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灵能跃迁引擎”的原型机在月背基地成功完成首次跳跃,当“萤火”脉冲步枪开始批量列装前线部队,一股由内而外的蜕变气息,正悄然在地球联军中弥漫。然而,无论是引擎的轰鸣还是武器的闪光,其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无形却无处不在的“大脑”——强人工智能“伏羲”。
它并非突然出现。早在战前,“伏羲”便已是地球最顶尖的科研与数据处理中心。战争爆发后,在瓦西里耶夫和王也的联合授权下,“伏羲”的权限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核心代码与灵能网络深度耦合,接入了军事指挥、科研模拟、全球资源调度等几乎所有关乎文明存续的关键系统。
它没有实体,却仿佛一位全知全能的军师、一位不知疲倦的工头、一位精打细算的管家,以其超越人类极限的运算力和绝对理性的逻辑,默默支撑着地球文明这艘在惊涛骇浪中航行的巨轮。
昆仑指挥中心,巨大的全息星图已然不再是简单的态势展示。在“伏羲”的驱动下,它变成了一个高度拟真、实时演变的动态战争“沙盘”。
星图上,不仅精确显示着敌我双方每一艘舰船、每一个要塞、甚至每一个机动小队的位置、状态、弹药和能量储备,还叠加着无数肉眼看不见的数据层:引力场分布、辐射强度、灵能扰动梯度、预测的敌军行动轨迹、最优火力覆盖区域、后勤补给线脆弱点分析……
瓦西里耶夫站在星图前,他的每一个念头,几乎都能瞬间得到“伏羲”的响应。
“如果我将第三机动舰队提前部署到‘铁壁-04’侧翼,对敌军主攻方向的拦截成功率能提升多少?”
“‘伏羲’推演中……基于当前敌舰队形与历史行为模式分析,拦截成功率预计提升12.7%,但会暴露我方预备队位置,增加‘龙首崖’方向压力13.5%。建议:可执行,但需同步加强‘龙首崖’前沿警戒。”
“敌方新型突击艇的灵能伪装识别率如何?”
“已更新识别算法库3.2版本,基于‘碎星渊’伏击战捕获的十七次有效信号特征,当前识别率已从初始的38%提升至89.3%。但仍存在11.7%的漏报风险,建议配合修士灵觉扫描进行二次确认。”
这不再是将军与参谋们的“棋盘推演”,而是指挥官与一个拥有海量数据支持和近乎无限算力的“战争大脑”之间的对话。“伏羲”能在一秒内模拟推演上万种可能的战术变化及其后果,将原本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完成的决策辅助过程,压缩到瞬息之间。
在几次小规模接触战中,“伏羲”甚至能直接接管部分防空炮台和近防系统的局部控制权,以其毫秒级的反应速度,拦截那些人类操作员根本来不及反应的饱和攻击。它如同一个无形的力场护盾,极大地提升了防御体系的反应效率和生存能力。
艾琳娜博士的实验室,“伏羲”的身影同样无处不在。
“灵能跃迁引擎”的谐振腔矩阵设计,涉及数万个阵法节点的能量流动与空间参数匹配。任何一个节点的微小偏差,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败甚至灾难。依靠人力计算和传统计算机模拟,穷尽所有可能组合需要数百年。
而“伏羲”接手后,它能在虚拟空间中同时运行数百万个不同参数配置的引擎模型,进行极端条件下的压力测试。每一次“爆炸”,每一次“谐振失控”,都化为宝贵的数据流,被迅速分析、归纳,剔除错误选项,指引研究方向。
“第3,821,455次模拟完成。参数组 delta-7 在空间曲率0.03至0.05区间表现稳定,能量溢出低于阈值。建议沿此方向进行实体验证。”冰冷的电子音,宣告着一条可能通往成功的路径被发掘。
同样,“萤火”步枪的能量激发回路优化,“针刺”炮的螺旋聚焦腔结构微调,“星辰阵盘”的力场叠加效应最大化……几乎所有关键技术突破的背后,都堆积着“伏羲”以亿为单位的模拟计算次数。它将科研过程中最耗时、最繁琐的“试错”环节,加速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战争是资源的消耗战。如何将地球上以及小行星带开采站的每一克稀有金属、每一焦耳能量、每一份人力,都精准地投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是一个庞大到令人绝望的系统工程。
“伏羲”接管了全球资源调度网络。
从澳洲矿区开采出的“萤石”原矿,到东亚工业基地的提纯生产线,再到北美组装厂的“萤火”步枪最终质检,最后通过优化后的运输路线送往前线士兵手中——整个过程被“伏羲”分解成无数个环节,实时监控,动态调整。
它能预测到西伯利亚的一场暴风雪可能会延误某个零件的运输,并提前从南美仓库调拨备用件;它能计算出月背基地“虚空熔炉”下一次启动所需的最佳能量配给,并协调全球电网进行峰值调度;它甚至能根据前线战损报告,精确推算出未来七十二小时内各战地医院对血浆、药品和医疗设备的需求量,并提前做好配送方案。
在“伏羲”的统筹下,地球的战争机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效和精准运转着。浪费被降到最低,效率被提到最高。它就像一位最顶级的交响乐指挥,让全球成千上万个不同的“声部”——工厂、矿山、运输线、科研机构、军队——演奏出一曲协调一致的生存乐章。
然而,“伏羲”并非万能,也并非毫无争议。
它的决策基于数据和逻辑,但战争从来不仅仅是数据和逻辑。士兵的士气、指挥官的直觉、战场上千变万化的偶然性,这些都是冰冷的算法难以完全量化的。瓦西里耶夫始终坚持,最终的决策权必须掌握在人类手中,“伏羲”永远是辅助,而非主宰。
一些保守派将领和官员,也对将如此多的核心权限交给一个AI感到不安。他们担心过度依赖会导致人类自身能力的退化,更担心那万分之一可能出现的系统故障或被敌方渗透的风险。
王也对此的态度则颇为超然。他曾对瓦西里耶夫言道:“工具无善恶,关键在于执器之人。‘伏羲’是文明延伸之手,善用之可补天缺,恶用之则自毁长城。守住本心即可。”
无论如何,“伏羲”的存在,已成为地球联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运算无声无息,却如同文明的脉搏,强劲地跳动着,支撑着每一次战术决策,加速着每一次科技突破,优化着每一次资源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