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大捷的军报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回京师,驿马踏起的烟尘尚未落定,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就如同燎原野火般传遍了整个京城。《大明日报》连夜刊发号外,用整版篇幅详尽报道威远伯郑成功如何以雷霆之势,将汇聚舟山的倭寇主力碾为齑粉,字里行间充满了扬眉吐气的自豪感。
\"大捷!舟山大捷!威远伯一举歼灭倭寇两千余!\"报童清脆的吆喝声回荡在清晨的街巷。
市井街巷,酒肆茶楼,人人争相传阅,热议着\"镇海号\"的无敌雄姿和新军将士的骁勇善战。几个顽童甚至拿着木棍,在街角模仿着明军追击倭寇的场景,欢声笑语中透着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沉浸在这胜利的喜悦之中。紫禁城文华殿内,一场小范围的廷议正在举行。天启皇帝朱啸心情颇佳,正与内阁辅臣、兵部尚书王在晋等人商议如何嘉奖舟山有功将士,以及后续对东海倭寇的清剿方略。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獬豸补服的御史出列,手持玉笏,躬身奏道:\"陛下,臣有本奏。\"
朱啸抬眼看去,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周延儒。此人以清流自居,善于揣摩上意,但也时常有些不合时宜的\"忠言\"。
\"讲。\"朱啸心情好,语气也还算平和。
周延儒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一丝忧虑:\"陛下,威远伯郑成功舟山之捷,确是可喜可贺,扬我国威。然...臣窃以为,郑伯爷年方十六,虽天纵英才,毕竟年少气盛。陛下委以东海巡阅使之重任,节制数省水师,权柄之重,国朝罕有。如今又获大胜,威震东南,恐...恐非人臣之福啊。\"
他顿了顿,偷眼瞧了瞧皇帝的脸色,见无变化,便继续道:\"况且,其父郑芝龙,昔日纵横海上,虽已归化,然出身...终究有碍清议。如今父子皆掌重兵,一在东南,一在闽海,若...若稍有差池,恐非社稷之福。臣恳请陛下,或可另遣重臣,前往东海巡阅府,以资镇抚,分其权柄,方为稳妥之策。\"
这番话,看似老成谋国,实则暗藏机锋,点出了郑成功的年龄、权势以及其父的\"污点\"背景,试图在皇帝心中种下猜忌的种子。
殿内一时有些安静。几位阁老眼观鼻,鼻观心,不作表态。兵部尚书王在晋眉头微皱,正欲开口驳斥。
龙椅上的天启皇帝朱啸却忽然笑了起来,并非怒极反笑,而是带着一种近乎戏谑的、洞察一切的玩味笑容。他熔金般的瞳孔扫过周延儒,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周御史所虑,倒也是老成之言。\"他手指轻轻敲着御案,\"然,朕且问你,满朝文武,能如郑成功般,率巨舰跨海东征,迫倭国称臣纳贡者,有几人?能如郑成功般,以少年之龄统御骄兵悍将,一战而平舟山群寇者,又有几人?\"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铿锵:\"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人!朕要的是能替朕扫平海疆、扬威万里的利剑,不是只会空谈道理、墨守成规的腐儒!他年纪轻?哈!谁叫朕看中的这柄利剑,今年就只有十六岁呢?!\"
最后一句,带着一丝近乎无赖的得意和绝对的自信,瞬间将周延儒所有酝酿好的谏言都堵了回去。周延儒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呐呐不能言。
朱啸拂袖,不再看他,对王在晋道:\"拟旨,嘉奖舟山将士,一应封赏,依前线所请,从优从速!告诉郑成功,朕只要结果,东海但有不靖,唯他是问!其余琐碎,不必理会!\"
\"臣,遵旨!\"王在晋躬身领命,心中暗叹陛下对郑成功的信重,实是超乎寻常。
皇帝的绝对信任和支持,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东海巡阅府的凌厉行动。
获得了朝廷明确授权和充足支持的郑成功,再无任何后顾之忧。他坐镇\"镇海号\",以东海巡阅使的身份,向浙江、福建两省水师及沿海卫所发出了一道道措辞强硬、指令清晰的命令。
庞大的战争机器高效运转起来。浙江水师的福船、苍山船、海沧船,福建水师的楼船、艍船、快艇,纷纷拔锚起航,按照巡阅府划定的区域,开始对舟山以南的嵊泗列岛、大衢山、鱼山列岛等传统倭寇巢穴区域,进行拉网式的清剿合围。
蒸汽快艇作为通讯联络和快速反应的中坚,穿梭于各支舰队之间,传递命令,通报敌情。整个东海之上,大明战旗如林,桅帆蔽日,号角相闻,组成了一张前所未有的天罗地网。
接下来的战斗,变成了明军单方面碾压的狩猎游戏。
在绝对的海上力量控制下,残余的倭寇根本无法组织起像样的抵抗。这些往日里嚣张跋扈的倭寇,如今却像是被猎犬追逐的兔子,只能化整为零,躲藏到各个岛屿的洞穴、密林之中,妄图凭借地形负隅顽抗,或等待风头过去。
但他们面对的,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求功心切的明军新锐。
\"快!快躲进山洞!\"倭寇头目犬养三郎声嘶力竭地喊道,带着残部连滚带爬地钻入一个隐蔽的海蚀洞。
然而他们还没喘过气来,就听见外面传来明军军官孙大刚的吆喝声:\"这边!山洞里有动静!吴安邦,扔震天雷!\"
\"得令!\"投弹手吴安邦熟练地拉响震天雷,准确地扔进山洞。
\"轰!\"一声巨响在山洞内回荡,震得倭寇们耳膜欲裂。
\"冲进去!补刀!不留活口!\"孙大刚率先冲进山洞,燧发枪喷射出致命的火焰。
类似的场景在各个岛屿上演。一旦某岛屿发现敌情,大型战舰立即进行外围封锁,防止倭寇乘船逃窜。随后,搭载着龙鳞卫精锐和玄武新军陆战队的登陆艇,在炮火掩护下,迅速冲滩。
登陆后的明军,以小队为单位,装备着燧发鲁密铳、手雷(震天雷)、以及专门用于丛林洞穴作战的刀盾、钩镰、狼筅,在熟悉地形的当地向导带领下,开始逐岛、逐山、逐洞地进行梳篦式清剿。
在大衢山岛的丛林中,神枪手刘得旺正埋伏在一棵大树上。\"又一个!\"他轻声自语,手中的燧发枪精准地击毙了一个试图逃窜的倭寇。这已经是他今天击毙的第七个倭寇了。
\"救命啊!明军来了!\"倭寇小泉次二郎连滚带爬地从藏身处逃出,却被明军赵虎一枪撂倒。
\"别杀我!我投降!\"另一个倭寇坂田小野跪地求饶,浑身抖如筛糠。
明军士兵们士气高昂,因为他们清楚,每一个倭寇的首级,都是实实在在的军功和赏银。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倭寇\",如今在他们眼中,已与行走的银锭无异。
\"李长富,带你的小组从左翼包抄!陈守智,右翼交给你了!王铁牛,你带人正面强攻!\"孙大刚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战斗。
\"得令!\"将士们齐声应和,如狼似虎地扑向残余的倭寇。
在鱼山列岛的一场夜战中,倭寇试图乘竹筏悄悄逃离。然而,这一举动早已被明军侦察兵李长富发现。
\"报告!发现倭寇趁夜潜逃!\"李长富急忙向孙大刚汇报。
孙大刚冷笑一声:\"想跑?没那么容易!王铁牛,带你的火炮组,给我轰沉他们!\"
\"瞧好吧!\"王铁牛兴奋地指挥炮手调整炮口,\"放!\"
火炮轰鸣,正在潜逃的倭寇竹筏瞬间被炸得粉碎,哭喊声和求救声在夜空中格外凄厉。
战斗往往短暂而残酷。负隅顽抗的倭寇,在明军优势的火力和严密的战术配合下,很快被击毙。试图躲藏的,也被一一搜出。龙鳞卫将士身手矫健,战术狠辣,丝毫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大量倭寇被歼灭,少数跪地求饶的则被捆缚起来,押解上船,等待他们的将是审判和苦役。往日里嚣张跋扈的倭寇,如今哭爹喊娘,狼狈不堪,再也找不到半分从前的威风。
捷报如同雪片般飞向\"镇海号\",再由郑成功汇总后,以每日一报的频率发往京师。
\"报!嵊泗枸杞岛清剿完毕,歼倭五十七,俘二十!孙大刚部斩首最多!\"
\"报!大衢山岛寇穴已焚,斩首百余!刘得旺神射毙敌十二人!\"
\"报!鱼山列岛残寇试图乘夜筏遁,被王铁牛炮组尽数击沉!\"
每一次捷报,都意味着东海之上又一片海域被彻底肃清。曾经倭寇肆虐的航道,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忙,商船渔民得以安心航行作业。
郑成功站在海图前,将一面面代表已清剿区域的小红旗插在上面。原本密密麻麻标注着倭寇威胁的红点,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减少。
他目光冷冽,心中并无太多喜悦,唯有履行职责的冷静。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东海之大,潜藏之敌未必仅此。但经此一役,他已向天下证明,大明新的海防力量,足以碾碎一切敢于挑战的魑魅魍魉。
皇帝的信任,他未曾辜负。这万里海疆,正在他的手中,一步步变得澄澈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