详细书写祖师的各种功绩,其他的用春秋笔法一带而过。
比如祖师是何修为,就以‘功参造化,法力无法’形容。
再比如‘祖师去哪了’,则是‘地涌金莲,举霞飞升’来说明。
是真飞升了,还是嘎了,已经无从考证。
毕竟现在说谁谁谁嘎了,就说‘恭祝道友飞升’,听听就行,别当真。
接下来第二位风流人物,也就是弥天仙尊的开山大弟子,弥天宗第二任宗主。
夫燧。
如果说弥天仙尊是弥天宗的开创者,那夫燧就是弥天宗万年基业的奠基人。
首先,他将弥天仙尊所传技艺分门别类,又设诸多山峰,也就是现今弥天宗‘百艺百峰’的雏形。
这个‘百’只是个量词,不是说真有一百之多。
当然了,真要细致划分,修仙界繁杂的技艺术法,百种都不止。
再者,夫燧又制定了一个类似内阁制度,将元婴期同门列为宗门长老,共同参与宗门的决策。
如此,长老有决策权,具体实施由下面诸峰去完成,切实做到决策与执行双权分开,避免权力集中,或是一峰独大。
也许现在来看,这种权力分化没什么了不起。
但是想想,那可是距今近万年时间啊,那时候人族都还没有完全步入文明社会。
不得不感叹,夫燧真的是高瞻远瞩,一代有一代人杰,当属风流人物。
也许是天妒英才,这位人杰是个短命鬼,立宗不到千年就嘎了,也是第一位葬在邙荡山的元婴修士。
具体死因没有提及,吴纯也懒得深究。
真要去深究,也得等自己修为达到元婴期,再去人家坟前‘瞄一眼’。
继续翻页。
第三位风流人物与夫燧是同期师弟,也是弥天宗第三任宗主,名叫彦公。
此人天资斐然,博学多才,是弥天仙尊诸多弟子中,最像弥天仙尊的人,他一生追求就是精通祖师流传下来的所有技艺。
只不过,人力有时尽,他终究没有成为弥天仙尊,所修精通技艺,也不过三十有六。
可能是技多压身了吧,直到他寿终就寝,也才元婴中期,连短命的夫燧都比不过。
这本‘风流列传’接下来的人物,除了几位功绩卓越的金丹峰主,大多是同期的元婴长老了,不一一赘述。
吴纯收起书册,心生感慨。
“不入元婴,连评入列传的资格都难。”
“想想宗门立宗至今,无数天骄浪涌拼搏,除了争那一线天机之外,也想在史书上争一个位置吧。”
“也是的,这么好的历史教材,宗门居然不派发给每一个弟子。”
“如若有天我掌权,第一件事就是让入门弟子熟读宗门历史,见识一下先辈们的风采。”
“这样不仅加深弟子归属感,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要知道‘青史留名’四个字的分量,不言而喻啊。”
感慨完,吴纯继续挑灯夜读。
和刚才一样,先看编年史册通晓历史进程,再看风流列传。
话说立宗一千年至两千年之间,是整个修仙界蓬勃发展期。
应了那句话,先富带动后富。
人族随着修仙界繁荣起来,文明传播,人口呈现井喷式爆发。
在此期间,除了九位大能留下的道统,不少天才妖孽或模仿,或借鉴,创出了各种修仙功法。
如此,也就形成了现今地方宗门或修仙家族雏形。
然而,人族的迅速崛起,势必会压榨其他生灵的生存空间。
久而久之,矛盾激化,人族与妖族爆发了修仙界第一次大战。
那年正处甲子年,史称‘甲子荡妖’。
这一战历经数百年,虽说在九位大能留下的道统通力合作下,以胜利告终,但是,胜了也是惨胜。
而且,妖族也无法彻底被消灭,大批妖族赶离了大陆,前往海外生存。
就这样,奠定了现在修仙界局面,人族掌管大陆,妖族占据海外,基本上互不来往。
历史车轮继续滚动。
在没了妖族这个强力阻碍后,修仙界安宁了上千年,再一次爆炸式发展。
除了九大宗门外,各种宗门与修仙家族就像雨后春笋,一个个往外冒头。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人要是一多,那江湖就会浪涌激流。
在立宗四千年左右,修仙界迎来第二次大战。
也是这一战,将两种不同的修炼理念彻底分化为正魔两道。
而大战的起因,仅仅是因为两个地方小势力争地盘。
只不过,其中一个势力拜妙音山为大哥,另一个势力以神魔殿为大哥。
小弟打架拼出了真火,大哥随之顶上,最后演变成整个修仙界正魔两道大战。
要说这一战可真是惨烈。
持续了千年之久不说,堂堂九大宗门的妙音山和神魔殿都拼没了,消逝在历史长河中。
第二次大战后的修仙界满目疮痍,也让剩余的七大宗门开始反省,重新建立世界格局。
接下来,就有了所谓的‘仙坊制度’。
比如,只要归属于弥天宗势力范围,那便可在地区建立仙坊,镇压并调节地区修仙势力,尽量避免大规模冲突。
吴纯一口气翻看完借阅的几本史册,不由得再次感叹。
“历史才是最好的老师啊。”
“不过,历史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矛盾,只要矛盾激化,那便会付之武力,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记得元婴沐长老提起过,在立宗八千年左右,又爆发了第三次修仙界大战。”
“不出意外的话,将来还会有第四次,第五次。”
“如今修仙界安稳了近两千年,不知下一次大战的导火索何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