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搬家与第一声咳嗽
林薇拖着最后一个行李箱踏进302室时,窗外的天已经擦黑。老旧居民楼的楼道里没有声控灯,她只能借着手机手电筒的光,踩着斑驳脱落的台阶往上走,每走一步,楼梯板就发出“吱呀”的呻吟,像老人被压迫到极致的喘息。
这是她在这座陌生城市租到的第三个房子。前两个不是房租太贵,就是离公司太远,直到中介把这个位于老城区的房源推给她——租金只要市场价的一半,步行到公司只需要十五分钟。唯一的缺点,就是这栋楼太旧了,建成年代比林薇的父母还要大上几岁,墙皮上爬满了青苔,楼道里堆着邻居们舍不得扔的旧家具,空气里总飘着一股潮湿的霉味。
“林小姐,这房子性价比真的很高,就是楼里住的大多是老人,晚上可能安静点。”中介带她看房时,眼神有些闪躲,含糊地提了一句,“不过您年轻人睡得沉,应该不影响。”
林薇当时满脑子都是“便宜”和“近”,没多想就签了合同。直到此刻,她独自站在空旷的客厅里,听着窗外树枝被风吹得“沙沙”响,才后知后觉地有点发怵。
房子是两室一厅,家具都是房东留下的旧款——掉漆的木沙发、屏幕泛白的老式电视机、还有一张铺着碎花床单的双人床。主卧带着一个小阳台,次卧堆着房东没搬走的纸箱,上面落满了灰尘。林薇简单收拾了一下,把行李箱里的衣服挂进衣柜,又用湿抹布擦了擦桌子,等忙完这一切,已经快到凌晨两点。
她太累了,沾到枕头就睡着了,连灯都忘了关。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清晰的“咳……咳咳……”声突然钻进耳朵。
那咳嗽声很轻,却格外有穿透力,像是有人站在卧室门口,用手捂着嘴,压抑着喉咙里的痒意。每一声咳嗽都间隔三秒左右,节奏均匀得有些诡异,就像用计时器卡着点发出的声音。
林薇猛地睁开眼,心脏“咚咚”狂跳。
卧室里只有她一个人,窗户关得严严实实,门也好好地关着。她屏住呼吸,竖起耳朵仔细听——咳嗽声还在继续,“咳……咳咳……”,不疾不徐,带着一种老年人特有的沙哑,却又透着说不出的阴冷。
她摸过手机,按亮屏幕——凌晨三点整。
“谁?”林薇壮着胆子喊了一声,声音因为紧张有些发颤。
咳嗽声戛然而止。
屋子里瞬间恢复了寂静,只剩下她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林薇掀开被子,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透过门缝往外看。客厅里一片漆黑,只有主卧的灯光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影,什么都没有。
她又检查了阳台和次卧,甚至打开了衣柜和床底——所有能藏人的地方都看遍了,连个影子都没有。
“难道是幻听?”林薇揉了揉太阳穴,安慰自己。最近找房子、搬家太累,可能是精神太紧张了,才会出现幻觉。
她回到床上,却再也睡不着了。眼睛盯着天花板,耳朵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直到天快亮时,才迷迷糊糊地睡过去。
第二天早上,林薇醒得很晚。她洗漱完,准备去楼下买早餐,刚好碰到住在对面301室的张奶奶。张奶奶七十多岁,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子,看到林薇,笑着打招呼:“小姑娘,你是昨天搬来302的吧?”
“是啊,张奶奶好。”林薇礼貌地回应。
“这房子空了快半年了,终于有人住了。”张奶奶叹了口气,眼神有些复杂,“你……晚上睡得好吗?”
林薇心里一动,想起了昨晚的咳嗽声,试探着问:“张奶奶,这楼里是不是有老人晚上咳嗽啊?我昨晚三点多好像听到咳嗽声了。”
张奶奶的笑容瞬间僵住,手里的菜篮子晃了一下,几根青菜掉在了地上。她蹲下去捡青菜,声音压低了些:“小姑娘,你别瞎想,这楼里是有老人,但都睡得早,哪有人凌晨三点咳嗽……”
林薇看着张奶奶躲闪的眼神,心里的疑惑更重了:“可是我真的听到了,很有节奏的咳嗽声,就在我卧室门口。”
“那可能是外面的声音吧,老房子隔音不好。”张奶奶站起身,匆匆说了句“我还要去买菜”,就快步下楼了,连掉在地上的一根胡萝卜都忘了捡。
林薇看着张奶奶的背影,心里泛起一阵寒意。张奶奶的反应太奇怪了,她明明知道什么,却不肯说。
那天晚上,林薇特意把门窗都锁得紧紧的,还在卧室门口放了一个装满硬币的塑料瓶——只要有人开门,硬币就会掉下来发出声音。她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等到凌晨三点。
“咳……咳咳……”
熟悉的咳嗽声准时响起。
这一次,林薇听得更清楚了——咳嗽声不是从门外传来的,而是从卧室的衣柜里!
她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眼睛死死地盯着衣柜。衣柜门紧闭着,上面的镜子反射着卧室的灯光,隐约能看到她自己苍白的脸。
咳嗽声还在继续,“咳……咳咳……”,每一声都像敲在林薇的心上。她鼓起勇气,拿起放在床头柜上的台灯,慢慢挪到衣柜前。
“谁在里面?”她声音发抖,却还是咬着牙问了出来。
咳嗽声停了。
衣柜里没有任何回应,只有一片死寂。林薇握着台灯的手在发抖,她深吸一口气,猛地拉开了衣柜门——
衣柜里挂满了她的衣服,没有任何人。
她把衣服一件一件拿出来,仔细检查衣柜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摸了摸衣柜的后壁——都是实心的木板,没有任何缝隙。
“到底是怎么回事?”林薇瘫坐在地上,心里又怕又乱。连续两个晚上听到咳嗽声,而且都在凌晨三点,这绝对不是巧合。
她突然想起中介说的话——“这房子空了快半年了”。为什么好好的房子会空这么久?难道之前的租客也遇到了同样的事情?
林薇拿出手机,找到中介的微信,发了一条消息:“王哥,302之前的租客为什么搬走了?这房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消息发出去后,一直没有回复。直到第二天中午,中介才回了一条语音,语气有些不耐烦:“林小姐,房子能有什么问题?之前的租客是因为工作调动才搬走的。你要是不想租,提前说,押金可退不了。”
林薇看着这条语音,心里更不安了。中介的回答太敷衍了,根本就是在回避问题。
她决定自己去查。当天下午,她请假回了一趟老城区,找到了负责这片区域的居委会。居委会里只有一个值班的阿姨,听说林薇住在302,脸色瞬间变了。
“302啊……”阿姨叹了口气,犹豫了半天,才低声说,“小姑娘,你胆子也太大了,那房子你也敢住?”
“阿姨,到底怎么回事?”林薇急忙问。
“之前住302的是一个姓赵的老爷爷,去年冬天走的,走的时候就是凌晨三点多,听说走之前咳了好几天,咳得特别厉害。”阿姨的声音压得更低了,“自从赵爷爷走了以后,那房子就没人敢住了,之前有两个租客,都是住了没几天就搬走了,说晚上能听到咳嗽声……”
林薇的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姓赵的老爷爷?凌晨三点咳嗽?
难道她听到的,是赵爷爷的声音?
第二章:诡异的巧合
从居委会回来后,林薇的心里一直沉甸甸的。她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沙发上的破洞——她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302的租金这么便宜,为什么张奶奶和中介都对房子的事情遮遮掩掩,原来这房子里,真的有“不干净”的东西。
她想搬走,可刚交了三个月的房租和押金,要是现在走,钱就全打水漂了。她刚毕业没多久,工资不高,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损失。
“再等等,也许只是巧合呢?”林薇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安慰自己,“也许赵爷爷只是舍不得这里,才会留下点声音,没有恶意的。”
那天晚上,林薇没有睡在卧室,而是在客厅的沙发上搭了个临时的床。她开着客厅的灯,又把电视机打开,放着无聊的综艺节目,试图用声音掩盖可能出现的咳嗽声。
可到了凌晨三点,熟悉的“咳……咳咳……”还是准时响起。
这一次,咳嗽声不是从衣柜里传来的,而是从阳台的方向。林薇猛地抬头,看向阳台——阳台门是关着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可她总觉得,窗帘后面好像站着一个人,正透过布料,静静地看着她。
她不敢动,也不敢出声,只能死死地盯着窗帘。咳嗽声持续了大概一分钟,然后突然停了。紧接着,阳台门“吱呀”一声,缓缓开了一条缝。
林薇的心脏都快跳出来了,她抓起身边的抱枕,紧紧抱在怀里,身体不停地发抖。她想喊,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想跑,却像被钉在了沙发上,动弹不得。
阳台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反复了好几次,就像有人在试探着要不要进来。过了大概十分钟,阳台门终于停在了半开的位置,再也没有动静。
林薇就这样僵在沙发上,直到天亮。
第二天早上,她第一时间冲到阳台,检查阳台门的锁——锁是好的,没有被撬动的痕迹。阳台的地板上,除了她昨天晒的衣服,什么都没有。
“一定是风,是风吹动了阳台门。”林薇强迫自己相信这个理由,可心里的恐惧却越来越深。
接下来的几天,咳嗽声每天都会在凌晨三点准时响起,而且每次传来的方向都不一样——有时在卧室,有时在客厅,有时在卫生间,甚至有一次,林薇感觉咳嗽声就在她的耳边,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脸颊,带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
她开始失眠,精神越来越差,上班时总是走神,好几次差点出错。同事们都看出了她的不对劲,问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她却不知道该怎么说——总不能告诉别人,她租的房子里有个“幽灵”在凌晨三点咳嗽吧?
这天晚上,林薇实在受不了了,她决定去找张奶奶问问清楚。她知道张奶奶住在301,和302只有一墙之隔,肯定知道更多关于赵爷爷的事情。
她敲了敲301的门,过了好一会儿,门才开了一条缝,张奶奶探出头,看到是林薇,脸色有些不情愿:“小姑娘,这么晚了,有事吗?”
“张奶奶,我想问问您,关于之前住302的赵爷爷……”林薇的话还没说完,张奶奶就急忙打断了她:“我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说完,就要关门。
林薇急忙用手挡住门:“张奶奶,您别骗我了,我已经从居委会知道了,赵爷爷是去年冬天在302走的,而且走之前咳了好几天。我现在每天晚上都能听到他的咳嗽声,我快被逼疯了,您就告诉我,赵爷爷是不是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啊?”
张奶奶看着林薇通红的眼睛,脸上的表情软了下来,她叹了口气,打开门,让林薇进了屋。
301的装修很简单,客厅里摆着一个老式的红木柜,上面放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穿着中山装的老爷爷,看起来很慈祥。
“这就是赵爷爷。”张奶奶指着照片,声音有些哽咽,“他是个好人啊,一辈子没结过婚,无儿无女,就一个人住在302。去年冬天,他得了重感冒,咳得特别厉害,我让他去医院,他说自己年纪大了,不想折腾,结果……结果就这么走了。”
“那他走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比如有没有提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东西?”林薇急忙问。
张奶奶想了想,说:“他走的前一天,还跟我念叨,说他有一个木箱,里面装着他年轻时的一些东西,本来想留给一个人,可那个人一直没来取。他还说,那个木箱就放在302的次卧里,让我帮忙看着点,别让人给扔了。”
“次卧的木箱?”林薇心里一动,她之前收拾房子的时候,确实看到次卧里堆着几个纸箱,当时以为是房东的东西,就没在意。难道赵爷爷说的木箱,就在那些纸箱里?
“是啊,就是一个红色的木箱,上面有个铜锁。”张奶奶点了点头,“赵爷爷走了以后,房东来收拾房子,我跟他说过那个木箱,让他别扔,可他说那些都是没用的旧东西,不知道给弄到哪里去了。”
林薇谢过张奶奶,回到了302。她直奔次卧,把堆在里面的纸箱一个个打开——里面装的都是些旧衣服、旧报纸,还有一些破损的家具零件,根本没有张奶奶说的红色木箱。
“难道被房东扔了?”林薇皱起眉头,心里有些失落。她本来以为,找到木箱,就能知道赵爷爷的心愿,也许满足了他的心愿,咳嗽声就会消失了。
就在她准备把纸箱放回原位时,手指突然碰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在最下面的一个纸箱里,压着一个红色的木箱,上面确实有一个铜锁,锁上已经生锈了,木箱的表面也有些磨损,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致。
“找到了!”林薇兴奋地把木箱抱了出来,放在客厅的桌子上。她仔细打量着木箱,试图找到打开铜锁的方法,可锁锈得太厉害,根本打不开。
她想找个工具把锁撬开,可刚站起来,就听到“咳……咳咳……”的咳嗽声响起——又是凌晨三点。
这一次,咳嗽声是从木箱里传来的!
林薇吓得后退了一步,眼睛死死地盯着木箱。木箱静静地放在桌子上,没有任何动静,可咳嗽声却清晰地从里面传出来,带着一股淡淡的霉味,和之前听到的一模一样。
“赵爷爷,是您吗?”林薇鼓起勇气,对着木箱问,“您是不是想让我打开这个木箱?”
咳嗽声停了。
过了几秒钟,木箱上的铜锁“咔哒”一声,自己开了。
林薇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她慢慢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箱——里面铺着一层红色的绒布,绒布上放着一个泛黄的笔记本,还有一张黑白照片。
照片上是一对年轻的男女,男的穿着中山装,正是赵爷爷年轻时的样子,女的穿着旗袍,梳着两条麻花辫,笑得很灿烂。笔记本的封面上写着两个字:“念安”。
林薇翻开笔记本,里面是赵爷爷的字迹,娟秀而有力。日记的内容大多是关于他和照片上那个叫“念安”的女人的故事——他们是在年轻时认识的,彼此相爱,约定好要结婚,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念安被迫离开了这座城市,临走前,她对赵爷爷说,一定会回来找他。
赵爷爷就这样等了一年又一年,从年轻等到年老,却再也没有等到念安的消息。日记的最后一篇,写于去年冬天,字迹有些潦草,看得出来赵爷爷当时的身体很虚弱:“念安,我快不行了,我还是没等到你。我把我们的照片和日记放在木箱里,如果你回来找我,看到这些,就知道我一直在等你……咳……咳咳……”
日记的后面,还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地址,还有一个名字——“苏念安”。
林薇看着日记和照片,眼眶湿润了。她终于明白,赵爷爷的咳嗽声,不是因为有恶意,而是因为他还在等念安,他想让有人找到这个木箱,把他的思念带给念安。
可念安现在在哪里呢?她还活着吗?那个地址,现在还有人住吗?
林薇看着纸条上的地址,心里做了一个决定——她要帮赵爷爷找到念安,完成他未了的心愿。
第三章:寻找念安
纸条上的地址在市中心的一个老小区,距离林薇住的地方不算太远,坐公交车大概四十分钟就能到。第二天一早,林薇就按照地址找了过去。
老小区和林薇住的居民楼很像,都是几十年前的建筑,墙皮脱落,楼道狭窄。纸条上的地址是3栋2单元401室,林薇顺着楼梯往上走,心里既期待又紧张——她不知道念安是否还住在那里,也不知道该怎么跟念安解释这一切。
她敲了敲401的门,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一个穿着围裙的中年女人探出头,疑惑地看着林薇:“你好,请问你找谁?”
“您好,我找苏念安女士。”林薇急忙说。
中年女人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你找我妈妈啊?她去年秋天就去世了。”
林薇的心里“咯噔”一下,像被泼了一盆冷水:“去……去世了?”
“是啊,妈妈走的时候八十七岁,算是喜丧了。”中年女人打开门,让林薇进了屋,“你是妈妈的朋友吗?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
“我不是她的朋友,我是……”林薇犹豫了一下,还是把302的事情和赵爷爷的日记、照片都告诉了中年女人。
中年女人叫苏敏,是苏念安的女儿。听完林薇的话,苏敏的眼睛红了,她从卧室里拿出一个旧木盒,打开后,里面也放着一张和赵爷爷木箱里一模一样的黑白照片,还有几封泛黄的信件。
“我妈妈年轻的时候,经常跟我提起一个姓赵的叔叔,说他们是青梅竹马,本来要结婚的,可当时我外公不同意,非要让妈妈嫁给我爸爸,还把妈妈带到了外地。”苏敏拿起照片,声音哽咽,“妈妈这辈子都在惦记他,她总说,对不起赵叔叔,没能遵守约定。她去年生病的时候,还跟我说,想回老城区看看,找找赵叔叔,可那时候她身体已经不行了……”
林薇看着苏敏手里的信件,上面的落款都是“念安”,收信人是“老赵”,但这些信都没有寄出去,信封上连地址都没有。
“赵爷爷也等了念安女士一辈子,他直到去世前,还在惦记着她。”林薇把赵爷爷的日记和照片递给苏敏,“这是他留给念安女士的东西,我想,他肯定希望念安女士能看到。”
苏敏接过日记和照片,翻了几页,眼泪就掉了下来:“没想到,赵叔叔竟然等了妈妈这么久……他们两个人,这辈子都在互相惦记,却没能见上一面,太可惜了。”
林薇看着苏敏,心里也很不好受。她原本以为,找到念安,就能完成赵爷爷的心愿,可没想到,念安已经不在了。那赵爷爷的咳嗽声,是不是还会继续在凌晨三点响起?
“林小姐,谢谢你告诉我这些,也谢谢你把这些东西带给我。”苏敏擦干眼泪,看着林薇,“我想,我应该去看看赵叔叔,给他烧柱香,告诉他,妈妈也一直惦记着他,他们的约定,妈妈从来没忘。”
当天下午,苏敏买了纸钱、香烛,和林薇一起回了老城区的居民楼。她们在302的客厅里摆了一个简单的灵位,把赵爷爷和苏念安的照片放在一起,又点燃了香烛和纸钱。
“赵叔叔,我是念安的女儿苏敏,我来看您了。”苏敏对着灵位鞠躬,“我妈妈去年已经走了,她走之前还在惦记您,她对不起您,让您等了一辈子。现在,你们终于可以见面了,希望你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好好的,不要再有遗憾了。”
林薇也对着灵位鞠了一躬:“赵爷爷,您的心愿,我已经尽力了,念安女士也一直惦记着您,你们就安心吧。”
就在这时,客厅里突然刮起一阵微风,桌上的香烛火苗晃了晃,然后稳稳地燃烧着,没有一点风再吹动。林薇和苏敏对视一眼,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那天晚上,林薇回到302,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凌晨三点还会不会听到咳嗽声。她躺在床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直到第二天早上被闹钟吵醒。
她拿起手机一看,已经早上七点了——她竟然一觉睡到了天亮,没有听到任何咳嗽声!
接下来的几天,林薇每天晚上都能睡得很安稳,凌晨三点的咳嗽声再也没有响起过。302室里的霉味好像也消失了,空气变得清新了很多,连窗外的树枝“沙沙”声,都觉得比以前好听了。
林薇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可她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又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第四章:陌生的敲门声
那天晚上,林薇加班到很晚,回到302的时候,已经快十一点了。她洗漱完,刚准备睡觉,就听到门外传来“咚咚咚”的敲门声。
“谁啊?”林薇疑惑地问,这么晚了,会是谁呢?
门外没有回应,敲门声也停了。
林薇以为是邻居敲错门了,就没在意,继续收拾东西。可没过几分钟,敲门声又响了起来,“咚咚咚”,还是和刚才一样,不轻不重,节奏均匀。
“到底是谁啊?”林薇有些不耐烦了,她走到门口,透过猫眼往外看——门外空无一人,只有楼道里的昏暗灯光。
“奇怪,难道是幻听?”林薇揉了揉眼睛,再仔细看,还是没人。
她打开门,楼道里静悄悄的,只有楼梯口的窗户被风吹得“吱呀”响。她左右看了看,没有看到任何人,地上也没有任何东西。
“可能是风把什么东西吹到门上了吧。”林薇自言自语,关上了门,还特意反锁了。
可刚回到卧室,敲门声又响了起来,“咚咚咚”,比刚才更响了,像是有人用拳头在砸门。
林薇的心跳加快了,她再次走到门口,透过猫眼往外看——还是没人。
“谁在恶作剧?”林薇对着门外喊了一声,“别装神弄鬼的,快出来!”
门外没有任何回应,敲门声也停了。
林薇站在门口,心里有些发怵。她想起了赵爷爷的咳嗽声,难道是还有其他“东西”在这栋楼里?
她不敢再开门,回到床上,用被子蒙住头,耳朵却时刻警惕着门外的动静。可直到天亮,敲门声都没有再响起。
第二天早上,林薇出门的时候,特意看了看对面301的门,张奶奶正好也开门出来。
“张奶奶,你昨晚有没有听到敲门声啊?”林薇问。
张奶奶愣了一下,随即脸色变了:“你也听到了?”
“您也听到了?”林薇惊讶地看着张奶奶。
“是啊,昨晚快十二点的时候,我听到有人在敲你的门,敲了好几次,我还以为是你朋友来了,想开门看看,可走到门口,敲门声就停了,我透过猫眼一看,没人。”张奶奶压低声音,“这栋楼里,除了你和我,还有住在401的李大爷,其他的房子都空着,李大爷耳朵不好,晚上睡得早,不可能这么晚敲门。”
林薇心里更害怕了:“那会是谁啊?难道是……”
“你别瞎想,可能是外面的人走错楼了。”张奶奶安慰林薇,可她的眼神却有些闪躲,显然也在担心。
那天晚上,林薇特意把门窗都锁得紧紧的,还在门口放了一个塑料盆,里面装了一些石子——只要有人敲门,石子就会发出声音。她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开着灯,不敢睡觉。
到了十一点多,敲门声果然又响了起来,“咚咚咚”,和昨晚一样。
林薇屏住呼吸,透过猫眼往外看——还是没人。
她鼓起勇气,打开门,快速地往外看了一眼,还是没人。可就在她准备关门的时候,她看到楼梯口的墙角下,放着一个红色的布包。
林薇犹豫了一下,还是走过去,捡起了布包。布包很轻,里面好像装着什么东西。她回到屋里,关上门,打开了布包——里面放着一个银镯子,还有一张纸条。
纸条上的字迹很潦草,像是用左手写的:“302的姑娘,这个银镯子是我妈妈的,她去年去世了,我在整理她的东西时发现了这个镯子,还有一张地址,就是这栋楼的302。我妈妈说,这个镯子是她年轻时一个姓赵的朋友送的,让她一定要还给姓赵的朋友。我找了好久,才找到这里,可302一直没人住,直到你搬来。我不敢当面给你,只能晚上把镯子放在门口,希望你能把镯子还给姓赵的朋友。”
林薇看着手里的银镯子,心里一动——这个银镯子,她在赵爷爷的日记里看到过,赵爷爷写过,他在念安生日的时候,送了她一个银镯子,上面刻着“念安”两个字。
她拿起银镯子,仔细一看,内侧果然刻着“念安”两个字。
难道送镯子的人,是苏念安的其他亲人?
林薇看着纸条上没有署名,也没有联系方式,不知道该怎么联系送镯子的人。她只能把银镯子收起来,想着明天再问问苏敏,看看她知不知道这件事。
第二天,林薇给苏敏打了电话,把银镯子和纸条的事情告诉了她。苏敏说,她不知道有这个银镯子,也不知道还有其他亲人知道赵爷爷和妈妈的事情。
“可能是我妈妈的远房亲戚吧,我妈妈年轻的时候,有几个远房表妹,后来就断了联系。”苏敏说,“林小姐,你要是再看到送镯子的人,能不能帮我问问她的联系方式?我想谢谢她,也想知道更多关于我妈妈年轻时候的事情。”
林薇答应了苏敏。接下来的几天,她每天晚上都在门口等着,希望能看到送镯子的人,可送镯子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敲门声也没有再响起。
直到第五天晚上,林薇又听到了敲门声,这次的敲门声很轻,像是有人用手指在轻轻敲门。
林薇快速地走到门口,透过猫眼往外看——门外站着一个老太太,头发花白,穿着一件黑色的外套,手里拿着一个布包。
“请问,你是送银镯子的人吗?”林薇打开门,看着老太太。
老太太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是啊,姑娘,我是。我叫王秀兰,是念安的表妹。”
第五章:镯子的秘密
王秀兰今年七十九岁,住在老城区的另一个小区。她告诉林薇,苏念安是她的表姐,她们小时候关系很好。当年苏念安被迫嫁给苏敏的爸爸,离开老城区后,还和她联系过几次,后来因为苏敏的外公不让,就断了联系。
“去年表姐去世前,给我打了个电话,说她有个银镯子,是一个姓赵的朋友送的,让我一定要把镯子还给那个姓赵的朋友。”王秀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喝了口热水,“表姐还说,那个姓赵的朋友住在老城区的居民楼302,让我找到他,把镯子给他,跟他说,她对不起他,让他别再等了。”
“可赵爷爷去年冬天也去世了,他就住在302。”林薇说。
王秀兰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没想到,老赵也走了……他们两个人,这辈子真是苦啊。”
“王奶奶,您知道这个银镯子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林薇看着王秀兰,“赵爷爷的日记里写过,这个镯子是他送给念安女士的生日礼物,可我总觉得,这个镯子好像还有其他秘密。”
王秀兰点了点头,从布包里拿出一个旧账本,翻开后,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纸,纸上画着一个镯子的图案,图案下面写着几行字:“银镯子,内刻‘念安’,藏有信物,待有缘人,归还赵家。”
“这是当年表姐交给我的,她说这个镯子里面藏着一个信物,是老赵当年给她的定情信物,可她一直没打开过,也不知道信物是什么。”王秀兰指着镯子,“表姐说,只有赵家的人,才能打开这个镯子,其他人就算拿到了,也打不开。”
林薇拿起银镯子,仔细看了看,镯子的接口处很严密,看不出有任何缝隙,也没有任何机关。她试着掰了掰镯子,镯子很硬,根本掰不动。
“赵爷爷没有亲人,他无儿无女,这辈子就一个人。”林薇说,“那这个镯子,岂不是永远都打不开了?”
王秀兰摇了摇头:“表姐说,只要把镯子放在老赵的灵位前,等到月圆之夜,镯子自己就会打开。”
林薇看了看日历,后天就是月圆之夜。她决定,等到月圆之夜,把镯子放在赵爷爷的灵位前,看看能不能打开镯子,找到里面的信物。
后天晚上,林薇买了水果、香烛,又把苏敏也叫了过来。她们在302的客厅里摆好赵爷爷和苏念安的灵位,把银镯子放在灵位前的桌子上,然后点燃了香烛。
月亮慢慢升到了天空中央,银白色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客厅里,也照在银镯子上。
就在这时,银镯子突然发出了一道微弱的光芒,光芒越来越亮,然后“咔哒”一声,镯子的接口处竟然自己打开了,里面掉出一个小小的纸团。
林薇和苏敏、王秀兰都惊讶地看着纸团,林薇小心翼翼地拿起纸团,打开后,里面是一张很小的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字:“念安,等我,此生不渝。——老赵”
纸条的背面,还画着一个小小的爱心,爱心里面写着“赵”和“苏”两个字。
“这就是当年老赵给表姐的定情信物啊。”王秀兰看着纸条,眼泪掉了下来,“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这个信物还在……”
苏敏拿起纸条,仔细看了看,然后对着灵位鞠躬:“爸,妈,赵叔叔,你们放心吧,你们的信物找到了,你们的约定,也终于实现了。你们在另一个世界,一定要好好的,不要再有遗憾了。”
林薇看着灵位前的香烛,火苗稳稳地燃烧着,没有一点晃动。她突然觉得,客厅里好像变得很温暖,之前那种阴冷的感觉,彻底消失了。
那天晚上,林薇、苏敏和王秀兰聊了很久,聊了很多关于赵爷爷和苏念安年轻时的事情。王秀兰还告诉她们,苏念安当年离开老城区后,偷偷跑回来过一次,想找赵爷爷,可那时候赵爷爷正好去外地打工了,她没找到,只能又回去了。
“要是那时候他们能见面,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遗憾了。”王秀兰叹了口气。
“是啊,不过现在也不晚,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终于可以见面了。”林薇说。
从那以后,302室再也没有发生过奇怪的事情,凌晨三点的咳嗽声没有了,陌生的敲门声也没有了。林薇在302住得很安稳,她把赵爷爷的日记和苏念安的信件都整理好,放在了一个木盒里,珍藏了起来。
她还经常和苏敏、王秀兰联系,她们偶尔会一起回老城区的居民楼,看看302,给赵爷爷和苏念安烧柱香,聊聊家常。
有时候,林薇会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窗外的月亮,想起赵爷爷和苏念安的故事。她觉得,爱情有时候就是这样,即使隔着时间和距离,即使错过了一辈子,也依然能在心里惦记着对方,这份感情,永远都不会消失。
而那个银镯子,林薇把它放在了赵爷爷和苏念安的灵位前,她想,这是他们爱情的见证,应该永远陪伴着他们。
第六章:新的邻居
半年后,302室对面的301室,张奶奶因为身体不好,被儿子接去了外地养老。301室空了没多久,就来了一个新邻居,是一个叫陈默的年轻男人,看起来二十四五岁,戴着一副眼镜,斯斯文文的,听说在附近的一家书店工作。
陈默搬来的那天,林薇正好休息,看到他一个人搬着行李箱,还提着几个大纸箱,就主动上去帮忙。
“谢谢你啊,林小姐。”陈默笑着对林薇说,“我叫陈默,以后就是邻居了,还请多多关照。”
“不客气,我叫林薇,你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说。”林薇说。
陈默搬来后,和林薇的关系处得不错。他知道林薇喜欢看书,经常从书店里带一些新书给林薇看;林薇知道陈默不会做饭,有时候做了好吃的,也会给陈默送一些。
老城区的居民楼里,因为有了陈默,好像也变得热闹了一些。以前楼道里总是静悄悄的,现在偶尔能听到陈默哼歌的声音,还有他和林薇打招呼的声音。
可没过多久,林薇就发现,陈默好像有些不对劲。他总是在晚上很晚的时候才回来,而且每次回来,都显得很疲惫,脸色也不太好。有时候林薇早上出门,会看到陈默顶着黑眼圈,眼神恍惚地从301室出来,像是一整晚都没睡。
更奇怪的是,林薇好几次在凌晨三点左右,听到301室传来轻微的动静——像是有人在翻东西,又像是有人在低声说话。她一开始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可连续几天都听到,心里就有些疑惑了。
有一天晚上,林薇加班回来,看到陈默站在楼道里,对着墙壁发呆,脸色苍白,手里还拿着一个旧相框,相框上蒙着一层灰尘,看不清里面的照片。
“陈默,你怎么了?这么晚了还不进去?”林薇走过去,轻声问。
陈默猛地回过神,看到林薇,眼神有些慌乱,他赶紧把相框藏在身后,勉强笑了笑:“没……没什么,就是刚回来,有点累,在这儿歇会儿。”
林薇看着他藏在身后的手,心里的疑惑更重了:“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啊?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要是需要帮忙,你可以跟我说。”
陈默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慢慢拿出相框,递给林薇:“这是我在收拾301室的时候,从床底下找到的,里面是张奶奶和一个老爷爷的照片,我看着有点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林薇接过相框,擦了擦上面的灰尘——照片上,张奶奶年轻时穿着碎花裙,挽着一个穿着中山装的老爷爷,两人笑得很开心。而那个老爷爷,竟然和赵爷爷木箱里照片上的赵爷爷,有几分相似!
“这……这好像是赵爷爷!”林薇惊讶地说,“就是之前住在302室的赵爷爷,张奶奶跟他是老邻居。”
陈默的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吗?那你知道赵爷爷的事情吗?我总觉得,我好像和他有什么联系,可我又想不起来。”
林薇看着陈默,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难道陈默和赵爷爷有亲戚关系?她把赵爷爷和苏念安的故事,还有之前发生的事情,都告诉了陈默。
陈默听完,眼眶红了,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银锁,银锁上刻着一个“赵”字:“这是我从小戴到大的,我爸妈说,这是我太爷爷留给我的,我太爷爷就姓赵,年轻的时候住在老城区,可我从来没见过他。我这次来这里工作,就是想找找太爷爷的线索,没想到竟然租到了张奶奶的房子。”
林薇看着银锁,又看了看相框里的赵爷爷,心里一下子明白了——陈默,竟然是赵爷爷的曾孙!
“陈默,你太爷爷,应该就是赵爷爷!”林薇激动地说,“赵爷爷一辈子无儿无女,我之前还觉得可惜,没想到他还有后代!”
陈默拿着银锁,又看了看相框,眼泪掉了下来:“我终于找到太爷爷的线索了……我爸妈一直告诉我,太爷爷是个很善良的人,让我一定要找到他的下落,现在,我终于找到了。”
那天晚上,林薇把赵爷爷的日记和苏念安的信件都拿给陈默看,还带他去看了放在302室客厅里的灵位。陈默对着灵位,深深鞠了三躬,声音哽咽:“太爷爷,我是您的曾孙陈默,我来看您了。您放心,我会好好保管您和苏奶奶的东西,也会把你们的故事,一直传下去。”
从那以后,陈默不再像以前那样疲惫了。他每天按时上下班,有空的时候,就会和林薇一起整理赵爷爷和苏念安的遗物,还会去苏敏和王秀兰家,听她们讲更多关于赵爷爷和苏念安的故事。
301室和302室的灯,经常会亮到很晚,里面传来两个人聊天的声音,温馨而热闹。老城区的居民楼,因为这两个年轻的邻居,充满了生机。
第七章:旧物里的秘密
陈默在整理301室的旧物时,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一个藏在衣柜夹层里的旧布包,里面装着一本泛黄的病历本,还有一张写满字的纸。
病历本的主人,是张奶奶的丈夫,也就是照片上和张奶奶站在一起的老爷爷。上面记录着,张奶奶的丈夫在二十年前,因为肺癌去世,而他去世的时间,也是凌晨三点左右,去世前,也有很严重的咳嗽症状。
而那张纸上,是张奶奶的字迹,写的是她和丈夫的故事:“老伴,你走了二十年了,我每天都在想你。你走之前,总说对不起我,没能陪我到老,还说,你在301室的衣柜夹层里,藏了一个礼物,等我想你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可我不敢看,我怕看到你的东西,会更想你……”
陈默拿着病历本和纸,赶紧去找林薇。林薇看完后,心里也很感慨——原来张奶奶的丈夫,和赵爷爷一样,都在凌晨三点左右去世,都有咳嗽的症状。而张奶奶,这么多年来,一直把丈夫的礼物藏在衣柜夹层里,不敢拿出来。
“我们应该把这个礼物找出来,完成张奶奶丈夫的心愿。”林薇说。
陈默点了点头,和林薇一起回到301室,仔细检查衣柜夹层。他们找了很久,终于在衣柜最里面的夹层里,找到了一个小小的木盒。
木盒上没有锁,打开后,里面放着一条红色的围巾,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是张奶奶丈夫的字迹:“老婆子,这条围巾是我第一次送你的礼物,你说你很喜欢,可惜后来丢了。我找了很久,终于在旧货市场找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我把它藏在这里,等你想我的时候,就拿出来围上,就像我还在你身边一样。”
林薇和陈默看着围巾,心里都暖暖的。他们决定,把围巾寄给张奶奶,让她知道,她丈夫的心意,她终于收到了。
他们给张奶奶打了电话,告诉她找到了木盒和围巾的事情。电话那头,张奶奶哭得很伤心,又很开心:“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他的礼物……我以为,我再也见不到这条围巾了。”
挂了电话后,林薇和陈默对视一眼,都笑了。他们觉得,自己好像成了“心愿传递者”,帮赵爷爷找到了念安的消息,帮陈默找到了太爷爷的线索,又帮张奶奶找到了丈夫的礼物。
可就在这时,林薇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赵爷爷和张奶奶的丈夫,都在凌晨三点左右去世,都有咳嗽的症状,这只是巧合吗?还是这栋老居民楼,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第八章:楼里的传说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林薇和陈默决定去居委会问问,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关于这栋楼的事情。
居委会的阿姨听了他们的问题,叹了口气,说:“你们说的这件事,其实在这栋楼里,是一个老传说了。这栋楼是五十年代建的,当时建楼的时候,挖地基挖到了一个古墓,后来虽然把古墓填了,可从那以后,住在这栋楼里的人,凡是在凌晨三点左右去世的,去世前大多会有咳嗽的症状。”
“古墓?”林薇和陈默都惊讶地看着阿姨。
“是啊,不过这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不知道是真是假。”阿姨继续说,“以前住在这栋楼里的人,都知道这个传说,所以很多人后来都搬走了,只剩下张奶奶、赵爷爷和李大爷几个老人。李大爷之所以耳朵不好,也是因为年轻时在楼里遇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受了惊吓,才慢慢听不见的。”
林薇和陈默面面相觑,心里都有些害怕。他们没想到,这栋看似普通的老居民楼,竟然还有这样的传说。
他们又去找了住在401室的李大爷。李大爷虽然耳朵不好,但脑子很清楚,他听林薇和陈默说了来意后,颤巍巍地说:“我年轻的时候,在这栋楼里住了快三十年,见过很多奇怪的事情。有一次,我在凌晨三点左右,看到一个穿着古装的女人,在楼道里走,手里还拿着一个灯笼,嘴里不停地咳嗽……从那以后,我的耳朵就越来越不好了。”
“穿古装的女人?”林薇的心跳加快了,“您还记得她长什么样吗?”
李大爷摇了摇头:“记不清了,当时太害怕了,只看到她的影子,没敢仔细看。不过我听老一辈说,那个女人,就是当年古墓里的主人,她生前得了很重的咳嗽病,去世后,魂魄就留在了这栋楼里,每到凌晨三点,就会出来咳嗽,听到她咳嗽声的人,要是和她有什么渊源,就会受到影响。”
林薇和陈默听完,心里都沉甸甸的。他们终于明白,赵爷爷和张奶奶的丈夫,之所以会在凌晨三点左右去世,还伴有咳嗽症状,可能真的和这个传说有关。
可他们又觉得,那个“古装女人”好像并没有恶意。赵爷爷的咳嗽声,是为了寻找念安;张奶奶丈夫的咳嗽声,是为了陪伴张奶奶。而李大爷看到的古装女人,也只是在楼道里走,没有伤害任何人。
“也许,她只是太孤单了,想找个人陪伴吧。”林薇轻声说。
陈默点了点头:“不管传说是不是真的,我们只要心怀善意,好好生活,就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这栋楼里,还有赵爷爷和张奶奶丈夫的故事,有他们的守护,我们应该会很安全。”
从那以后,林薇和陈默再也没有纠结于楼里的传说。他们依然在这栋老居民楼里,过着平静而温馨的生活。
林薇还是每天按时上下班,有空的时候就看看书,整理赵爷爷和苏念安的遗物;陈默还是在书店工作,经常给林薇带新书,偶尔也会和林薇一起,去看望苏敏和王秀兰。
有时候,在凌晨三点左右,林薇还是会隐约听到一丝轻微的咳嗽声,但她不再害怕了。她知道,那可能是赵爷爷在想念念安,也可能是张奶奶的丈夫在想念张奶奶,还有可能是那个古装女人,在寻找陪伴。
而这栋老居民楼,因为这些故事,因为这些思念,变得不再冰冷,反而充满了温暖和人情味。
第九章:冬日的温暖
冬天来了,老城区的居民楼里没有暖气,屋子里有些冷。林薇和陈默都买了电暖气,放在客厅里,晚上开着,屋子里就暖和多了。
有一天晚上,下了很大的雪,第二天早上,整个老城区都被白雪覆盖了,像一个白色的童话世界。林薇起床后,看到陈默正在楼道里扫雪,他戴着帽子和手套,额头上却渗着汗珠。
“陈默,这么冷的天,你怎么起来这么早扫雪啊?”林薇走过去,递给陈默一瓶热水。
陈默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笑着说:“雪下得太大了,楼道里太滑,万一李大爷出门摔倒了就不好了。我早点扫完,大家出门也方便。”
林薇看着他,心里暖暖的。她回到屋里,拿了一把扫帚,和陈默一起扫雪。两个人一边扫雪,一边聊天,笑声在寂静的楼道里回荡,驱散了冬日的寒冷。
扫完雪后,林薇邀请陈默去302室吃早餐。她煮了粥,煎了鸡蛋,还烤了面包。陈默吃得很香,不停地说:“林薇,你做的早餐太好吃了,比外面卖的还好吃。”
“你要是喜欢,以后可以经常来吃。”林薇笑着说。
从那以后,陈默经常来302室吃早餐,有时候林薇晚上回来晚了,陈默还会提前做好饭,等她回来一起吃。两个人就像家人一样,互相照顾,互相陪伴。
有一天,苏敏和王秀兰来看他们,还带来了苏念安当年织的毛衣,还有王秀兰做的点心。四个人坐在302室的客厅里,围在电暖气旁,吃着点心,聊着天,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苏敏看着林薇和陈默,笑着说:“你们两个,看起来真像一对情侣,要是能在一起,就太好了。”
林薇的脸一下子红了,陈默也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没说话。
王秀兰也笑着说:“是啊,林薇是个好姑娘,陈默是个好小伙子,你们要是能在一起,赵爷爷和念安在天有灵,也会开心的。”
林薇和陈默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不一样的光芒。他们相处了这么久,早就对彼此有了好感,只是一直没说出口。
那天晚上,陈默送苏敏和王秀兰下楼后,回到楼道里,看到林薇站在302室的门口,正看着他。
“林薇,我有话想跟你说。”陈默走过去,鼓起勇气说,“我喜欢你,从第一次见到你,我就喜欢你了。你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吗?”
林薇的心跳加快了,她看着陈默真诚的眼神,笑着点了点头:“我愿意。”
陈默开心地一把抱住林薇,楼道里的灯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温暖而甜蜜。
第十章:永恒的守护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薇和陈默的感情越来越好。他们一起上班,一起下班,一起做饭,一起看书,一起整理赵爷爷和苏念安的遗物,生活平淡而幸福。
第二年春天,他们决定结婚,婚礼就办在老城区的居民楼里。苏敏和王秀兰帮他们布置房间,李大爷也特意穿了新衣服,坐在客厅里,笑得合不拢嘴。
婚礼那天,302室和301室都挂满了红灯笼和彩带,楼道里也贴满了喜字。亲朋好友们都来了,屋子里挤满了人,欢声笑语不断。
林薇穿着白色的婚纱,陈默穿着黑色的西装,两个人站在赵爷爷和苏念安的灵位前,深深鞠了一躬。
“太爷爷,苏奶奶,我们结婚了。”陈默轻声说,“我们会好好生活,也会一直守护着这栋楼,守护着你们的故事。”
林薇也说:“赵爷爷,念安奶奶,谢谢你们,让我遇到了陈默,让我在这栋楼里感受到了温暖和爱。我们会把你们的故事传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就在这时,客厅里的香烛火苗突然晃了晃,然后稳稳地燃烧着,像是在回应他们的话。
婚礼过后,林薇和陈默依然住在302室和301室。他们把赵爷爷的木箱和张奶奶丈夫的木盒,都放在了客厅的柜子里,妥善保管着。
有时候,他们会在凌晨三点左右,隐约听到轻微的咳嗽声,但他们一点都不害怕,反而觉得很亲切——那是赵爷爷和张奶奶丈夫的守护,是这栋楼里最温暖的声音。
几年后,林薇和陈默有了一个女儿,他们给女儿取名叫“念安”,纪念赵爷爷和苏念安。小念安很可爱,经常在楼道里跑来跑去,还会对着302室的灵位,奶声奶气地喊“太爷爷”“太奶奶”。
老城区的居民楼,因为小念安的到来,变得更加热闹了。李大爷虽然耳朵不好,但每次看到小念安,都会笑得很开心,还会把自己珍藏的糖果拿给小念安吃。
苏敏和王秀兰也经常来看小念安,给她带玩具和衣服,还会给她讲赵爷爷和苏念安的故事。小念安听得很认真,还会说:“妈妈,太爷爷和太奶奶好可怜啊,不过他们现在在一起了,就不孤单了。”
林薇和陈默听着女儿的话,心里暖暖的。他们知道,赵爷爷和苏念安的故事,会一直传下去,这栋老居民楼的温暖,也会一直延续下去。
而凌晨三点的咳嗽声,不再是令人恐惧的灵异符号,而是成了这栋老楼里最温柔的“闹钟”。每当夜深人静,那声轻浅的“咳……咳咳……”响起时,林薇总会下意识地摸了摸身边熟睡的陈默,又转头看向儿童房的方向——小念安正抱着玩偶,呼吸均匀。
有一次,小念安半夜发烧,林薇和陈默急得团团转,刚要穿衣服带孩子去医院,客厅里却突然飘来一股淡淡的艾草香。那香味很熟悉,是苏敏之前送来的、据说用苏念安留下的旧方子晒制的艾草。紧接着,他们隐约听到一声极轻的咳嗽,像是在提醒什么。陈默突然想起,李大爷之前说过,老辈人常用艾草煮水擦拭身体降温,对小孩低烧很管用。
林薇赶紧煮了艾草水,小心翼翼地给小念安擦手心、脚心和额头。没过多久,小念安的体温真的降了下来,还迷迷糊糊地喊了声“太爷爷”。林薇和陈默对视一眼,心里满是感激——是赵爷爷,是这栋楼里的“老邻居”,在悄悄帮他们。
日子久了,楼里的“小秘密”渐渐成了林薇一家和老朋友们心照不宣的约定。每年清明,他们都会带着小念安去给赵爷爷和苏念安扫墓,还会把楼里的变化一一讲给他们听:李大爷的儿子接他去住了半年,回来后总念叨楼里的安静;301室的窗台种上了小念安喜欢的向日葵,夏天开得金灿灿的;居委会翻新了楼道,还在楼梯口装了声控灯,再也不用摸黑走路了。
小念安六岁那年,学校布置了“我的家风故事”作业。她拉着林薇的手,坐在客厅的木柜前,认真地听着赵爷爷和苏念安的故事,还拿着画笔,把照片里的赵爷爷、苏念安,还有张奶奶和她丈夫,都画在了一张纸上。画的背景是老居民楼,楼道里挂着红灯笼,窗台上摆着向日葵,角落里还有一个小小的身影,正对着灵位鞠躬——那是她自己。
“妈妈,太爷爷和太奶奶是不是一直在看着我们呀?”小念安仰着小脸问。
林薇摸了摸她的头,指了指窗外的月亮:“是啊,他们就像月亮一样,不管什么时候,都会照亮我们回家的路。”
那天晚上,凌晨三点,咳嗽声准时响起。小念安突然从床上坐起来,揉了揉眼睛,对着空气轻声说:“太爷爷,我把你的故事画下来啦,老师说我画得很好呢!”
咳嗽声顿了顿,像是在回应,然后渐渐轻了下去,消失在寂静的夜里。
林薇站在门口,看着女儿重新躺下,嘴角挂着甜甜的笑。她知道,这栋老楼里的故事,还会继续下去。赵爷爷的等待,苏念安的牵挂,张奶奶丈夫的温柔,还有那个或许只是传说的“古装女人”,他们都没有离开,而是化作了楼里的风、窗外的月、檐下的光,守护着每一个在这里停留的人。
后来,老城区要进行改造,很多老房子都要拆迁。居委会的人来问林薇一家的意见时,陈默坚定地摇了摇头:“我们不搬,这里是我们的家,也是赵爷爷他们的家。”
苏敏和王秀兰也帮着说话,甚至联系了媒体,讲述了老楼里的故事。最终,改造方案调整了——老居民楼被保留下来,还被列为了“城市记忆保护建筑”。
改造后的老楼,外墙重新刷了漆,却特意保留了部分斑驳的墙皮,像是在诉说着过往的岁月;楼道里的声控灯换成了暖黄色,晚上亮起时,像极了小时候家里的灯光;302室的窗台,林薇种上了苏念安喜欢的茉莉花,夏天一到,整个楼道都飘着花香。
小念安渐渐长大,成了楼里的“小管家”。她会帮李大爷拎菜,会给楼道里的植物浇水,还会给新来的租客讲赵爷爷和苏念安的故事。有人问她:“你不怕楼里的咳嗽声吗?”她总会笑着说:“那是太爷爷在打招呼呀,有什么好怕的?”
又是一个凌晨三点,林薇醒了。她轻轻走到客厅,看着灵位前的香烛,火苗稳稳地跳动着。窗外的月光透过纱窗,洒在木柜上,照亮了赵爷爷的日记和苏念安的信件。
“咳……咳咳……”
熟悉的咳嗽声响起,很轻,很温柔。
林薇没有害怕,反而笑了。她知道,这是老楼的心跳,是时光的回响,是一份跨越了岁月的守护。只要这栋楼还在,只要还有人记得这些故事,这份守护就永远不会消失。
她轻轻拿起赵爷爷的日记,翻开第一页,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却依然能看清那句:“念安,等我,此生不渝。”
林薇轻声念着,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赵爷爷,站在巷口,望着远方,等待着他的念安;仿佛看到了苏念安,在千里之外,摩挲着银镯子,思念着她的老赵。
他们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却在岁月里沉淀成了最动人的温暖。而这份温暖,会像老楼里的咳嗽声一样,在每一个凌晨三点,轻轻响起,守护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团圆与幸福。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