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薄雾,将传艺馆的竹窗染成温暖的琥珀色。清脆的刻刀声打破了晨曦的宁静——陈念正领着二十个学生蹲在青檀苗圃旁,每个孩子都紧握着一块半掌大小的青檀木牌。晨风轻拂,带着泥土与青檀叶的清新气息,刻刀的\"笃笃\"声与晨露滚落的细微声响交织在一起,在庭院里织成一张顾暖的网。
\"要刻下'自己的梦想'!\"陈念举起手中的木牌,上面刻着一株栩栩如生的青檀苗,苗顶上托着迷你版的传艺馆,连窗棂纹路都清晰可辨。\"刘爷爷说过,只要把梦想刻进木纹里,它就能跟着青檀苗一起成长!\"
顾云深和沈砚辞并肩站在竹廊下,手捧刚热好的腊梅蜜水,目光顾柔地追随着孩子们。小张正对着木牌发愁,眉头紧锁——他想刻一个会转动的齿轮,却总是把齿纹刻歪。沈砚辞轻轻走过去,半蹲在他身边,指尖捏起刻刀顺着木纹一挑:\"修钟的梦想要像齿轮咬合那样稳健。先刻上护本纹作为底座,再把齿轮嵌在纹路里。\"小张眼睛一亮,刻刀落下的力道果然稳了许多,阳光洒在他腕间的迷你铜齿轮挂饰上——那是沈砚辞送他的入门礼物。
竹帘\"哗啦\"一声晃开,老周推着竹制餐车进来,车斗里整齐码放着二十块\"梦想糕\"。糕面上印着陈念刻制的模具图案:拓包、刻刀、竹编、绣绷,每种图案对应一门传统手艺。\"当年你顾爷爷的梦想是让老街上的每个人都会拓纹;沈父的梦想是修好许多自鸣钟。\"老周一边分发糕点一边说,\"现在你们的梦想刻在木牌上,咬在糕里,才算真的'落地'了。\"小语咬着印有胡姬花的糕,忽然举起木牌:\"我的梦想是让新加坡的表妹也能吃到这糕点!\"
李奶奶抱着绣绷走进来,绷子上是一幅刚绣完的《梦想长卷》:左边是沈父和顾爷爷在问渠斋拓纹的身影,中间是顾云深和沈砚辞搭建传艺学校的场景,右边是孩子们围着青檀苗刻木牌的画面,连海外学员都绣成了小小身影。\"这是我攒了半年的活计,\"李奶奶指着绣卷中间的空白处,\"要留给你们填上新的梦想。\"顾云深忽然想起沈父手札里夹着的泛黄绣线稿,上面是当年沈奶奶画的\"传艺梦\",与这长卷的构图竟有七分相似。
这时,小柱子兴冲冲地跑进来,手里捧着刚修复的老式相机。\"这是张爷爷借我的,\"他兴奋地说,\"我要把每个人的梦想都拍下来!\"孩子们立刻围了上来,争相展示自己的木牌。朵朵的竹编挂饰木牌上还特意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小语则小心翼翼地在胡姬花图案旁添上了新加坡的地标。
正午时分,自鸣钟敲响,清越的钟声在庭院中回荡。孩子们的木牌全部刻完,二十块木牌挂在青檀苗的枝桠上,随风轻晃。木纹里的刻痕在阳光下闪烁,如满地碎星:小语的木牌刻着胡姬花绕护本纹,旁书\"跨洋传艺\";小张的木牌是齿轮嵌护本纹,刻着\"修钟守艺\";朵朵的木牌最可爱,是歪扭的竹编挂饰,旁画笑脸写着\"编出暖\"。
陈念正要拍照,阿明的视频请求就弹了出来。\"快看我们的梦想!\"阿明举着手机转了一圈,镜头里是新加坡分基地的新苗圃,三十多株青檀苗刚栽下,枝桠上也挂着木牌。最显眼的是刻着\"顾沈传艺,跨洋同心\"的大木牌,旁边摆着刚蒸好的胡姬花糕。\"这是小语表妹刻的!\"镜头转向一个扎辫子的小姑娘,她举着刻有\"中国老师\"的木牌,\"她的梦想是暑假去老街学拓真正的护本纹!\"庭院里顿时响起欢呼声,小语用力晃动自己的木牌回应。
刘老把顾云深拉到\"三代传艺墙\"前,墙上新拓的图谱是沈砚辞连夜制作的,将沈父的旧手札、顾爷爷的拓片、孩子们的木牌图案、海外的合纹都拓在一张纸上,中央浓墨书写\"梦想的模样\"。\"当年景明和顾老只拓了左边一半,说'等后辈补完右边'。\"刘老指着图谱右半部,孩子们的木牌图案在阳光下泛光,\"现在看,补满了,比当年想的还热闹。\"
暮色降临时,灯笼次第亮起,橘红光晕映在每个人脸上。孩子们提议\"拓梦想\"——二十人围传艺砚,顾云深和沈砚辞握最外侧两个孩子的手,陈念举拓包站在中间,将二十块木牌图案拓在大红宣纸上。拓纸揭开时,月光爬过纸面,青檀苗的影子落在拓片上,将所有图案笼在暖光里。小张忽然指着拓片中央:\"看!我们的梦想拼在一起是完整的护本纹!\"众人凑近细看,齿轮、胡姬花、竹编、绣线的图案,果然嵌成了一道带着烟火气的护本纹。
顾云深靠在沈砚辞肩上,看着孩子们把拓片贴在《梦想长卷》旁。老周将刻坏的木渣收进小盒,说要做成\"梦想香\";李奶奶给海外学员寄去绣护本纹的手帕,里面裹着梦想糕干料;刘老把新拓图谱嵌在沈父手札旁。\"当年在雪夜炭炉旁,你说梦想是'传艺砚不凉,护本纹不断'。\"沈砚辞轻声道,指尖碰碰他掌心的旧疤,\"现在看,梦想更具体——是孩子刻刀下的纹,是老街坊灶上的香,是跨洋屏幕里的笑。\"
夜雾漫山时,传艺馆的灯笼又亮了,二十块梦想木牌在青檀苗上轻轻晃动,光影投在墙上,与《梦想长卷》的影子叠在一起。顾云深忽然明白,梦想从不是悬在天上的光,而是沈父磨坏的修钟工具,是顾爷爷烤热的传艺砚,是他和沈砚辞并肩走过的路,是孩子们刻歪的纹、咬甜的糕、跨洋的呼喊——是三代人把\"守艺\"的心愿刻进木纹,裹进烟火,传进岁月,最终长成的模样。这模样藏在青檀苗的年轮里,映在传艺砚的墨光里,落在每个人的笑眼里,是双星破晓后最真实顾暖的梦想。
远处,自鸣钟敲响九下,钟声在夜雾中悠悠回荡。小柱子终于调好了老相机,对着满院的梦想光影按下快门。咔嚓一声,这一刻的顾暖与希望被永远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