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刚碰到启动键,警报声就响了。
红灯闪得刺眼,模拟舱的能量读数像疯了一样上下跳动,三秒后系统自动切断了运行。陈浩愣在原地,手还悬在半空。
“又来了。”卡尔从角落探出头,“刚才是不是又炸了?”
“没炸。”娜娜已经调出日志,“实验中止,原因是能量场波动超出安全阈值。”
苏珊凑过来扫了一眼曲线图:“这不是随机抖动,是规则性的锯齿波。”
“也就是说,问题一直都在?”陈浩皱眉。
“从第一次测试开始。”娜娜点头,“只是这次更剧烈。”
陈浩坐回椅子,仰头盯着天花板。他本来以为按下这个按钮就能看到数据稳稳上升,结果现实直接甩了他一巴掌。
“再来一遍。”他说,“先把传感器全清一遍,说不定是哪个探头进灰了。”
卡尔应了一声,跑去检查设备阵列。苏珊打开记录本,一页页翻看之前的参数设置。娜娜站在控制台前,眼睛微微发蓝,正在后台调取硬件状态。
七点四十分,第二次启动。
这次坚持了四分半钟,然后又是同样的警报,同样的断电。
“不是传感器的问题。”卡尔回来报告,“所有接口都干净,信号传输正常。”
“那就不是硬件的事。”陈浩揉了揉太阳穴,“难道是环境干扰?”
“研究院的建筑屏蔽等级是S级。”娜娜说,“理论上不会受到外部电磁影响。”
“理论都是给人看的。”陈浩嘀咕,“咱们上次在星球上搞实验的时候,谁告诉你那片区域能稳定供能?最后还不是靠手动调频撑过去的。”
苏珊突然抬头:“等等,我刚才看了三次实验的时间戳,偏差出现的时间有点规律。”
她把数据投到墙上:“每次都在整点后的第十七分钟,持续约两分半钟。”
“这么准?”卡尔凑过去,“像是定时闹铃。”
“更像是某种周期性干扰源。”娜娜立刻接入研究院的能源调度系统,调出大楼的供电记录。
几秒后,她在地下管网图上圈出一个节点:“每天上午八点、九点、十点,这里的供能管道会有一次短暂的能量峰值,持续时间两分二十秒左右。”
“刚好对上。”陈浩一拍桌子,“所以不是我们设备有问题,是这楼自己在抖?”
“可能性很高。”娜娜说,“如果地下脉冲频率与模拟舱共振频段接近,就会产生叠加效应。”
“可研究院不是说这系统完全屏蔽吗?”苏珊问。
“他们说的是对外屏蔽。”娜娜补充,“没提内部传导。”
空气安静了几秒。
卡尔挠头:“那我们现在怎么办?等他们修管道?”
“等不起。”陈浩摇头,“会议提前了两个小时,说明上面已经开始盯进度了。”
他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走了几步,忽然停下:“明天早上再试一次,但这次加个隔震层试试。”
“拿什么做?”苏珊问。
“实验室备用的磁浮垫片。”娜娜回答,“可以临时安装在模拟舱底座,阻断物理传导路径。”
“行。”陈浩点头,“你负责准备材料,我和卡尔重新校准初始参数,苏珊继续盯着时间轴,看有没有其他异常点。”
分工定下,四人立刻动手。
快到十一点时,第三次实验准备完成。
这次没人说话,大家都盯着屏幕,等着八点十七分的到来。
时间一到,启动程序。
能量曲线起初平稳上升,但在第十九秒时,数值再次剧烈跳动,系统再次中止。
“还是不行。”卡尔泄气地靠在墙上,“连一秒都没多撑住。”
“但有变化。”苏珊指着图表,“第二次波动比第一次延迟了五秒,幅度也小了一点。”
“说明隔震垫起了作用。”娜娜分析,“只是阻断不够彻底。”
“那就是方向没错。”陈浩抓起笔,在纸上画了个简图,“下次加双层,再把接地线路改一下,说不定能把干扰导出去。”
“你真觉得能搞定?”卡尔看着他。
“不搞定就得回去修电动车。”陈浩咧嘴一笑,“你觉得我乐意?”
中午饭没人去食堂。苏珊泡了四杯速溶咖啡,放在桌上。娜娜默默把其中一杯推到陈浩手边——他知道她不会说话安慰人,但这杯咖啡温度刚好,没加糖,和平时一样。
下午两点,卡尔主动申请去调量子耦合模块的输出功率。
“让我试试。”他说,“上次是我误触导致中断,这次我想补回来。”
陈浩犹豫了一下,点头同意。
五分钟后,警报又响了。
“怎么回事?”陈浩冲过去。
“我不是故意的!”卡尔声音发紧,“我只是调了个相位角,结果保护机制直接锁死了整个模块!”
“没事。”娜娜快速查看日志,“系统已保存现场数据,重启后可恢复。”
“有事!”卡尔一拳砸在桌面上,“我都搞砸两次了!你们带我来是不是就为了拖后腿?”
“现在不是谈这个的时候。”陈浩脱口而出。
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苏珊正要开口安慰卡尔,却被这句话堵了回去。房间里的气氛一下子僵住。
娜娜转身打开音响,放了一段节奏轻快的音乐。音量不大,但足够打破沉默。
“建议休息十五分钟。”她说,“连续工作超过三小时,错误率会上升百分之三十七。”
没人反对。
五分钟后,门开了。
李振华站在门口,白大褂搭在手臂上。他没进来,只是靠在门框上看了一眼控制台的状态。
“今天炸了几次?”他问。
“没炸。”陈浩答,“就是反复中止。”
“哦。”李振华点点头,“我当年带队第一周炸了三次,最后一次才发现是地磁扰动。你们这才第一天,急什么。”
说完他就走了,连水都没喝一口。
房间里静了几秒。
“他这是在安慰我们?”卡尔小声问。
“算是吧。”陈浩笑了笑,“至少没骂我们废物。”
他转过身,拍了拍卡尔的肩膀:“刚才是我说话难听,对不起。咱们谁都不是天生就会搞这些,我也经常看不懂参数表,全靠娜娜帮我划重点。”
卡尔低头:“我只是怕……怕自己配不上这个项目。”
“那你就不该来?”陈浩反问,“你明明是最想搞明白这里面原理的人。别忘了,当初是谁半夜爬起来重算了那个能量转换公式?”
卡尔没说话,但肩膀松了一些。
“这样。”陈浩拿起排班表,“明天的测试,每个模块轮流主控。我先来,然后是你,再是苏珊,最后娜娜收尾。谁出问题大家一起扛,行不行?”
卡尔抬起头,慢慢点头。
傍晚六点,第四次排查结束。
娜娜把建筑结构图和能源日志叠在一起对比,终于确认了一个细节:地下管道的能量峰值并非恒定频率,而是每天微调0.3赫兹,用于防止长期共振。
“但我们的模拟舱固定在一个频段。”她说,“相当于每天都撞上不同的‘墙’。”
“所以根本没法靠单次调整解决。”苏珊明白了,“必须动态避让,或者彻底隔断。”
“那就双管齐下。”陈浩写下计划,“明天清晨六点,做对照实验。一组用双层隔震垫加接地分流,另一组只维持原状,看能不能稳定运行超过十分钟。”
娜娜开始更新预案,苏珊整理记录,卡尔蹲在地上检查垫片的连接口。
陈浩坐在主控台前,手指敲着键盘,输入最后一行备注。
屏幕右下角弹出一条提示:
【明日会议时间:6:00 Am】
他看了眼窗外,天已经黑透。
手指移到确认框,停了几秒,没有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