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集团培训中心三楼的教室鸦雀无声。三十张课桌整齐排列,学员们却大多坐姿散漫 —— 有人手插裤袋靠在椅背上,有人低头刷着手机,还有人交头接耳,目光时不时瞟向讲台,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
吴佳怡站在讲台后,指尖轻轻划过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她穿着一身简约的白色西装,左前臂的疤痕被长袖衬衫严密遮住,只有紧握的拳头泄露了内心的紧张。作为集团 “空降” 的改革顾问,她早就听说这些首批精英学员大多是各部门的骨干,有的是老总的亲信,有的是技术大牛,没少在背后议论她 “靠关系上位”“只会纸上谈兵”。
“在开始今天的课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吴佳怡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教室,原本嘈杂的议论声瞬间消失,“你们有没有在餐厅排队时,觉得服务员效率太低,想过怎么让流程更快?”
台下有人嗤笑一声,后排的张宏更是直接开口:“吴老师,我们是来学企业管理的,不是来研究怎么端盘子的。” 他是生产副总周瑞的得力助手,昨天还在私下跟人打赌,说吴佳怡撑不过半小时就得下不来台。
吴佳怡没有生气,反而笑了笑:“张经理别急,这看似无关的问题,恰恰能解释我们今天要讲的‘流程优化’。” 她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一张斯坦福牛排馆的照片,“这家餐厅每天要接待上千名顾客,却能把从点餐到上菜的时间控制在八分钟内,秘诀就在于他们把‘点单’‘备菜’‘烹饪’三个环节拆分成二十个小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专人负责,甚至连牛排的腌制时间都精确到秒。”
她顿了顿,切换到下一张幻灯片,上面是集团的审批流程示意图 —— 一条简单的采购申请,需要经过部门主管、财务、采购、副总四层签字,平均耗时五天,最长的一次甚至拖了半个月。“大家看,我们的审批流程就像没有分工的餐厅,每个环节都在等,每个部门都在推,最终导致效率低下。”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在学员中激起了涟漪。有人下意识地点头,李哲更是举起手:“吴老师说得对!上次我们车间申请一批急件,就因为审批太慢,差点耽误了订单交付。” 他是技术部的骨干,一直支持改革,也是少数认真准备笔记本的学员。
吴佳怡对他投去赞许的目光:“李工提到的问题,正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核心。流程优化不是凭空创造,而是找到那些‘多余的等待’‘重复的沟通’,把它们砍掉。”
接下来的一小时,吴佳怡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从餐饮行业讲到制造业,从国际巨头讲到中小企业,把枯燥的流程优化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台下的学员渐渐坐直了身体,刷手机的人收起了屏幕,交头接耳的人开始认真记笔记,连张宏都皱着眉头,若有所思地看着屏幕。
“现在,我们进入实战演练环节。” 吴佳怡调出准备好的案例,“这是集团上个月发生的真实事件:技术部提出设备改造方案,需要生产部配合停机三天,却因为沟通不畅,生产部提前安排了订单,导致方案搁置,最终损失了五十万。请大家分成五组,用刚才学的流程优化方法,设计一个跨部门协作的解决方案。”
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学员们迅速分组讨论。李哲所在的小组率先进入状态,他拿着笔在白板上画流程图,一边写一边分析:“我觉得问题出在信息同步上,技术部提交方案后,应该第一时间跟生产部确认产能,而不是等审批下来再通知……”
张宏却在自己的小组里故意唱反调:“我觉得这根本不是流程问题,是技术部太自私,没考虑生产部的压力。再说了,停机三天的损失谁来承担?优化流程就能解决钱的问题吗?”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依次汇报方案。轮到张宏时,他故意抛出刚才的质疑,目光挑衅地看着吴佳怡:“吴老师,您说流程优化能解决跨部门问题,可要是两个部门的利益冲突,就算流程再顺,也没人愿意配合,您怎么解决?”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吴佳怡身上。有人露出看好戏的表情,等着看她如何应对这个棘手的问题。
吴佳怡却很平静,她调出一组数据:“张经理的问题很好。但我想先请大家看一组数据:去年集团因为跨部门协作问题导致的损失,总计两百三十万,而建立一套信息同步系统的成本,只需要八十万。至于利益冲突,我们可以在流程中加入‘利益共享机制’—— 比如技术部的改造方案如果能帮生产部提高效率,节省下来的成本按比例奖励给两个部门。”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另外,我还准备了一个更具体的方案框架。” 屏幕上弹出一份详细的跨部门协作流程表,从方案提交到最终执行,每个环节的负责人、时间节点、沟通方式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甚至还附上了类似企业的成功案例和数据对比。
台下一片哗然,连张宏都愣住了,他没想到吴佳怡不仅能回答问题,还准备了如此详实的方案。李哲更是激动地站起来:“吴老师,这个方案太实用了!我们技术部早就想推动类似的改革,就是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课程结束时,原本冷淡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学员们围在吴佳怡身边,有的请教问题,有的交换联系方式,还有人邀请她去部门做现场指导。李哲拿着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吴佳怡补充的建议,眼神里满是敬佩。
吴佳怡一一回应着,目光却不经意间扫过人群 —— 教室后排,一个穿着灰色衬衫的年轻学员正低头整理笔记,他没有上前凑热闹,却把刚才讲的重点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字迹工整,思路清晰。吴佳怡记得他叫陈默,是质量部的新人,上课全程没说话,却听得最认真。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张宏悄悄离开了教室。他走得很急,脸色阴晴不定,手里紧紧攥着手机,显然是要去汇报什么。吴佳怡心里冷笑一声,她知道,这场胜利只是开始,周瑞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
学员们渐渐散去,教室里只剩下吴佳怡和助理。她靠在讲台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方案框架,心里既有成就感,也有一丝警惕。刚才总结时,她特意提到 “任何优化都会触及既得利益,需要莫大的勇气”,就是想看看学员们的反应 —— 果然,张宏当时的脸色瞬间变了,而李哲和陈默则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吴老师,您今天太厉害了!” 助理兴奋地说,“刚开始我还担心他们不配合,没想到您几句话就把他们镇住了!”
“这只是第一步。” 吴佳怡摇摇头,眼神变得坚定,“流程优化要落地,还需要各部门的配合,更要过周瑞那一关。张宏回去肯定会跟周瑞告状,我们得提前做好准备。”
她收拾好东西,走出教室时,正好看到陈默在走廊尽头打电话。他的声音很轻,却能隐约听到 “流程优化”“数据支持” 等字眼。看到吴佳怡,陈默愣了一下,连忙挂了电话,礼貌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吴佳怡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这个沉默的年轻人,或许会成为她未来改革路上的意外助力。
回到办公室,吴佳怡刚坐下,手机就响了。是集团总裁的电话,语气里带着赞许:“佳怡,今天的课程很成功,好几个部门老总都跟我夸你呢。不过,周瑞刚才找我,说你提出的方案‘太激进’,可能会影响生产稳定。”
“我知道他会反对。” 吴佳怡的声音平静却坚定,“但我已经准备好了详细的数据和案例,明天的管理层会议上,我会证明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挂掉电话,吴佳怡看着窗外的夕阳,嘴角泛起一抹笑意。她知道,接下来的路会更难走,周瑞和张宏肯定会用各种手段阻挠她。但今天这堂课让她明白,只要有足够的专业实力和坚定的决心,就能赢得更多人的支持。
那些曾经轻视她的人,如今已经开始重新审视;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对手,也暴露了他们的焦虑。这场改革之战,她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而那个沉默的陈默,那个积极的李哲,还有更多等待被唤醒的人,终将成为推动变革的力量。
夜色渐浓,吴佳怡打开电脑,开始完善明天会议要用的 ppt。屏幕上的流程图表闪烁着微光,像一把锋利的剑,即将斩断阻碍集团发展的旧枷锁。她知道,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每一场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