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的培训教室,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面投下明暗交错的条纹。吴佳怡站在讲台前,指尖轻叩桌面,目光扫过台下三十张神情各异的面孔 —— 经过上一堂课的 “鲶鱼效应”,学员们的积极性被初步点燃,但眼底仍藏着几分对 “纸上谈兵” 的怀疑。
“理论讲得再多,不如亲手实践一次。” 吴佳怡按下遥控器,屏幕上弹出一车间某工序的生产数据图表,红色曲线在 “冲压环节” 陡然下降,形成一道刺眼的瓶颈,“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实战阶段。作业主题:一车间冲压工序瓶颈分析及改进方案。”
台下瞬间响起窃窃私语,有人低头翻看笔记本,有人拿出手机搜索相关案例。吴佳怡抬手示意安静,继续说道:“作业要求:以五人小组为单位,三天内完成实地调研,提交包含数据支撑、问题根源分析和可行性改进方案的报告。考核标准分为两部分,方案质量占 60%,团队协作与过程表现占 40%。”
她顿了顿,语气加重:“我必须强调,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课堂练习。三天后的汇报会,公司管理层会全程参与,优秀方案将直接应用于车间改造。你们的每一份数据、每一个建议,都可能影响一车间两百多名工人的工作方式。”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在学员中激起涟漪。高材生林浩立刻举手:“吴老师,我们可以调用车间的历史生产数据吗?需要和车间管理层提前沟通吗?” 他是名牌大学 mbA 毕业,入职半年一直待在总部,从未去过生产一线,眼里满是跃跃欲试。
“数据可以向车间统计员申请,但必须亲自到现场核实。” 吴佳怡回答,“至于沟通,我会提前打好招呼,但能否获得工人的信任和配合,要看你们自己的能力。”
分组结束后,各小组带着工具包前往一车间。吴佳怡没有同行,而是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上的车间监控系统 —— 她在每个小组里都安排了一名 “观察员”,负责记录调研过程中的关键细节,这既是为了评估学员表现,更是为了收集车间真实的运行状况。
一车间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冲压机每一次落下都伴随着金属碰撞的巨响。林浩带领的小组刚走进车间,就被刺鼻的机油味呛得皱眉。他拿出平板电脑,对照着历史数据,直接走到冲压机旁:“师傅,你们这个工序的平均节拍时间是多少?为什么上周三有三小时的停工记录?”
操作冲压机的老周头抬起头,上下打量着林浩笔挺的西装和精致的手表,嘴角撇出一丝不屑:“小伙子,这机器跟了我十年,我闭着眼睛都能操作,你问这些有啥用?停工是因为原材料没到,问我们没用。”
林浩被噎了一下,不死心继续追问:“那你们的模具更换时间为什么比标准时间长二十分钟?是不是操作流程有问题?”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老周头的火气:“你懂个屁!标准时间是坐在办公室里算出来的,实际操作哪能那么精准?模具没冷却就换,出了问题你负责?”
两人的争执引来了周围工人的围观,有人跟着附和:“就是,年轻人别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天天在这儿干活,还能不如你个看数据的?” 林浩的脸涨得通红,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能尴尬地站在原地。
另一边,有过基层经验的王磊则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他脱下西装外套,卷起衬衫袖子,走到物料区,帮着工人搬起原材料:“张哥,这原材料每次送来都要清点半天,是不是台账和实际数量对不上?”
张哥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个 “总部来的人” 会主动帮忙,语气缓和了些:“可不是嘛,有时候送来的物料规格不对,退回去又要等好几天,只能堆在这儿占地方。”
王磊趁机追问:“那冲压机经常出故障,是不是因为维护不到位?我看设备上的保养记录好像有几次没签字。”
张哥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压低声音:“有些事不是我们能说的,你还是别问了。” 说完,他放下手里的物料,借口有事匆匆离开。
最棘手的是李娜带领的小组。李娜是 “太子党” 成员,父亲是公司的元老,工人们对她天然带着戒备。她刚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车间主任赵刚就走了过来,脸上堆着假笑:“李小姐,需要帮忙吗?我让统计员把所有数据都给你,你们不用在这儿受累。”
“谢谢赵主任,但我们需要实地观察。” 李娜拒绝了他的 “好意”,径直走向停工的冲压机。赵刚的笑容僵在脸上,眼神里闪过一丝阴狠,转身对旁边的统计员使了个眼色。
下午三点,吴佳怡收到了观察员的反馈。林浩小组因与工人冲突,调研陷入停滞;王磊小组虽然获得了一些信息,但关键问题工人都避而不谈;李娜小组则被赵刚全程 “陪同”,根本接触不到核心环节。
吴佳怡并不意外,她知道一车间的问题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她调出一车间近一年的设备维护记录,发现有三台冲压机的保养频率明显低于标准,却从未被列入维修计划;再看物料采购记录,同一规格的原材料,近三个月的损耗率突然上升了 1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傍晚时分,各小组陆续回到培训中心。林浩垂头丧气地坐在座位上,王磊眉头紧锁地整理着调研笔记,李娜则在纸上反复画着车间布局图。吴佳怡走进教室,没有批评任何人,只是让大家分享今天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
“我觉得工人太固执了,根本不接受新的理念。” 林浩率先开口,语气里带着委屈。
“不是工人固执,是我们太急躁了。” 王磊反驳,“他们担心我们的改进方案会让他们失业,或者增加工作量,自然不愿意配合。”
李娜沉默了很久,突然开口:“我发现赵主任好像在刻意隐瞒什么。我们想查看那台经常停工的冲压机的维修记录,他说记录丢失了,可我明明在他办公室看到了文件夹。”
吴佳怡的眼神亮了一下:“你确定看到了维修记录?”
“确定,文件夹上写着‘冲压机维修 2024’。” 李娜肯定地说。
吴佳怡心里咯噔一下 —— 她之前查阅的维修记录里,2024 年的记录只有电子版,没有纸质版,赵刚的行为显然不合常理。她突然想起,一车间的设备采购是由生产副总王总负责的,而赵刚正是王总的老部下。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吴佳怡结束了会议,“明天继续调研,记住,不仅要找流程问题,更要关注背后的人、制度和利益关系。”
学员们离开后,吴佳怡独自留在教室,打开电脑调出王总的履历 —— 他在公司任职十年,一直负责生产和采购,去年曾因采购一批不合格的原材料被处罚,却没有被撤职。而那批原材料,恰好用于一车间的冲压工序。
“难道瓶颈是人为制造的?” 吴佳怡喃喃自语,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开始搜索去年的采购处罚文件。
与此同时,一车间主任办公室里,赵刚正对着电话低声汇报:“王总,他们好像发现不对劲了,那个李娜还看到了维修记录的文件夹。”
电话那头传来王总沉稳的声音,带着一丝冷意:“慌什么?维修记录我早就做了手脚,就算他们看到也查不出什么。明天你多派几个人盯着,别让他们到处乱逛,实在不行,就找个理由让他们停工一天。”
“明白。” 赵刚挂了电话,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里面正是 2024 年的冲压机维修记录,其中几页纸上用红笔标注着 “更换零件型号不符”“维修费用异常” 等字样。他将文件夹锁进保险柜,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第二天一早,吴佳怡刚到培训中心,就接到了李娜的电话:“吴老师,一车间突然通知今天设备检修,所有冲压机都停工了,我们没法调研了!”
吴佳怡的眼神瞬间变冷。她知道,赵刚开始动手了。但这也更加坚定了她的决心 —— 一车间的瓶颈背后,一定隐藏着更大的秘密。她拿起手机,拨通了集团审计部的电话:“张经理,我需要你们协助调查一车间的设备采购和维修情况,对,现在就需要。”
挂掉电话,吴佳怡看着窗外一车间的方向,心里清楚,这场实战作业已经超出了教学的范畴,变成了一场与既得利益者的正面较量。而她的学员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这场较量中的关键力量。
各小组虽然无法进行实地调研,但并没有闲着。林浩开始重新梳理历史数据,试图从数据异常中找到突破口;王磊则联系了之前认识的基层工人,约定在车间外见面;李娜则拿着绘制的车间布局图,分析可能存在的物料流转问题。
傍晚时分,王磊带来了一个重要消息:“我问了之前关系不错的老吴,他说去年那批不合格的原材料,其实大部分都没退回,而是被赵刚安排继续使用,导致冲压机频繁出故障。而且,赵刚还让统计员虚报工时,多领加班费。”
吴佳怡的手指紧紧攥住笔,她没想到问题会这么严重。就在这时,审计部传来消息:一车间近三个月的原材料损耗率异常,是因为有部分原材料被赵刚偷偷转卖给了小作坊,而维修记录中的 “异常费用”,其实是他虚报的维修款。
“看来这次作业,真的捅了马蜂窝。” 吴佳怡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无比坚定。她知道,接下来的汇报会,将不仅仅是展示学员成果,更是一场揭露真相、推动改革的关键战役。而她,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