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达他的话则更侧重于缓和与沟通:
“领导们,我们也是希望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让大家都有个奔头。考试选拔,流程透明,结果清晰,也能让社员们看到,咱们大队在推荐人选上是真正做到了公平公道,不偏不倚。”
杜萍则补充了一些细节,比如可以参照前年的模式,划定考试范围,由大队和知青点共同派人监考等,显得考虑周详。
几个大队干部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都在快速权衡。
然而,坐在一旁的李建党,自从他们提起“考试”、“公平”这些字眼,脸色就有些阴沉。
他手里捏着烟,却没有点,只是不停地捻动着。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些知青闹这一出,分明就是冲着他女婿沈延敬来的!
真要考试,沈延敬那点底子,怎么可能争得过这些人?
段定国倒是听得认真,他沉吟了片刻。
他内心是倾向于公平考试的,前年的成功经验也证明这法子不错,能堵住悠悠众口。
但他也清楚李建党家里的情况和李丁香的闹腾,他不想把事情搞得太僵。
段定国敲了敲烟袋锅子,缓缓开口:“你们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前年用考试的办法,效果确实不错,社员们也没什么闲话。”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几分凝重:“但是,今年的情况和前年不一样。这个名额怎么定,最终还是要看上面的政策和精神。我们大队干部班子,需要开会研究,统一意见后,还要向公社请示。不是我们几个人在这里就能拍板决定的。”
他这话说得四平八稳,既没有一口回绝,也没有立刻答应,留下了充分的余地。
董江几人互相看了一眼,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李书达还想再说什么,李建党却突然把手里的烟往桌上一扔,发出不大不小一声响,打断了他们。
“行了!”李建党语气有些不耐烦,“这事大队自有安排,会考虑到各方面情况的。你们知青做好本职工作,别整天想七想八的。都回去吧!”
他这话说得相当不客气,带着明显的敲打意味。董江几人互相看了一眼,知道今天再说下去也不会有结果,反而可能激化矛盾,只好暂时离开。
走出大队部,四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看来,李书记是铁了心要护着他那女婿了。”杨雨寒叹了口气。
李书达摇摇头:“大队长说话就这样,没直接拒绝就是有戏。至少,我们把态度和诉求明确传达过去了。”
杨雨寒叹了口气:“现在就看大队干部们怎么商量,还有公社那边的意思了。”
董江沉默着,他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
沈延敬那边绝不会坐以待毙,而他们争取的“公平”,在现实的力量面前,能有多大分量,还是个未知数。
但无论如何,他们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知青们离开后,大队部办公室里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寂静,只剩下烟袋锅子吧嗒吧嗒的声响和偶尔端起搪瓷缸喝水的动静。
在座的几个大队干部,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队里符合工农兵大学基本条件的,左不过就那么几个人,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而且或多或少都跟他们有些沾亲带故或者人情往来。
前年搞了那么一出考试,让段定国家的老小段运聪凭实力拿了名额,大家虽然嘴上没话说,但心里未必没有别的想法。
今年这名额又来了,几个人私下里其实也都在琢磨,能不能换个方式,比如推荐评议什么的,也好让自己这边有点操作空间。
可还没等他们商量出个章程,李建党倒先跳了出来!
他家里那点事,虽然关起门来,具体吵了什么外人听不真切。
但李丁香为了她那知青女婿沈延敬,在家里又哭又闹地争大学名额,这事早就一阵风似的传遍了干部圈子。
李建党这两天也开始在公社跑动,意图再明显不过。
这下,其他干部心里反而有底了,甚至有点乐见其成。
既然你李建党为了女婿,甘愿当这个“出头鸟”,率先打破潜在的平衡。
想把名额直接划拉到自己碗里,那也就别怪别人趁机把水搅浑了。
你李建党能为了女婿争,我难道不能为了侄子\/外甥\/关系好的后生争?
民兵连长段虎吧嗒了一口烟,眯着眼没说话。
他是段家人,跟大队长段定国是本家,前年名额给了段运聪,他脸上也有光。
今年要是再考试,他侄子段磊也上过高中,未必没有机会。
他可不想看着李建党把他女婿硬塞进去。
会计王有福低着头,拿着铅笔在本子上胡乱划拉着,心里也在盘算。
他小舅子家的儿子也符合条件,要是真搞推荐,他好歹是个会计,说话也有点分量。
可要是李建党铁了心要推他女婿,自己这点分量够不够看?
段定国作为大队长,考虑得更多。
他既想维持队里的稳定和表面上的公平,不想让人说他这个大队长处事不公,又得平衡各方关系。
李建党这么一搞,等于把矛盾摆到了明面上。
一时间,几个人各怀心思,都没急着开口。
最后还是段虎嗤笑一声,打破了沉默:“老李这回可是下了血本了,为了个城里来的女婿,脸面都不要了?”
王有福抬起头,推了推眼镜,语气圆滑:“唉,都是为了孩子嘛。不过知青们今天这么一来,倒是提醒咱们了,公平这杆大旗,还得举着。”
段定国磕了磕烟袋锅,终于发话,声音沉稳:“知青们的诉求,有道理。前年的办法,效果也不错。”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几人,“不过,具体怎么定,还得咱们先统一意见,再向公社汇报。这事儿,急不得。”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没否定考试,也没答应推荐,更把李建党单独活动的路给堵了,得集体决定。
几人互相看了看,都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