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的秋雨连绵不绝,将整座城池笼罩在一片凄迷的雨幕之中。
州牧府内,药香与檀香交织,七十六岁的刘表躺在病榻上,面色蜡黄,呼吸微弱如游丝。
蔡瑁、蒯越等心腹重臣侍立榻前,个个神色凝重。
“父亲……”长子刘琦跪在榻前,紧紧握住刘表枯瘦的手,眼中含泪。
次子刘琮站在蔡瑁身侧,脸上带着几分不安与期待。
刘表艰难地睁开双眼,目光在两个儿子脸上逡巡,最终长叹一声:
“荆州……托付给你们了……”话音未落,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主公!”满室悲声。
然而,泪水未干,权力的争夺便已开始。当夜,蔡瑁便召集心腹在偏厅密议。
“诸位,”蔡瑁环视在场众人,声音低沉,“如今老主公仙逝,荆州群龙无首。袁大山虎视江北,孙刘联军也在暗中动作。当此危难之际,必须尽快确立新主,以安民心。”
蒯越会意,立即接口:
“二公子刘琮仁孝聪慧,深得老主公喜爱,理当继位。”
刘琦的支持者、老将王威勃然大怒:
“荒谬!长幼有序,自古皆然。大公子刘琦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王将军此言差矣。”
蔡瑁冷笑,“如今乱世,岂能拘泥于礼法?二公子与江东孙氏有姻亲之谊,若是由他继位,或可借江东之力保全荆州。”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之时,一名侍卫匆匆来报:
“大公子,门外有一位自称诸葛亮的人求见。”
刘琦大喜:“快请!”
诸葛亮一身白衣,手持羽扇,从容步入厅内。
他先向刘表灵位行礼,而后对刘琦道:
“亮闻老主公仙逝,特来吊唁。如今荆州危如累卵,大公子可有何打算?”
刘琦泣道:“蔡瑁等人欲立吾弟为嗣,还望先生教我。”
诸葛亮轻摇羽扇:“大公子不必忧虑。亮已与刘备将军商议,愿助公子继承大统,共抗外敌。”
与此同时,在许昌丞相府内,袁大山正与白素雅对弈。
“报——”柳如梦快步走入,面带喜色,“荆州急报!刘表病逝,二子争立,蔡瑁支持刘琮,刘琦则得到诸葛亮相助。如今襄阳城内剑拔弩张,随时可能爆发内乱。”
袁大山执棋的手微微一顿,与白素雅交换了一个眼神。
“果然不出所料。”白素雅轻声道,“刘表一死,荆州必乱。”
袁大山放下棋子,起身走到地图前:
“蔡瑁此人,贪权怕死,必会投降。但诸葛亮既然插手,事情就复杂了。”
柳如梦道:“据细作回报,蔡瑁已经暗中派人前来接触,表示愿意献城投降,只求保全富贵。”
“哦?”袁大山挑眉,“他开出了什么条件?”
“要求保留荆州刺史之职,并赐爵位。”
武二石在一旁忍不住插话:
“主公,还等什么?让俺带兵南下,把那个诸葛亮一并擒来!”
周一木却道:“不可轻敌。诸葛亮既然敢插手荆州事务,必有所恃。而且孙刘联军也在虎视眈眈,若我军贸然南下,恐遭夹击。”
白素雅忽然道:“妾身以为,此乃天赐良机。荆州内乱,正是我们一举夺取荆州的大好时机。不过……”
她顿了顿,“需要谨慎行事,既要快速拿下荆州,又要防备孙刘联军。”
袁大山沉思片刻,忽然笑道:“好!既然蔡瑁想要富贵,我们就给他富贵。
“传令:任命蔡瑁为荆州刺史,封襄阳侯。同时,命王金水率水师沿汉水南下,做出直取江夏的态势,牵制孙权。”
他又看向周一木和武二石:“你二人即刻整军,随时准备南下。记住,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襄阳,一定要在孙刘联军反应过来之前,拿下这座荆州重镇。”
“得令!”
就在袁大山调兵遣将之际,襄阳城内的局势也愈发紧张。
刘琦在诸葛亮支持下,聚集了王威等一批老将,控制了两城门。
而蔡瑁则凭借多年经营的势力,控制了府库和其余六门。
“兄长,何必如此?”
刘琮在蔡瑁陪同下,与刘琦在城头对峙,“若是开城投降,袁将军必不会亏待我们。若是负隅顽抗,只怕……”
刘琦怒道:“荆州乃父亲基业,岂能拱手让人?更何况,我们有孔明先生相助,未必不能保全荆州!”
诸葛亮轻摇羽扇,淡然道:“二公子,蔡将军,如今袁大山势大,若是投降,或许能保全一时富贵。
“但二位可曾想过,飞鸟尽,良弓藏。待袁大山坐稳荆州之时,便是二位鸟尽弓藏之日。”
蔡瑁脸色微变,强自镇定:
“孔明先生何必危言耸听?袁将军仁义布于天下,岂会做出这等事?”
“仁义?”诸葛亮冷笑,“蔡将军可知道曹操旧部如今何在?程昱被迫致仕,贾诩被软禁在家。这就是袁大山的仁义。”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一匹快马飞驰入城,马上骑士高喊:
“急报!袁军水师已经抵达汉水,陆军也在向北移动!”
蔡瑁闻言大喜:“太好了!袁将军发兵了!”
刘琦则面色惨白,看向诸葛亮:“先生,如今该如何是好?”
诸葛亮沉声道:“为今之计,只有尽快与刘备将军会合,退守江陵,再图后计。”
当夜,刘琦在诸葛亮和王威保护下,率领三千亲兵悄悄出城,向南而去。
蔡瑁得知后也不追赶,反而大喜:“碍事的人终于走了!快,准备开城投降事宜!”
消息传到许昌,袁大山拍案而起,眼中精光四射:
“机会来了!出兵!”
(本章完)
【下章预告:袁大军南下,刘琮、蔡瑁开襄阳城投降。袁大山轻松入主荆州治所,但对蔡瑁等人的诚意心存疑虑,暗中布置防备。他密令柳如梦:“盯紧蔡瑁等人,若有异动,格杀勿论。”敬请期待《第182章:轻取襄阳·琮瑁献城如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