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一幕:风雪叩门

场景一:真定府,李冶草庐,冬夜

【风雪拍打着简陋的木窗,油灯昏黄的光线下,李冶身着洗得发白的儒衫,正俯身案前,在麻纸上勾画着圆与直线的交错图形。案上堆叠着算筹、竹简,还有半块啃剩的麦饼。】

【木门“吱呀”一声被撞开,风雪裹挟着三个人闯进来。为首的大汉身材魁梧,满脸炭灰,肩上扛着一个布囊,进门就嚷嚷】

王夯(跺脚抖落雪花):先生!可算找到您了!这鬼天气,再走半里地,俺们哥仨就得冻成冰疙瘩!

【身后两人跟着进门,瘦高个的陈墨怀里抱着一捆竹简,差点绊倒;矮胖的赵算盘双手护着腰间的算筹袋,喘得直冒白气】

李冶(抬头,放下手中狼毫,眼中闪过暖意):王夯,陈墨,赵算盘,你们怎么来了?不是让你们在城中等候消息吗?

陈墨(把竹简小心翼翼放在案上,搓着手):先生,您都躲进这山里半个月了,俺们不放心。这是您要的《九章算术》抄本,俺跑了三家书铺才凑齐。

赵算盘(献宝似的打开算筹袋,里面的算筹码得整整齐齐):先生,俺把新打磨的象牙算筹带来了,比木筹好用,算起来不打滑!

李冶(拿起一根象牙算筹,指尖摩挲着光滑的表面,轻叹):你们啊,总是这般周到。只是眼下钻研“天元术”,需反复推演圆与勾股的关系,怕是要让你们跟着受不少苦。

王夯(拍着胸脯,声音洪亮):先生说的啥话!俺们哥仨是粗人,不懂啥叫“天元术”,但俺知道先生做的是大事!您让俺劈柴生火,俺绝不含糊;您让俺摆算筹,俺就算到天亮也不累!

【赵算盘突然“哎呀”一声,指着案上的图形】

赵算盘:先生,您画的这圆里,咋有这么多斜线?这是要算啥呀?

李冶(走到案前,拿起狼毫在图形旁写下一个“元”字):我要算的,是这“圆城”的直径。以往算圆,需知半径、周长,可若只知圆外勾股形的边长,如何求直径?这便是“天元术”要解的难题——设“天元一”为未知数,将已知条件化为等式,再求解方程。

陈墨(凑上前,盯着“元”字挠头):“天元一”?就是说,俺们不知道的数,就叫“天元一”?

李冶(点头,眼中发亮):正是!比如这圆城直径,我们不知其长,便设为“天元一”。再根据勾股定理,将圆外各边与“天元一”的关系写出,便能列出方程。就像给迷路的人画了一张地图,顺着方程走,就能找到答案。

赵算盘(眼睛瞪圆,连忙掏出算筹):先生,那俺现在就能摆!您说,第一步咋算?

【李冶看着三人急切的模样,笑着拿起一块麦饼递给王夯】:不急,先吃点东西。这“天元术”可不是一日能成的,往后的日子,还得靠咱们一起琢磨。

【风雪渐小,油灯的光映着四人的身影,案上的圆与“元”字,在夜色中仿佛有了生命。】

场景二:草庐后院,次日清晨

【积雪覆盖了庭院,王夯正挥舞着斧头劈柴,陈墨蹲在一旁整理竹简,赵算盘则在石桌上摆弄算筹,嘴里念念有词】

赵算盘(眉头紧锁,算筹摆了又拆):不对啊,先生说设“天元一”为直径,那勾股形的弦长该怎么和“天元一”连起来?俺咋算都差一步。

陈墨(放下竹简,凑过去看):是不是你把勾股定理记混了?勾三股四弦五,俺记得先生说过,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王夯(劈完一捆柴,擦着汗走过来):俺来试试!俺把这石桌当圆城,这根木棍当勾,那根当股,弦就是从勾尖到股尖的距离!先生说过,圆外的勾股形,顶点都在圆上,那勾股形的边长,肯定和圆的直径有关系!

【李冶从屋内走出,听到三人的讨论,欣慰地笑了】

李冶:王夯说得好!这圆城就像一颗珠子,勾股形就像装珠子的盒子,盒子的边长与珠子的大小,必然相互牵制。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种牵制的规律,用“天元一”把它们串起来。

【李冶拿起一根木棍,在积雪中画了一个圆,又在圆外画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个顶点都落在圆上】

李冶:你们看,这勾股形的“勾”长六步,“股”长八步,“弦”长十步。若设圆城直径为“天元一”,根据“弦切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割线长与它的外段长的比例中项。我们可以据此列出等式:(勾 - 切线长)2 + (股 - 切线长)2 = 弦2。

赵算盘(连忙掏出算筹,在石桌上摆出等式):先生,俺懂了!把“天元一”代入切线长的公式,就能把等式里的未知数都变成“天元一”,这样就能列方程了!

【陈墨拿着竹简,在一旁记录,笔尖在麻纸上飞快滑动】

陈墨:先生,俺把您说的步骤都记下来了,往后咱们每推演一次,就记一次,将来整理成册,别人一看就懂。

李冶(看着三人忙碌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热流):好!咱们就把这些推演过程都记下来,从简单的勾股容圆,到复杂的圆城图式,一步步来。总有一天,这“天元术”会像一盏灯,照亮后世算学的路。

【阳光穿透云层,洒在积雪上,反射出耀眼的光。石桌上的算筹、麻纸上的图形,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

第二幕:困局与突破

场景三:草庐内,春末

【案上堆满了写满算式的麻纸,李冶眉头紧锁,盯着一张画满圆与勾股形的图纸,手指在“天元一”的符号上反复摩挲。王夯、陈墨、赵算盘围在一旁,大气不敢出。】

李冶(轻声自语):不对,还是不对。这“三斜求积”的问题,若只知三角形的三边,如何用“天元术”求其内切圆直径?设“天元一”为直径,可三边与直径的关系,始终差一个关键的等式。

赵算盘(小心翼翼地递上一杯热茶):先生,您都三天没合眼了,要不先歇歇?俺们再把之前的算式捋一遍,说不定能找到错处。

【李冶接过热茶,却没有喝,目光依旧停留在图纸上。陈墨突然想起什么,转身从竹简堆里翻出一卷书】

陈墨(激动地喊道):先生!您看这卷《周髀算经》!里面说“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这和您说的勾股定理一样。那里面有没有关于圆和三角形的关系?

【李冶连忙接过《周髀算经》,快速翻阅。当看到“凡勾股之法,先知二数,然后推一”时,他猛地一拍桌子,茶水都溅了出来】

李冶(眼中闪过精光):我明白了!是我太执着于直接设“天元一”为直径,却忽略了先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内切圆半径乘以半周长,而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只要先设“天元一”为面积,求出面积后,再反推直径,问题就迎刃而解!

王夯(没听懂,却跟着激动):先生,您是说,咱们绕个弯子,先算别的数,再算直径?

李冶(笑着点头):正是!就像走路,前面有堵墙,咱们不能硬撞,得绕过去。算学也是如此,遇到难题时,换个角度设“天元一”,或许就能豁然开朗。

【赵算盘立刻掏出算筹,在案上摆出算式】:先生,那俺现在就试!设“天元一”为三角形面积,半周长是(勾 + 股 + 弦)÷2,内切圆半径就是“天元一”除以半周长,直径就是两倍的半径!这样一来,所有已知条件都能用上了!

【陈墨拿起狼毫,快速记录下李冶的思路,笔尖在麻纸上沙沙作响】

陈墨:先生,俺把这个方法记下来,取名叫“间接设元法”,往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照这个思路来。

李冶(看着三人忙碌的身影,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咱们不仅要算出答案,还要把方法总结出来,让后人能举一反三。这《测圆海镜》,不仅要记录“天元术”的应用,更要教会世人如何用“天元术”解决实际问题。

【窗外,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滋润着庭院里的草木。案上的算式越来越清晰,“天元一”的符号在麻纸上跳跃,仿佛在诉说着算学的奥秘。】

场景四:城中书铺,夏初

【李冶带着陈墨来到城中最大的书铺,掌柜的看到李冶,连忙迎了上来】

掌柜(拱手笑道):李先生,您可是稀客!上次您托小的找的《缀术》,小的已经找到了,就是品相不太好。

李冶(连忙道谢):多谢掌柜的!我这次来,是想问问,能不能帮我刻印一些算学文稿。这些文稿是关于“天元术”和勾股容圆的,我想让更多人看到。

掌柜(接过陈墨递来的文稿,翻了几页,眉头皱了起来):李先生,不是小的不帮您。这算学文稿满是符号和算式,刻印起来难度极大,而且买的人少,小的怕是要亏本啊。

【陈墨急了,上前一步说道】:掌柜的,这“天元术”是先生耗费心血研究出来的,能解决很多以前算不出来的难题!将来肯定会有很多人想学,您现在刻印,将来一定能赚钱!

掌柜(苦笑摇头):小兄弟,话是这么说,可眼下谁会花钱买这些看不懂的东西?除非您能让小的看到这文稿的用处,不然小的实在不敢冒这个险。

【李冶沉思片刻,从怀中掏出一张图纸,上面画着一座圆城的设计图】

李冶(对掌柜说):掌柜的,您看这张圆城图。若要建造一座圆城,需知直径才能算周长、算面积,才能准备砖石。若只知圆外几段城墙的长度,用普通方法根本算不出直径。但用我这“天元术”,只需设“天元一”为直径,列出方程,就能算出准确数值。您说,这对官府建城、商人修仓,是不是有用?

【掌柜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又翻了翻文稿,眼中渐渐露出犹豫】

掌柜:这……倒确实有点用。可刻印的费用……

王夯(突然从门外走进来,肩上扛着一个布囊,重重放在柜台上):掌柜的,费用俺们出!这里面是俺们哥仨攒的银子,不够的话,俺再去劈柴、去拉货,总能凑够!

【掌柜看着王夯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李冶坚定的表情,终于点了点头】

掌柜:罢了罢了!李先生,小的就信您一次。这文稿俺帮您刻印,只是数量不能多,先印五十册试试水。

李冶(连忙拱手道谢):多谢掌柜的!您放心,这“天元术”总有一天会被世人认可,您今日的帮忙,我李冶铭记在心。

【陈墨兴奋地抱着文稿,跟着掌柜去后院交代刻印事宜。王夯拍着李冶的肩膀,笑得合不拢嘴】

王夯:先生,您看!咱们的“天元术”终于能印成书了!将来全天下的人,都能学到您的学问!

李冶(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充满期待):是啊,这只是第一步。将来,我还要把更多的算学问题整理成《测圆海镜》,让“天元术”传遍天下,让算学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阳光透过书铺的窗户,照在李冶的脸上,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第三幕:海镜成书

场景五:草庐内,秋末

【案上整齐地摆放着五十册刻印好的《测圆海镜》初稿,封面用墨笔写着“测圆海镜”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李冶、王夯、陈墨、赵算盘围在案前,小心翼翼地翻看着。】

赵算盘(捧着书,手指在“天元一”的符号上抚摸):先生,这书印得真好!您看这“天元一”的符号,比俺们手写的还清楚。往后别人看到这书,就能照着学“天元术”了。

陈墨(翻到记录“间接设元法”的那一页,激动地说):先生,您看这一页,俺们之前推演的“三斜求积”问题,都写得明明白白。还有王夯之前用木棍当勾股形的例子,也记在里面了。

王夯(挠着头,不好意思地笑了):俺那都是瞎琢磨,没想到还能写进书里。先生,这书印好了,咱们该送给谁啊?

李冶(拿起一册《测圆海镜》,轻轻抚摸着封面,眼中满是感慨):先送给城中的算学先生、官府的管账吏,还有那些对算学感兴趣的学子。咱们不求他们立刻认可,但求他们能看看这“天元术”的用处。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个身穿官服的人下马,快步走进草庐】

官员(拱手行礼):请问是李冶李先生吗?下官是真定府的推官,听闻先生研究出一种新的算学方法,能快速求解圆城直径,特来请教。

李冶(连忙起身回礼):大人客气了!我这“天元术”尚在完善之中,不敢称“新方法”,只是一点粗浅的心得。

【官员接过李冶递来的《测圆海镜》,翻到圆城图式那一页,眼中露出惊讶】

官员:先生,下官近日正为修建圆仓的事头疼。已知圆仓外勾股形的边长,却不知圆仓直径,算来算去都不准。您这书中说,设“天元一”为直径,再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就能求解?

李冶(点头,拿起算筹在案上演示):正是。大人您看,设“天元一”为圆仓直径,根据圆外勾股形与圆的关系,列出方程“天元一2 + 勾x股 = (勾 + 股)x天元一”,再通过“增乘开方法”求解,不出半柱香的时间,就能算出直径。

【官员看着李冶熟练地摆弄算筹,一步步算出直径,眼中越来越亮】

官员(激动地握住李冶的手):先生!您这“天元术”真是太有用了!有了它,官府修建城池、粮仓,商人计算圆囤容积,都能省时省力,还能避免差错!下官这就回去禀报知府大人,让全府的官吏都来学习“天元术”!

【王夯、陈墨、赵算盘看着这一幕,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李冶望着官员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案上的《测圆海镜》,心中百感交集】

李冶(轻声说道):我们做到了。这“天元术”,终于能为世人所用了。

【秋风从窗外吹进来,翻动着案上的《测圆海镜》,书页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一时刻欢呼。】

第三幕:海镜成书

场景六:草庐庭院,冬日(一年后)

【庭院里的梅花开得正艳,李冶坐在石桌旁,翻阅着修订后的《测圆海镜》定稿。王夯、陈墨、赵算盘围在一旁,脸上满是自豪。】

陈墨(递上一封信):先生,这是临安府的算学馆寄来的信,他们说您的《测圆海镜》已经在江南流传开来,很多学子都在学习“天元术”,还说要邀请您去临安讲学呢!

赵算盘(笑着说):先生,俺前几天去城中买东西,听到书铺的掌柜说,《测圆海镜》已经重印了三次,还是供不应求!好多人都来问,什么时候能出续集,讲更多“天元术”的应用。

王夯(拿起一把新打磨的算筹,递给李冶):先生,俺这半年又打磨了一批算筹,比之前的更顺手。往后您再研究新的算学问题,俺们哥仨还跟着您一起干!

【李冶接过算筹,看着三人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手中的《测圆海镜》,眼中泛起泪光】

李冶:谢谢你们。若不是你们一直陪着我,劈柴生火、整理文稿、摆弄算筹,这《测圆海镜》也不会有今天。世人都说你们是“憨货”,可在我看来,你们是最懂“坚守”的人——守着一份热爱,守着一份信任,才让“天元术”从纸上的符号,变成了能解世间难题的工具。

【陈墨突然想起什么,从怀中掏出一张折叠的麻纸,小心翼翼展开】

陈墨:先生,俺们哥仨商量着,给您刻了块小木牌,就挂在这草庐门上。您看——

【麻纸上画着一个圆,圆中间刻着“天元一”三个字,圆外围着勾、股、弦三条线,旁边还歪歪扭扭写着“宫束班”三个字】

赵算盘(挠着头笑):俺们知道“宫束班”是工艺人的称呼,俺们虽不懂算学的大道理,但跟着您打磨“天元术”,就像匠人打磨器物一样,也算半个“宫束班”人了!

王夯(拍着石桌):对!以后谁来问“天元术”,俺们就说,这是李冶先生带着“宫束班”的人,一起琢磨出来的!

【李冶拿起麻纸,指尖反复摩挲着“宫束班”三个字,突然放声大笑,笑声穿过庭院,惊起了枝头上的梅花瓣,纷纷扬扬落在石桌上的《测圆海镜》上】

李冶:好!好一个“宫束班”!往后,咱们这草庐,就是“宫束班算学坊”!等开春了,咱们再把《测圆海镜》里的难题,编成通俗易懂的口诀,教给村里的孩童——让算学不再是文人的专利,让“天元一”的符号,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四人围坐在石桌旁,阳光透过梅花枝桠,洒在《测圆海镜》的书页上,“天元一”的符号在光影中仿佛活了过来。赵算盘掏出算筹,在石桌上摆出一个新的方程,陈墨拿起狼毫记录,王夯则去厨房烧水,准备泡一壶新茶。庭院里的梅花香,混着墨香、茶香,酿成了宋朝冬日里最温暖的风景。】

第四幕:薪火相传

场景七:草庐前的晒谷场,春末

【晒谷场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中间摆着一张长桌,桌上铺着白布,放着十几册《测圆海镜》和一堆算筹。周围围满了村民和孩童,王夯正站在桌旁,手里拿着一根木棍,在地上画圆】

王夯(大声说道):大家看好了!这圆就像咱们村里的谷囤,要是想知道谷囤能装多少粮食,就得先算它的直径。以前咱们算直径,得用绳子绕一圈再量,可要是谷囤太大,绳子不够长咋办?今天,李冶先生就教大家一个新法子——用“天元术”,就算只知道谷囤旁边两段土墙的长度,也能算出直径!

【人群中传来一阵惊叹,几个孩童挤到前排,睁大眼睛看着长桌上的算筹。李冶走到桌前,拿起一根算筹,在白布上写下“天元一”三个字】

李冶(笑着对孩童们说):你们看,这“天元一”就像捉迷藏的“找找人”,咱们不知道它是谁(直径),就先叫它“天元一”。然后咱们把知道的条件,比如土墙的长度,都变成和“天元一”有关的话,最后一步步算,就能找到它的真面目了。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举起手】:李先生,那要是“天元一”躲得太好,找不到咋办?

赵算盘(立刻接话,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偶,布偶胸口缝着“天元一”三个字):别怕!俺们有“算筹钥匙”!你看,这算筹摆成这样是加法,摆成那样是减法,只要跟着步骤来,再狡猾的“天元一”,也能被咱们揪出来!

【赵算盘一边说,一边用布偶演示算筹的摆法,孩童们笑得前仰后合,纷纷伸手要拿算筹尝试。陈墨则在一旁,给村民们分发《测圆海镜》的节选小册子,上面印着最简单的圆城算例和口诀】

陈墨:大叔大婶,这册子上的口诀都是先生编的,比如“勾股见圆不用愁,天元设好解千忧”,你们要是记不住,就拿回家让孩子教你们——往后咱们算谷囤、算田亩,都能用得上!

【人群中,一个老农夫捧着小册子,激动得手都在抖】:李先生,俺活了六十岁,从来不知道算学还能这么用!以前官府算田亩,总说俺家的圆田面积算错了,往后俺用您这“天元术”算,看他们还敢不敢糊弄俺!

【李冶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转头对身边的王夯、陈墨、赵算盘说】:你们看,这就是咱们做这件事的意义——不是为了让“天元术”藏在书斋里,而是让它能帮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难题。这就像匠人打造农具,再好的手艺,最终都要落到“能用”二字上。

【王夯用力点头,突然想起什么,转身跑进草庐,抱出一块新刻好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宫束班算学坊”五个大字,还刻着一个小小的圆和“天元一”符号】

王夯(把木牌插在晒谷场的土坡上):先生,以后咱们每个月都在这晒谷场教大家算学,让“宫束班”的名字,和“天元术”一起,在这真定府传下去!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木牌上,也洒在村民和孩童们的脸上。孩童们拿着算筹,在地上歪歪扭扭地画着“天元一”,村民们则围着李冶,问着田亩计算的问题。陈墨在一旁记录着大家的疑问,赵算盘则耐心地教孩童们摆算筹,王夯则忙着给大家递水。晒谷场上的笑声、提问声、算筹碰撞声,交织成一首属于宋朝的“算学童谣”。】

场景八:草庐内,深夜(十年后)

【油灯依旧昏黄,案上的《测圆海镜》已经磨损了边角,旁边堆着十几册新的算学手稿,上面写着“天元术续编”四个字。李冶头发已有些花白,正俯身案前,修改着手稿。王夯、陈墨、赵算盘也添了皱纹,围在案旁,帮着整理文稿】

陈墨(拿起一页手稿):先生,这页“天元术解水利算例”,俺们已经验证过三次了,用这个方法算河道的圆拱直径,比官府的老方法快了一半还多。江南的水利官还来信说,他们按这个方法修了三座水闸,都没出差错。

赵算盘(掏出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几十根不同材质的算筹):先生,俺们这十年,又改进了算筹——这是竹筹,轻便;这是铜筹,耐用;还有这木筹,上面刻着刻度,算小数的时候更方便。现在好多算学馆都来买俺们做的算筹,说比他们自己做的好用。

王夯(递上一杯热茶):先生,昨天临安府的算学馆又派人来,说要把《测圆海镜》列入馆内教材,还要给您立碑,纪念您开创“天元术”。俺跟他们说,碑上得刻上“宫束班”三个字,不然俺们不答应!

【李冶接过热茶,看着三人,眼中满是欣慰】:十年了,你们跟着我,从年轻力壮到鬓角染霜,却始终没放弃“天元术”。如今“天元术”传遍了大江南北,算学馆用它教学,官府用它办事,百姓用它谋生,这都是你们的功劳啊。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陈墨起身开门,一个年轻的书生捧着一卷手稿,激动地走进来】

书生(跪地行礼):学生张行,是江南算学馆的学子,读了先生的《测圆海镜》,潜心研究“天元术”五年,今日特来献上“天元术解球面算例”的手稿,恳请先生指点!

【李冶连忙扶起书生,接过手稿,快速翻阅。当看到手稿中用“天元一”求解球面直径的方法时,他猛地一拍案,油灯都晃了晃】

李冶(激动地说):好!好一个“球面算例”!我研究这球面算学多年,始终差一步,没想到被你给突破了!这“天元术”,果然是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啊!

【书生看着案旁的王夯、陈墨、赵算盘,疑惑地问】:先生,这三位是?

王夯(笑着说):俺们是“宫束班”的人,跟着先生一起琢磨“天元术”的。往后你要是有算学难题,也可以来找俺们,俺们虽没读过多少书,但摆算筹、验算例,还是很在行的!

【书生连忙拱手行礼】:原来三位是“宫束班”的前辈!学生在算学馆时,就听说“宫束班”的人用匠心打磨算学,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李冶看着书生,又看了看王夯、陈墨、赵算盘,突然笑道】:你们看,这就像俺们当年在晒谷场教孩童们算学一样——当年的孩童,如今成了教别人的先生;当年的“天元一”,如今能解球面的难题。这算学的火,只要有人传,就永远不会灭。

【油灯的光映着四人的身影,也映着案上的《测圆海镜》和新的手稿。窗外,月光皎洁,仿佛在静静聆听着草庐内的算学讨论。案上的算筹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守”与“传承”的故事——一个属于宋朝,属于李冶,属于“宫束班”,也属于“天元术”的故事。】

(全剧终)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汴京小食堂Dan与落下遇见你,何其幸运潇洒小道士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救驾女帝被流放,爆兵成皇你哭什么?被系统砸脸后,我与钟离互换身体崩坏三:【我的系统有问题】快穿:把冷情佛子诱拐回家李青踏上修真途重生怒甩前夫,给崽亲父王腾位置我是魔法学院柔弱的白月光学妹黑化后,小叔叔被我虐到心碎斗罗V:开局被千仞雪看上,小舞要贴贴佛系大小姐穿越古代悠闲生活快穿之好男人修炼指南奥特大剪辑:盘点光之国裂开了!嫁妖夫,算了,凑合过吧重回七零,嫁给科研大佬生三宝学法律的算命大佬,很常见吧?我下山娶妻,清冷师尊失控了天降崽子!霸总追妻带娃弃后她在现代活成顶流我在崩坏转生成芽衣弃妇掉马后,怒打渣男脸!疯批帝姬嫁给摄政王后雄起了魔瞳修罗穿越星际,我娶了帝国最强o斗罗:重生教皇,多子多福穿越火影陪四代目长大恋爱脑醒悟,我竟成了总裁夫人!白月光身份曝光,禁欲祁总跪碎膝盖断亲单开族谱,柔弱表小姐不好欺小财迷只想躺平,霍少的摆烂甜妻异世:没灵气咋修真快穿之我在狗血虐文当女主网球王子:龙马的姐姐在冰帝睡前故事嗯哼!我家超市通三千位面重生之冷面王爷的娇俏王妃穿越到星际成神彼岸花与雪莲花灵魂摆渡:我师傅是九叔灵气复苏别逞强,我是外挂贩卖郎!末世屯物资摆脱圣母诅咒婚女重生自救指南快穿:所有人都爱绿茶美人凹凸世界之与美好失之交臂让你去挖矿,你却成了夜之城的王总裁,有四个萌娃说是您家崽儿
爱看读书搜藏榜:勇者队伍里的普通人穿越成废柴,驭万兽,瞳术定乾坤九转归幽地狱病院咒术回战:我成了五条悟的姐姐浅风不及你情深次元:我只是一个路过的赛亚人!骑士君的非凡之路诸天影视莽夫开局欢乐颂开局大宗门,我却意外成了散修太子妃手握空间踏仙路觉醒变异植物系,她在末世横行了毕业了好好爱照进深渊的月亮幽冥之契逆天,影后视后全是我不良人:悟性逆天,震惊不良帅述录说你私生子命贱,你带七个老婆造反?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重生赶海文里,我是路人甲快穿年代:拿下病娇反派生崽崽啦人在娘胎,我邦邦给女帝两拳穿越魔法纪元之至尊女法皇禁墟迷城国运强不强,全看宴姐浪不浪!正道诛天诸天修行,从功夫开始爱在梦里等花开少年歌行之不染凡尘遥知殊途神罚圣域:铁子的武神之路离婚当天,慕小姐改嫁前夫死对头君乃天上客穿成妖族太子后,美人师尊日日宠三生瑾瑜四合院之成就非凡男人三十,成功逆袭重回身体后,靠着现代科技鲨疯了斗破:我可以加点修行快穿:一本爽文中的爽文你我,一别两宽穿越1960四合院钓鱼又打猎穿书七零,捡个便宜老公宠到底约战里的咸鱼修仙重生之太子妃她是京城首富重生九零好时光山河与你皆安好NBA:开局一张贾巴尔模板卡死对头他非要做我道侣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甲面骑士之符咒次元录我在魔幻美利坚经营私立监狱岩王帝君:开局知天命,布局提瓦我靠空间灵泉富养病娇夫君盗墓,穿进了求生游戏怎么办柚见星光大力女子反差萌,军少把我狠狠宠金融帝国之股神归来反派好感系统:从祁同伟开始改变伯府狗辈抢权位,主母重生全家跪崩铁观影,你们有些过于正常了穿越异界,带领全村修仙废物世子的我改变了全世界错嫁反派大佬,随军养崽躺赢了洪荒:笔下遮天,人族无敌龙珠让我发家致富,可蓝星破产了快穿:男主总想给我加戏份柯南世界的不科学偶像沉睡亿万年,苏醒即无敌纵横高武:系统,给我加点全球高武:我的功法能自动进阶二婚来袭,黎少你靠边咬耳朵穿越红楼,我是天可汗云荒劫:焰纹觉拍卖返利,我成为了人族大帝末世之开局我能召唤A10偷偷听风说你星铁:真理女士是黄金裔的白月光剑术无敌,但为何称我神策诡谋镇魔司:开局被狐妖掏心我杀疯了七零不下乡:手握铁饭碗心不慌仙缘劫:我与狐仙的四十年位面经营,我的商铺遍布万界抗战:从血战金陵到远征缅甸重生70,我带着糙汉变首富校园读心,见一个拆一双姝阮诸天之路兆灵打工人在异世界成邪神了风印承辉:宜修太后传我的系统小爱同学无敌了密统帝国寻龙纪:逆时追秦全职法师觉醒召唤系我靠神级地图挖矿闯秘境四合院:悟性逆天,云爆白象猫的一千零一梦这个书生有杀气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