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铁砧不仅锤炼着军队的刀锋,也在重塑着整个文明的社会肌理。当生存成为压倒一切的最高准则,旧有的货币体系、阶级划分和价值观念,在帝国舰队的阴影下迅速瓦解、重构。一种全新的、冰冷而高效的硬通货——“贡献点”,如同无形的血液,开始渗透到地球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彻底改变了亿万人的生活与命运。
战前,黄金、信用点、资本曾是衡量价值的主要尺度。但当星球存亡悬于一线,这些符号瞬间失去了意义。工厂需要的是矿石和能源,军队需要的是武器和兵员,社会需要的是粮食和秩序。如何公平地分配日益稀缺的资源,激励每一个个体为文明存续竭尽全力,成为联盟政府最紧迫的课题。
“贡献度体系”应运而生。
这套由“伏羲”核心运算并监督执行的庞大系统,旨在将每一个公民、每一个组织对文明生存与战争的“贡献”,量化成一个具体的数值——贡献点。
矿工每开采一吨稀有矿石,获得贡献点。
工人每生产一支“萤火”步枪或一个引擎零件,获得贡献点。
士兵在前线击毁一架敌机或坚守阵地一小时,获得巨量贡献点。
科研人员攻克一个技术难关,根据“伏羲”评估其战略价值,获得天量贡献点。
甚至,普通农民生产超出配额的粮食,教师培养出通过考核并投身关键行业的学生,艺术家创作出被评定为“显着提升士气”的作品,都能获得相应的贡献点。
反之,任何懈怠、浪费、破坏秩序的行为,都会被扣减贡献点,严重者甚至会被清零。
贡献点,直接与生存资源挂钩。食物、饮水、住房、能源、医疗……所有这些不再免费配给,而是需要消耗贡献点来兑换。贡献点越高,能兑换的资源数量越多、品质越好。一个获得勋章的英雄士兵,其家属可以居住在安全舒适的深层地下城,享受优先医疗和营养配给;而一个贡献点低下甚至为负的人,可能只能得到维持最基本生存的配额,居住在环境恶劣的地表或浅层掩体。
贡献点体系催生了全新的社会阶层结构,与旧时代的财富或血缘无关,只与“价值”挂钩。
顶层是“战略贡献者”:如瓦西里耶夫、艾琳娜博士、王也(其贡献点被设为象征性的无限),以及那些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的科学家、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他们拥有近乎无限的资源调配权,但其个人消费往往极其克制,贡献点更多用于推动重大项目。
中层是“核心贡献者”:包括前线精锐部队的官兵、关键工厂的技术骨干、优秀的教育和医疗工作者、高效的行政管理人员。他们是社会的稳定支柱,生活条件有保障,并能通过持续努力积累贡献点,提升自身和家庭地位。
底层是“基础贡献者”: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工人、农民、士兵。他们通过完成定额任务获得贡献点,维持着文明的基础运转。虽然生活清苦,但清晰的晋升通道(例如,普通士兵通过战功可晋升,工人通过技术革新可获得额外奖励)给了他们希望。
最底层,则是“负贡献者”:包括怠工者、罪犯、以及因各种原因无法或不愿做出贡献的人。他们被边缘化,生存条件极为恶劣,是社会重点“改造”或“监控”的对象。
这种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流动。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矿工,因为提出了一项能提升开采效率的建议并获得采纳,可能一夜之间获得巨额贡献点,跃升阶层。一个旧时代的富豪,如果其资本无法转化为对战争的直接贡献,那么他的贡献点可能还不如一个生产线上的熟练工。
贡献点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 居住与教育:深层防御工事内的安全居所、配备最好师资和资源的学校,都需要高昂的贡献点。这驱使着人们拼命工作,以期为自己的家人换取更安全的生存环境和更光明的未来。
· 修炼资源:对于修士而言,贡献点尤为重要。王也简化并公开的一部分基础功法可以免费获取,但更深奥的秘典、辅助修炼的丹药、浓度更高的灵能修炼室使用权……所有这些,都需要海量的贡献点来兑换。这迫使原本超然的修真者也必须深入参与到战争相关的各项任务中,无论是前线作战、阵法维护还是法器炼制。
· 婚姻与家庭:甚至出现了“贡献点联姻”的现象,高贡献点的个体结合,被认为能诞生出更优秀的后代,并为家庭积累更多资源。虽然联盟不鼓励纯粹基于贡献点的结合,但在残酷的现实中,这已成为一种潜在趋势。
· 荣誉与耻辱:个人的贡献点虽然不是完全公开,但大致区间和排名在特定范围内是透明的。高贡献点者受人尊敬,享有话语权;低贡献点者则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精神耻辱。
贡献点体系带来了惊人的效率。
它像一根无形的鞭子,抽打着整个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狂奔。生产效率、科研速度、兵员素质都在体系激励下显着提升。几乎没有人敢偷懒,因为懈怠意味着个人和家庭的生存质量直线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然而,其代价也同样巨大。
社会氛围变得极度功利和紧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多或少地被贡献点的计算所侵蚀。艺术、哲学等短期内难以看到“贡献”的领域急剧萎缩(除非其作品被判定能提升士气)。社会同情心在生存压力下变得稀缺,对“负贡献者”的排斥和冷漠日益加剧。
更重要的是,这套体系依赖于“伏羲”的绝对公正和数据的绝对透明。任何计算偏差或腐败,都可能引发灾难性的信任危机和社会动荡。联盟设立了严格的监察机构,并由王也的神识不定期进行扫描,以确保体系的相对公平。
瓦西里耶夫站在昆仑指挥中心的窗前,望着下方忙碌却沉默的人群。他知道,这套体系冰冷而残酷,它磨灭了很多人性中柔软的部分。但在帝国灭顶之灾的威胁下,这是无奈的选择,也是效率最高的选择。
“用贡献点,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压榨出文明最后一丝潜力。”他低声自语,“只希望,我们能在被这套体系异化之前,赢得战争……或者,找到更好的路。”
月背基地,王也的神识感受着地球上那如同精密齿轮般咬合运转,却又充斥着焦虑和竞争的社会气息,默然不语。这是文明在绝境下的自救,是群体意志的体现,亦是对人性的一场严峻考验。他能做的,只是确保那最终评估贡献的“尺子”,尽可能的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