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杆的蜂鸣还在陈浩耳边回荡。
他没动,手指卡在记录板边缘,盯着那片泛蓝光的矿壁。其他人也没说话,连卡尔都停下了工具包的拉链。刚才那一声短促的响,不是设备故障,也不是信号干扰——它来自地下,像是某种回应。
“先收工。”陈浩终于开口,“东西带回去,查清楚再挖。”
苏珊抬头看他一眼,没反驳。她知道这不是退缩,是上次农场差点崩盘后养成的习惯:看到异常,先停三秒。
娜娜站在岩基高处,机械眼扫过整片裂隙。她的数据流在后台飞速滚动,应力模型刚更新完一轮,局部区域的承压值已经接近警戒线。她没说,但记录仪里标了红点。
四人原路返回基地。
样本盒密封,地图存档,探测设备清点入库。整个过程没人催,也没人闲聊。上一次他们带回的是植物,这次是金属,可谁都不敢保证这玩意儿会不会再惹出什么麻烦。
回到指挥区已是六小时后。
陈浩瘫在椅子上,手里捏着一块压缩饼干,咬了一口又放下。他盯着投影屏上的矿脉图,那条蓝色带状结构像条沉睡的蛇,安静得有点假。
“娜娜,能挖吗?”他问。
“可以。”娜娜站在桌边,声音平稳,“但必须分级作业,先浅层取样,再逐步深入。当前矿体内部存在多处微断裂,扰动过大会引发连锁反应。”
“听上去像拆炸弹。”
“逻辑相似。”
卡尔抱着工具箱进来,把高密度探针放在桌上,一脸心疼。“这玩意儿上次才用五分钟,我就怕它报废。”
“不会。”娜娜调出设计图,“我们不需要持续钻探。我已基于资料库中的微型脉冲钻技术,结合遗迹能量传导原理,重构了一套切割系统原型。”
屏幕亮起,一台新设备的三维模型缓缓旋转。
“命名‘蓝金猎手-1型’。”她说,“模块化组装,利用推进器动力单元改装震频切割头,低能耗,高穿透。”
“听着比我家电焊机高级。”卡尔凑近看,“我能装?”
“你负责。”
苏珊翻着参数表,“深海环境散热差,动力受限,这机器怎么保证效率?”
“不是硬切。”娜娜解释,“采用间歇式脉冲震动,每十秒工作一次,每次三秒,让热量有时间散逸。同时切割面会形成短暂真空层,减少阻力。”
“也就是说,咱们得像嗑瓜子一样,一粒一粒吃?”陈浩咧嘴。
“准确。”
“行啊,慢点就慢点。反正我们又不赶着造宇宙飞船。”
会议定下三件事:
第一,安全优先。所有作业必须在应力监控下进行,一旦震动超两秒或气体成分变化,立即断电撤离;
第二,效率可控。使用“蓝金猎手-1型”试采,由卡尔主操作,苏珊监督参数,陈浩现场指挥;
第三,建立预警网。娜娜启用三台无人机,分别负责影像回传、地层监测和气体分析,全天候巡逻。
计划敲定,准备开工。
第二天,小队重返Alpha矿点。
晨光模拟灯早关了,外面是实打实的深海黑。探照灯打在矿壁上,反射出冷蓝色的光,像是石头里藏着星星。
“蓝金”这名字,越看越顺眼。
卡尔蹲在设备旁,正拧最后一颗固定螺丝。新机器看起来像个加长版电锤,前端是乌黑的切割头,后部接了根粗电缆,连到便携电源箱。
“充了八成。”他说,“别指望它一口气干到底。”
“能响就行。”陈浩拍了下他的肩,“开始吧。”
苏珊打开终端,输入初始指令。娜娜的三架无人机升空,贴着地面滑行,传感器全开。
“影像正常。”
“应力稳定。”
“气体无异常。”
“可以启动。”娜娜宣布。
卡尔按下开关。
机器嗡了一声,没立刻动作。等了两秒,切割头轻轻震了一下,接着猛地往前一顶,嵌入矿体表层。
“进去了!”他喊。
陈浩凑近看,只见蓝灰色粉末从缝隙中飘出,像被水流搅起的烟。探头画面显示切割深度已达五厘米,速度虽然慢,但稳定。
“保持节奏。”苏珊盯着电压曲线,“别冲太快。”
十秒工作,五秒停顿。机器像心跳一样规律震动。
第一块矿芯取出时,所有人都围了上来。
它只有巴掌大,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断口处能看到细密的网格纹路,像是某种规则排列的晶体结构。
“不像天然形成的。”苏珊用手电照着看,“这种均匀度,更像是……被制造出来的。”
“工厂流水线?”陈浩接过矿芯,沉甸甸的,冰凉。
“不排除。”
“那咱们真是捡到宝了。”他笑了,“不仅能当材料,还能当收藏品卖。”
“前提是能安全运回去。”娜娜提醒,“当前作业区西侧应力值上升0.3%,虽未达警戒线,但趋势明显。”
“那就换个位置。”陈浩说,“别在一个地方死磕。”
他们转移阵地,选在矿脉凸起岩基的南侧,这里地质更稳,支撑结构完整。
第二次切割顺利很多。机器适应了海底压强节奏,电压输出也调到了最佳区间。十五分钟后,第二块矿芯成功取出,尺寸更大,完整性更好。
“效率提升百分之四十。”苏珊记录数据,“按这个速度,每天可采集三到五块标准矿芯。”
“够用了。”陈浩点头,“先不贪心,稳住再说。”
卡尔擦了把汗,虽然穿着潜水服,但他额头还是渗出了湿气。“这活儿比修反应堆累,至少那边有空调。”
“你要是嫌热,下次我让你去种菜。”陈浩把记录板递过去,“写一下设备运行日志。”
“还得我动手?”
“你是工程师,不是搬运工。”
两人斗嘴时,苏珊突然抬手:“等等。”
她盯着终端屏幕,“气体成分有轻微变化,甲烷浓度上升0.2%。”
现场安静下来。
“是否触发警报?”卡尔问。
“未达阈值。”娜娜查看数据,“目前为0.48%,警戒线是0.5%。建议暂停作业三分钟,观察趋势。”
陈浩挥手:“停机。”
机器熄火,水流恢复平静。
三十秒过去,数值停在0.49%,不再上升。
“虚惊一场。”卡尔松口气,“可能是沉积层自然释放。”
“不能排除内部气体通道的可能性。”娜娜说,“建议在下一作业点增设气体采样环节。”
“记上了。”陈浩在记录板划了几笔,“下次提前打孔检测。”
他们继续试采,改用更短的冲程,每次只进两厘米,确保扰动最小。到第六次作业时,流程已基本跑顺,团队配合默契,没人再紧张兮兮地盯着仪表。
最后一块矿芯取出后,陈浩下令收工。
“今天到这儿。”他说,“成果不错,没出事,还拿到了真家伙。”
他们在矿点外围立了观测桩,标出作业边界,又设了信标,频率加密,密码还是陈浩随便输的六位数。
“下次来不至于找不着北。”他拍了下桩子。
卡尔正在拆设备,把切割头卸下来检查磨损情况。苏珊提交了开采日志,顺手关掉终端。娜娜站在高处,仍在扫描矿体,机体散热口微微冒雾,像是在思考。
陈浩最后看了眼那片矿壁。
幽蓝的光静静闪着,像呼吸。
他转身要走,忽然听见脚下传来一声极轻的“咔”。
很短,像是石头错位。
他低头,脚边的沉积层出现一道细缝,不到半厘米宽,但一直延伸到矿体下方。
“等等。”他喊。
其他人停下动作。
“怎么了?”
他没回答,弯腰捡起一块碎石,轻轻丢进裂缝。
石头落进去,没声音。
三秒后,远处传来一声闷响,像是什么东西塌了一角。
娜娜的警报灯闪了一下。
“地层位移确认。”她说,“裂隙正在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