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东篱文创园尚未完全苏醒,但A1展厅内已是一派井然有序的忙碌。昨夜精心布置的每一个细节,在清朗的晨光中愈发显得雅致动人。空气中浮动着清冷的竹香,混合着新沏龙井的淡淡氤氲。
周锐站在展厅入口处,一身挺括的深色西装,领带系得一丝不苟,尽管眼底仍有疲惫的痕迹,但整个人的状态如同出鞘的利剑,锐利而专注。他通过耳麦最后一次确认各部门准备情况,声音低沉而稳定。吴薇带领的运营团队各就各位,签到台、物料分发处、引导岗位,人人神色肃穆,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沈砚心则早早抵达,穿梭于各课程区域,与提前到场的传承人及助教做最后的沟通,确保他们心态放松,物料趁手。
八点刚过,第一批学员的身影便出现在了文创园的入口。远远望去,竟已排起了小小的队伍。他们大多是年轻人,衣着时尚,脸上带着好奇与期待,与这充满艺术气息的老厂房环境奇异地融合在一起。
“各位学员早上好,请沿指示牌前往A1展厅签到…”孙磊带着几名志愿者,热情而有序地引导着人流。
签到流程顺畅无比。学员在核对信息后,会拿到一个精致的棉麻材料包,上面用秀雅的字体印着“杭州非遗唤醒计划”和学员的名字。打开材料包,里面不仅是课程所需的核心物料,还有一张设计成古笺样式的课程指南、一枚手工制作的“杭纺”书签,以及一小包独立包装的、印着三潭印月图案的龙井茶糖。这些细节处的用心,立刻赢得了学员们的好感,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分享。
九点整,所有学员按所选课程,被引导至各自区域。能容纳百余人的展厅,此刻座无虚席,却并无喧哗,只有一种安静的、充满期待的骚动。
苏绣区。
光线被调得极为柔和,聚焦在每一位学员的操作台上。张清远师傅站在前方,没有过多的寒暄,她拿起绣绷和针线,目光扫过台下那些年轻而陌生的面孔。
“苏绣,功夫不在力,在气。手要稳,心要静,呼吸要匀。”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让原本有些紧张的学员渐渐平静下来。
她演示最基本的穿针、劈线、起针。当那根肉眼几乎难以捕捉的细丝,在她手中如同被施了魔法般温顺地穿过针眼,然后以无比均匀细密的针脚落在真丝帕上时,台下响起了一片低低的惊叹。学员们开始笨拙地模仿,起初是歪歪扭扭的线条,但在助教们耐心的、一对一的指导下,逐渐找到了些许感觉。空气中只剩下丝线穿过缎面的细微摩擦声,一种极致的专注和宁静笼罩着这片区域。一位女学员看着自己帕子上那虽然稚嫩却已成型的三潭印月轮廓,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喜悦光芒。
制扇区。
这里的气氛相对轻松些。制扇杨师傅幽默地讲解着扇骨的材质、扇面的历史,手中一把未完工的团扇骨架在他指尖灵活转动。
“扇子,在古代不仅是纳凉之物,更是文人雅士身份的象征。风雅,就在这一开一合之间。”他演示着为扇面裱糊、穿缀扇骨的关键步骤。
学员们两人一组,合作完成一把“西湖明月”团扇。打磨扇骨,挑选绢面,用特制的颜料绘制简单的荷花或远山。过程中难免手忙脚乱,颜料沾到手上,胶水使用不当,引发阵阵善意的轻笑。但当他们最终看到自己亲手参与制作的、独一无二的团扇成型时,那种创造的满足感溢于言表。一位年轻的男生拿着自己画得有些抽象的“荷花图”团扇,得意地对着同伴扇了扇:“看,我这叫写意派!”
绸伞区。
如同一片移动的江南梦境。绸伞传承人正在讲解伞面的传统穿花技艺和防水工艺。学员们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已绷好白色绸面的小型练习伞。
“我们今天的任务,不是完成一把完整的伞,而是在你们的伞面上,留下第一笔属于杭州的记忆。”传承人鼓励道。
学员们用细小的画笔,蘸着清雅的矿物颜料,在伞沿小心翼翼地勾勒青绿山水的边角,或点染几朵疏落的梅花。阳光透过高高的窗户,洒在这些半开的绸伞上,光影流动,色彩朦胧,美得如同画境。许多学员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直到助教提醒才恍然抬头。
茶歇时间,提供的定胜糕、龙井茶酥等精致茶点再次获得好评。学员们聚在一起,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半成品,交流着心得体会,互相拍照。社交媒体上,#杭州非遗唤醒计划# 话题下,瞬间涌入了大量现场图片和视频,好评如潮。
“太治愈了!第一次觉得时间可以过得这么慢,这么充实!”
“张清远大师本人气质绝了!感觉自己不是在学手艺,是在修道…”
“没想到自己做出来的团扇能这么好看!已经决定送给我妈当生日礼物了!”
“环境、服务、体验感全部满分!‘非遗纪元’果然名不虚传!”
周锐和沈砚心隐在角落,观察着现场的一切。看到学员们脸上洋溢的满足笑容,听到那些真诚的赞叹,连日来的疲惫和压力仿佛瞬间烟消云散。他们知道,他们成功了。不仅仅是一场活动的成功,更是将他们所坚持的理念——让非遗技艺以尊重、专业且美好的方式,重新融入现代生活——成功地传递了出去。
下午四点半,课程陆续结束。学员们带着自己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材料包和满心的欢喜,依依不舍地离开。许多人在出口处认真填写着反馈表,写下鼓励和建议,还不忘询问下一期课程何时开放报名。
当最后一位学员离开,展厅大门缓缓关上,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夕阳的金辉透过高窗,为满室的静谧披上一层温暖的光晕。
周锐摘下耳麦,长长地、彻底地舒了一口气。他看向身旁同样面带倦色却眼神明亮的沈砚心和吴薇,什么也没说,只是伸出手,与他们用力地击掌相庆。
杭州首秀,圆满落幕。这把在江南点燃的非遗之火,已然成势。
第66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