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十四年,八月下旬,台湾海峡。
烈日灼烧着墨蓝色的海面,蒸腾起扭曲的水汽。一艘破烂的关船,连同几艘几乎要散架的小早船,如同无主的幽灵,在澎湖与台湾本岛之间的航道上漫无目的地漂泊。这便是岛津九郎和他的残部,自逃离台南荷兰人的致命炮火后,已在这片陌生的海域挣扎了数日。
船上,绝望的气息比海水的咸腥味更加浓重。淡水早已告罄,仅存的米粮爬满了蛀虫,散发着霉味。受伤的倭寇躺在滚烫的甲板上呻吟,无人理会。更多的人则目光呆滞地靠着船舷,嘴唇干裂,眼神涣散,昔日的凶悍早已被饥渴和恐惧消磨殆尽。
“水…给我水…给我喝一口吧”一个年轻的浪人蜷缩在角落,舔着干枯起皮的嘴唇,发出微弱的哀求。
“闭嘴!”旁边一个脸上带疤的老海贼烦躁地踹了他一脚,声音嘶哑得像砂纸摩擦,“再嚎就把你扔下去喂鱼!”
船首,岛津九郎扶着锈迹斑斑的栏杆,昔日萨摩藩豪族子弟的傲气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深陷的眼窝和一片死灰的脸色。他用千里镜徒劳地四下张望,除了无尽的海水与天空,一无所获。
“头领…这样下去不行啊…”一个心腹家臣踉跄着走过来,嗓音干涩,“兄弟们快撑不住了…必须…必须找到淡水,找到吃的…”
岛津九郎放下千里镜,眼中闪过一丝疯狂的挣扎:“吃的?去哪里找?抢!只能抢!”他猛地指向远处隐约可见的一条模糊帆影,“看到那条鸟船了吗?像是闽人的商船!靠过去!抢了它!就有水,有粮食!”
求生的本能压倒了理智。残存的倭寇们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鬣狗,眼中重新冒出凶光,挣扎着拿起锈蚀的刀剑和几杆保养不善的火绳枪,驱动着破船,歪歪扭扭地朝着那艘看似孤零零的商船包抄过去。
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正一头撞向死神精心编织的罗网。
那艘看似普通的鸟船,实则是东海巡阅府布下的诱饵之一——一艘经过伪装的侦察快船,船体经过加固,暗藏了通讯焰火和几门小炮,船员皆是精锐的巡阅府水师官兵假扮。
船长王林(原龙鳞卫百户,因功调任巡阅府快艇分队管带),正站在船舱内,透过伪装成舷窗的观察孔,冷冷地看着那几艘破船逼近。
“呵,还真有不开眼的蠢货送上门来。”他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弟兄们,肥羊来了!准备招呼客人!”
“得令!”舱内,假扮成水手的巡阅府水兵们低声应和,迅速而无声地各就各位,掀开伪装的草席,露出擦得锃亮的迅雷铳和手铳。
与此同时,在更高更远的海平面上,两艘隶属于东海巡阅府第三蒸汽快艇分队的舰艇——“追风号”与“逐电号”,正保持着巡航队形。了望塔上,一名年仅十七岁、眼神却异常锐利的新兵李世敏(原登莱水师小兵,因机敏果敢被郑成功亲自选拔进入巡阅府水师),正一丝不苟地扫视着海面。
突然,他目光一凝,看到了远方那艘侦察船升起的一股淡淡的、特定颜色的烟柱——代表“发现敌情,请求支援”的信号。
“报告管带!西南方向,‘海东青’号发出接敌信号!”李世敏的声音清脆而准确,透过传声筒直达驾驶舱。
“追风号”管带孙大雷(原登州水师炮手,性格火爆,作战勇猛)闻言,立刻抓起千里镜:“嘿!总算让老子逮着了!全体都有!锅炉加压,满舵西南!给老子全速冲过去!‘逐电号’跟上,包抄侧翼,别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呜——!”尖锐的汽笛声猛然响起,打破了海面的宁静。两艘快艇的烟囱猛地喷出浓密的黑烟,明轮或螺旋桨剧烈搅动海水,舰体如同离弦之箭,劈开波浪,以远超风帆战舰的速度,朝着事发海域狂飙而去!
岛津九郎的破船刚刚靠近“鸟船”,正准备跳帮抢劫,却愕然发现对方船上的“水手”突然掀开伪装,举起了制式精良的火铳,黑洞洞的枪口齐刷刷地对准了他们。
“中计了!是明军的陷阱!”岛津九郎魂飞魄散,嘶声大喊,“快撤!快跑!”
但已经太晚了。
“咚咚咚!”“追风号”和“逐电号”的快炮率先开火,炮弹精准地落在倭寇船队的前后左右,炸起冲天水柱,既封锁了退路,也进行了致命的威慑。
“放下武器!跪地投降!违者格杀勿论!”孙大雷通过铁皮喇叭,声如洪钟地吼道,声音在海面上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几艘小早船上的倭寇早已吓破了胆,哭喊着扔掉了武器,跪在甲板上磕头。岛津九郎所在的关船还试图凭借稍大的体型挣扎一下,调转船头想跑。
“冥顽不灵!给老子轰沉它!”孙大雷怒喝一声。
“追风号”侧舷的一门轻型线膛炮微微一震,炮口喷出火焰!
轰!
一声巨响!炮弹精准地命中了关船的主桅杆底部!木屑纷飞中,粗大的桅杆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轰然倒塌!船帆绳索纠缠在一起,瞬间让关船失去了大部分动力,在原地打转。
“上去!抓活的!”孙大雷下令。
两艘快艇迅速靠近,巡阅府水兵们如狼似虎地跳帮而上,刀枪并举,迅速控制了所有船只。抵抗微乎其微,饥饿和绝望早已摧毁了这些残寇的最后一丝斗志。岛津九郎和他手下几十个最核心的浪人,如同死狗一般被拖上了“追风号”的甲板,捆得结结实实。
战斗(如果这能称之为战斗的话)迅速结束。孙大雷志得意满地巡视着俘虏和战利品(虽然破船实在没什么可战的),对身旁的李世敏拍了拍肩膀:“小子,眼力不错!回头给你记一功!”
李世敏腼腆地笑了笑,目光却依旧警惕地扫视着俘虏。他突然注意到,那个被捆得最结实、看似头目的倭寇(岛津九郎),在听到军官们用闽南语交谈时,眼神闪烁,似乎能听懂一些,并且嘴唇微动,仿佛在无声地念叨着什么。
李世敏心中一动,他祖籍福建,听得懂倭语。他不动声色地靠近几步,凝神细听。
只听那倭寇头目失魂落魄地喃喃自语:“…完了…全完了…躲过了红毛夷的巨炮…却没躲过明国的快船…基隆…热兰遮…都是地狱…”
李世敏瞳孔微微一缩!“红毛夷”?“基隆”?“热兰遮”? 这些地名和称呼,他从未在军情通报中见过!他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极其重要的情报!
他马上找到孙大雷,低声禀报:“孙管带,那个倭寇头目好像吓破了胆,在胡言乱语,但提到了‘红毛夷’、‘基隆’、‘热兰遮’这些词,听着不像胡诌,倒像是…真遇到过!”
孙大雷虽是粗人,但战场嗅觉敏锐,闻言神色一肃:“红毛夷?娘的,难道西夷真的在台岛有据点?这事不小!你,立刻去详细审问那几个看起来怂包的小喽啰,套套话!我马上给伯爷发报!”
“是!”李世敏压下心中的激动,领命而去。他知道,自己可能发现了一条大鱼。
很快,通过分化审讯和恐吓利诱,从几个意志崩溃的倭寇小头目口中,零碎的信息被拼凑起来:他们在台湾北部一个叫“鸡笼”(基隆)的地方,被悬挂“红白蓝旗”的西夷(西班牙人)用猛烈的炮火攻击;后来想到南边找地方,结果在一个叫“大员”(台南)的地方,被更厉害的“红夷巨舰”(荷兰人)轰得几乎全军覆没…
消息通过快艇上的短距无线电报机(天工院最新试验产品),迅速传回了正在舟山坐镇指挥清剿的郑成功那里。
“追风号”上,孙大雷看着正在有条不紊协助审讯、记录口供的李世敏,满意地点点头:“好小子,有心了!是块好料!这回要是立了大功,老子亲自向伯爷保举你!”
李世敏立正行礼,年轻的脸庞上闪烁着忠诚与渴望:“谢管带栽培!为伯爷效死,为大明尽忠!”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今日在快艇上敏锐发现线索的年轻水兵,在未来的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将凭借其过人的胆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威远伯的绝对忠诚,一步步成长为驰骋四海、威名远扬的一代舰队统帅。