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再次相见,又是一阵热闹寒暄。
陈大全高踞主位,看着下方济济一堂的班底,心中豪气顿生。
嬉笑过后,众人各自落座,脸色一正,正式汇报起这一年来,北地三县及一线城各项事务。
半仙当先开口:“公子,您远征期间,北地三县政令畅通,民生安稳。”
“去岁冬虽大寒,但因提前备足物资,救济及时,少有冻饿致死之民。”
“农事一端,今夏少雨,略有旱情,幸得您先前修渠造池,又有各地守将率民抗旱得力,粮食保住了七八成。”
“今春垦荒令推行顺利,新增田亩近千顷...”
这群人,平时虽偶有跳脱,但办起正事来,还是得力的。
陈大全端坐主位,一只胳膊支着脑袋,同样听的仔细。
一人说完落座,另一人赶紧接上,就这样直到日头西沉,诸多事务总算汇报清楚。
其中各项,简述如下。
黄友仁汇报了“北地官营资产管理委员会”运作和“股份制”推行实绩。
过去一年,他学着陈大全四处“招商引资”,发放“股东铜牌”,利用职工福利政策聚拢人心。
一套‘官营垄断,民间分红,职工得利’的法子,简直是点石成金。
如今北地的商人,都以能拿到的‘股东铜牌’为荣。
那些进了官营作坊的职工,更是对霸天共主感恩戴德,忠心耿耿。
当下,依据“商督官办”之策,建成投产的“官营厂坊”已有十七家。
涉及榨油、酿酒、烧瓷、造纸、织布、农具等多个行当,民间商人得利,官方亦能分润,可谓双赢。
其中黑蛮镇“皮一厂”已成招牌,自不必说。
另外,保宁“第一麻布厂”、黑石“响当当铁器坊·农具分坊”、宣义“信义药材二厂”、“香喷喷联合榨油厂”等,皆为同业翘楚。
不仅供北地之需,更有大量货品远销异地,获利甚丰!
其中让陈大全意外的是,“北地官营资产管理委员会”唯一的商人委员名额,竟被薛妞妞得去了。
话说那薛妞妞,借着老薛城主攒下的巨额财货,大手笔入股了数家工厂,强势拿下“委员”之位。
此女如今身体康健,还当了母亲,一改先前柔弱之风,当起了老父亲和她那上门夫婿的家,成为北地商界有名的女商人。
陈大全哑然失笑,不知是为母则刚,还是薛妞妞心里有什么盘算,边走边看吧。
朱大戈汇报了城建和城商事务。
一线城如今已是北地毫无疑问的核心。
这一年,城中人口又增加了两成,商铺林立,百业兴旺。
自营“万达百货”生意依旧火爆,尤其是那些‘仙品’,引来众多豪商抬价争抢。
“东风大酒楼”获民间“北地第一酒楼”称号。
城中屋宅地产租赁供不应求,城主府作为全城地主,租金收入可观,朱大戈建议扩建外城。
城管大队、环卫大队、治安巡逻大队等,扩编数个小队,尽职尽守。
...
冯蝶和彭景光汇报了虎尾城一应事务,以及城北外开荒、新建村进展。
得知诸事顺遂,百姓对陈大全感激不尽。
朱父汇报,“西岭仙境度假山庄”按陈大全出征前留下的图纸,软装升级工程已完工。
如今堪称北地最奢华享乐之地。
这事儿是陈大全走前,偷偷安排老朱干的,旁人不知道。
对于如此奢靡作风,众人很是不耻。
想着等说完正事,就一起尽忠言抨击陈大全。
用鎏金的恭桶拉屎,那可是亡国昏君的征兆啊!
...
项平接着汇报了军务。
陈大全出征时,北地防务以项平为主,半仙、梁清平等协力承担。
由于陈霸天在北地恶名...威名赫赫,这期间诸地安稳,没人敢炸毛挑事。
项平除了日常驻守、练兵、巡视,管理军械粮草外,最紧要的就是关注境外兵事。
话说大渊依旧内乱不休,但近半年来,朝廷方面,对北地似有异动。
离虎尾城最近的并州北昌郡,三月前突然进驻一支三万人的军队,且斥候频出。
此外,凉国方面,亦有不少商队以贸易为名,进入北地。
其中混有探子,多方打探军政情报。
......
听完手下的汇报,陈大全靠在虎皮大椅上,手指轻敲扶手,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在飞速盘算。
北地内部,安稳有序,超出他的预期。
钱、粮、兵、民心,都不缺。
但外部依然不安,大渊朝廷忌惮,凉国窥探。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陈大全嘀咕了一句。
好在眼下没了蛮族边患,可以放开手脚,收拾那些个不开眼的。
陈大全清清嗓子,坐直身体,扫过下方众人,缓缓开口:
“诸君,辛苦了!”
“这一年,你们把家打理的很好,老子很满意!”
“至于外面那些苍蝇...呃...等老子享受享受,再做理会。”
“北地一应事务,尔等按既定政策继续施行。”
“项平!咱爷们要继续扩军!先把十个常规营全转成特战营,你再募新兵,建十个新常规营...”
话没说完,就被半仙止住了。
因为没钱!
没钱??对,没钱!
北地先前百废待兴,安置最多的是一无所有的贫困流民。
他们大多开荒务农,今年依旧免农税。
而各地驻军,靠着老地盘的农税、商税自给自足。
虽然借着陈大全一统、颁行新政,各地太平,税收多了,但护民、养民的担子也重了。
过去地方上混乱,管杀不管埋,尽祸害百姓。
现在正儿八经扛起保境安民的责任,于是新增的税金多用之于民,少有能支援“中央”的。
这一两年,北地全靠商业撑着。
各种善政施行、抗灾救民、养兵、抚恤、修路建渠、吏员薪俸、支援物资给巴鲁鲁.....
就算商贸再赚钱,一线城再繁荣,官营厂坊再多,也堪堪账目打平。
这还是半仙领着大伙,精打细算才勉强周转开。
陈大全猛然想起,方才确实没人汇报税务,原来根节在这儿啊!
也怪不得,自己拿私房钱镀个金恭桶,他们就上蹿下跳的。
大伙见陈大全一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样子,纷纷气不打一处来。
尤其是黄友仁这厮,幸灾乐祸。
连忙撺掇半仙把账本抬出来,让“城主大人”好好瞧瞧。
陈大全诸多超前“善政”,活了贫苦百姓,却穷了自己。
但他知道,等过了难关,北地变富饶,财税滚滚,贫困自然可解。
但眼下,得继续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