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欣和董翳的使者已经在殿外候了两个时辰。\"张良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大王打算如何处置?\"
刘邦靠坐在武关大殿的主位上,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殿外秋雨淅沥,将前些日子激战留下的血迹冲刷得干干净净,只余下青石板路上深深浅浅的水洼。水洼倒映着灰色的天空,像一面面破碎的镜子,映照着这个乱世斑驳的倒影。
\"让他们再等等。\"刘邦的目光投向殿外灰蒙蒙的天空,\"废丘那边,可还有章邯的残部在负隅顽抗?\"
周勃从殿外大步走进来,雨水顺着他的甲胄流淌,发出细微的\"滴答\"声:\"回大王,章邯旧部树倒猢狲散,顽抗者都已肃清。只是...\"
\"只是什么?\"
\"在清理战场时,发现了几具黑衣人的尸体,身上带着这个。\"周勃呈上一枚刻着云纹的令牌。
刘邦接过令牌,眼神一凝:\"赵政的人...\"
陈平从偏殿缓步走出,衣袂飘飘,神色从容:\"看来赵政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关注关中的局势。不过这样也好,有他暗中相助,司马欣和董翳才会如此痛快地前来归降。\"
\"传他们进来吧。\"刘邦将令牌收入袖中,指尖在袖口处轻轻摩挲,似在揣摩这枚令牌背后隐藏的深意。
两个身着文士袍的中年人战战兢兢地走进大殿,跪伏在地,手中的降表微微发抖,仿佛那薄薄的竹简有千钧之重。
\"塞王、翟王愿举地归降,只求汉王网开一面,保全性命...\"
刘邦没有接降表,而是缓缓站起身,走到使者面前。他的脚步声在大殿中回荡,每一步都像是敲在使者心头的鼓点:\"抬起头来。\"
使者惶恐地抬头,对上刘邦锐利的目光。那目光如刀,似能剖开人心,看清内里所有隐秘的算计。
\"告诉司马欣和董翳,\"刘邦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三日内,亲自来武关见我。过时不至,我便亲自去请。\"
使者连滚带爬地退下后,张良轻抚长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大王此举甚妙。既要他们来降,又要他们亲自来见,既显威严,又示诚意。\"
\"赵政想要在关中布局,我偏要让他知道,这里是谁说了算。\"刘邦冷笑,目光扫过殿外阴沉的天空,仿佛要看穿那厚厚的云层,直视东海孤岛上那个白衣飘飘的身影。
三日后,正值秋高气爽。武关城外,司马欣和董翳各自带着少量亲随,在约定的时辰准时到来。两人皆是一身素服,未带兵器,神情忐忑,像是赴一场未知的审判。
刘邦亲自在城门口相迎,身后只跟着张良、陈平二人。他身着玄色深衣,腰间悬着一柄装饰多于实用的长剑,整个人显得从容而内敛。
\"二位将军深明大义,免去多少刀兵之灾。\"刘邦拱手为礼,语气诚恳,仿佛真的是在迎接两位远道而来的贵客。
司马欣和董翳连忙跪拜,额头几乎触及刘邦的鞋尖:\"败军之将,不敢当大王如此厚待!\"
\"请起。\"刘邦扶起二人,双手分别握住他们的手臂,掌心传来的温度让两位降将感到一丝意外——这双手并不宽厚,却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关中初定,正是用人之际。二位若能真心相助,我必不相负。\"
就在众人准备进城时,一骑快马突然从远处疾驰而来。马蹄声如雷鸣,打破了这看似和谐的氛围。马上的骑士浑身是血,刚到城门前就跌落马下,发出一声沉闷的\"砰\"响。
\"大、大王...\"骑士艰难地举起手中的军报,声音嘶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河东...河东有变...\"
周勃立即上前接过军报,快速浏览后脸色微变,浓眉紧锁:\"大王,魏王豹突然出兵,已经占领了临晋关。\"
这个消息如同一记惊雷,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临晋关是通往河东的要塞,魏王豹此举,无疑是要趁汉军刚刚平定三秦、立足未稳之际分一杯羹。
司马欣和董翳交换了一个眼神,神情更加惶恐,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们刚刚归降,就遇到这样的变故,若是处理不好,恐怕会被怀疑是内应。
刘邦面沉如水,沉默片刻后突然笑了。那笑容不带丝毫温度,反而像是冬日里的一抹寒光:\"好个魏豹,倒是会挑时候。\"
他转向司马欣和董翳,目光如炬:\"二位将军,看来有人不相信你们归降的诚意啊。\"
董翳急忙道,声音因紧张而微微发颤:\"大王明鉴,此事与我二人绝无干系!\"
\"我知道。\"刘邦摆手,宽大的衣袖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若是你们暗中勾结,就不会在这个时候亲自前来。不过...\"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意味深长:\"既然有人怀疑,不如就请二位将军证明一下诚意。你们各自率领本部兵马,随我一同去会会这位魏王,如何?\"
这个要求让司马欣和董翳脸色发白。这是要他们纳投名状,用旧主的血来证明自己的忠诚。两人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与决然。
张良适时开口,声音清朗如玉石相击:\"魏王豹背信弃义,趁火打劫,实乃不义之举。二位将军若能助大王平定此乱,必能名垂青史。\"
在刘邦温和却不容拒绝的目光下,司马欣和董翳只得躬身领命,声音中带着一丝悲壮:\"愿听大王调遣。\"
十日后,汉军兵临临晋关下。秋日的阳光洒在关城上,给这座雄关镀上了一层金边,却也照出了城头魏军士兵脸上的紧张与不安。
让魏王豹意想不到的是,打头阵的竟然是司马欣和董翳的部队。两军阵前,昔日的同袍如今刀兵相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氛围。
\"刘邦这是要让他们自相残杀啊!\"魏王豹在城头上冷笑,手中长剑遥遥指向城下,\"传令下去,重点攻击司马欣和董翳的部队。我要让天下人看看,投降刘邦是什么下场!\"
战鼓擂响,魏军如潮水般涌下城头,直扑司马欣和董翳的阵地。刀光剑影中,昔日的战友如今成了最凶狠的对手,每一击都带着不死不休的狠劲。
然而战事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周勃的巧妙调度下,司马欣和董翳的部队虽然看似在前线苦战,实际上始终处在汉军主力的掩护之下。汉军的弓弩手隐藏在侧翼的高地上,每当魏军攻势过猛,便会有密集的箭雨倾泻而下,为两位降将的部队解围。
\"就是现在!\"周勃令旗一挥,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如同死神的召唤,樊哙率领的精锐突然从侧翼杀出,直扑魏军中军。这些精锐骑兵如同一把尖刀,瞬间撕开了魏军的防线。
战局瞬间逆转。魏王豹措手不及,他的中军大旗在混战中被砍倒,象征着指挥体系的崩溃。魏军士兵见主帅旗帜倒下,顿时军心大乱,纷纷溃逃。
\"追!\"樊哙大喝一声,声震四野,手中长刀所指,魏军如潮水般退去,留下满地狼藉。
临晋关重新回到汉军手中,关城上再次飘扬起汉军的赤色旗帜。这一战,不仅收复了失地,更重要的是让司马欣和董翳真正体会到了汉军的强大与刘邦的用人之道。
战后,刘邦亲自为司马欣和董翳斟酒。酒液在铜爵中泛着琥珀色的光泽,映照着两位降将复杂的面容:\"今日之功,我记下了。\"
两人跪地谢恩,这一次,眼神中多了几分真诚,少了几分惶恐。他们终于明白,刘邦不仅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君主,更是一个懂得驾驭人心的统帅。
当晚,刘邦独自站在临晋关城头,望着河东方向的点点星火。夜风拂过他的脸庞,带来一丝凉意,也吹散了一日的血腥味。张良悄无声息地来到他身边,衣袂飘飘,如同夜色中的幽灵。
\"大王在担心魏王豹卷土重来?\"
刘邦摇头,目光深邃如夜空中的寒星:\"我在想赵政。这一切,是不是也在他的算计之中?\"
张良沉默片刻,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赵政想要的是一个能与项羽长期抗衡的汉,而不是一个能迅速统一天下的汉。让魏王豹牵制我们,正合他的心意。\"
\"所以我们每一步都要走得格外小心。\"刘邦轻声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既要借助他的力量,又不能完全被他掌控。\"
这时,陈平快步走来,手中拿着一封密信,信封上印着东海赵氏特有的黑鳞漆印:\"大王,赵政来信了。\"
刘邦展开信笺,上面只有简短的几句话,字迹遒劲如铁画银钩:\"关中已定,商路当开。另:小心南郑。\"
\"南郑...\"刘邦的瞳孔微微收缩,如同被针尖刺了一下,\"他这是在提醒我们,还是在威胁我们?\"
夜色渐深,河东的星火在远处明明灭灭,如同无数双窥视的眼睛。刘邦握紧手中的密信,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眼神复杂难明。
这个赵政,总是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又总是在他即将站稳脚跟时暗中掣肘。下一步,他们之间的博弈,恐怕要比面对项羽时更加凶险。因为项羽的刀是明晃晃的,而赵政的刀,藏在雾里,藏在风里,藏在每一句看似善意的提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